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將參演管理者角色 人類CEO減壓有望

機器人將參演管理者角色 人類CEO減壓有望

從事管理工作的CEO曾一度被認為是不必擔憂被機器人威脅的腦力勞動者,但是近來的趨勢無疑表明,機器人也同樣可以把「心思」投放到管理崗上,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人類CEO很有可能並不會因為機器人的參與而壓力倍增,而是感到更為輕鬆。

機器人將參演管理者角色人類CEO減壓有望

伴隨著機器人大軍的崛起、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換人」這個假想在工廠車間開始變為現實,之後規模日益擴大,取代人類接管了越來越多的機械性強的工作。如今,機器人已遠不止是在工業領域和人類爭搶飯碗,農業、服務業也面臨同樣問題。

按照人們早期的想像,機器人只會取代那些機械性重複的體力勞動,而腦力工作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人類的專屬。然而近幾年人工智慧的驚人飛躍無疑暴露了這一預想的遲滯和落後。如今,能夠從事教學、撰稿的機器人也已出現,甚至有了一定的實際應用。2015年時還有業內人士預言人工智慧在100年內都不會打敗人類圍棋高手,可短短兩年之後,世界頂尖棋手柯潔也已不敵AlphaGo。

與教師、編輯甚至棋手相似,從事管理工作的CEO也曾一度被認為是不必擔憂被機器人威脅的腦力勞動者,但是近來的趨勢無疑表明,能夠教學、寫作的機器人也同樣可以把「心思」投放到管理崗上,扮演管理者的角色。馬雲便曾在今年4月的一次演講中預測:「十年後,《時代周刊》年度最佳CEO是一個機器人。」不過,機器人與人類之間就只能非此即彼、勢不兩立嗎?至少從機器人與CEO的關係來看並非如此。人類CEO很有可能並不會因為機器人的參與而壓力倍增,而是感到更為輕鬆。

參與管理工作的機器人目前還未有統一的標準名稱,不過業界有人稱之為CRO。CRO可以是實體機器人,也可以是無所不在卻又不可見的虛擬機器人,一如《異形》系列科幻電影中的「Mother」。毫無疑問,CRO背後將凝聚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多種技術力量。那麼它將如何為人類CEO減壓呢?

機器勝於人的首要優勢就是無限的精力和不會有傷病的軀體。人類CEO會由於太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太長的工作時間以及種種生理因素而難以長期堅守崗位,機器人則可以代為接管這些工作中相當一部分,畢竟,即使再複雜的腦力勞動,也少不了基礎的機械性內容甚至體力工作。其次,機器人不含情緒波動的絕對理性思維,雖然頗具爭議,但對於多數的管理決策工作來說是大有裨益的。人類CEO可能會因種種情感的影響而做出草率、盲目、錯誤的決定,而基於演算法和邏輯的機器人卻從來只會為利益最大化考慮。此外,在資源的分配、人員的監管方面,機器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也會為人類CEO省下不少精力。

有了CRO來分憂,CEO們便可以更為充分地發揮人類之所長,投入到機器人所不擅長的種種工作中去,將更多才華用於規劃長遠的戰略方向、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打造強大的企業文化以及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最終,CEO與CRO會成為良性互補的好搭檔。

其實不只是CEO與CRO之間存在這樣的和諧遠景,很多工作在人機更替問題上都不是一刀切,因為腦力工作與體力勞動、感性與理性本就難以截然分割,需要人類與機器人的協同合作。人機之間,「大戰」只是暫時現象,協調才是長遠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庫 的精彩文章:

機器視覺市場佔有率激增 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投資領域 機器人產業或將趕超VR
2017人工智慧將帶來四大變革 你都知道嗎?
聯想TechWorld創新大會:主攻AI,智勝未來
聚焦國外人工智慧發展:瑞士讓機器解決更多難題

TAG:機器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NASA投資有遠景技術,有望改變未來人類和機器人的勘探任務
人類終將成為AI機器人的寵物
專訪雲跡科技CEO支濤:人類可能會變成半機器人
機器人or人類?
人類試圖製造人工智慧機器人來挽救人類的滅絕
未來學家認同馬斯克觀點:人類必須與機器人融合,才能阻止「機器獨裁者」消滅人類
人工智慧機器人想摧毀人類!
超人類還是人嗎?人類整個身體都能用機器人部件替換或者升級
AI機器人競選日本市長,人工智慧要統治人類了嗎
人工智慧可以作為人類智慧的一部分,是為人類服務的
NASA 將人類精子送上太空,研究能否「空中造人」
人工智慧衝擊藝術領域:AI調戲人類 還是人類調戲AI
機器人是否要代替人類?
NVIDIA利用深度學習讓機器人模仿人類行為
AI機器人競選日本市長,人工智慧真要統治人類了?
未來學家:AI將比人類聰明無數倍 人類需與計算機結合才能生存
AI機器人競選日本市長,人工智慧真要統治人類了!
當人工智慧發展時,是機器人利用人類,還是人類利用機器人?
機器人決定統治地球?未來機器人將和人類展開毀滅性大戰
模仿人類行為自我編程 NVIDIA開發機器人學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