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環法自行車賽落幕!如此赫赫有名的賽事也曾興奮劑泛濫

環法自行車賽落幕!如此赫赫有名的賽事也曾興奮劑泛濫

7月23日,第102屆環法自行車賽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落幕。來自天空車隊的英國車手克里斯多夫·弗魯姆連續第三年保住黃色領騎衫,贏得職業生涯中第四次環法總冠軍。40年前的1975年,凱旋門第一次成為環法閉幕賽段的終點;而這項自行車界最高賽事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紀初的1903年了。

身穿黃色領騎衫的弗魯姆與隊友到達凱旋門前的終點線。

一個多世紀里,環法所經歷的曲折歷程,幾乎就是一部法國乃至歐洲近現代史的縮影。政治的紛爭與習俗的變遷、戰爭的腳步與和平的夢想,都在每年七月的這場體育盛宴中得到了展現。

誕生於政治分歧的自行車賽

一切要從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說起。1894年,猶太裔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被誤判為叛國罪,1906年他獲得徹底平反,十多年間,這一事件將整個法國撕裂成 「德雷福斯派」和「反德雷福斯派」。作家左拉在1898年發布公開信《我控訴》,指責政府的反猶政策和對德雷福斯的迫害,開啟了法國知識分子介入政治的傳統。

曾任法國炮兵上尉的猶太人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

圖一左側男子說:「不要討論德雷福斯事件!」圖二:「他們還是討論了。」

這一裂痕隨後便延伸到了體育媒體界:當時法國最大體育報紙《自行車報》(Le Vélo)的主編皮埃爾·吉法爾(Pierre Giffard)是左拉的信徒,堅定的德雷福斯派;而他的老朋友、當時的汽車工業巨頭儒勒-阿爾貝·德·迪翁(Jules-Albert de Dion)則站在另一陣營。在政治矛盾的激發下,迪翁決定另起爐灶,於1900年創辦了《汽車-自行車報》(L"Auto-Vélo)。

在當時的法國,自行車幾乎是最流行的體育項目。但在1903年,《汽車-自行車報》輸掉了由《自行車報》發起的侵權官司,被迫將報紙名字中的「自行車」字眼刪除,成為了《汽車報》,這一改名讓《汽車報》大傷元氣。為了繼續與老對手競爭,舉辦一屆大型自行車賽的想法便誕生了。

起初,總長度2428公里、只分為六個賽段的賽事設置讓人望而卻步,《汽車報》的總編德格朗日(Henri Desgrange)不得不降低了賽事的報名費,提高了獎金,才使得最終參賽的人數達到了60人。1903年7月1日下午15點16分,第一屆環法自行車賽從巴黎南郊的蒙熱隆(Montgeron)鎮正式開始了。

第一屆環法自行車賽開賽當天的《汽車報》

為期19天的賽事相當殘酷,選手們整日整夜地騎行,大批大批地放棄,最終只有26人完成比賽。冠軍屬於此前曾參加過許多個自行車賽事的莫里斯·伽蘭(Maurice Garin),他留下了這樣的話:「我曾經感到冷,感到困,感到痛,也哭過。我從環法一開始就感覺自己像是一頭被插上了投槍的公牛,一直不能擺脫……現在,我可以跟你們說,你們的賽事是最艱難的,能想像得到的最令人厭惡的那種艱難……」。

第一屆環法自行車賽冠軍莫里斯·伽蘭

可能正是這種挑戰極限的刺激感,吸引了公眾的好奇心。作為主辦方和賽事的報道者,《汽車報》的發行量幾乎一下翻了兩三倍。而老對手《自行車報》則在次年停刊,吉法爾也投入了德格朗日麾下。

民族情感的宣傳工具

商業成功之外,德格朗日眼中的環法自行車賽還有更深刻的意圖。20世紀頭十年里,面對德雷福斯事件留下的社會裂痕,德格朗日希望利用這一賽事,進一步激發民族主義熱情。只需把他對第一屆環法賽事的總結與莫里斯·伽蘭的痛苦感受一比照,便不難看出他的民族主義情懷:

「我真想讓比賽無休止地延長下去,因為這項事業太美妙了……南方的陽光如此刺眼,科鎮(Caux)的平原如此荒涼,加龍河(Garonne)的兩岸被風掃過。單調的外省生活重新開始,而年輕一代將會記住這些飛速穿過的騎行者們。從此,在各個角落,榜樣的力量不可阻擋地傳播開來,社會開始構成……」

創辦了環法自行車賽的德格朗日自己就一名出色的自行車手

的確,當時環法的路線緊鄰邊境,穿越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這些不可逾越的自然邊界,畫出一個緊貼國土形狀的六邊形。鄉村的法國、辛勤的法國,成為那個時代環法所象徵的價值。

1871年普法戰爭後被迫割讓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省是當時法國民族記憶中的最大傷痕。在主辦方的協調下,在1907到1910年間,環法特地途徑洛林省的梅茲市,明白無誤地顯示出法國對這些「失去的省份」的訴求。而梅茲當地居民也在環法期間舉行支持法國的集會。這些舉動自然引起了德國官方的擔憂,自1911年起,環法便被禁止進入德國境內。

1907年環法自行車賽線路——梅茲(Metz,路線右側上端處)當時還在法國邊境線外

1914年7月26日,第12屆環法落幕。一周後的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上打響。德格朗日和吉法爾一起號召《汽車報》讀者投入「祖國的復仇」,而那些曾經的自行車健將也確實在戰爭中付出了慘重的犧牲:1907到1910年4屆環法的3個冠軍都犧牲於一戰前線。

一戰後,環法恢復舉行。1930年,環法的賽制由品牌車隊競賽改為了國家隊之間的角逐,民族熱情再次高調出現在比賽中。1930年到1932年的冠軍、法國選手安德烈·勒杜克(André Leducq)被德格朗日讚頌為「純粹的法國之子」、「我們種族理想的合成」;1936年的黃衫獲得者比利時人希爾維爾·馬斯(Sylvère Maes)在1937年的比賽中遭到法國觀眾的襲擊而退賽;1938年,吉諾·巴塔里(Gino Bartali)的勝利被墨索里尼政權當作象徵而高調慶祝;而到了1939年,歐洲局勢趨緊,德國和義大利在當年的環法中缺席。

1940年,德格朗日患病去世,當年的環法也因戰爭的臨近而被迫取消。1941年法國被德軍佔領,德國人希望繼續舉辦環法以彰顯團結,德格朗日的繼任者雅克·戈戴(Jacques Goddet)拒絕了這一請求。

走向世界的體壇盛事

戰後,《汽車報》因為在佔領期間繼續出版而被停刊。戈戴只得重新創立了一份新的報紙,也就是如今法國第一大體育報刊《隊報》,環法也於1947年才重新開賽。慘烈的戰爭終於讓歐洲人意識到民族主義的危害,環法似乎也緊隨著和平的浪潮: 1954年,環法的出發點第一次搬到了法國境外的阿姆斯特丹。在二戰前,除了有意途經當時不屬於法國的洛林以外,環法幾乎從未離開國境,而從50年代起,環法愈發頻繁地從法國境外出發: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1965年德國科隆、1973年荷蘭海牙、1975年比利時沙勒羅瓦、1978年荷蘭萊頓、1980年德國法蘭克福……

來自其他自行車賽事的挑戰也激勵著環法邁出國門,吸引更多來自各國的優秀選手參賽。在傳統的環義大利(Giro d"Italia)、環西班牙(Vuelta a Espa?a)自行車賽之外,歐洲大陸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自行車賽事。而自1948年起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舉行的全部由業餘選手參加的「和平自行車賽」更是對環法形成了隔空挑戰。在「和平自行車賽」的影響下,環法也在1983年第一次引入了業餘車隊。

1987年,柏林牆倒塌前兩年,環法將出發點設在了遙遠的柏林,向這個站在「鐵幕」邊緣的西方陣營橋頭堡城市致以敬意。而在1991年關於歐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後,隨後一年的環法更是途徑了歐洲7個國家,表達了對歐洲進一步走向團結的祝願。

1987年7月2日,柏林建城750周年紀念日,第74屆環法自行車賽在柏林開賽

從80年代起,環法開始走出歐洲,走向全球。1986年,格雷格?萊蒙德(Greg Lemond)成為第一位問鼎環法的美國車手;2014年,環法迎來了第一張中國面孔——來自黑龍江的計成;2015年,環法則首次出現了來自非洲大陸的車隊——南非的MTN-Qhubeka。可以說,如今的環法已經成為了一項面向世界的體壇盛事。

環法賽事史上第一位參加並完賽的中國自行車手計成(中)

消費社會的商業景觀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帶薪假期的延長,艷陽高照的七月成了在城市工作的法國人「回鄉」休假的時節,環法也一度象徵著某種對鄉村的掛牽:看著選手們辛勤的汗水揮灑在穿過鄉村的公路上,對這些新進的城市居民來說無疑是種巨大的慰藉。但進入60年代,面對汽車的日漸普及,人們對自行車的熱情逐年下降。

1973年,因經濟困難,環法的主辦權被轉讓。新的主辦方隨即調整了路線,在商業化和革新的道路上大步向前,鄉村懷舊讓位於城市新貴的享樂需求,環法由連接城鄉的紐帶變成了「法國休閑旅遊業的推銷員」;同時,新獎項也設立起來(最佳爬坡手的斑點衫、最優秀年輕選手的白衫)。從1975年起,閉幕賽段的終點改在了香榭麗舍大道,環法再次開始吸引觀眾和商人的目光。隨著石油危機的發生和生態運動的興起,自行車在70年代後期重新得寵,環法的影響力也由此得到了復甦。

1975年,環法自行車賽第一次把終點設在香榭麗舍大道

80年代以後,隨著國際化趨勢的深入,環法的聲望越來越高。日漸成熟的商業策略給環法帶來了越來越豐厚的收入,獲勝者的獎金在八十年代末隨之連翻幾倍。再加上商家的贊助,許多選手靠出色的表現便可以一夜暴富。

在巨額利益的驅動下,興奮劑開始在環法中泛濫。1998年的費斯蒂納醜聞成為了環法的轉折點:在當年環法開賽前三天,費斯蒂納(Festina)車隊的一名隊醫在法國比利時邊境被扣留,他的車上竟攜帶了400多瓶違禁藥物。從那之後的幾年,與興奮劑相關的醜聞接二連三被曝光,環法乃至整個自行車運動都幾乎被摧毀。2012年,傳奇車手阿姆斯特朗因服用禁藥,被剝奪了七屆環法冠軍頭銜並被終身禁賽,成為走向商業化的環法最大的犧牲品。

2013年1月,阿姆斯特朗在電視訪談中首次承認服用違禁藥物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從政治漩渦中誕生的環法自行車賽已經褪去它最初的民族主義色彩,逐漸演變為一項全球矚目的體育賽事和休閑盛宴,成了法國開放面對世界的一扇窗口。經歷了世紀之交興奮劑風潮的考驗,環法仍然是自行車界不可撼動的最高賽事,7月的凱旋門仍在張開雙臂,迎接勝利者的到達。

世 界 說

宋 邁 克

發自 法國 巴黎

揭國際大事內幕,看全球奇葩人物故事,請訂閱「財新」品牌旗下微信公眾號@世界說(ID:globus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說 的精彩文章:

驚心!美國德州卡車後廂匿藏38人9人死亡,人口販賣再成焦點
邊境有衝突,可印度人還是最愛買中國手機!
在巴勒斯坦經歷抗議遊行,以色列士兵槍口指向女人
特朗普嘲諷前駐美大使:「你把國家出賣給了中國!」
揭開真實的印度!法庭監獄暗中交易,印度人愛交朋友可辦事不靠譜

TAG:世界說 |

您可能感興趣

霍頓慘遭打臉!澳大利亞隊友涉興奮劑被查,賽前退賽秘而不宣
二戰期間蘇軍攻入柏林,最讓興奮的不是戰爭的勝利,而是她們
亞運會再現興奮劑醜聞,又是摔跤項目,冠軍女將金牌被剝奪
晉級亞冠正賽!權健眾將賽後難掩興奮之情
亞運會再現興奮劑醜聞 又是摔跤項目 冠軍女將金牌被剝奪
知道戰爭勝利他暈了過去,但是不是因為興奮和高興,而是因為放鬆
保加利亞拳擊手贏得比賽,採訪時興奮強吻女記者還吃其豆腐被禁賽
火箭大戰掘金賽前,小里弗斯連說三個興奮,而德帥這話頗為無奈
為什麼特種兵能擁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真相讓軍迷興奮不已
巴方試射導彈,一枚成功擊中目標,士兵在現場非常興奮
台灣旅行法:島內應該冒冷汗,而不是興奮
不服!又一北京奧運冠軍因興奮劑禁賽,本人回應:世界上沒有正義
「我再沒有看見希特勒那樣興奮過」:德國的「美利堅轟炸機」之夢
業餘馬拉松知名選手被曝興奮劑違規,EPO是如何從貧血葯變成興奮劑的?
吳秀波現身機場,同行女伴興奮相隨,雖也口罩捂面卻笑眯雙眼
范蘊若:比賽結束的很突然 將要面對柯潔很興奮
對殘骸如此興奮?俄向伊朗索求美無人機殘骸,絕對醉翁之意不在酒
俄羅斯也興奮不已!梟龍戰機究竟做了什麼,專家:曾一度阻止出口
躺著要進總決賽的節奏?騎士慘敗夜歐文無比興奮,不用自己出戰就能打敗詹姆斯!
萊昂納德:得知交易很興奮,馬刺的事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