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連續飛行63小時!蘇聯飛機飛越北極到達美國的傳奇

連續飛行63小時!蘇聯飛機飛越北極到達美國的傳奇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文共10488字,74圖。預計閱讀時間:1小時

北半球正值盛夏,小火箭今天寫點兒涼快的內容吧!

在本文,小火箭將要講述一段人類挑戰極限,用63個小時飛越北極的傳奇。

時代

1930年11月15日,傳奇飛行家、休斯公司的創立者霍華德·休斯導演的電影《地獄天使》上映。

25歲的霍華德·休斯導演立志要拍出一部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大製作。為了能夠拍攝出齊柏林飛艇轟炸的場景,他真的就買了一艘齊柏林飛艇,而且在影片中引爆。影片涉及到的其他飛行器還有不少(實際上,導演兼製片人休斯本人,為了拍這部電影購買了100多架各式飛機,其中不乏限量款珍貴機型)。

上圖是一架英國皇家飛機製造廠的S.E.5A和一架德國福克D.VII正在進行《地獄天使》影片的拍攝。注意遠處那架福克D.VII機身背部的攝像機。

以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飛行員和世界上最好的電影製作人為人生目標的霍華德·休斯在拍攝這部影響了空戰電影80多年的經典影片的時候,彙集了一大批當時世界上水平非常高的飛行員。

這是一個以飛行為榮耀的時代;這是一個以創造飛行紀錄為終生目標的時代;這是一個嚮往天空,渴望自由翱翔的時代。

還有什麼能比飛行器更能滿足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原始渴望呢!

霍華德·休斯聚集了一群懷抱同樣飛行夢想的飛行家。其中,就包括拉塞爾·波得曼。

拉塞爾在《地獄天使》電影的攝製過程中,已經表現出了精湛的飛行駕駛技術和沉穩的性格。

1931年,已經33歲的拉塞爾深知,如果再不做出一番大事業的話,恐怕以後就難有機會了。

這一年,也就是《地獄天使》電影上映後的第二年,他和名叫約翰的特技摩托車手一起,駕駛一架CH-300(J-300)從紐約起飛,一口氣飛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中途未曾著陸,未曾空中加油,用49小時20分鐘連續飛行了8065.7公里,創造了當時的不間斷飛行世界紀錄。

8065.7公里的這個飛行距離世界紀錄沒有保持太久。

不到2年,在1933年2月,英國皇家空軍超遠距離飛行研究小組的兩位飛行員駕駛一架試驗機從英國克蘭韋爾直飛南非的鯨港灣,創造了8544.1公里的新的世界紀錄。

而這個紀錄保持的時間就更短了。半年後,1933年8月,兩名不服氣的法國飛行員從紐約飛到了敘利亞,以9104.71公里的不間斷飛行距離打破了由英國飛行員剛剛創造不久的世界紀錄。

誕生了萊特兄弟的美國、培養了桑托斯·杜蒙的法國、以飛行為貴族之榮耀的英國,這3個在人類航空史上最早崛起的國家對飛行紀錄的爭奪開始白熱化。

雖然世界各國的飛行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是實際上,在1933年法國飛行員飛了那麼一次之後,飛行距離的世界紀錄的刷新突然戛然而止。

這一是因為以當時的技術水平,飛行器的性能潛力基本上被挖盡,除非有創新的設計出現,二是拿起地球儀,我們會發現,在那個年代,在地球上找到那麼兩個距離介於9100公里到1萬公里的機場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考慮到飛行安全,要避開過長的大洋航線和極地航線的時候。)

休斯又出現了,不過,他瞄準的是速度紀錄。

1935年9月13日,霍華德·休斯駕駛休斯H-1創造了567.12公里/小時的飛行速度紀錄。

蘇聯

上世紀30年代,與航空相關的世界紀錄被美國、英國和法國爭相取得。就在人們競相喝彩的時候,另一個航空航天大國悄然崛起了。

擁有圖波列夫和茹科夫斯基這樣的航空大師的蘇聯,當然也想要爭個高下。

但是,想要破紀錄,一要有飛機,二要有飛行員,蘇聯當時具備這樣的條件么?

1920年,一位25歲的年輕人因健康原因退伍,回到他入役之前就讀的鮑曼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繼續學習。

1925年,由安德烈·圖波列夫親自指導的這位學生已年滿30歲。這一年,他完成了論文答辯,順利畢業。

這位大器晚成的學生,名字就叫:帕維爾·蘇霍伊

蘇霍伊,小火箭就不用介紹了,直接向下說故事就好了。

畢業於鮑曼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的30歲的蘇霍伊意氣風發,在茹科夫斯基空氣動力學研究院工作不久後,就調入以他的恩師命名的圖波列夫設計局。

在圖波列夫設計局工作的這段時間,蘇霍伊設計了ANT-25試驗機。該機長13.41米,翼展達到了驚人的34米,機翼面積為87.12平方米

ANT-25設計的關鍵在於機翼。充滿自信的蘇霍伊為了追求極致的空氣動力學效率,把該機的展弦比定為了13.04

這麼大的展弦比非常有利於改善飛機的升阻特性。但是,這個設計給結構工程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該機經過很多實驗才終於解決了機翼顫振的問題。

巨大的展弦比使得飛機可以飛得很遠,而蘇霍伊的另一個訣竅就是把機翼設計成了一個整體油箱。蘇霍伊知道,僅僅氣動效率高是不夠的,能多帶燃油才是王道。他設計的ANT-25技術驗證機,空重3.701噸,加滿油,帶上3名機組人員後,總重接近8噸

在起飛時,燃油重量佔全機重量的比達到了52%

也就是說,該機裝載的燃油比飛機的空重還要重。要知道,這可是上世紀30年代初期,這時候可沒有什麼高性能複合材料,也沒有全機總體優化軟體。

勇士

蘇霍伊給出了ANT-25這款飛行器,要代表蘇聯打破1933年由法國飛行員創造的9104.71公里的不間斷飛行距離世界紀錄的話,就差飛行員和好運氣了。

ANT-25在試飛過程中,有多名飛行員駕駛過她。但最終被確定用來執行飛行任務的是奇卡洛夫

瓦列里·奇卡洛夫生於1904年,幼年喪母,父親是一名鍋爐工。聰慧好學的奇卡洛夫考入了切列波韋茨技術學院。

但是,終因家庭條件實在太困難,後來只得輟學,跟隨父親當一名鍋爐學徒工,終日隨輪船漂流在伏爾加河上。

1919年,踏上輪船甲板的奇卡洛夫不經意地一抬頭,正好看到有飛機飛過。在藍天白雲之上,飛機的雙翼彷彿在召喚他。

就在當月,他毅然決定要當一名飛行員,並加入了蘇聯空軍。

5年後,奇卡洛夫從飛行學院畢業,而他這個時候,已經充分表現出了他的飛行天賦。

在列寧格勒,他曾經駕駛一架雙翼機從一座鐵橋的橋洞中飛速穿過。上圖是後來有人根據目擊者的描述繪製的當時的場景。

奇卡洛夫琢磨出了很多種特技飛行技巧。他尤其對飛機的橫滾機動情有獨鍾。

曾有記錄說奇卡洛夫在一次準備著陸的過程中,起落架放不下來。塔台准許他在預定地點迫降。但是,令大家瞠目結舌的是,他沒有選擇迫降,而是拉升到高空後,急速俯衝,然後以非常高的滾轉速率連續做了多個滾轉機動。飛機的起落架就這樣被硬生生地甩了出來。

奇卡洛夫的一大特點就是思維敏捷,創意極多。但是,這種性格不太適合他以一名低階軍官的身份在軍隊裡面待。不愛受約束的奇卡洛夫沒少受處分,後來他決定離開飛行部隊,在1929年,成為了一名試飛員。

後來,他被同樣不愛受約束的蘇霍伊看中,兩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ANT-25也就成為了奇卡洛夫的新夥伴。

不過,此次進行打破世界紀錄的跨越北極的飛行,耗時非常長,僅僅一名飛行員肯定是不行的。奇卡洛夫為機長,那麼副駕駛是誰呢?

選定的副駕駛是喬治·拜杜科夫。他9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後來為了生計,當了一名鐵路工人(因此小火箭很難找到他年輕時的清晰照片。)

1926年,19歲的拜杜科夫發現了自己對飛行的熱愛,應徵加入空軍。

拜杜科夫對飛行器有天生的感覺。僅用2年時間,他就成為了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

從1931年開始,技術精湛的拜杜科夫成為一名試飛員,駕駛多款戰鬥機。蘇聯空軍在1931年到1934年這段時間的飛行訓練大綱和戰鬥機飛行員的作戰手冊中的很多數據,就是拜杜科夫飛出來的。

或許是年少時用鐵鎚無數次敲打道釘磨鍊的結果,拜杜科夫的性格與奇卡洛夫截然相反。他是個慢性子。

他對航空儀錶有著深刻的體會,坐在駕駛艙里,哪怕是第一次飛的飛機,也能夠通過儀錶在空中的反應來快速掌握飛機的性能。

兩位飛行員都有了,是不是該出發了呢?

不是的,還差一位高人。

航程太遠,地面的電台對飛機航向的輔助作用是有限的,必須還得有人能夠指明飛行的方向。

這個人,就是亞歷山大·別里亞科夫。他是3個人當中年紀最大的,在1936年準備動身時,已經39歲了。

別里亞科夫早些年是學林學的,對蘇聯廣袤的森林頗有研究。

後來,因為經常乘坐飛機俯瞰大片的樹林而對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開始轉攻航空攝影測量學,並最終成為了一位出色的航空攝影測量學的講師,在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任教。

機長奇卡洛夫、副駕駛拜杜科夫、領航員別里亞科夫就是此行的三人組。

模擬

飛機準備好了,三人組也湊齊了,那麼,穿越北極吧!

還是不能著急。

ANT-25性能優異,但是,能否經受住長距離飛行的考驗,以及三人機組能夠實現遠距離安全飛行,能否找准航向,都還是未知數。

1936年,大家決定先來一次模擬飛行。這個模擬飛行不是坐在屋子裡空想,而其實也是真的飛行,只不過這次並不穿越北極。

1936年7月20日,三人坐上ANT-25飛機從莫斯科出發,飛經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北地群島、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和哈巴羅夫斯克,經歷56小時,飛越了9374公里後,在濃霧中降落在烏德島岸邊。

在這個小島上著陸後,三個人就地取材,砍樹劈木,硬是建好了一條木製跑道。然後,飛機在這條跑道上起飛,幾經輾轉,最後飛回了莫斯科。

這次飛行,充分驗證了ANT-25的遠距離飛行性能。三人貼著北冰洋,幾乎跨越了整個蘇聯北部的海岸線。小火箭在上圖用紅色符號標記了三人組當年著陸的位置。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這次飛行,三個人配合得相當默契,而已經39歲的別里亞科夫的身體也沒有掉鏈子。

為了紀念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表彰三位勇者的壯舉,ANT-25著陸的烏德島改名為奇卡洛夫島,旁邊的另一個小島則改名為拜杜科夫島。

三人組的這次模擬飛行受到了蘇聯的高度重視。他們平安返航後,斯大林親自迎接了他們。上圖為斯大林與奇卡洛夫握手的瞬間。

小火箭覺得照片中間部分的兩個人應該是伏羅希洛夫元帥和卡岡諾維奇書記。奇卡洛夫身後戴著飛行帽咧著嘴傻笑的則是領航員別里亞科夫。不知他此刻有沒有在想:怎麼不給我也命名一個島子呢?

穿越

北極地區指的是環繞在地球北極點周圍的地區,與南極地區一起構成了地球的寒帶。北極地區包括整個北冰洋以及格陵蘭島、加拿大、美國、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八個國家的部分地區。

1937年6月28日,三人組準備妥當。ANT-25加滿燃油,機頭部位的一台米庫林M34發動機轟鳴著。

向著北極,向著美國,出發!

醉漢

不過,起飛沒多久,一向不愛多說話的領航員別里亞科夫突然說了一句:

「我怎麼覺得今天的安特飛機沒什麼力氣?」

機長奇卡洛夫與副駕駛拜杜科夫相視一笑。

奇卡洛夫:「或許是跟我一樣,早飯沒吃飽,哈哈。」

拜杜科夫看著儀錶盤,說:「我覺得是咱們沒吃飽,而飛機則是吃得太飽了。」

這次飛行要飛越整個北冰洋,中途沒有任何可供緊急備降的陸地,因此ANT-25加滿了燃油,飛機裡面還攜帶了大量用於維修的工具和備件,以便萬一迫降在加拿大冰雪覆蓋的荒原上可以實施自救。

這樣一來,飛機的重量甚至超過了設計最大起飛重量(8噸)。

而不巧的是,此時莫斯科上空颳起了大風。

奇卡洛夫抓緊操縱桿,ANT-25飛機則向上吃力地爬升。機頭部位的那台750馬力米庫林M34發動機發出陣陣嘶吼。上圖為V型12缸的米庫林M34發動機的照片。

在風中,ANT-25飛機晃晃悠悠地爬升。奇卡洛夫回過頭對別里亞科夫說:

「你看,不是沒吃飽,是吃飽了以後又喝了幾口伏特加。」

此時,ANT-25已經爬升到了1800米的高度。拜杜科夫看了看駕駛艙外,雲層很低很厚,風也有些大,不禁開始有些擔心。

突然,ANT-25飛機開始顫動起來,彷彿是一隻剛學會奔跑的馬,在興奮中磕磕絆絆地飛奔。繼而又開始像是一輛在遍布石頭的路上追隨風的腳步的卡車。

「拜杜科夫同志,請停止開火!」奇卡洛夫嚴肅地對副駕駛說道。

拜杜科夫眼睛沒從儀錶盤上離開,只是沒好氣地應了一句:

「機上沒有停止按鈕,機炮持續射擊中。」

別里亞科夫抬起頭看著這兩個人,一臉茫然。

原來,ANT-25飛機的螺旋槳上面結了冰,在米庫林M34發動機的強烈扭矩下,打破了動平衡狀態的螺旋槳帶著飛機一起劇烈地抖了起來,這個感覺就像是那個時代的戰鬥機用大口徑機炮連續猛烈開火。

奇卡洛夫和拜杜科夫都是有名的空軍飛行員,他們對這個梗當然很有默契。

結冰

ANT-25飛機好不容易甩掉了螺旋槳上面的冰塊。飛機變得溫順了。

就這樣,奇卡洛夫和拜杜科夫輪流駕駛了15個小時。

飛機已經飛到了北極上空。三人腳穿狗皮靴子,身披皮大衣,在機艙里一邊發抖一邊費力地喘著氣。

在跨越北極的飛行中,三人始終在與低溫搏鬥著。

滴~滴答~滴 無線電報響起。別里亞科夫認真地邊聽邊記錄。這次跨越北極的飛行,蘇聯、加拿大和美國的氣象學家和無線電專家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提供幫助。

「航線前方有大範圍的風暴,咱們或許需要從右側繞過去。」別里亞科夫譯出電報後,比對了航圖,對正在駕駛飛機的奇卡洛夫說道。

奇卡洛夫:「繞過去會耗費太多燃油,我看還是爬過去吧!」

其他兩個人想起了奇卡洛夫穿越列寧格勒的事迹,自然是對其駕駛技術深信不疑。

已經消耗了部分燃油的ANT-25飛起來輕盈了不少。不過,在那個年代,飛機上面沒有氣象雷達,面向風暴爬升,是要冒很大風險的。

滿載狀態的ANT-25飛機的實用升限是2100米(空載狀態下是7850米)。在接到電報後,飛機不斷爬升,不斷突破ANT-25的設計狀態,機艙里裝得滿滿的飛機直奔4000米的高度。

高空缺氧和持續低溫對人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別里亞科夫時而揉揉頭,時而趴在航圖上休息一會兒。

兩位飛行員雖然經常說些笑話,以便保證兩人在穿越風暴的時候都是清醒的,但是疲勞感還是向他們襲來了。

液體

就這樣,他們飛了將近30個小時。

此時,拜杜科夫在駕駛飛機,奇卡洛夫在小睡。可憐的別里亞科夫無人替換,在硬撐著。

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新的無線電了,應該是受到了風暴的干擾。(不過,本來離開陸地已經很久了,收到信號是很困難的。)

這時,睡意朦朧的別里亞科夫看見拜杜科夫左右晃了晃駕駛桿,飛機也就跟著向左向右滾轉了幾下。然後又看見拜杜科夫拿布子使勁擦儀錶盤。

別里亞科夫一開始以為是朦朧中的幻覺,直到聽到拜杜科夫朝熟睡的奇卡洛夫喊了起來:

「溫度太高了!發動機發燒了!要出事情!」

別里亞科夫突然就清醒了。奇卡洛夫也嚇得一個機靈:

「風暴過去了么?」

「發動機溫度太高了!」

「開玩笑,咱們這是在北極上空啊!你腦子是不是凍壞了,親愛的拜杜科夫?」睡眼惺忪的奇卡洛夫問道。

拜杜科夫一邊飛速地回憶米庫林M34發動機的結構和圖紙,一邊向奇卡洛夫解釋,他晃了飛機,儀錶沒有凍住,發動機溫度的確太高了。

奇卡洛夫也認真起來,他看了看因為在北極上空飛行而亂抖的羅盤,然後盯著發動機溫度表。

「我認為是散熱器管子里的水凍住了。」拜杜科夫說。

奇卡洛夫認同他的判斷:「得趕緊用水把冰沖開,否則再過一會兒發動機就該冒煙了。」

發動機溫度表的指針早已過了紅線,打到了最右邊。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極上空,這台750馬力的水冷發動機也是需要強制液體循環來散熱的。

奇卡洛夫收小油門,降低了飛行速度,以便多爭取一些時間。拜杜科夫接過別里亞科夫從工具箱里拿出的一把小斧子,開始叮叮噹噹地敲開發動機散熱器預留的加註口蓋。

然後,別里亞科夫遞過水壺。

一壺水倒進去了。但是,發動機的溫度依然居高不下。

「需要更多的水。」拜杜科夫說。

別里亞科夫聳聳肩:「後備的飲用水也凍住了。」

「拿安特飛機專用的發動機維護保養液來吧!」奇卡洛夫一邊說一邊朝兩個人擠眼。

「你是說要用醫學實驗的專用液體?」

別里亞科夫說完這句話,三個人都笑了。

原來,這次跨越北極的飛行是有醫學實驗任務的。三個人的尿樣都要採集存放在專門的袋子里,上面標好姓名和注入時間。

情急之下,也管不了太多,之前存放的醫學專用液體和臨時緊急生產出來的還帶著餘溫的醫學專用液體混在盆里,成了飛機專用的發動機保養液,倒進了散熱器管子。

一會兒工夫,發動機的溫度開始下降了。原來,溫熱的尿液化開了凍在散熱器上部管路拐角處的冰渣,讓散熱器里恢復了循環。

經線

40個小時過去了,飛機已經很久沒收到無線電信號了。

奇卡洛夫回過頭來,問別里亞科夫:

「嗯,我們是在向美國飛么?是不是已經兜了一圈飛回莫斯科了?」

別里亞科夫認認真真地在航圖上做著標記,然後回答道:

「我以前是學林學的,經常進大針葉林,還從沒迷過路,我方向感挺好的,應該是可以信賴的。」

「那別里亞科夫老師,請問您開始轉為航空測量專業的教師後,是否還保有了這個技能?你說,這茫茫大海上面,我要是硬說咱們在往莫斯科飛,您也沒法子反駁吧。」奇卡洛夫繼續問。

拜杜科夫瞥了他一眼,開始接替他駕駛飛機,沒說話。

「你要是我學生的話,我保證先揍你一頓再給你講講清楚什麼是航空測量學。作為一名飛行員,只懂得在天上轉圈而不好好了解我們的地球還是挺可惜的。」別里亞科夫又在航圖上點了幾個點。

「沒事兒,他還是很喜歡轉圈的。反正地球是圓的,找不到地方就多轉幾圈試試吧。」拜杜科夫話音剛落,三個人都笑了起來。

其實,這個時候奇卡洛夫已經在流鼻血了。不過,這不是別里亞科夫揍的,而是長時間在缺氧環境中的一種反應。

別里亞科夫簡要地說了一下他是如何判斷飛機的大致飛行方向的。就在這時,電台響了。加拿大的一座電台向飛機發來信號。別里亞科夫回應了信號。

就這樣,他們明確了飛行的方向,開始沿著120°經線一路向南飛。而加拿大的電台也向全世界播報了ANT-25飛機的情況。

著陸

從美國阿拉斯加州埃爾森空軍基地拍攝到的北極光。

五十多個小時過去了,飛機現在飛行在加拿大上空。

然後,飛機進入了美國領空。按計劃,他們要飛越俄勒岡州的尤金市,然後直奔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蘇聯駐美國大使在那裡等著他們。

飛機飛越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兩位飛行員把飛機的高度降得很低,以便向波特蘭市的市民致意。

飛過波特蘭市一段距離後,他們突然發現,油量實在是不夠了,必須得找地方著陸。於是,拜杜科夫駕駛飛機又向波特蘭飛了回來。

此時,波特蘭市的市民們已經沸騰了。他們原本只是聽廣播里提到蘇聯的ANT-25飛機要飛越波特蘭,於是都留意著抬頭看看天空。

但是,廣播里後來居然說這架飛機決定在波特蘭著陸!市民沸騰了,他們紛紛湧向天鵝島機場,準備迎接三位勇士。

拜杜科夫穩穩地操縱飛機下降,漸漸對正了天鵝島機場的跑道。

波特蘭都會區是以波特蘭為中心,由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希爾斯伯勒和華盛頓州的溫哥華市組成。

看著機場跑道旁邊擁擠而興奮的人群,奇卡洛夫猛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他急忙對拜杜科夫說:

「不!不!不!不要降落!咱們趕緊拉起來!」

拜杜科夫以為出了什麼狀況,趕緊拉起飛機,做了一個半徑很小的轉彎動作,離開了降落的航線。

「你記得10年前的林白吧?」奇卡洛夫說了這一句話,拜杜科夫就明白了。

1927年,林白獨自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從紐約起飛跨越大西洋在巴黎布爾歇機場著陸,成為第一位不著陸飛行跨越大西洋的飛行員。他剛一著陸,就被興奮的市民圍住了。

場面一度失控。後來,市民們對飛機下了手。聖路易斯精神號的滑油系統的部件、飛行日誌、航圖都被搶走成為了紀念品。機身和機翼也被人群擠傷了,而林白本人幸虧得到了機智友人的協助才全身而退。

三人組還指望著飛機著陸加油後,能夠飛回莫斯科呢。如果降落在天鵝島機場,非得被大家撕成小碎塊帶走不可。而疲憊不堪的三人組也實在沒有精力來應付興奮的市民。

飛機飛了一會兒,終於,眼尖的奇卡洛夫發現了一個小機場。

最終,他們選擇了在這座名叫皮爾遜的小機場著陸。(這個溫哥華不是加拿大的那個溫哥華,而是美國華盛頓州的溫哥華。)

為了減重,ANT-25飛機早在起飛前就把機輪的剎車系統給拆除了。這次著陸也是驚險萬分。好在飛行員技術嫻熟,藉助襟翼把飛機的速度降得很低,而且選擇了一段鬆軟的土地來滑行,大幅縮短了滑跑距離。

溫哥華皮爾遜機場的一個小夥子剛巧拍攝到了奇卡洛夫打開ANT-25飛機駕駛艙蓋瞬間的場景。攝於1937年6月20日

ANT-25的巨大機翼和超大展弦比使其在那個年代非常矚目。

63小時的不間斷飛行,8811公里的航程,三人組完成了飛越北極的壯舉。(雖然因途中遇到風暴,改變預定航線導致燃油不足而未能飛出1萬公里以上的航程。但是,飛越北極本身已經很了不得了。)

禮遇

三人組向當地的美國陸軍航空隊負責飛行管理的軍官移交了ANT-25飛機上的飛行參數記錄儀器,以便為他們此次的飛行留下證據。

負責管理皮爾遜機場周邊事務的喬治·馬歇爾聽說ANT-25飛機居然降到了他轄區內的機場,興奮地跳了起來。

他飛奔出去,隨手叫住一輛車,向皮爾遜機場的跑道開去。他的參謀們趕緊找了3位俄語翻譯,跳上另外一輛車,跟了上來。

為了抄近路,馬歇爾讓司機開車沖開一道鐵絲網,開進了一座高爾夫球場。也顧不上壓壞草坪的事情了,臨時組建的這個迎接小組就這樣快速到達了機場。

ANT-25飛機三人組看到這個陣勢,覺得來的是位大人物。

「這人氣度不凡,我當時就覺得應該是一位元帥(如果美國有元帥的話),或者至少這應該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將軍。」這是拜杜科夫後來在回憶錄中講起的他當時的感受。(其實那時候馬歇爾剛提准將,拜杜科夫眼光不錯。)

ANT-25飛機在皮爾遜機場得到了維護和保養。

三人被馬歇爾准將邀請到家中,一起吃了晚飯,相談甚歡。

別里亞科夫要來一張地圖,憑藉記憶和日誌,在地圖上標出了此次飛行的路線。這就成了後來人們紀念這次壯舉的路線圖。

後來,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盛情邀請三位勇士到白宮來坐一坐。上圖是三人組與蘇聯駐美國大使在白宮的合影。

後記

三人組飛越北極的壯舉留下的小小遺憾(沒能創造新的世界紀錄)很快就被他們的蘇聯同行駕駛的另一架ANT-25飛機彌補了。

就在1937年6月20日,三人組著陸在皮爾遜機場之後不到一個月,在1937年7月12日,米克哈爾·格羅莫夫、尤馬舍夫、丹伊林三人組完成了從莫斯科起飛穿越北極直飛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哈辛托市的不間斷飛行。

兩地距離10148.51公里,這使得蘇聯在1937年7月14日終於贏得了飛行距離的世界紀錄。(這個紀錄保持了不到一年,1938年5月,日本飛行員以11651.011公里的飛行距離從蘇聯手中奪取了這項世界紀錄。)

1938年12月15日,奇卡洛夫在莫斯科駕駛波利卡波夫設計的I-180戰鬥機的原型機進行試飛時,飛機失控。在躲避了多幢建築和地面的人群之後,飛機不幸撞到了電線,墜毀。傷重的奇卡洛夫在2小時後去世。

在奇卡洛夫墜機的地方,人們放置了一塊巨石。

這座奇卡洛夫紀念雕塑上,展示了1936年和1937的那兩條航線(模擬航線和飛越北極的航線)。

很多地方以奇卡洛夫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台階就是著名的奇卡洛夫台階。

ANT-25這款飛機繼續進行長距離飛行試驗,成為了航展上的明星。在多次飛行試驗中,這款飛機展示了自己的實力,也讓蘇霍伊這位人近中年的設計師終於開始聞名世界。

1939年,也就是三人組駕駛蘇霍伊設計的ANT-25飛機飛越北極2年後,44歲的蘇霍伊創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蘇霍伊設計局。在此後,他擔任總設計師一職達33年之久,共主持設計了50多種飛機。

1939年9月1日,那位2年前在皮爾納機場熱情接待飛越北極三人組的准將被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提升為陸軍參謀長,授予少將軍銜。

2天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爆發。馬歇爾在戰爭中表現出了才華,後來成為美國陸軍總參謀長,授五星上將軍銜,後歷任美國國務卿和美國國防部長。

飛越北極三人組中的副駕駛,性格沉穩的拜杜科夫在二戰期間奔赴戰場。後來,試飛過無數機型的他奉命前往美國面見羅斯福總統探討租借法案的細節,為戰爭中的蘇聯爭取到了P-39空中眼鏡蛇戰鬥機。

這款戰鬥機雖然在太平洋戰場上與日本作戰的表現不佳,但是該機皮實耐用,能夠很好地適應蘇聯的嚴寒環境,又因裝甲與火力都不錯,在與德軍的交戰中,創造出了大量蘇聯王牌飛行員。

拜杜科夫在美國的影響力頗大,他本人與馬歇爾和羅斯福也有著不錯的關係。在他的參與下,大量P-39戰鬥機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蘇聯。

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P-39總共出廠了9529架,其中有4789架運往了蘇聯。

飛越北極三人組中的領航員,「從不迷路」的別里亞科夫回到莫斯科繼續研究航空測量學,經常飛上天空俯瞰廣袤的蘇聯針葉林。

1938年,41歲別里亞科夫完成博士論文,成為了航空測量學專業的一名博士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爆發,此時別里亞科夫剛好在研究新的空中導航與計算的理論。

進入上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白熱化。大器晚成的別里亞科夫博士被特邀在梁贊組建蘇聯空軍高等導航學院並擔任校長。隨後不久,盟軍開始對柏林實施戰略轟炸。別里亞科夫作為首席導航專家支持了蘇聯轟炸機對柏林的戰略轟炸任務,在二戰期間多次兌現了他「從不迷路」的諾言。

二戰結束後,別里亞科夫博士到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有蘇聯的MIT之稱的學院)任教。

1974年,幾位小時候就知道飛越北極三人組壯舉的蘇聯海員在美國華盛頓州靠港。他們不顧辛勞,尋到了當年三人組著陸的那個皮爾遜機場。

機場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當蘇聯海員們提起當年的事情時,機場工作人員才終於意識到,這裡沒有為當年的壯舉建設任何標誌物。尷尬之餘,當時在場的美國人向蘇聯海員們保證,一定會努力彌補過失,讓後人來銘記這次壯舉。

1975年,飛越北極紀念碑在皮爾遜機場豎立了起來。而溫哥華市的市民覺得還是不夠。畢竟這是這座城市見證過的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於是,皮爾納機場把溫哥華市民的請求連同邀請函一起寄給了蘇聯。

蘇聯方面反應積極。1975年,68歲的拜杜科夫和78歲的別里亞科夫博士還有奇卡洛夫的兩個女兒(小火箭風格,探究細節之細節。兩個女兒的名字:奧萊麗婭奧爾佳)一個兒子(伊戈爾)乘飛機前往皮爾遜機場。

這架飛機是當時非常先進的伊留申設計局設計的四發噴氣式大客機伊爾-62。

(1962年首飛的伊爾-62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噴氣式客機)。

這架飛機帶著依然在世的當年的勇士還有逝去的勇士的後人,從莫斯科機場起飛,沿著當年的ANT-25試驗機飛行的路線,飛越北極點,飛向波特蘭,飛往皮爾納機場。

拜杜科夫與別里亞科夫從舷窗眺望北極。當年他們是從2000米到4000米之間的空中,忍受63小時的嚴寒和缺氧飛越的北極。

如今,他們則是在萬米高空,坐在舒適的增壓客艙里,飛越北極。當年的那架擁有鮮紅色機翼的ANT-25彷彿此刻就在他們腳下的天空中翱翔。兩位勇士不禁老淚縱橫。

經過10小時53分鐘42秒的飛行後,他們來到了皮爾納機場,參加了紀念碑的揭幕儀式,同時也向好奇的市民講述了當年飛越北極的諸多細節。

1982年,別里亞科夫博士去世,被葬於新聖母公墓,享年85歲。

1987年,飛越北極壯舉50周年的時候,蘇聯再次應邀派勇士的家屬來到皮爾納機場,而溫哥華市的市民則搭乘飛機到莫斯科回訪。

1994年,拜杜科夫去世,享年87歲。

對於三勇士的紀念活動還在繼續。這是攝於2014年的皮爾遜機場的紀念三勇士飛越北極的活動。

這架伊爾-96-300客機被命名為瓦列里·奇卡洛夫號。伊爾-96可用於執飛從莫斯科直飛美國西海岸的北極航線。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當年的北極也早已變了樣子。上圖黃色細線是1979年到2000年的北極海冰的覆蓋範圍,綠色細線是2005年的海冰覆蓋範圍,白色區域則是2007年的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可見,海冰覆蓋範圍縮小了將近一半。

感謝大家和小火箭一起回顧了整整80年前,人類飛越北極的壯舉。

文章比較長,就當是看了一場電影吧。小火箭盼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火箭好友傾情提供的:1937年6月20日,用16毫米電影膠片紀錄的當年三勇士降落在皮爾遜機場後的珍貴影像:

版權聲明:

本文已由邢強博士獨家授權小火箭在騰訊刊發,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感謝大家對小火箭的支持!

本文原題目:連續飛行63小時!蘇聯飛機飛越北極到達美國的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箭 的精彩文章:

驚天動地!十字路口行動核武器試驗的20個瞬間
發現夸克、洞悉宇宙的人
跨越星際 佔領火星!小火箭盤點那些火星上的探測器
她肩上的宇宙—執掌世界上最大型實驗的女性
火箭炮、輕武器還有戰鬥機:盤點印度軍工企業的產品

TAG:小火箭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新1支航空部隊亮相?4架殲-20飛越西南,成飛錦上添花
10架戰機飛越東海上空,遭到20次不明激光照射?美:遠離中國漁船
像河馬的小行星飛越地球,400年來最接近
夫妻駕駛國產34年老飛機,成功飛越大西洋
傳奇的航空先驅福克飛越達美河
飛越海空,中國海軍J-15「飛鯊」艦載戰鬥機
外媒:美軍B52轟炸機連續兩天飛越南海
F-15飛越音速峽谷
飛越18億公里,跟蹤太空岩石50天,美國飛船突然「剎車」5次
美國高超音速5馬赫飛機立項,飛越太平洋只要3小時
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圖-160飛越北極
一枚導彈「橫空出世」,20倍音速飛越歐亞大陸,美國已經炸鍋!
這名飛行員在網上火了駕U2飛越格陵蘭島時拍到超美極光
越南蘇30戰機飛越中國南威島
加拿大軍艦剛穿越海峽,十多架蘇30輪番飛越,呼籲大國網開一面
剛剛!中國一架軍機飛越蘇岩礁,韓國10餘架戰機起飛護航
飛越180億公里,美國宇航局:這艘飛船現已進入真正的星際空間
飛越天際的鴻鳥-中國「長劍」-10巡航導彈
飛越大西洋!美國一架MQ-9B無人機將直接飛往英國
蘇24超低空飛越北約航母,服役43年寶刀不老,人送外號擊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