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套路最可怕,批評比讚美更重要

套路最可怕,批評比讚美更重要

看死君:FIRST場刊評分第三天,我們迎來了四部紀錄片,分別是《伴生》《失控的生命》《鹵煮》和《中國梵高》,但從評分團的打分來看,並不樂觀。但在我看來,這並非影評人下毒手,而是的確還需要更大的進步空間。我相信,批評比讚美更重要。

我們看死小分隊昨晚集中看了《老獸》,則暗自感嘆終於碰到了一部沒有爭議公認的好電影。此外,也有人看了黃驥《笨鳥》和劉霖《睡沙發的人》。

以上這份便是FIRST場刊評分表哦,下面是各位影評人的短評。

F I R S T 場 刊 評 分 團

FIRST場刊評分採用電影節場刊通用的4分制

4分 【才華傑作Excellent】

3分 【表現驚喜Great】

2分 【誠意表達Average】

1分 【索然無味Poor】

X[放棄評價](不計入分值)

伴 生

大奇特 ★★

不同於其他反映老齡化和生死離別的沉重與苦情,導演採用了貼近劇情片似的拍法,並不時顯露幽默的態度化解原本沉重的題材,以及加入了對於子女的觀察。同時,通過構圖參與敘事。但相對工整,力度不足。

趙夢莎 ★★

本屆入圍紀錄片中又一部關注臨終關懷的影片。其中色調、空間、鏡頭運動都十分舒適。三個家庭樣本隱隱折射了香港社會的分層,但個體的精彩程度有限,讓人印象不夠深刻。

蘇七七 ★★

在一個社保社工相對完善的社會裡,老年人的最後一段時光。對逝去的人的懷念,對生的眷戀,陪伴著的親人的難處與難過——都呈現得很溫情,如同水粉畫。然而筆觸太輕柔,方法太常規,談不上缺點,卻流於平庸。

張子木 ★★

影片聚焦面向死亡的生的問題,製作細膩,但幾組人物的平均用力均不能深入和具體的展現這個話題,整體非常溫吞。

木衛二 ★★

一個漂白過的香港(據說有機器緣故),一趟所有人都知道結局的人生。慘白髮白但沒有沉溺於悲觀失望,如同許鞍華等導演的社會議題努力,保留有善意。

王昕 ★

同樣捕捉到了一些動人時刻,然而影片選擇了最為陳舊的呈現方法(訪談的畫外音詮釋畫面),整體沒能更深地切進「由衰老至死亡」漫漫旅途。其間的價值判斷、倫理問題、社會危機還需要更近的距離和更大的視域。

柳鶯 ★

平靜溫和的畫面和情意綿綿的家庭背後是殘酷的老齡化社會和兩代人對生死觀念的探討。不論從個案選擇還是拍攝方式都相對平庸,橫向與縱深都未得到有效的拓展。如果僅以「感動」作為此紀錄片的目的,那不如拋棄電影回到生活本身。

失 控 的 生 命

木衛二 ★★★

一個正確的主題,與一個安全可控的紀錄片選題操作。

蘇七七 ★★★

老。病。死。這個紀錄片令人不忍直視。與殘酷的主題相比較,拍攝與剪輯是很溫和的。在病人,家屬,醫護人員組成的一個小生態里,沒有真正的對生與死,對肉體與精神,對情感與陪伴的有深度的理解與相應的安置——算計與爭吵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式的人情味也依然存在。這個電影不能多想,想多了更恐怖。正常的女兒把母親送進精神病院,瘋了的女兒給母親喂飯洗臉,擠著小床陪伴母親。到底是誰瘋了呢?我們維持著怎樣一個系統的存在,並且最後自身也要進入其中?

大奇特 ★

目的性太強的眼球效應,將命題過分放大。手法上也顯得陳舊,長片版還不及短片版。

趙夢莎 ★★

面對臨終問題是作者向每個人發出的人性拷問。醫院這個特殊的語境下,醫患之間、親屬之間的關係表達還是在一個預料之內的表現。

片子每個家庭取樣既各有代表性,但實際上又容易淪為庸常。在這個終極命題上,可能情節性的敘述有時候會比單純的紀錄更能夠有效展現人性敏感的部分。

柳鶯 ★

聚焦臨終關懷病房,探討將死之人的苦楚與尊嚴。毫不懷疑導演的初心與訴求,但面對這些幾乎在所有病房中都會發生的感動與心酸,影片選擇的角度還是不夠犀利,以幾個個體為核心的呈現方式也顯得太過中規中矩。柔情配樂與心靈雞湯式的字幕引入,更消解了最後一點供思考的空間。影片標題雖為《失控的生命》,到70分鐘之內,處處可見控制的痕迹。

王昕 ★

這是一個如此重要的話題,影片也找到了值得拍攝的人物,其中不少段落也讓人心有戚戚。然而過於強烈的配樂,和幾組人物不甚成功的交織方式,沒能形成一個更為有力的結構。在形式上有較大的缺憾。

張子木 ★★

對於影片所關照的沉重話題:衰老、疾病、死亡,它的表達與意旨均顯局促,但鏡頭捕捉與呈現出了我認為很關切的中國家庭問題,即親密關係中的溝通鴻溝。

鹵 煮

木衛二 ★

北太平橋下的鹵煮攤,天幕新彩雲前的肯德基,並非這些北漂異客的專利。在自己的世界裡打轉,早有雷涌的畸零屌絲視角。而在與外界碰觸的時刻,這部電影把自己攪拌了進去。儘管紀錄片不需要參照名為「對的」道德倫理,但長時間的跟蹤,並未能把幾個記錄對象做出差異性,而是流於表演型的自說自話。技術則更不必提。

蘇七七 X

這個紀錄片描繪一群北漂的無產者的生活。他們無產得極其徹底,通過在超市裡順吃的,賣血,偶爾的工作來維持生存。他們不進入主流的社會秩序,像寄生物一樣以灰色的方式寄生在北影,肯德基,網吧。他們是小地方的不肖子,大地方的棄兒:消耗著食物,錢,身體,時間。越來越邊緣,漸漸不知所終。《鹵煮》以一個漫長的篇幅紀錄下這些人的日常,與話語——他們大多還長於表達,雖然內容貧乏。導演描述了一種駭人的混濁漂浮的狀態,並不獵奇,絕不評判,而有一種對這個世界讓人想背過臉去的最不體面的那部分內容的陳敘。但觀影感受又確實是冗長而痛苦的,在泛散的表述,無法保持持久的專註度。如果說導演有對「無意義」的質詢的話,不止於生命的意義,影像的意義,觀看的意義,都令人懷疑。

張子木 ★★★

影片對於當代中國都會的新興「無產者」和「遊民」提供了難得可貴的影像文本,平視和不乏私密的鏡頭下,這個群體的不安分、迷茫、渾噩都有著鮮活的肌理和相應的社會環境折射。但整體仍稍顯混沌。

大奇特 ★

表面看是北漂一族的生存狀態,實則是遊手好閒浪蕩兒的叨逼叨,74分鐘足矣,水分太多,表達糙,技術也糙。裡面的口述也讓我一度質疑杜撰和真實的比重,表達者又沒有勇氣去觸及更深的層面。好的一方面,拍攝者與被拍者已經打成一片。

柳鶯 ★★

原本以為是一部群演打拚血淚史,沒想到是長達三小時的流氓無產階級生活小傳。前半部以群像形式呈現社會邊緣人遊離的生活,後半部深入聚焦個體生命經驗的空洞。通過一部製作相對粗糙,手法無比紀實的影片,導演全方位對紀錄片製作方式、呈現樣態和拍攝者是否應有(或應該呈現價值判斷)提出了自己的路徑,不失為一次充滿勇氣的嘗試。鏡頭的在場為這些試圖進入影視行業的底層提供了最後表演與狂歡的舞台,但影片卻也似乎因為太過貼近被拍攝者而呈現出和他們相似的遊離狀態,不太適宜的長度雖然勾勒了人物,卻沒有做到更深入的環境呈現與心態剖析。面對冗雜的第一人稱陳述,重複感強烈的素材拼接,作為觀眾的我迷失在自己無所適從的情緒中。對於影片中這群打著自由名號無所事事的「寄生蟲」,是同情,憤怒還是無奈,一切都顯得開放,或者說模糊。

王昕 ★★★

吃喝全靠超市偷竊和霸王餐,住所則在肯德基、網吧和地下室間轉換,影片以一種極為內部的對話方式記錄了一群都市邊緣人的生活狀態。然而影片無意於展現這群北影廠臨時演員的演藝夢(雖然表演無處不在),它所呈現的是日復一日的渾噩,一種遊離於社會規則卻依然使用主流話語的困窘。他們是如此的任性散漫,卻只擁有出賣自己的自由(賣血、賣自己去拆遷截訪)。老道而幼稚、違法而張揚、「寡廉鮮恥」卻葆有團體情誼,攜帶著這個時代的夢想的全部病症。由於拍攝者本身是這個小團體的「內人」,這就使得這團混沌更難以辨識。影片的頗為隨機的內容和某種結構上的企圖,配合臨場感極強的粗糙拍攝,都使得難以給出一個恰當的評價。它是值得一看的,卻可能尚未給出最值得一看的形式。

趙夢莎 ★★

本片給了大多數人一個注視都市隱形人的機會。城市文明和行業的健全多樣某種程度上滋養出了這一群夾縫生存的「食腐者」。他們憑藉著底層的智慧,頑強的存活著,而「電影理想」更像是一個高尚的借口,讓他們心安理得的區別於那些依舊生活在農耕社會的親人同鄉。這並不值得被鼓勵。

值得肯定的是導演長期穩定和最為貼近的跟拍,讓這部3小時的長篇有著極高的視覺強度。大量個人口述史觸及到當代社會的農民問題、生活基礎保障問題,但顯然缺少了一個更宏觀的維度,以及與這群特殊畫像產生交集的群體來關照,顯得自說自話了。

中 國 梵 高

張子木 ★

整部影片的視野和技法沒有超出當下對中國製造、仿造的普遍論述與處理,導演所選取的大芬村的主人公經歷,在兩個面相上:全球化商業鏈條的邏輯和藝術對普通個體的影響,均沒有深入的觸及。不過在大量冗長和蕪雜的片段之中,仍有一些動人的真實時刻。

大奇特 ★★

開始是廣義的大芬村畫工的生存狀態,但是這個全貌沒能延續和深入,畢竟以此映出中國複雜的僱傭關係與市場經濟的殘酷是更有趣的視點;可惜影片轉而聚焦於畫工頭個人,進入他與精神偶像梵高的心靈溝通與自我升華了,立意一下就弱了。好在阿姆斯特丹的部分還是能夠凸顯「中國製造」的現實。

王昕 ★★

在機械與影像複製如此便捷的時代,作坊或流水線式的手工臨摹到底意味著什麼?是跨國資本利用對「手工」的最後迷信來盜取藝術品早已殘存無幾的靈氛,還是別無所長的畫工們堅持的一份摻進夢想碎片的謀生之法?影片無意於回答這樣的問題,它有著高度清晰的謀劃和主題引導,正如片名它試圖達成的是將兩個不同時代、不同處境的人物建立起三分荒誕三分可嘆的連接。它所依憑的仍是「原創高於一切,模仿一錢不值」的前機械複製時代邏輯。在這種邏輯下,經歷了阿姆斯特丹旅行的主人公獲得了有效的升華(某種基於臨摹的原創)。然而,大芬村千萬人的日常勞作,也因這種邏輯歸於虛無,「世界之窗」中與家人的快樂也必將被指認為「山寨」,看似提升中卻蘊藏著某種老舊主流邏輯的殘忍。當劇情片都可以有《合法副本》這樣的反思,紀錄片不應停留在建立似是而非的有趣連接。

木衛二 ★★

典型的中國特色奇觀紀錄片,看下來輕鬆不累。邵陽老家、深圳大芬、歐陸荷蘭的對比感受,衝擊強烈。山寨臨摹梵高畫作出口的畫室老闆,踏上了去荷蘭膜拜梵高真跡的路程。導演黑手痕迹有點多,接連不斷的激昂配樂尤其齣戲,導致紀錄片只能呈現先進模範、單一平板的追夢主人公形象——譬如去荷蘭這件事情,前後反覆提了五六次。

柳鶯 ★★

單一主人公的設置讓紀錄片敘事的完整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證,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取消了對大芬村這條巨大「中國製造」廉價藝術流水線的進一步深度探索。鏡頭跟隨趙小勇在深圳、湖南家鄉和歐洲的遊歷,在近距離拍攝中捕捉因執著藝術而產生的動人瞬間,陋室和星空,生活和藝術兩相碰撞產生的並不是火花,而是中西市場的落差與不得志的寡歡。不過,依靠音樂和特寫推動的感動並不可持續,影片最後提出的畫工/畫家滑動問題恰恰暴露了紀錄片未完成的工作。

趙夢莎 ★

中規中矩的表現。或許是創作者的攝影背景,讓整部片子的影調都呈現出一種過渡的飽和。風格化的色彩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語言方式,然從作為主體繪畫藝術角度考慮,失真並是一個讓人愉悅的做法。

整個故事的成立是用底層的「畫工/畫師」和神化的「藝術家」建立一種對立關係的「不可能」。而這個技巧的部分恰恰是應該讓人警惕的。讓「梵高們」通過朝聖之旅渡化完成一個「從複製到原創」的身份轉變,讓勤勞的人贏得掌聲,觀眾被這樣「一個小人物的追夢故事」輕易喚起的「感動」掩蓋了背後許多本該更加深入討論的現實問題。

向歐洲旅遊景點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廉價劣質油畫的「大芬村」們,原本就是應運低端消費需求而誕生,而在上游買主擠壓下唯一生存下去的動力,便是一份比之工廠和土地勞動更體面和藝術情懷。片子最動人的部分是那些不可見的外國客戶,某種程度代表西方資本角色最終現出原形,讓趙小勇久久不能平復的失望。處在商業鏈條底部的中國梵高們,要跨越的並非是「獨立創作」,而是實現階級流動後是否安於天花板之下的無力感。

蘇七七 ★★★

立足於大芬村與趙小勇,《中國梵高》呈現一種多元的有結構感的全球化時代景觀,高架橋下城中村,一頭是趙小勇出生的湖南村莊,一頭是他想去荷蘭梵高美術館。他機緣巧合地成為一個梵高的臨摹者,成為一個美術館外的小紀念品商店的供貨商,但他卻也在其中安身立命了,結婚生子,並且想去追究一下自己的命運的根源,與一個不同於流水線的方向。 這是一個複製品操作者的基因變異?《中國梵高》呈現的是一個特例,但這個像做農活一樣畫著梵高的人,至少呈現了特例的可能性。將一個樂觀的特例單獨呈現出來,危險性在於遮蔽,而意義在於,肯定了個體的生命力,他的勞作,領悟與創造,是在縫隙里也能像小草一樣求生的。而趙小勇與那些南方畫室里裸露著上身的畫工們,就像是劉曉東筆下的人物,比起掛在牆上的那些仿製品,還有一種此時此刻的生龍活虎的存在感。

看 死 小 分 隊 觀 影 團

睡 沙 發 的 人

陸支羽 3.5分

在不抱任何期待的情況下,竟覺得《睡沙發的人》意外地好看。即便有人說有刻意擺拍之嫌、人物生活不夠接地氣等,但在我看來,則是一部詼諧有趣、細節豐滿的靈性小品。儘管還有很濃郁的學生作業氣息,但某些時刻,我隱約覺得有種日式脫力系電影的微妙感覺。男主角劉霖演得很好,是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人。

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

白澤 3.5分

作為唯一一部入圍的記錄短片,本片是精彩的,其被記錄對象——任航本身就是精彩兼具爭議的。不過不同於大部分紀錄片的是,這部片子的創作成型是超越被記錄對象本身的,導演運用了大量先鋒甚至實驗性的影像去展現單憑記錄所不能表達的任航的精神狀態,靈活的色彩及畫幅運用也是導演對任航有力的註解。

但是作為被記錄的主體人物,任航本身所展現的內容是單一的,誠然,他的才華十分閃耀,他的內心純粹真誠,可是他也像絕大多數想要表明自己態度的我們一樣,在這個嫻熟運作擁有絕對權力的社會面前,脆弱而又無奈,在他像個孩子一樣跟律師爭辯的時候,那也是大多數的我們無力的時候,道理與道理有些時候都沒有錯,但它們就是不相容。

老 獸

白澤 4分

人物鮮明,情節豐滿,囊括了現實諸多尖銳的問題,導演借一個家庭的事故把鄂爾多斯市的凄涼麵貌如畫卷般呈現給了觀眾。老楊他至少不是一個好人。

在整個故事中,他以可笑可惡的手段儘可能的壓榨親朋好友,以謀求當下那一刻的滿足,不管癱老婆,騙老友付洗浴費,又賣掉老友託付給他的駱駝,再用賣來的錢討好自己的情人,最後再偷癱老婆的救命錢去買牛賠給朋友,還騙的朋友以為他有情有義,他就這樣不斷以錯誤的方式去補救之前的錯誤。但老楊本身也有可愛之處,幽默滑頭,懂哄女人開心,也會為自己的雄風不再開脫,可是他依舊是一個變老的混蛋,只敢對親近的人嚷嚷,在外面強裝硬氣,取錢時面對別人的戲謔,只敢背地裡使陰招,直到最後在不斷的打擊下蒼涼末途之時,才硬氣的與房地產銷售對抗,結果卻被打得頭破血流。

可是這樣的老楊,曾經也風光過,幫女婿解決工作,幫小女兒賣大房子,投資了房地產,走到哪都有人叫楊老闆。但隨著經濟泡沫的破裂,他就跟那一片片觸目驚心的爛尾樓一樣,被遺忘被拋棄,他以為自己依舊意氣風發,還有機會翻雲覆雨,可惜卻在年輕肉體輕易的擺弄下,瞬間繳械投降,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頭可憐的老獸。在這座被犧牲的鬼城裡,人人都在談錢,處處都有欠款,不停奔跑的小電瓶車也找不到任何生路,連動手打了老楊的房地產銷售,也不忘回身拾起掉在地上的宣傳單——他們還要評績效呢!

Chris 4分

鏡頭無比貼近每個人物,用氣吞山河的勢頭精準捕捉到現實和夢境碰撞出的強勁火花,現實主義在此被升騰到一種癲狂的高度。與[老炮兒]如出一轍的江湖氣盡,肉體與靈魂合奏的靡靡低音最終也在家長里短的糾紛中悉數流盡,時代更迭之後小人物如你我到底魂歸何處,萬物萬靈也沒有答案。如果哭泣是死亡的召喚,那麼夢境或許是眼淚的天堂。

皮皮丘 4.5分

在只看到簡介的時候,有一些期待,但真正看完影片的時候,完全被驚艷到了。縱觀幾天來讓人昏昏欲睡的影展電影,《老獸》就像一劑強心針。作為周子陽導演的第一部長片,表現的已然很成熟。粗糲的鏡頭下,記錄了一場家庭鬧劇,幾近真實地還原了小人物的生活。

現實主義題材,旨在還原、揭露、諷刺社會現象,這種現實主義題材,向來考驗導演功力,一旦鋒利不足,就打不到痛點,隔靴搔癢。周子陽導演多年打磨,將社會痛點精準對接,效果顯著。能看得出,導演非常會講故事。但導演不甘於只講故事,幾場超現實的鏡頭,隱喻十足,將痛感升級。

電影中出現的植物,動物,爛尾樓與人們生活交錯,隱喻線清晰,都映照著導演主觀意識投射,「老獸」形象豐滿至極,完美演繹出一個從「可恨」到「可憐」的形象,就像這座城市的爛尾樓一樣,從一開始的被關注,到最後的被遺忘。導演第一部長篇就如此驚艷,期待這個老練的新手的下一部大作。

柚由 4分

可以稱得上是今年FIRST影展競賽入圍的驚喜片。電影講述了生活在鄂爾多斯的魔性十足的老人晚年所遭遇的不幸。愛人昏迷不醒,他試圖從情人身上尋找慰藉,可最後卻落得一場空。在兒女面前,他試圖維護的最後尊嚴也被打的稀碎。公交售票員,傳單男的歧視和凌辱打破了他心底最後一道防線。電影中影射了當地鬼城的房地產泡沫化,馬,牛和駱駝等動物的出現代表著導演主觀意識的投射。清晰的人物性格、明確的戲劇衝突、搖晃的近景攝影,這些都讓這部電影在內容和形式上完美融合。因此,《老獸》在王小帥的監製和男主角塗們的精彩演繹下,顯然是部較其他電影更老練的處女作。

笨 鳥

陸支羽 3.5分

傷口越撕越大,卻沒有人來舔舐;所謂笨鳥的痛苦,或許正在於此。終於得見黃驥導演從柏林載譽而歸的《笨鳥》,動容於一個女孩的孤獨成長,在校園霸凌與母愛缺失的青春期困境中,成長得如此艱難。遺憾的是,全片並無任何觸動人心的驚艷時刻,更多是呈現人物生存的某種狀態。女主角姚紅貴很有靈性,從身體里迸發出演技,一如她那頭長發,讓我想起王安憶的一句話:頭髮越長,心思越多。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搶票!獨家專訪《阿唐奇遇》導演
非《岡仁波齊》續集,但更有靈魂
看不見的影像,在這裡發光
處女作很珍貴,但別害怕批評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
不要怕別人批評
批評比讚美難得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值得收藏)
面對孩子的期末成績,比批評更重要的是這三件事,孩子成績更優秀
反覆批評要不得
家長必讀!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
這個重要時期不能批評孩子,否則……
批評孩子的五個「不要」
這4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
孩子犯錯,不要批評只要八句話就搞定
小米9首批評價來了:好評如潮,中差評卻很「致命」
幾句批評,一條生命!這種情況下批評孩子,後果很嚴重
批評完孩子收尾的話很重要,不少父母忽略了,教育效果差很多
米蘭復盤:讀秒絕殺,驚喜刺激之餘該批評還得批評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建議收藏)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家長必讀)
這三種情況下,媽媽再生氣也不能批評孩子,後果比你想的要嚴重!
我聽過最狠的批評,是「你真的很努力」
德羅贊不值得批評,任何人碰到他的情況只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