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寫得一手好字,卻偏偏要帶兵打仗

他寫得一手好字,卻偏偏要帶兵打仗

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陰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破格敕賜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著有《楚軍營制》,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一生親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率軍平定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

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名武將,不僅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更要有文韜武略,如此才能成就大業。古往今來,不乏文武兼備的武將。

左宗棠的文化水平到底有多高?從他的書法中便可見一斑。

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5歲時,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道光七年(1827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

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多地則是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

左宗棠身為武將,兼通文墨,擅書法,崇碑版,篆、隸、行、草兼善,筆力雄健,風格豪邁,楹聯作品流傳頗多,為時人所愛,我們今天來欣賞左宗棠大氣磅礴的楹聯書法。

據說,他從12歲開始,就愛好書法。其書風沉著激邁,文辭通暢,瘦勁的筆致、清峭的結字和疏朗的布局,依稀透露出一種躊躇滿志的盛氣。

左宗棠同曾國藩一樣,平時無論政務再忙,從不間斷練習書法,就是在戰火紛飛的行軍打仗中,也常常深夜挑燈讀帖染翰,從不稍輟。

他的書法功力深厚,個性鮮明,但政名掩蓋了其書名。其信札雖為公函,然通篇書法沉著激邁,瘦勁的筆致、清峭的結字和疏朗的布局,透露出一種躊躇滿志的盛氣,是研究左宗棠書法和湘軍戰史的珍貴資料。

當我們仔細觀看左宗棠書法時,會發現其大字雄渾有力,有武將之英姿,漁公子隨即會被宏大的正氣所震撼,但再讀其行件隨筆,會發現其文字細膩雅緻,爽朗勁健,有傳統文人士大夫的修養,此兩種氣息能在一人身上得到體現,實為難得。

近人評價他的書法稱:「文襄公行書出清臣(顏真卿)、誠懇(柳公權),北碑亦時湊筆端,故肅然森立、勁中見厚。」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石濤筆下的小人兒,個個戲都超多
畫工筆畫,臨畫不如看畫!
這是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留給後世一道難題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用得好手術刀,帶得好過硬兵,奮戰一線的「帶兵人」真「能幹」
曹操手下有非常多傑出的將才,為何每次他都要親自帶兵打仗
劉封被賜死一點也不冤,要是他帶兵增援關羽,歷史或將改寫!
那時的帶兵官,見了盒子槍,沒有哪一個手指頭不痒痒的
霍去病從來沒有帶兵指揮打仗的經驗,為什麼卻能一戰必勝?
這個將軍帶兵打仗,大勝而歸,卻被母親攔在門口:你不配做我兒子
為什麼一些人出身貧寒又沒學過兵法,但是帶兵打仗卻總能勝利?
孔捷指揮打仗不行,但帶兵能力卻很厲害?因為他有以下三個優點!
他一生不會打槍,卻能帶兵打下江山,此人是誰?
他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一生從不帶兵打仗,最後卻成了開國大將
他沒有帶兵打過仗,為何還是被封為上將,能力令人敬佩
皇后帶兵上戰場打仗,被敵人捉住,敵人想娶她,她是怎麼做的
他從沒帶兵打過仗,卻被授予中將軍銜,只因他的這一特殊貢獻
古人帶兵打仗不是人越多越好嗎,為什麼人數過多反而會玩不轉
為什麼韓信第一次帶兵,就能夠取得勝利?其中一點原因很容易忽略
此人帶兵鎮壓起義,眼看就要打贏,皇帝賞賜他兩個字:流放
為什麼劉邦的很多發小都能夠帶兵打仗?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這位軍長帶兵打仗,隨身只帶一隻碗,銘刻7個大字,貪官看後即死
諸葛亮腿腳靈便,為何帶兵打仗時會坐一個四輪車,這有什麼講究嗎
一身傷病卻寧願帶兵打仗,不願到軍區上班,他被稱為好戰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