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黑龍江省黑河市璦琿鎮中心學校:鄉土文化成為重要教育資源

黑龍江省黑河市璦琿鎮中心學校:鄉土文化成為重要教育資源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和諧地發展,是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璦琿鎮中心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追求,而特色化校本課程的創建,是他們實現這一追求目標的重要舉措。

璦琿文化納入校本課程

學校教育以激發情感為課堂靈魂,而師與生的情感一定是寓於現實的生活世界之中。該校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自覺地將學校課堂里的微觀世界和社會文化中的宏觀世界結合起來,以幫助學生尋找生活的意義。正如加拿大教育學者邁克爾·富蘭在《透視教育改革》中所說:「教師有幸也有責任幫助所有學生成為內心的和外在的學習者,將他們與逐漸擴大的社會領域聯繫在一起。」學校依託原生地緣優勢,融入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創編出校本教材《了解家鄉,知我璦琿》,並根據不同學年段,設定目標分層,內容分塊,切割「大餅」操作。一、二年級的「風采璦琿」,讓學生簡單了解家鄉發展歷史,如:古城璦琿名字的由來、陳列館和知青館等旅遊景點的概貌等,讓學生感知家鄉美景。三、四年級的「靈秀璦琿」,以民間故事和歷史故事為主,讓學生了解歷史,體會滄桑變革。五、六年級的「滄桑璦琿」,則讓學生銘記璦琿的屈辱歷史,了解璦琿由興旺繁榮到日漸衰敗的過程,知道1858年、1860年簽訂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的背景及由此給家鄉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校本課程的開發,激發了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豪情。此外,根據學情,學校還在三至六年級開設「走進知青時代」為主題的校本課程。

分類意味著多元,多元蘊含著民主,民主體現著尊重。由「校本」課程到「生本」教學,人的發展始終是學校課程建設的核心追求。而璦琿文化的融入,則使得學生、學校和社會之間相互依存的聯繫通過校本課程開發的形式持續地擴大和加強,從而加深了彼此的相互關係。

校本課程開發促進師生雙向發展

校本課程的開發,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教材編寫、評價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專家引領、外出學習、同伴互助、案例反思等多種校本培訓,引發了教師自覺學習、潛心鑽研。教師們在不斷地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的過程中提高了教學能力、科研能力。

校本課程的實施,滿足了學生的成長需要。校本課程的實施,讓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也讓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增進了學生對家鄉歷史、文化的了解,使長期被忽略的資源再次得到開發和利用。(陶繼新)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27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以改革凝心聚力 以改革攻堅克難
弘揚「五老」精神 譜寫愛的讚歌
如何進行核心素養的評價
用反饋機制倒逼教學質量提升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陝西寶雞麟游縣九成宮鎮 歷史悠久 文化資源深厚
市政協委員甘華田: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內文化味濃
歷史文化名鎮-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
貴州全景游①-梵凈山、鎮遠古鎮、凱里民族文化園、西江千戶苗寨
庄溪村——詔安縣霞葛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隴縣東南鎮予村非物質傳統文化社火「大秦帝國」之一
城市文化和旅遊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歷史街區調研——山西平遙橫坡古村
農耕文明的發源地—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
界首市王集鎮:文化牆扮靚文明美麗鄉村
甘肅省酒泉市,古名祿福縣,中國文化旅遊名城
麗江金塔景區、大理市大禧城文化旅遊區兩家3A級景區被摘牌
陝西寶雞市法門寺佛文化景區
春蘭「龍字」的故鄉,浙江餘姚市的蘭文化
聊城:古城+運河+鄉村將成文化旅遊融合新載體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新增寧遠縣、道縣兩縣
江蘇省常武地區傳統祭祀土地神民俗文化
舊陶瓷,新文化,景德鎮文藝街區陶溪川
綿陽安州區第二屆鄉村旅遊文化節在雎水啟幕
大美南陽︱南陽山區宗教文化旅遊勝地——「西林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