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別慫,你敢睜大眼看嗎?

別慫,你敢睜大眼看嗎?

大清早起來是不是正犯困呢?

來,小編幫大家提提神。

本文沒有一張令人不適的圖片,

不騙你!

.

.

.

·壹·

人人都愛找刺激

夏天,什麼能給你一絲清涼?

大概是恐怖片?

看恐怖片的時候,總有這樣一種心理,怕歸怕,興奮也是真興奮。

恐怖片《無名女屍》海報

從小,我們就熱衷於在被窩裡講鬼故事,講到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也要纏著講故事的人再來一個,哇塞好刺激!!

條件反射的看到這個封面就害怕……

我身邊的同學,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敢聽鬼故事,但是當講故事的人拿著手電筒往臉上照,開始講的時候,又都聽得津津有味。

長大一點,這種情況就變成了窩在一起看恐怖片了,《咒怨》,《午夜凶鈴》,《電鋸驚魂》,《死神來了》……這些那時候的網紅恐怖片,不知道成為了多少人的夢魘。

我真的太仁慈了,沒有放《死神來了》里大卸八塊的圖。。。。只放了封面。

但是你以為做做噩夢,就可以阻擋我們看恐怖片的熱情嗎?

不,看恐怖片,是會上癮的。

·貳·

恐怖故事:想像力的天堂

直至今日我都認為,在所有的恐怖形式中,對我們影響最深遠,少則幾天,長則一輩子的,大概還是恐怖故事。

因為,想像力是無窮的。

《張震講鬼故事》其中一個,這是一張有聲音的封面QAQ

諸如此類,發生在校園裡,醫院裡的鬼故事太多了。畢竟都是最容易謠傳怪談的地方。

恐怖故事和怪談,一般都靠口口相傳——學校夜半廁所的水聲,走廊畫像里的人物突然動了,畫室的石膏調換了方向,醫院走廊里一閃而過的白影……如此種種,真真假假,最為致命。

我們的腦洞總會為他們找一個合適的劇情,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裡,每每路過相似的場景,都會自動回放。

總之《張震講鬼故事》給我帶來的心理陰影直到成年才得以緩解。

·叄·

恐怖片:地域特色明顯

恐怖片和恐怖故事不同,不用發揮太多的想像空間,恐怖片的恐怖元素,也因為文化不同,差異巨大。

林正英殭屍片可能不算恐怖片,但仍是我們文化土壤里不得不提的財富!

除了香港殭屍片,我們最早接觸的恐怖片,可能就是日本的《午夜凶鈴》或者《咒怨》了。小學或者初中,同學們擠在一個被窩裡露出頭來,偷偷看《午夜凶鈴》的日子,還挺值得懷念的,雖然是冷嗖嗖的懷念。

日式恐怖電影的嚇人套路,是復仇路線,無差別殺人,和無差別恐怖。

為了找一張《咒怨》稍微不恐怖的圖,我儘力了。

我們拿《咒怨》舉個例子,肯定很多人沒敢看完,但其實看一個片段和看完整個三部曲,劇情都是差不多的。

咒怨,顧名思義就是含冤而死的人,他們成為有怨氣的「鬼」,在死前居住的地方久久不散,新來的房客觸碰必死,從而產生新的「咒怨」,延綿不斷,周而復始……

這樣的劇情設置,是不是和中國的鬼神文化很相似?所以才能被我們普遍接受,也嚇壞了不少中國人ORz。

然後就是泰國恐怖片。

泰國的神秘色彩濃厚……跟佛法和恩愛情仇都有關聯,所以泰國的恐怖片,多是有故事情節和孽緣因素的,讓人在看的時候代入感更強,更直擊人性。

泰國恐怖片傳說中最恐怖的一個《鬼影》

讓我得出泰國恐怖片完全不遜於日本的結論,就是這部《鬼影》的功勞,簡直童年陰影,雖然男主很帥……

這部片子和很多泰國恐怖片一樣,劇情只說明一個道理,「自己造的孽,跪著也要贖完」,故事主要講的是,被男友拋棄的女孩,遭遇男友哥們強X,並在強X途中被男友撞見,最後渣男哥倆一起拍下現場圖片相威脅……絕望的女孩憤而跳樓,變成鬼報復兩人的一系列事件。

故事的線索,由愛拍照的渣男友照片中的靈異女鬼(也就是含冤跳樓的前女友)串起,無處不在的白影把男主逼到崩潰的邊緣。最後結局,是男主和朋友雙雙為做過的事付出代價的因果輪迴,配合泰國獨有的民間配樂,佛理佛法,講述一個因果報應的道理。

《鬼影》里的照片,坐在男主脖子上的女鬼,讓我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對拍立得是拒絕的。

歐美的恐怖片,因為文化背景完全不同,我們很難get到恐怖點。典型的恐怖片,如殺人狂的那種「突然出現的驚嚇」和「血肉模糊」的恐嚇,可持續的嚇人時間也比較短。

可以說,以美國為首的「快餐」恐怖,看完之後拉開窗帘,心情就會平穩了,不會像亞洲恐怖片一樣引起太多「聯想式」,「後續恐怖」併發症。

《德州電鋸殺人狂》

·肆·

恐怖遊戲:越來越逼真的浸入式體驗

遊戲因為有絕對的參與感,更能讓人們全身心投入,恐怖遊戲就應運而生了。

一個好的恐怖遊戲,一定有群體性,因為我在裡面受到驚嚇的同時,也有一種「不能我一個人死」的心理,所以必須安利給更多的人。

《寂靜嶺》遊戲中身材再好的護士姐姐,也是恐怖的QAQ

一個好的恐怖遊戲,製作者把控觀眾心理這一點尤其見長,似乎真的能看透你的心思,這種被看穿的互動式恐怖,比直接給你講述完整的恐怖故事要更嚇人。

試想,你分明知道有一個「鬼」跟著你,它一定會傷害你,但是又不知道它究竟在哪裡,會從哪裡出現。

這種恐懼的預期會隨著你玩兒遊戲的時長逐漸增加,「它要來了要來了」,處處提防,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後在某一個躲避途中與它相遇,那種引爆的恐懼感,絕對是能讓你瞬間砸爛鍵盤罵「fxxxxxxk」的!

《逃生》遊戲中,東躲西藏的時候,看到突然彎下腰來「抓到」你的鬼,那一刻心臟炸裂的驚嚇感是難以表達的,看看我捏碎的滑鼠……

這種本來就浸入感超強的恐怖遊戲,一旦和VR配合,威力是不可估量的。

試想,身臨其境的走在《寂靜嶺》那迷霧重重的街道上,背後傳來粗粗的喘息聲,這時候你敢不敢回頭,反正我估計是要把VR眼鏡給扔出去的Orz

·伍·

我們為什麼愛恐怖題材?

愛恐怖題材的人很多,但他們不一定就都是追求刺激的,他們不一定愛做過山車,愛玩兒蹦極,甚至還可能害怕一個人在家,害怕走夜路,怕高,怕鬼……

所以喜歡恐怖題材,並不是膽子大的人的專利。

第一,我們不怕「安全的恐懼」。

雖然,我們的需求是越來越逼真,有了VR體驗的恐怖遊戲,但我們內心都知道,這些恐怖的內容,是「無害的」,他們都不會直接危害到我們本人。

這也是為什麼打破無害論的「貞子」,從電視里爬出來的那段才會讓人們如此恐懼如此驚心。

第二,痛並快樂著。

在人們享受高度集中和緊張的進行恐怖題材感受的同時,大腦的杏仁體感受恐懼,與此同時,連接快樂情緒的前額葉也參與著反映。

也就是說,在感受恐怖題材的時候,積極與消極的情緒是同時激發的,人能同時感受恐懼和快樂。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看完恐怖電影之後,如釋重負的感覺會如此快樂和滿足。

這是一種涅槃重生的感覺。

第三,腎上腺素小飆升的快感

恐怖題材的原則一定是不能把觀眾照死里嚇,這是肯定的,總不好看完電影,有一半人已經走不出影院了。

那麼我們期待的,或許就是能夠打破常規,又合情合理的驚嚇感。就像你正在路上走,一個人突然拍你一下,你回頭看到一個鬼面,接著面具揭開,是你的朋友……

這種「突然地刺激」,因為很快就回歸安全,所以不會過分驚嚇。

我們需要的是這種一個一個小高潮小驚嚇組成的驚嚇鏈,對我們的腎上腺素進行上上下下的刺激,但是又不至於嚇到失禁。

第四,就問你慫不慫?!

就恐怖題材來說,完成一個恐怖遊戲的通關,或者看完一個恐怖電影,都會給我們帶來「我戰勝了恐懼」的成就感。

所以才會有「男人不敢看恐怖片就是慫!」這樣的說法,為了不慫,證明自己的強大,男性才會帶女孩子去看恐怖電影找找存在感順便吃吃豆腐。

但是調查數據顯示,看恐怖題材的人群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女性哦~

別看女生喜歡尖叫,到底誰慫還不一定呢!

·陸·

只要嚇不死,你就會上癮

恐怖題材,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即使是信仰無神論的我國,各種靈異事件的傳說也層出不窮。

人們對於未知,永遠是有七分害怕和三分好奇的,而恐怖題材恰恰可以讓人們「被」訓練的不再害怕,並滿足好奇。

在看恐怖片的過程中,漸漸地克服掉對未知的恐懼,並且從大大小小的突然刺激中獲得多巴胺的快感,何樂而不為呢?

來感受一次恐怖題材吧,相信我,只要你第一次嚇不死,就一定會渴望第二次!

ps:大早上的,不如動動手指,給親朋好友們也精神精神?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7月17到23號大家都在買
我只要平庸地活著
魏晉之前的鬼,很純情
穿越2300年的浪漫,能護膚的漢代「香水」
別問了,選你

TAG:拾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問:「媽媽,你能不能不去上班?」別慫直接面對更好
女人給你這幾種暗示,你就放心的撩吧,別慫
主人買了螃蟹放到貓咪的面前,看到貓咪的眼神後笑噴:別慫啊!
奧創面對滅霸,我只想說:兄弟,別慫!
別怕,也別慫,感情就是這樣
戚薇被人大罵,稱要陪他玩下去,別慫,網友:這話罵的也太難聽了
鬣狗被一群野狗圍攻,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網友:不服就干,別慫!
別慫了,你到底敢不敢上稱
女人對你有這4個暗示,說明被你吸引了,別慫快去追她吧!
「老師也不敢問」情侶頭像:牽了我的手就別慫,趕緊官宣
「踩口紅」火了,忍了光腳,忍了梅露露,看到最後:別慫,就是上
你別慫了,可以說真話了
女人敢為你做這4件事,說明她愛你,千萬別慫!
顏值性能並存,騷到爆配色你敢穿嗎?別慫!
「愛一個人就別慫,用盡全力也要把他睡了」
二哈學游泳引眾多狗狗圍觀,邊牧:兄弟別慫啊,大傢伙看著呢!
很兇?恩比德隔扣業餘球員後怒視對方,網友:別慫啊,換我就上去掄他了
阿拉斯加在籠子里亂叫,過來打開籠子看它,下一秒笑噴:別慫啊!
《鳳囚凰》楚玉又發酒瘋,上去就告白,容止別慫,媳婦要跑了!
黃毅清又被起訴了,發文反斥對方別慫,網友:你就捏捏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