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三大「重器」誕生改寫我軍裝備史

三大「重器」誕生改寫我軍裝備史

2017年7月1日,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飛行甲板滑躍起飛。 圖/視覺中國

東風5B洲際導彈。 圖/視覺中國

殲10戰鬥機。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遼寧艦。 圖/視覺中國

【裝備篇】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到來之際,新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回顧我軍走過的90年輝煌歲月,重溫我軍自南昌起義第一槍以來的強軍之路。

從中國工農紅軍提著毛瑟槍和漢陽造拉開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序幕,到依靠繳獲的日軍槍炮和蘇聯援助的武器打贏解放戰爭,再到1949年後我國獨立自主發展國防軍工,研製出世界先進的導彈、戰機、艦艇……中國人民解放軍90年從戰爭走向和平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軍隊裝備的演變史。

在這段歷程中,一些標誌性裝備的誕生,改寫了我國武器裝備的歷史,其中就包括東風五號洲際導彈、「殲10」戰鬥機以及航母遼寧艦。

如今,昔日靠小米加步槍打敗敵人的人民軍隊,已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遼寧艦編隊於今年7月訪港5天。在這次跨區機動訓練的22天里,遼寧艦編隊航經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一路巡禮中國沿海。

近5萬人次香港市民登上了我國第一個航空母艦編隊,直呼「開心」「自豪」。遼寧艦甲板停泊著成排的「殲-15」艦載機,這一幕曾讓幾代人夙興夜寐。

解放軍誕生90年來,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從「小米加步槍」演進到信息化、體系化階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東風五號、「殲10」和遼寧艦等「大國重器」的誕生,塑造了我國武器裝備的格局。

遼寧艦:

孕育中國航母家族

2002年3月,經過4個多月的漫長旅程,一艘周身覆蓋鐵鏽的斑駁巨輪被6艘拖輪拖進大連港,這艘名為「瓦良格」號的烏克蘭航母迎來新的使命。

3年後,中國海軍開始改造這艘航母。2012年9月25日,煥然一新的「瓦良格」號正式交付予中國海軍,更名「遼寧艦」,舷號16,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

建設強大海軍的夢想,從中國近代就已經萌芽。解放軍也曾規划過發展航母,被尊稱為「中國航母之父」的劉華清將軍為此奔波半生。他認識到,將來若有大戰發生,海上戰爭將規模更大、更激烈,把戰略導彈和飛機放在大型潛艇、水面艦艇、航空母艦上要機動得多,不易受到摧毀。

1970年,在劉華清的組織下,國防部七院曾啟動航母項目;1986年,劉華清再次啟動航母論證工作,開啟了相關技術研究,為後來的航母建造打下了基礎。

改造「瓦良格」號的同時,我國海軍在21世紀迎來快速發展。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認為,這是他海軍生涯中最心潮澎湃的時期,「海軍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可以看到發展速度在貼近甚至趕超世界水平,這跟航母有很大關係。」

我國國防部曾表態,「『遼寧艦』是我國的第一艘航母,但絕對不會是唯一的一艘。」今年4月26日,我國第一艘自主研製的001A型大陸航母正式下水。001A型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甦告訴媒體,首艘大陸航母的研製,要感謝改造遼寧艦時打下的基礎。

根據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要求,曾經長期以「近海防禦」為戰略的中國海軍,正逐步實現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相結合的轉型。這意味著,中國海軍將更加頻繁地駛向深海,航空母艦及各類型先進艦艇不可或缺。

東風五號:

首個洲際導彈的誕生

1965年3月,中央專委(全稱「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決定研製洲際導彈,命名為東風五號。在錢學森主持制定的《地地導彈發展規劃》中,這是「八年四彈」的最後一彈,也是技術含量最高、影響最深遠的一枚導彈。

據國防科工局和央視聯合攝製的紀錄片《軍工記憶》記載,1969年冬天,葉劍英元帥在視察國防科研工作時說了一句話:「沒有洲際火箭,毛主席睡不著覺。」

東風五號研製進度隨之加快。1980年5月9日,一則新華社發布的公告引起全世界關註:「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國本土向太平洋南緯7度0分、東經171度33分為中心,半徑70海里圓形海域範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試驗。」這次試驗代號為580。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點,東風五號在發射場拔地而起,從西北戈壁到南太平洋,橫跨南北半球,穿越6個時區,飛行半小時後,落在太平洋上的預定海域,試驗圓滿成功。

據《軍工記憶》記載,時任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感嘆:「洲際導彈這個東西,你們叫它殺手鐧也好,叫它核王牌也好,我是叫它『打狗棍』。有了它,任何人就奈何不了我們了。」

東風五號打破了超級大國對洲際戰略核武器的長期壟斷,我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

4年後,在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儀式上,東風五號向全世界亮相。又過了31年,改進後的東風5B分導式多彈頭洲際戰略核導彈,再次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回到人們視野。

這一天,與東風5B同時駛過天安門城樓的,還有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長劍10A巡航導彈、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導彈、核常兼備的東風26導彈等。我國已經擁有一支精幹有效、核常兼備的戰略力量,這支力量在軍改中獲得了一個新名號:火箭軍。

「殲10」戰鬥機:

中國航空里程碑

上世紀中葉的幾次局部戰爭,讓人們發現,高空高速的二代戰鬥機在實戰中有局限性。美蘇兩國開展起軍事競賽,分別研製了F-15和蘇-27三代戰鬥機。空軍正式進入三代戰鬥機時代。

中國的三代戰鬥機研製始於1967年,命名為「殲9」。但到了1978年,因為各種原因,「殲9」項目停止。當時美國已經著手研製四代戰機,空中力量日益成為現代戰爭的主力,中國已經相差不止一代。

1982年冬天,「殲9」總設計師宋文驄接到一通電話,得知中央決定重啟三代戰機的研製。隨後,他的方案通過評審,要求在1年之內拿出細化方案。

這個項目就是「殲10」。經多輪方案修改,「殲10」項目於1986年正式上馬。1998年3月12日,「殲10」成功首飛。

據《軍工記憶》記載,當時國外有軍事刊物分析稱,「殲10」戰鬥機的機動性已經全面超越美國的F-16的早期型號。

有人評價,「殲10」研製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新紀元,對中國航空的技術積累、人才培養、機制探索等各方面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殲10」項目鍛鍊出的團隊,後續又研發了我國第四代戰鬥機「殲20」,進入我國空軍序列。我國空軍已經擁有預警機、轟炸機、殲擊機、艦載機、直升機等各類機型,一支多機種、多兵種、多要素組成的空天戰略力量正在形成。

在新形勢下,沿著這些曾經的開創性裝備的發展路線,更先進、更現代化的裝備正不斷誕生。

★對話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海軍專家李傑:

中國航母發展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航母可以實行有效威懾

新京報:航母對中國海軍意味著什麼?

李傑:中國需要航母是顯而易見的。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不光要發展、應用好近海周邊的海域,也要維護好在中遠海海域的相關海洋權益,包括海上通道的安全、各國各地區華人華僑利益、海外中資企業和海外使領館人員安全,以及越來越多的出境旅遊人員的安全和利益。

比如,2011年利比亞撤僑和2015年葉門撤僑,中國海軍第一時間派出了艦艇。如果有大型艦船就更方便了,可以更快捷、更有效、更全面維護國家利益。

中國每年60%以上的石油需要進口,大部分都通過海運。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貨物貿易國,80%貨物貿易也要走海運,因此海上貿易的通道安全對我們至關重要。

新京報:和平時期,航母能發揮什麼作用?

李傑:航母是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重要力量,包括人道主義救援、搶險救災、反恐、反海盜等。

我們一再宣稱我們強而不霸,我們有了航母以及其他大中型戰艦後,海上力量增強了,但依然不會掠奪海洋資源、侵犯他國利益。我們只會遵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其他國際準則,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今天是這樣,明天也是如此。我們發展航母應該正確地理解為是為了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利益,是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的力量。

中國航母發展全面加速

新京報:中國航母起步比國外晚了將近100年,在發展速度上如何趕超?

李傑:中國曾經有過幾次想發展航母的計劃,但都因為戰爭無疾而終。我們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建造中型以上戰艦,特別是時任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提出了中國海軍戰略理論之後,海軍走上一條快速、均衡、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那之後雖然經濟快速發展,但總量有限,軍費也是不夠的。到2000年前後,實際上軍費還是比較少,也就一兩百億美元,想發展航母也不太可能。

我們從21世紀初開始嘗試引進國外先進航母技術,包括航母艦艇本身。2005年開始對「瓦良格」號進行改裝,充分吸收了歐美先進的航母技術,特別是艦載機技術、彈射技術,以及機庫和甲板的設計、艙室布局、人員培訓等。

從2005年開始,我國航母進入穩紮穩打、不斷提升、加速發展、全面騰飛的階段。今年4月26日001A大陸航母下水,標誌著中國航母發展全面加速。這不是傳統意義上西方國家按部就班的發展模式,可能會實現一定意義上的彎道超車。

新京報:在哪些方面能實現彎道超車?

李傑:數量的增長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實是技術和性能上的彎道超車。

首先是彈射技術。我們最先使用的可能是蒸汽彈射,如果能加速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實用化程度,將來可以更短時間內實現電磁彈射。

其次,艦載機技術也發展得比較快。殲15艦載機是我們自主研製的三代機,現在還在加速四代機的研製和試驗。無人機技術我們也在加緊研製和試驗。

核動力技術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取得很好的發展結果。核動力技術不僅包括技術本身的發展,還有安全性、後期處理問題,這是世界難題,至今都沒有解決。

中國海軍不單是守在「家門口」

新京報:我國航母什麼時候可以形成作戰能力?

李傑:001A航母在吸取遼寧艦的經驗基礎上,會加速完善作戰功能,儘快成為一艘真正的作戰航母。

航母的作戰能力絕對不僅在於航母本身,必須配備相當數量的艦載機。我們艦載機數量和種類相對還是較少,特別是我們沒有固定翼的預警機。

同時還必須有其他護航艦艇,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補給艦等。這些中國已經都有了,包括前不久下水的「萬噸大驅」,能力和規模在不斷提升,未來會很好地完成航母編隊的編組。

新京報:擁有航母為我國海軍帶來了什麼改變?

李傑:現在有人說中國海軍實力世界第三,也有外國人說是第二,但不管怎麼說,近年中國海軍有著長足的發展,尤其是有了航母以後。

航母對於海軍來說當然能帶來作戰力量的整體提升和升華。中國海軍過去是以驅逐艦編隊出海,既不可能有艦載機升空作戰,也很少有水下潛艇配合。航母改變了作戰方式,是完全立體化、信息化地實施作戰。

因為有了航母和其他大型兩棲攻擊艦的發展,中國海軍不單是守在「家門口」的近海海軍,又是中遠海海軍、遠洋海軍,國家利益到哪兒,海上力量就能跟到哪兒。

新京報見習記者 倪偉

更多詳細新聞請瀏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盤點二戰十大衰艦:俾斯麥號被群毆,光榮號航母被擊沉,悲慘結局,讓人心寒!
你哭了嗎?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大陸動畫片
世界最強戰艦,領先世界50年,一次可攻擊1300個目標,打敗一個中等國家
放大招!辽宁舰一致命短板在航母上完全消除,歼-15战斗力大增!
美國海軍極速擴軍到355艘,小鷹號航母、提康德羅加巡洋艦退役後需要重新服役

TAG:航母 |

您可能感興趣

航空母艦誕生的歷史,是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改造進一步完善
全球最大!我國又一戰略重器誕生,專家:意義重大為南海雪中送炭
兩大通信巨頭重組落定誕生巨無霸:備戰5G商用化
朝鮮首款美顏軟體誕生,可能成為亞洲第五大邪術嗎
世界拳壇誕生又一位霸主!烏克蘭拳王統一四大組織創造歷史
全新光二極體誕生 將對光子通信產生重要影響
星際爭霸蟲族誕生歷史詳解
《偶像練習生》又是一檔「戲精」的誕生!
打硬仗無人挑大樑!CBA頭號偽強隊誕生 李春江冠軍夢恐再破滅
美少女手辦建模修改流程曝光 老婆原來是這樣誕生的
軍轉民品牌宇煥誕生 航天級科技賦能家居智能生態
老房子改造,誕生極品民宿
LA 集裝箱 誕生篇
渣叔牌「利記」創隊史最佳開局,史上最猛紅軍誕生?
大器「賀新春」尊享楹聯誕生記
激光列印不要碳粉?新技術雛形已經誕生
威力巨大的馬克沁機槍誕生時我國為何沒有大量引進裝備
重磅!NBA正式誕生一組五巨頭!勇士四巨頭重新洗牌,分崩離析
《演員的誕生》第一季誕生了冠軍!扒一扒十二期節目背後究竟誰的「演技」更精彩?
俄羅斯空軍裝備新無人機 「掃描鷹斯基」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