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駱賓王:我的每一段人生,都是一篇100萬 的爆文

駱賓王:我的每一段人生,都是一篇100萬 的爆文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作者:葉楚橋

公元684年,李敬業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

風在吼,馬在叫,武后在咆哮。

「瞧瞧人家,這一紙檄文,勝過十萬雄兵。」

剛剛看完文書,武則天怒指滿朝文武。

「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老娘看了,我特么自己都想推翻自己啊。」

她手裡拿的,正是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的《打倒反動派武則天》。

武后質問大臣:「這樣的人才,我們為什麼留不住?」

反正是群聊,大家都裝聾作啞。

「宰相呢,出列!」

被群主@到了,只得硬著頭皮回應。

宰相滿頭大汗,語無倫次:「&魚*¥我※^禾@*%干&$……」

武后繼續發飆:「千金萬銀,就養了你們這些蠢豬嗎?」

宰相嚇得雙膝一軟,跪地不起:「*&泥@¤個☆#佬@&%妖*%€婆※……」

武后接著問:「這駱賓王到底是什麼人?」

宰相口齒瞬間變得清晰起來:「微臣知道,此人頗有才情。」

武后面色一緩:「愛卿起來回話。」

宰相高興得幾乎要唱出來:「太陽下山明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天還是一樣的開,美麗小鳥……」

武后立馬打住:「那是王洛賓,你個山炮!」

宰相還在那沾沾自喜:「對對對,王洛賓是有個朋友是叫三毛……」

武后幾近崩潰:「滾犢子,都散了吧!」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1

其實,早在半個世紀以前,駱賓王便已名滿天下。

七歲那年,住在鄉下的駱賓王,家中來了一位城裡的客人。

客人逗他:「小傢伙,平時都玩啥呢,會打王者榮耀嗎?」

駱賓王直搖頭。

「哦,那肯定在看《熊出沒》和《喜洋洋》吧?別老看國產片,得來點英文原版的。」

看著小孩一臉茫然,客人心裡極為得意:果然不比我們中產。

駱賓王突然冒出一句:「我喜歡寫詩。」

客人幾乎笑掉大牙:「你是上了個什麼國學班吧?都什麼年代了,該去學點高爾夫和馬術啦。」

駱賓王沒有理會,指著遠處池塘里的一群白鵝,張口就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客人瞬間驚掉了下巴。

憑藉著這首《詠鵝》,駱賓王獲得了「江南神童」的稱號,一時間,紅比鹿晗,紫若王源,弄得方圓百里,人家的父母,打得孩子哭聲一片。

次年秋天,縣裡舉辦童子科考試。駱賓王再次艷驚四座,寫出了一首《玩初月》:

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

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

如果說,《詠鵝》是一幅童趣滿滿的畫卷,《玩初月》則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格言。

這就厲害了。

想想很多人,八歲的時候,看著月亮,能夠咿呀兩句「月亮粑粑,肚裡坐個diǎdiǎ」,就可以讓父母笑開了花。

等到了七老八十,終於能湊齊五十六個字,就會搖頭晃腦,到處炫耀自己會寫詩。

這樣一比的話,真的好扎心,《你畢生努力的天花板,還到不了別人的起跑線》。

2

十八歲時,駱賓王的父親去世,家裡的生活更為窘迫。

四年後,駱賓王赴京趕考。在那個考試不糊名的年代,考生的名氣,是能夠為自己加分的,許多人便將更多的功夫,用在考場外。

或攀附權貴,請求推薦。或炒作宣傳,成為熱點。

駱賓王既不認識皇親國戚,也不屑於作秀包裝,總認為考試的小船,老子一個人也能劃,結果自然名落孫山。

眷然懷楚奏,悵矣背秦關。

涸鱗驚照轍,墜羽怯虛彎。

素服三川化,烏裘十上還。

莫言無皓齒,時俗薄朱顏。

我明明一個大美人,你們這些世俗之貨,竟然不來撩我!我呸,我呸,我呸呸呸!

冷靜下來,駱賓王終於明白,《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因為考試拼的不僅僅是知識》。

3

落榜後的駱賓王,經朋友推薦,在右衛軍中,謀了一份差事。

雖然職位很低,薪水不高,但好歹能落個帝都戶口。

再說了,這麼熱的天氣,能在京官的辦公室里,吃著西瓜,吹著空調,夫復何求。

讓他沒料到的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還沒有熬完最低五年的服務期限,就被炒了魷魚。

當時的長安城,遊樂場所眾多,鬥雞、賭博、雜耍隨處可見。

年少的駱賓王,經常背個琵琶,唱著「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呼朋引伴,流連其間。

直到有一天,他們這伙小文青,在賭場遇見了一幫殺馬特,兩個互相瞧不上的群體,那一刻,偏偏又深情對視了幾眼。

「你瞅啥?」

「瞅你咋滴!」

噼里啪啦,一言不合就開打。

號稱「詩劍傳家」的駱賓王,當然不甘落後,立刻大顯身手。

還沒打夠,便聽得一聲怒吼,巡街的官兵,將他們全都抓走。

最終,在中央警衛團工作的駱賓王,以行為不端的罪名,被開除公職。

然落魄無行,好與博徒游。

駱賓王的此段經歷,便成為了雞湯文中的反面典型——《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4

「神童」的光環,也遮不住博徒的污點。昔日的好朋友,不是避而不見,就是屏蔽了朋友圈。

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

心灰意冷的駱賓王,只得收拾行囊,準備返鄉。

途中,偶遇道王李元慶。李元慶早聞駱賓王的才名,便邀請其擔任王府錄事,負責起草各類公文。

本就妙筆生花的駱賓王,從事這樣的工作,自然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道王主政的豫州,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差不多等同於非洲,到了駱賓王的筆下,卻秒變歐洲。

這樣的奏章,呈上朝堂,自然龍顏大悅,駱賓王也因此深得道王倚重。

唐朝有個規定,王府官員任職,最長不得超過四年。生怕王爺和下屬,日久情深,合起伙來鬧革命。

到了第三年,道王讓駱賓王寫篇個人小結,自敘所能,也就是介紹一下自己的特長,身高、三圍、長相、酒量、文章什麼的,好在次年離職的時候,能讓吏部重新安排,定個好一點的職位。

駱賓王卻不願接受這份好意,反而大談「自舉用人」的弊端,順帶對道王進行了一番花式挖苦:

若乃脂韋其跡,乾沒其心;說己之長,言身之善;靦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大猷,下以瀆狷介之高節;此凶人以為恥,況吉士之為榮乎?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謹狀。

如果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寄幾吆喝寄幾,便能加官進爵,那麼對上,則干擾治國大計,對下,則有損君子之風。

這種做法,連一般人都覺得羞恥,何況我們這些以高尚自居的人?所以,要我主動炫耀本領,賣弄才華,還不如脫了官服回家呢。

於是乎,四年期滿,駱賓王就直接回到了老家,只留下道王一臉的尷尬。

好吧,《你特么不是說話直,而是情商低啊》。

5

如果你覺得有點可惜了,千萬別著急。

因為這僅僅是個開始,駱賓王的一生,一直都是左手入仕,右手辭職,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然後慢動作重播。

像這般進進出出,駱賓王的仕途上,出現過好幾次。

離開道王府,駱賓王回到了兗州,十年間,一直寄情山水,把酒言歡,閑雲野鶴,逍遙快活,留下了不少詩作: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頭錢。

賞洽袁公地,情披樂令天。

促席鸞觴滿,當爐獸炭然。

何須攀桂樹,逢此自留連。

但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駱賓王上有老母,下有妻兒,幾畝薄田,無法維繫生活。面對「糟糠不贍,箄笥無資」的困境,已經四十九歲的駱賓王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

公元665年,高宗泰山封禪,要求沿途各州,舉薦「山野遺彥」,為朝廷所用。駱賓王便抓住這次機會,弄到了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奉禮郎。

幹了三年後,駱賓王手頭上有點積蓄了,正準備再努力一把,在帝都九環買套小房子,從此安定下來。卻發生了一個小意外,讓他的美夢瞬間醒了過來。

一次朝會結束,上級官員例行檢查,發現祭品的擺放,錯亂無章。這在禮節繁縟、等級森嚴的皇宮,可是不能容忍的錯誤。

身為奉禮郎的駱賓王,因此犯下「不敬之罪」,被「停職待處」,又一次成功失業。

是年,吐蕃再次犯邊。禮部侍郎裴行儉隨軍出征,有意讓駱賓王擔任軍中幕府。

面對如此盛情,駱賓王又來了一個華麗麗的拒絕,只不過與道王府那次相比,語氣稍微婉轉了一點:

不汲汲於榮名,不戚戚於卑位,蓋養親之故也,豈謀身之道哉?

況流沙一去,絕塞千里。子迷入塞之魂,母切倚閭之望。就令觀以卒歲,仰南薰之不貲;而使憂能傷人,迫西山而何幾?

我當官不是為了虛名,只是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現在若遠赴邊疆,母親倚門而望,終日憂傷。這種背親求榮的事,實在不能為之。

百善孝為先,侍郎大人也不便多說,只得隨他去。

六十二歲那年,駱賓王被推薦為御史台侍御史,不到半年,便因為多次上疏議論朝政,觸怒了天子,被捕入獄。

駱賓王倍感冤屈,卻又求助無門,只得寫下一首《在獄詠蟬》,托物言志: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露重,秋風涼,蟬兒欲飛不能,欲唱無聲。沒有人相信我品行高潔,又有誰能幫助我證明清白呢?

好在萬惡的舊社會,還有一種驚喜叫「大赦」。次年八月,朝廷新立太子,依例進行大赦,駱賓王終於重獲自由。

出獄後,深受武則天信任的御林將軍程務挺,想推薦駱賓王在長安任職。作為李唐的子民,哪怕只是一個低到塵埃的小吏,駱賓王也斷然予以回絕。

嗯,《「不合群」的人,高貴在骨子裡》。

6

至此,駱賓王的仕途Game Over。與其光鮮奪目的文名相比,駱賓王在政治上的成就,幾乎不值一提。

究竟是性格使然,還是時代所限?在駱賓王的三首代表作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七歲時,人家的小朋友,看到水中的白鵝,想到的只可能是,鍋里的鵝湯,或是碗里的鵝蛋,駱賓王卻感受到了「曲項向天歌」的不凡與傲慢。

「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糾結,矛盾,不知歸路。在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之間,駱賓王進退維艱,舉棋不定,明明可以大展拳腳,求得功名,卻又心生厭倦,放曠林泉。

加之高宗時代,武后專政,奸佞橫行,駱賓王這樣的人才,「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仕途上自然難有大的作為。

但終歸是胸懷天下,心系蒼生,面對武氏竊國,李唐垂危,六十五歲的駱賓王,仍然義無反顧身,挺身而出。

在揚州,他起草了《代李敬業討武曌檄》。原文太長,亂譯如下:

你個出身卑微的賤婢,在宮中亂搞男女關係,兇殘成性,親近奸佞,殺戮兄妹,毒死母親,喪盡天良,人神共憤。

萬里江山,我李氏自古就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你這種跳樑小丑,完全是倒行逆施。我李唐兒孫,還有承蒙聖恩的文武大臣,已經嚴重關切,並表示極大的憤慨,必當順應民心,打死你這個老妖精。

最後,再鄭重提醒你一次,這國家,姓李,不姓武!

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憑藉這一篇雄文,李敬業短短數日,就收穫了十萬雄兵和千萬人心。

雖然這場起義,僅僅三個月就以失敗告終。駱賓王沒能實現「賓於王」的理想,也未能馳騁沙場,拜侯封相,但這篇檄文,卻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一起,被譽為中國駢文史上的「雙璧」,名揚天下,千古傳誦。

果真,《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7

好了,文章的最後,聊一聊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吧,《那個七歲寫詩,八歲應試,名列「初唐四傑」的神童,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比較靠譜的回答是,揚州兵敗後,由於叛徒告密,行蹤泄露,駱賓王和李敬業,在逃亡途中被殺害。

但國人歷來有個習慣,樂於並善於根據既有事實,進行藝(xiā)術(bīan)處(luàn)理(zào),來湊個大團圓的結局。

比如元稹的《會真記》,明明是一本渣男的始亂終棄史,王實甫卻寫了一部《西廂記》,將張生塑造成一個有情有義、有家有愛有歐派的暖男。

再比如電影《李小龍》,全世界都目睹了李小龍的葬禮,影片的結尾,卻來個在中國某地,有人親眼見到,一個酷似李小龍的身影,穿著背心,對著鏡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對於駱賓王這樣的結局,大家似乎都不太滿意。於是,唐代作家孟啓(qǐ)的《本事詩》中,便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宋之問,就是那個一心想承歡於武媚娘,卻被嫌棄口臭無比的大詩人,到杭州的靈隱寺遊玩,想賦詩一首,證明到此一游。

吟出了首聯「鷲嶺郁岧嶢,龍宮鎖寂寥」,然後,就一直沒有然後。宋之問急得抓耳撓腮,來回踱步,卻總是接不出下一句。

這時,旁邊一位正在掃地的老僧,走了過來:「何不試試『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大吃一驚:我的天,這兩句,就算吃了再多的腦白金,我也是想不出來的啊。

又折騰了好久,終於續完了全詩。回到房間,反覆吟詠,發現還是老和尚的兩句最為出彩。

第二天一早,宋之問便趕到靈隱寺,想找到這位老僧,再好好討教一番。

接下來的劇情,大家應該都能猜到:人去房空,無影無蹤。

好不容易抓到個挑水的小和尚,才得知那個老僧,竟是當年的駱賓王。與大師失之交臂,宋之問悔之晚矣。

故事終究只是故事,再有趣的演繹,也只不過是美好願望的投映,不可當真。

寫到這裡,總感覺駱賓王的後半生,畫面偏暗,色調偏冷,單調而沉悶。所幸,他的前半生,寫過一首《詠鵝》,絢麗了千百年來,無數國人的童年生活。

重溫,致敬。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主要參考書目:

《駱賓王詩文故事》(作者:駱祥發)

《初唐四傑》(作者:姚敏傑)

作者簡介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一次邂逅,已成永恆!
他畫下中國最美24節氣,征服聯合國申遺評委,驚艷《中國詩詞大會》,但他的真實身份竟是…
原來詩詞捧紅了這麼多名勝古迹!
負你一生多少淚,月下花前!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駱賓王最著名的3首唐詩,驚艷了千年,值得一品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駱賓王一生最閃耀的兩句詩文,一句感動天下,另一句給了無恥詩人
駱賓王最經典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耐人尋味!
詠鵝神童——駱賓王,一生作死4次的天才詩人,最後玩起了失蹤
初唐四傑之駱賓王,那個七歲詠鵝的天才少年,後來怎麼樣了?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原來這才是真相
10萬叛軍大軍壓境,武則天說8個字,讓寫檄文的駱賓王銷聲匿跡
駱賓王生死之謎,終於從這個千年古墓中找出答案
駱賓王最著名的兩篇作品,前者使他名垂千古,後者令他萬劫不復
那個七歲神童駱賓王,後來怎麼樣了呢?
千古絕對!上聯:馬賓王,駱賓王,馬駱各賓王,下聯成為千古佳句
怎樣評判駱賓王這個人?
晚年駱賓王最驚艷的詩作,句句神來之筆,字字震撼人心
初唐四傑之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個當事人對這個排序滿意嗎?
「鵝,鵝,鵝,我是駱賓王。」
駱賓王七歲便可寫詩!他有何成就名列初唐四傑呢?
「初唐四傑」駱賓王,一篇罵武則天的「文章」,讓女皇讚不絕口!
駱賓王的《詠鵝》膾炙人口,而歷史上還有一個大書法家也酷愛鵝
「落魄神童」駱賓王·其二:不可一世《帝京篇》,堪稱初唐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