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壇父子兵,翰墨傳佳話

書壇父子兵,翰墨傳佳話

柳東浩和柳添樂是一對父子。

父親柳東浩,學習書法四十餘年,自學成才。他從事書法教育多年,桃李滿園。

兒子柳添樂,不到30歲便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且是寧波唯一入選2017年浙江省書協「新峰計劃」的作者,前途無量。

兒子受父親影響,愛上書法,並潛心鑽研,屢創佳作。父親受兒子激勵,接受新觀念,努力學習,亦隨後加入中書協。

父子二人同為中書協會員,不但是寧波書壇的一段佳話,更為「翰墨家風」的傳承提供了現實參考。

柳東浩

筆名得居,1957年出生,奉化溪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寧波市政協書畫院畫師,寧波市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奉化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當柳東浩還在上中學時,數學老師陳守禮端莊雅緻、清新流暢的粉筆字,在他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75年,柳東浩走上工作崗位,開始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書法。雖是自學,但受奉化書法前輩求然之、應真嚴二位先生的點撥,也逐步走上了正規的學書之路。後來由於下崗,柳東浩便開始專心從事書法教學,成立了自己的書法工作室,辛勤地耕耘在書法教育的園地里。

在與書法相伴的四十餘年間,柳東浩臨習了大量法帖。他書宗「二王」、米芾及王鐸行草書。卷冊小字多追晉法;大字追求顏書寬博、圓潤的風格,雄強風神中融入章草及隸書的意味。在平時創作中,他注重情緒的表達,以古樸、跳宕的基調來體現書法的韻律美,通過對行筆的有效把握及墨色的濃、淡、枯、潤適度變化來體現線條的立體感、力量感和節奏感。

從事書法教育工作多年,柳東浩認為書法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啟迪學生愛上書法這門藝術,逐步培養孩子學書的敬畏感和專註精神,同時使之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作為老師,則應注重自身修養,以身施教。要勇於探索與改革教學方法,借鑒優秀的教學經驗,做到與時俱進,科學教學。作為家長,要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這對孩子的成長將會更大。

在柳東浩看來,學書需要三分天賦七分努力,對大數人而言,只要通過刻苦學習,養成專註精神和良好習慣,在書法的道路上都會取得成績,甚至成為專業書法人才,但如果想成為一位書法家,那就要具備比常人高的天賦。

柳添樂

1983年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寧波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寧波市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寧波市奉化區書法家協會秘書長

柳添樂學書,是從七歲開始的。父親柳東浩的手把手教授,為他打下了紮實的楷書基礎。但他認為,走上書法這條路,雖與父親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環境熏陶分不開,但自身具備一些藝術元素,也是極為重要的。相對來說,他覺得後天的努力要更重要一些。

父親教會他寫心、立德,打下書法基礎;美院式的系統教育讓他在短時間內完善技法,快速提高了創作能力。兩種教育模式形成了很好的互補。

在多年的學書過程中,遇見的諸多明師,也讓柳添樂少走了不少彎路。父親引導他走上書法之路;王三五老師帶他參觀省級、全國性重要展覽,幫助他打開思路,看到差距,真正讓他感受書法的奧秘,並始終鼓勵他、鞭策他,讓他調整心態堅守書法藝術;美院畢業的陳鈍之老師,讓他真正接受了一些美院式的系統教育,書藝有了較大提升;在他的瓶頸期,錢丁盛老師及時為他指明方向,引導他轉變創作理念和觀念。「除了他們,還有很多老師給予我很大幫助,他們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著我前進的方向。」柳添樂說。

在柳添樂看來,學書的過程就是不斷去貼近古人的書寫狀態,與古人對話、溝通,通過自己的理解,慢慢地深入探究,從而融合古人、今人以及個人的審美,逐步形成自己的面貌。「貼近、理解與融合,這是一個艱難的歷程。每進一步,都是苦功、探索、痛苦、智慧、頓悟、興奮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情感、心態,相互糅合的歷練過程,我想,也只有經歷了這些過程,才能最終領悟學書的真諦、人生的價值。」

作為2017年省書協「新峰計劃」的入選作者,柳添樂決心讓自己的書法創作臨摹進一步「入古」,提升文化修養,「以學養書」,做一個有思想,有創作力的青年書者。

對話父子

柳東浩

您當時教兒子書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現在對您兒子的期望是什麼?

柳東浩:我的確沒想到兒子這幾年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他年幼學書時與其他孩子相比,水平中等,並沒有特別過人之處,唯一不同的便是家庭環境讓其堅持下去。我對兒子期望就是希望他不要放棄書法這門藝術,走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道路。

兒子哪些優點是您覺得很值得學習的?

柳東浩:為人謙虛謹慎,待人親和有禮,不計較名利,具有良好個性修養。

兒子在書法藝術上給您帶了哪些影響?

柳東浩:我在學書過程中從兒子身上學到了很多學書理念,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近年來,兒子書法作品多次在省展、國展入展、獲獎,不到30歲便成功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學書歷程,倒逼我向兒子學習一些先進理念,改變創作觀念,並促使我更加努力學習,終於我在2014年加入中書協,圓了自己的一個夢想。

歷史上有好多書法家的家族傳承延續了好幾代人,您有將柳家書法一直傳承下去的想法嗎?

柳東浩:在今日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傳統的文化藝術想要走出一條大道並不容易,所以我覺得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每個書法人應該做的事情。當然,也希望柳氏子孫把書法藝術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柳添樂

您和父親都是中書協會員,私下會不會相互較勁呢?會不會指出父親的不足?

柳添樂:由於時代認知的因素,以及個人藝術審美的差異,對書法的理解自然會存在不同,應該說,會相互交流學習,交換自己的想法。當然,也免不了會對父親的書法創作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父子書法家總免不了被比較,您是怎麼看待被比較這個問題?

柳添樂: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文脈一代代延續下去。至於別人會拿來比較,這個很正常,不必太在意。

在您看來,自己與父親的書法風格有何不同?

柳添樂:父親書法是更追求飄逸洒脫、高古奇倔風格,而我更崇尚古樸、雅緻相融合的藝術審美,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將是我未來學書和人生道路的理想追求。

如果和父親有意見衝突會怎麼解決?

柳添樂:很少存在意見衝突。相互尊重,理解,「擇其善者而從之」。

作品欣賞

柳東浩書法作品

柳東浩 黃賓虹古話微自序節錄柳東浩 古代書論選錄柳東浩吳恆泰·詠妙高台柳東浩 范曾自述柳東浩 白居易·望江南柳東浩 心經柳東浩 佛

柳添樂書法作品

柳添樂臨祭侄文稿柳添樂永元器物簿選臨柳添樂世說新語數則柳添樂漢書藝文志序節錄柳添樂古代書論數則柳添樂蘭亭序柳添樂對聯

編輯:它山麓

它山麓(ID:tashanlu)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它山麓 的精彩文章:

盛夏送清涼——趙叔孺扇面書法作品欣賞
精闢透徹!潘天壽的書法理論

TAG:它山麓 |

您可能感興趣

水墨書畫展〡一門三父女:丹青熠彩,翰墨飄香
彌山書院翰墨傳薪系列—葉舒靖
【大羿龍焉】——御筆書翰墨,氈室伴清嘉
明朝書法家文徵明傳世書法《蘭亭集序》,暢敘幽情翰墨飄香!
巧手顯神通,翰墨傳真情——書法大家黃國慶
山陰筆法千古傳 雲間翰墨世代香——白蕉的書畫印藝術
翰墨飄香溢彩 筆墨丹青傳神——著名畫家馮瑞林作品欣賞
翰墨情 著名書法家 沈廣傑 老師書法
翰墨書風——品讀封友文書法藝術
文韜武略寫春秋 翰墨丹青抒豪情——方祖岐將軍的詩書畫情結
翰墨流芳│趙之謙《積書岩圖》賞析
翰墨流芳│飽飯讀書無個事——林紓《山水》賞析
翰墨書法范武剛
書法課堂 朵雲翰墨
書法家欒雲禮:傳承中華文化,翰墨飄香!
書協「翰墨薪傳」一期學員,一個擅長小楷的語文老師
翰墨流芳│賀天健《九月桐江桕子紅》賞析
翰墨丹青傳神韻 妙筆山河添錦繡——實力派畫家張日紅作品欣賞
翰墨丹青:書畫名家畢冠良的藝術賞析
《翰墨真情話東君》名家風采·藝苑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