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耳機圈老炮淺談:拜亞動力T1二代VS DT1990Pro

耳機圈老炮淺談:拜亞動力T1二代VS DT1990Pro

本人混跡耳機論壇十餘年,手頭有些簡單的音頻器材,所以算得上半個發燒友。不過由於經濟的原因,我並沒有在器材上花費太多,基本上以隨身為主,比如攜帶型播放器、攜帶型耳放、耳塞,只要不是燒得太瘋狂,這點負擔還是能夠承受得起的。畢竟有了老婆孩子,一個男人的最為基本的擔當是必須要有的,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我目前的狀態是在滿足個人精神需求的情況下照顧到家庭生活,這種極為平衡的狀態讓我很是滿足。

不過,發燒圈子裡有這樣一句話:耳塞不如耳機,耳機不如音箱,音箱不如現場......想想自己燒了十餘年居然還停留在耳塞階段總有點說不過去?於是我的頭上開始長草了:要不我入手個高級耳機試試吧!這件事兒請示的老婆,老婆慷慨地從預算中拿出資金為我的嚮往買單,感激之餘更是欣喜若狂!

說起選擇白牙T1這個事情,其實當初做選擇的時候還是挺草率的。我聽過很多的耳塞,可唯獨白牙的塞子很少有接觸。只是當初入手了他們家的BYRON BTA藍牙耳塞,然後看到網上對於這款塞子的評價是:典型的白牙味,然後我就直接一步登天地入手了T1。沒有什麼可以更多解釋的,僅僅就是因為喜歡這種樸實的聲音而已。當然,這種級別的耳機如果用我手頭現有的隨身器材來推,那簡直就是鮮花插在牛糞上,所以我同時入手了其他一些比較適合用來推T1的前端,另外還包括了次旗艦DT1990PRO,這個放在下文里再說吧。

【外觀與做工】

本人手裡是有少許大耳的,索尼的1ADAC,創新LIVE2,HIFIMAN EDITION S,這些千元級的大耳都很適合用來隨身設備的直推,針對的市場主要面向於年輕人和初燒,所以外觀和聲音相對來說更加偏向於流行和年輕人的元素更多一些。而T1這款耳機第一次展現在我眼前時,我頭上立刻浮現出倆字:嚴肅!

T1到底嚴肅到什麼境界呢?亞光配色、皮質頭梁、全金屬耳罩、350g的重量、600歐姆阻抗.....一切的一切都跟流行毫無瓜葛,強迫你必須在家裡才可使用它!作為一個長期玩兒隨身HIFI的用戶,我不可能不這麼去考量這些因素的,畢竟用上了如此高端的耳機,很多使用隨身器材的行為和習慣還是需要更多時間去扭轉和適應。

關於T1的做工,我覺得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這種級別的耳機,雖然不會太多地去考慮是否帶得出街的問題,但細節方面無不透露出高端品位。就拿耳機單元與橫樑之間的結構支架來說吧,所有的邊緣地帶都做了圓潤的打磨處理,一點都沒有割手的感覺。再比如那極為縝密的金屬網罩,不同光線下會折射出不一樣的金屬光澤,網罩底下隱約呈現的拜亞動力LOGO,有一種低調大氣上檔次的既視感,這些細節無不展現出拜亞動力在耳機製造方面的造詣。

T1的外觀很正統,很規矩,也很低調。下圖可以看到T1的鏤空鋼印,而如果您不把衡量尺寸拉開的話,這個鋼印是不會露出來的。如今的耳機廠商巴不得在最顯眼的地方印上耳機型號,就怕大家不認識它,而T1就是這樣任性,因為就憑其知名度就已經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了,要那些浮誇的設計有何用?!

說起拜亞動力T1二代,那就不得不提在2009年隨著T1一代一起發布的特斯拉單元了。它以1特斯拉單位的磁通量密度為要點,旨在一定的體積下達到更高的能量轉換力。這種做法其實早前已經有一些品牌在做了,只不過拜亞動力把它搞成了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如今已經為拜亞動力樹立成一特色非常鮮明的賣點。當然,耳機音質的表現並非僅僅依靠物理結構或者單元用料就能夠做好的,作為四大耳機品牌之一的拜亞動力自然會在特斯拉單元的基礎上大做調音的文章。關於其聲音表現的問題,我會在下文進行闡述。

前面說了T1那麼多的好好好,現在必須要來噴一噴了。這段時間的用下來,我覺得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T1的耳機線了!雙線入耳的方式我也就輕微噴一下吧:為什麼不是單線入耳?一條線接駁耳機的話,對於用戶來說從行動上更加方便一些。另外,此線接入耳機的時候居然沒有段落感,每次接耳機的時候,我就會強迫症般地往裡一頓狂插......我覺得弄個咔噠聲是應該能徹底治好我的強迫症的吧?最後就是線纜接駁好之後,居然沒有鎖扣進行鎖死的功能,用戶如果來個突然的劇烈運動,線纜從耳機脫落了咋辦?雖然T1的線纜很長很長,但不可避免某些用戶對耳機放置的因素而造成線纜過短的問題,這麼昂貴的耳機,大家總是盡量輕拿輕放的啊!我覺得T1線纜接駁的設計方案可以完全參考DT1990PRO的那種設計風格,那才是最安全,最可靠,最讓用戶省心的設計。

【聽感對比A】

提到拜亞動力的旗艦T1,那就不得不提其次旗艦DT1990PRO了。這兩款耳機目前在網路上有個很有意思的趨向性評價,那就是次旗艦的聲音比T1二代更加好聽?首先不管這樣的說法是否為真,我覺得既然已經有了這樣的苗頭,那說明次旗艦是有實力與T1進行抗衡的。這種情況在其他品牌的耳機產品中幾乎沒有出現過。這兩款耳機目前已經入手了1個多月,連續煲機大致在2周左右的時間了。所以接下來我就說說這兩個耳機的具體差異。

前端的選擇方面,首先正如文章開頭所講,本人是剛剛從耳塞系統跳躍到耳機系統上來的人,再者考慮到經濟的原因並沒有用上什麼高大上的前端。最近關於NUFORCE ICON HDP這個解碼耳放一體機到是挺熱門的,網上不少人用它來搭配白牙耳機,所以我也就乾脆敗了一台回來。當然,有個問題需要在此做個說明,網上對於NUFORCE ICON HDP的USB數字輸出部分評價比較差,經過體驗確實如此,它並不能帶來良好的聽感。介於此原因,本階段測試我使用了CREATIVE SOUNDBLASTER E5作為數字輸出,以光纖方式接入到NUFORCE ICON HDP。

高頻:

DT1990PRO和T1在高頻段的表達上完全屬於2個不同的風格。首先從女聲作品說起,我試聽的曲目是姚貝娜《矜持》(流行歌曲),對於女聲表達方面,DT1990PRO的人聲明顯更加凸顯,所以它更能展現出人聲作品的細節,也更加適合用來演繹POP這樣類型的歌曲;T1演繹這首歌曲時,人聲明顯靠後了太多太多,彷彿背景樂都快要把人聲給蓋住了,如果仔細聽的話,雖然T1也有著與DT1990PRO不相上下的解析力,但不要忘記,流行歌曲重在表達人聲情感,T1從這首歌曲的意思表達來說還是存在一些缺憾。

此外,我選擇了黃蒙拉《中國花鼓》(純音樂),了解兩款耳機在小提琴和鋼琴的聲音還原方面的表現。DT1990PRO對於這首作品演繹得似乎有點過於激烈了一些,聲音走向略帶侵略性,某些旋律甚至會出現塗你一臉的感覺,小提琴的松香味是有,但結像稍稍有點粗線條,但聲音修飾偏刺激,顯得不是那麼的耐聽。換上T1,整個聲音突然從DT1990PRO的大風大浪轉變成了風平浪靜的感覺,這種感覺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T1下的聲音變得非常柔和,不再是那麼有傾略性了,小提琴的結像更薄一點,鋼琴的還原則與DT1990PRO差不多,都屬於很優秀的那一類。

從兩者的高頻延展性上來講,其實這兩個耳機都非常優秀,人聲結像力也很中正。所以從素質上來說,兩款耳機都很ok,但從個人的聽音偏好來說,我更加喜歡T1的高頻表現。

中頻:

試聽曲目,中孝介《各自遠揚(それぞれに)》(OST)。在這首歌曲里,我主要關注兩款耳機對於男聲的情感表達。首先T1依舊出現了人聲比較遠的情況,人聲與背景樂幾乎處於同一個平面上,雖然這是一首發佈於2008年的老歌,但作為流行音樂,人聲情感的傳遞是這類風格歌曲的最為重要的元素,而T1卻把人聲拉得如此之遠,導致了人聲情感傳遞的缺失。換上DT1990PRO,它突然把人聲拉近到了耳朵旁邊,久違的人聲在耳邊響起時,龐大的細節充斥了我整個耳朵,人聲結像準確,細節表達豐富,我幾乎可以斷定DT1990PRO更加適合用來演繹流行音樂。

低頻:

不同歌曲在低頻的修飾上是不太一樣的,導致不同歌曲所表達的低頻量感和質感也有所不同。這裡我只選擇了一首曲目,王力宏《花田錯》(流行)。DT1990PRO的低頻下潛比較深,低頻的聚焦力很集中,但這低頻完全有別於KOSS PP那種混/糊/轟頭的感覺,DT1990PRO的低頻很純凈,而且也絲毫沒有掩蓋掉中高頻段的發揮,在流行樂曲里可以很好地用來烘托整首樂曲的氛圍;T1的低頻下潛要稍稍比DT1990PRO淺了一些,但我覺得這個量也是足夠了,至於聚焦力度和純凈感上則與DT1990PRO相差甚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瞬態:

試聽曲目宇多田光《俺の彼女》。對於瞬態響應這個結點應該是除了低頻響應之外,最能反映流行歌曲鮮活度的指標。其實從上面的幾首歌曲試聽下來,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DT1990PRO聲音是有點偏向於刺激的,之前我也說過有些歌曲里的某些聲音元素會給我帶來大風大浪般的感覺,某些頻段在轉換的時候,會出現大幅度信號強度的提升,直接導致出現了類似炸雷的效果,這種效果就像是天空一陣驚雷,突然來這麼一下心裡還真是有點恐懼......話句話說,DT1990PRO的瞬態有點過了,當然,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前端造成的結果(運放?變壓器?),至於上更高端的前後級能否有所改善,受制於條件原因這裡就不深究了。換上T1,這首歌曲的力量感就顯得平和了許多,彷彿這首歌曲本就該如此,娓娓道來和溫文爾雅的感覺非常好。

聲場/解析度:

試聽曲目為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大編製)。對於聲場的表達,我認為T1是要明顯優於DT1990PRO的,T1的聲場很正規,可以在我腦海里呈現出一個很正常的圓形聲場,解析度在這個價位上已經屬於非常優秀的級別,龐大的信息量如同洪水般的傾瀉入耳,加上非常柔和的聲音反饋,足以判定其控制力是極佳的,個人認為哪怕是目前最為頂級的耳塞也無法做到這個地步。DT1990PRO的聲場就不顯得那麼規矩了,我覺得DT1990PRO的縱橫聲場雖然都拉得比較開,但似乎在三維上很難讓我YY出一個龐大的空間來,這種感覺很難形容,似乎僅僅依靠縱橫向的聲場還是很難解釋這種現象,總覺得空間模擬程度上似乎還存在一些欠缺。

通透性/聲音密度:

DT1990PRO和T1分別是開放式和半開放式耳機,但在通透性上,我幾乎感受不到什麼明顯的差異感,兩者都屬於通透度相當好的產品。在聲音密度方面,DT1990PRO要更加卓越一些,T1則相對鬆軟一點。我覺得密度這個概念在此價位耳機上已經不能算作優缺點了,不同級別的密度在演繹曲目風格方面各有千秋罷了。

【T1在隨身設備上的表現】

T1在隨身設備的表現上如何呢?接下來我把它接入ibasso DX200+CHORD MOJO進行了試聽(同軸接駁)。其實仔細觀察白牙官網對於T1耳機的參數可以發現阻抗很高,為600Ω。根據CHORD官網對於MOJO的描述,MOJO可以推動300Ω以內的耳機,所以在初次接駁這套設備的剎那,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T1在ibasso DX200+CHORD上的推力不夠,不過聽感居然還可以噢!具體描述如下:

應該說T1在這套設備下的表現只能評為普通級別,不過有些不足可能會被前端素質的影響而被些許淡化。首先在人聲演繹方面依舊是比較遠離耳朵的,解析度有了明顯的下降感,無論男聲還是女聲,其在人聲細節的還原以及高頻段的延展性方面稍有欠缺;在低頻方面,本來在NUFORCE ICON HDP上的下潛和凝聚力都還算可以,此時的下潛卻變得更淺了,凝聚力稍稍有點發散,這種低頻相當的溫和,沒有什麼音樂味,只能說是有,但想用它來烘托流行樂的味道還是不足以夠用;聲場方面,其素質降到了DT1990在NUFORCE ICON HDP的那種感覺,缺少了大氣蓬勃的空間感,大編製里的複雜的音樂元素表達不夠清楚,估計這是解析度下降帶來的結果。當然,這樣一整套組合也並非沒有優點,比如聲音的立體感還是保持了較高的水準,聲音風格還是保持了中正的風格,所有的音樂元素依舊呈現出較為柔和的姿態。但是,由於前端不夠給力,所以T1的整體素質下降還是比較厲害的,所以如果您手頭只有一些隨身設備的話,建議入手DT1990PRO較好,它在ibasso DX200+CHORD MOJO上依舊能保持不錯的鮮活感。其實本階段體驗在隨身設備上的體驗並非沒有意義,它可以讓我了解到T1的下限到底在哪裡。目前為止我認為T1在此設備上的表現應該說基本能聽,但很明顯它並沒有發揮出其應該有的水準。換個方式說:我覺得ibasso DX200+CHORD MOJO+T1的組合,跟ibasso DX200直推SONY 1ADAC差不多。我想,這樣的表達應該很清楚了:由於前端素質的影響使得T1的水準大大降低!

考慮到本文有涉及到DT1990PRO的內容,再者又考慮到網上對於DT1990PRO聲音比T1好聽的評價,所以這裡與其說T1值不值得買,到不如給出一些到底是買DT1990PRO還是買T1的問題吧,或許這段文字給予那些具有選擇性尷尬症的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首先還是得拋出文中提到的所謂的DT1990PRO聲音比T1好聽的話題。其實在上文里,我已經給出了DT1990PRO 和T1兩款耳機的聲音差異。從聲音整體素質上來說,DT1990PRO的解析度、控制力和頻響方面會弱於T1,僅憑這一點就完全可以肯定DT1990PRO是不可能侵犯到T1地位的。從聲音特色上來說,DT1990PRO是屬於素質兼備聽感的耳機,特別是在流行樂的詮釋方面會更勝一籌,我覺得或許網路上所謂的DT1990PRO聲音好聽的原因就在於此,畢竟這年頭還是聽流行樂的人居多......。但是再仔細回味上文中關於T1的聲音描述,我們可以發現雖然T1不是一個善於表達人聲的耳機,但在聲場還原以及頻響控制方面有著更加優異的表現,換句話說,T1實際上更加善於表達大編製或者新世紀這類純器樂的作品。所以,到底選擇哪一個,還得看您個人對於音樂偏好再做考慮。

其次,這兩款耳機的阻抗差異很大,一個250歐姆,一個600歐姆。其中DT1990PRO的阻抗相對要低一些,對於前端的要求並不是很高。而T1的600歐姆高阻抗若想發揮其真正完美的音質,那就必須花費更加高昂的代價來思考解碼和耳放的搭配問題,當然可能甚至還要考慮到數播、數字界面和線電的搭配......

最後,我認為DT1990RPO和T1都是非常值得買的耳機,畢竟到了這個價格層面的產品,即便上述我所提到的一些個體上的缺憾也不足以成為產品的絆腳石。所以只要想清楚上述2個問題,您就大膽地下手吧。

本文作者極果見習體驗師:zhuhanhe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ChinaJoy上最令人驚艷的國產VR設備,堪比任何國際品牌
周杰倫做股東的耳機品牌!「後台」強大無比,那麼音質到底如何?
被唱歌「耽誤」的電競選手周杰倫,不甘心的他又做了一款電競耳機
單路由覆蓋三層樓,網件智能路由器體驗

TAG:極果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攝影老炮都喜歡70-200mm F4鏡頭?
老炮?侃爺穿著300塊的Dickies出席時尚活動!
球鞋老炮兒請注意!Jeff Staple x Nike Dunk SB 「Pigeon」 將再次復刻!
老炮兒們必須選擇的褲衩兒 |Nike DNA Double Mesh Shorts | Xsneaker
老炮兒再度聯手!兩款 Stüssy x Nike Blazer 本周發售
香港40年玩車老炮 下肇慶跑trackday只為……
不止聯手VANS,Rhude更有讓你化身嘻哈老炮兒的「RHODEO」 墨鏡!
不止聯手VANS , Rhude更有讓你化身嘻哈老炮兒的「RHODEO」 墨鏡!
老炮玩家才有,90年代的Supreme包裝袋長這樣!
文娛產業老炮圖鑑2018
CBA老炮強勢復甦!近4輪狂砍114分 誰會捨得裁掉他?
70+15三老炮助球隊創54年紀錄,可球隊命運卻由詹姆斯控制?
36歲老炮終於回歸!42+20+9!那支聯盟最強火箭回來了!
74秒4粒三分收比賽,哈登35+9率火箭創紀錄,老炮居頭功
家居老炮兒曲美 X 時尚怪咖胡社光 掀翻工體Sirteen Club
CBA年齡最大的球員,38歲老炮打臉主帥!
型男丨Svante Nybyggars,又一個你不能錯過的 Vintage 老炮
13張NBA老炮才能看懂的圖:為庫里跳社會搖,加內特那組99%看不懂
視覺系老炮兒!疑似 Skepta x Nike 全新聯名曝光
曼聯官宣「老炮」續約!接近完成今夏第一簽,1500萬拿下21歲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