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如何拍照最好看?藝術家教你!

如何拍照最好看?藝術家教你!

倪妮街拍照

拍照,是可以令每個女孩都興奮的話題,但往往拍攝出來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其實,藝術家早在自己的作品中給出了完美的答案,來看看他們教你如何拍出最滿意的照片。

側身45° 打造最完美曲線

劉亦菲拍攝的封面照

愛美的女生都知道,在拍照的時候稍微側一點身子會在視覺上顯得更加苗條。這是因為側身對著鏡頭更能突顯出身體的曲線,在比例上也會更加修長。

在拍攝近照的時候更是如此,據有關調查顯示,其實大部分人的左右臉都並非完全對稱。因此,如果不是對自己的五官有十足的自信,還是盡量不要用正臉對著鏡頭,以免放大面部的缺點,除非你想看起來像證件照一樣呆板無聊。

托馬斯·魯夫《肖像》系列,稍微偏轉45°便會顯得不那麼呆板。

若我們把時間倒退到相機問世之前的時期,同樣可以發現大部分的肖像畫也都是側身角度的。這樣的表現手法來源於經典的黃金分割線原理,協調身體左右兩部分的比例,可以讓畫面更富立體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弗朗茲·夏維爾·溫特哈特《威爾士王妃肖像》

畫家波提切利就創作過一幅名為《西蒙內塔·韋斯普奇》的作品。畫中的這位主人公被公認為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美的女子,傾倒了全佛羅倫薩人的心。她的肌膚白皙勝雪,一頭瀑布般的棕黃色長發,一雙烏黑澄澈的雙眸,引得無數男子的追求。

桑德羅·波提切利《西蒙內塔·韋斯普奇》

對於畫家波提切利是否也對這位絕世美女懷有愛慕之情,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第一次見到西蒙內塔時起,便把她看成是自己心中的偶像,並以她為原型創作了多幅繪畫作品。

桑德羅·波提切利《春》,1482年

花神佛洛拉

即使在西蒙內塔23歲因病去世之後,她的形象依然不斷出現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在1482年創作的《春》中,他將西蒙內塔描繪為花神佛洛拉;在《維納斯的誕生》中,他更是將她看作美的化身。

桑德羅·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在西蒙內塔的這幅肖像畫中,波提切利選擇用側臉的角度來描繪她的美。高挺的鼻樑,炯炯有神的雙眼,飽滿的額頭,接近完美的輪廓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那個沒有相機的年代,我們依然可以從藝術家留下的繪畫作品中去體會她驚人的美貌。

劉亦菲側顏照

宋佳側顏照

再看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這幅經典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的少女側著身,頭稍稍向左側傾,雙唇微啟、心無旁鷲地凝望著畫家,露出恬靜的微笑。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44.5×39cm,1665-1667年

而這樣的角度同樣可以被我們應用在近照的拍攝過程中。頭略向前傾,面對鏡頭同時向反方向收縮下巴,視覺上形成一條對角線。在凸顯臉部線條、達到瘦臉效果的同時,也隱藏了五官上的缺陷。

巧用光線營造唯美氛圍

倪妮街拍照

除了找好角度,善用光線同樣也是拍照的要領。不同的光線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拍攝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當然,大自然的光線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如何在不同的環境利用不同的光線拍攝出最佳照片,是每一位攝影師的必修課。而這一點也同樣被藝術家們所領悟,愛德華·霍珀便是這樣一位光影的追逐者。

愛德華·霍珀《Conference at Night》

愛德華·霍珀《Nighthawks》,1942年

遺傳了母親的藝術天賦,霍珀在10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他擅長利用光影的明暗對比來表現情緒的變化,從童年起他就對照射在屋頂上的陽光沉醉不已。

愛德華·霍珀《Morning Sun》,1952年

他對光線的執著程度與荷蘭黃金年代的那些繪畫大師不相上下,而其描繪光線的特別之處又在於,能夠結合光與建築在不同環境下所產生的效果,暗示現代人生活的孤獨與疏離。愛德華·霍珀《Room in New York》,1932年

就比如在《Room in New York》這幅畫中,明亮的燈光照射在房間里,然而僵硬的線條和毫無情趣的擺設,在鮮紅的顏色對比下最大化地放大了個體的孤獨感。

希區柯克《驚魂記》劇照

愛德華·霍珀《House by The Railroad》,1925年

而愛德華·霍珀對光線的表現也影響了相當一部分的攝像師與導演,希區柯克就曾多次用鏡頭語言表達對其作品的瘋狂熱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驚魂記》中的貝茨旅館,就像是從霍珀的畫中複製而來一樣。再比如今年上映的電影《愛樂之城》,其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畫面和色彩。

電影《愛樂之城》劇照

電影《德克薩斯的巴黎》劇照

畫面中這些疏離的住宅、旅館、街景,被放置在強烈的色彩下,在這樣矛盾的場景中,帶給人們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感,契合了城市的流離失所,卻又同樣令人沉醉。

背影同樣征服你

電影《大話西遊》劇照

而當光線並非十分完美的時候,拍攝背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通過藝術的手法對其進行加工,可以賦予一種朦朧的美感。相比複雜多變的面部表情,背影給了我們更多想像的空間。

威爾漢姆·哈莫修依作品

丹麥畫家威爾漢姆·哈莫修依的畫中所表現出的主題多半是他妻子的背影,這些作品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家居生活的片段或者一隅。但經過藝術家的精心安排與對光線的處理,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安靜氣氛,沉默中又洋溢著生機。

威爾漢姆·哈莫修依《白色的門》

在作品《白色的門》中,畫家將每扇門打開,製造出多重空間效果,陽光通過縫隙從戶外照射進屋內,讓人感覺寂靜而永恆。畫家的妻子背對著畫布,低著頭彷彿在沉思著什麼,雖然無法看到她具體的面部表情,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一股讓人舒心的沉靜,這種表現手法其實與愛德華·霍珀的作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威爾漢姆·哈莫修依作品

虛焦也是一種美

攝影,追求的是一種清晰的美感,而虛焦往往指的是技術上的失誤。然而,有些時候反其道而行之,人為地製造一種模糊的朦朧感,能營造出別樣的魅力。

格哈德·里希特作品

藝術家裡希特的寫實主義繪畫就常給人帶來這種模糊的朦朧感,這是他獨特的個人風格。他通過對已有照片的複製與再創作,在保留圖像原本輪廓的基礎上用虛焦的技法,獲得獨特的朦朧感。他會用一把鬆軟、乾淨的畫刷,在還未完全乾透的顏料上刷來刷去,以製造出模糊的效果。

格哈德·里希特作品

他的作品有些地方是精心勾勒的,有些地方卻是模糊的;五官是清晰的,但表情卻又是缺失的。觀眾在觀看作品的時候,並非與其進行直接交流,而是隔著這種模糊的視覺感受與作品間接接觸,對於畫面的真實印象往往更多是猜測。

格哈德·里希特作品

對於為何要選用這種模糊的表現手法,里希特解釋道:「我就是想要用一種簡陋的手法來迴避這一切。我想讓人明白,這雖然畫的是照片,但並不是辛辛苦苦照著照片畫下來的複製品。這個意圖是成功的,這樣的繪畫作品保持了與照片本質上的類似性,但又不覺得只是照片的複寫。」

烏塔·巴斯作品

來自德國柏林的藝術家烏塔·巴斯(Uta Barth)似乎與里希特有著相同的觀念,她在影像作品中刻意避開傳達信息的元素,將鏡頭聚焦在拍攝物的前方,製造出一種人為的失焦感。

烏塔·巴斯作品

某品牌受藝術家愛德華·馬奈著名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啟發所拍攝的照片

約瑟夫·博伊斯曾說:「人人都是藝術家!」而那些來自於藝術領域的靈感,同樣可以被我們套用在生活中,拍攝出極具創意的照片。

監製/齊超

編輯、文/陳子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對話真我,覺知當下才是真正瀟洒
宋軼被「氣到」現場卸妝,素顏直懟整容傳聞!
職場妝不好畫?!學會這四招馬伊琍同款氣質妝容輕鬆Get到手!
倪妮Baby都在學的穿搭術,就是夏天再熱也要全黑顯瘦?!
值得張震拚死保護,添亂不招嫌反而楚楚惹人憐,大冪冪的「無辜感」妝容是個好東西!

TAG:時尚芭莎 |

您可能感興趣

光影的藝術!你能看到臉嗎?
搞事情!人工智慧要取代藝術家?!你怎麼看?
啊!對不起!我好像吃了一位藝術家?
藝術照這樣拍,既驚艷又唯美!喜歡古風攝影的看好了!
藝術家都是「騙子」 看完這些畫我信了!
藝術家都是「騙子」,看完這些畫我信了!
你看看這叫藝術嗎……
為什麼我們看不懂藝術作品?
藝術家們都有哪些癖好?
為什麼藝術家都愛畫女人?因為美呀!
愛做夢是好事?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都與夢有關!
看!藝術
藝術家的畫作,讓看者很是驚奇!
那些你看不懂的藝術品,就不能稱之為「藝術」了嗎?
看了這組照片,你會明白《西遊記》拍的多麼辛苦了!致敬老藝術家!
藝術家眼中的視角,是我們能看見的嗎?
看到這些動物畫家的畫,才知道它們真的很有藝術天賦呢!
是藝術?還是美食?看廚房大師如何玩轉菜品美食
頂級藝術家教你如何「在家裡」玩兒藝術
走心!站在媽媽的角度 如何帶娃玩親子藝術?啟蒙解惑看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