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認知境界決定生活境界

認知境界決定生活境界

認知境界決定生活境界

人對事物的認知有三個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認知的境界。

桂琛禪師去參訪玄沙禪師。

玄沙問:「三界唯心,你是怎麼體會的?」

桂琛指著椅子,問:「你叫這個是什麼?」

玄沙回答:「椅子。」

桂琛說:「那你還沒有領會三界唯心的真義。」

玄沙於是改口說:「我叫它作竹木,那你叫它什麼?」

桂琛說:「我也叫它竹木。」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最初僅止於表象或名相,譬如說那是「椅子」或「床鋪」,這是第一境界。但椅子和床鋪即使外觀、功能有別,卻都是「竹木」所造,能看出事物表象背後的共通本質,是認知的第二個境界。

六祖惠能大師在抵達法印寺時,正值黃昏時刻。晚風習習,吹動著寺里的一剎幡。他聽到兩個和尚在爭論:一個和尚說是「幡在動」,另一個卻說是「風在動」,彼此爭論不休。

惠能大師說:「能不能讓我這個俗人參加兩位的高論?我覺得這既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

風吹幡動,說「幡在動」,這是只看到表象,是認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動,附近的柳枝也在動,說「風在動」,點出它們共通的原因,是認知的第二境界。

但歸根究底,看到幡動、柳枝動,知道風在動,都來自心的觀照,也就是「心在動」,這是認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認知的最終本質,所謂「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認知境界,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解釋,更進而左右我們的應對和處理方式。當你覺得不對勁,而想要有所改變時,如果你認為那是「幡在動」,那你就會想去改變幡;如果你認為那是「風在動」,那你就會嘗試去改變風向;如果你認為那是「心在動」,那你就必須去改變你的心。

禪,直指本心,告訴我們應該認識什麼、知道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念佛不能獲得全部利益:不是佛不靈,是你沒正念
了意法師:面對愛人頻頻出軌 你有兩條路可以走
三種業報具體都指什麼
【人間系列】風度
佛陀-貧人供佛

TAG:佛心慧語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眼界決定境界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禪定的境界
做人境界,決定了你的書法境界
因有靜界,才有境界;靜界決定境界
禪是一種境界,覺者的生活境界
知止是一種境界
境界決定世界,心態決定命態
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認知的境界
九次第定的禪境還只是有生境界而非離生境界
「無生法忍」的境界
禪與浮生共境界
做人境界
無生法忍的智慧境界
讀書的境界
境界顯體,正明境意
預知境界之26夢境
也說人生境界
你的格局境界,決定你與世界的關係
人生的境界決定你的生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