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驚悚情節——孔子和孟子的祖宗曾是政敵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曲阜孔廟中的古柏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鄒城孟廟大殿

到曲阜的孔廟和鄒城的孟廟拜夫子,會感受到近乎相同的儒學文化感召。兩位先師的珠聯璧合,謙謙之氣,兩千年之後,仍讓我們彷彿能從呼吸中感到。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孔子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孟子

談到孔子和孟子,一個至聖,一個亞聖,「孔孟」常常是不分家的,而且孟子在著作中對孔子極為推崇。因此,在少年時代,一度以為孟子是孔子的學生,或者是曾經受到孔子影響的同時代學者。不過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因為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而孟子出生於公元前372年,相差了大約兩百年。《史記》述孟子就學於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人,看來雙方頗有淵源。

然而,子思的門人真的會收孟子這個學生嗎?雖說有教無類,但老孔家當年和老孟家可是頗有過節的……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還有這事兒?朕怎麼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孔子五十五歲時開始周遊列國,這件事卻和今天退休大爺大媽出去旅遊不同。說得好是去推銷自己的治國理念,說得不好,便是孔子在魯國仕途失意,為了避禍被迫離鄉背井。

孔子在魯國官至大司寇、攝相事,怎麼會弄到出走的地步?這件事,便與孟夫子的祖宗關係很大,可以說,孟家與孔子的矛盾,作為導火索導致了這位至聖先師的失勢。

那麼,孟子的祖先到底是什麼人,又與孔子是什麼關係呢?

孟子的祖先說光彩也有不光彩的地方。他的祖先是魯國的國君魯桓公。這位君主不甚有名,但他的兒子魯庄公是我們在中學都學過的,便是那位《曹劌論戰》中「忠之屬也」的國王,有過戰勝強齊的功績。

然而,魯庄公並不是孟子的祖先,他的兄長慶父才是。庄公兄弟四人,依次為慶父、庄公、叔牙、季友。慶父不能繼位的原因是他並非嫡子,拼媽拼不過庄公,其實,從歷史記載來看,此人是頗有能力的。

然而,因為不安其位,這位慶父公子也是魯國歷史上最能折騰的。他在庄公死前私通國母哀姜,窺伺王位,庄公因此賜死了支持慶父的弟弟叔牙。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幹嗎不賜死慶父呢?庄公:死了他還能有亞聖嗎?導演不幹啊

庄公去世後,慶父勾結哀姜,殺了庄公立下的太子公子斑,迫使另一個弟弟季友逃亡,立了哀姜的外甥魯閔公,不久為自己上位又殺了魯閔公……世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最終,魯國人在季友率領下驅逐了慶父,並迫使他在莒國自殺。

不過慶父死於公元前660年,與孔子差了兩百年,與孟子差了四百年,他再能折騰也和孔孟沒什麼關係。真正和孔子打交道的孟子祖先是「三桓」中的孟孫氏。

說來春秋時代的貴族政治還是很講規則的。儘管慶父為魯人所厭,但他的家族依然被魯國政壇所接受——他畢竟是魯君的後代嘛。這個家族便是孟孫氏,而且人才輩出,到孔子出生的時候,孟孫氏與叔孫氏(叔牙的後代)、季孫氏(季友的後代)成為魯國最有勢力的三大家族,連國君都被他們架空。因為他們都出於魯桓公,故此被稱為「三桓」。孔子便是因為季孫氏的激賞而步入魯國政壇核心的。

如果看那段歷史,會發現最初孔子與孟家的關係是十分愉快的,甚至留下了很多佳話。

孔子年輕時,孟孫氏的掌門人是孟僖子,此人是個周禮的信奉者,十分欣賞孔子。故此,他去世的時候,特別吩咐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拜孔子為師學禮。在《左傳》之中,這樣記載他的囑託:「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聖人之後也……」可以說,這位老大作的最後一件事便是在幫孔子刷名望。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孔子曾經問道於老子,當時隨在他身邊的便是孟孫氏的老二南宮敬叔,兩者關係之密切可見一斑

孟懿子繼家主之位後,對孔子也十分尊敬。《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了他向孔子問孝的事情,是這樣的。「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這段話我曾請教過曲阜師大的單承彬教授,單先生的回答十分有趣。他認為這段話有著清晰的情景感——孟懿子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無違」,也就是不要違逆。但出門後孔子卻對給他駕車的弟子樊遲重複了一遍這個問答,什麼意思?那是因為他說完「無違」本以為孟懿子會追問一下,自己便會好好講講這是什麼意思。但孟懿子沒有繼續問,孔子覺得話沒說透,不過癮,便和樊遲叨嘮叨嘮。結果樊遲果然是個伶俐人,立刻湊趣地問:「這什麼意思啊?」孔子於是延伸解釋,說孝者無違,並不是不要違背先人的意志,而是對其生死葬祭都不要違背禮制。

孟懿子的兒子,孟孫家下一代家主孟武伯也曾問孝於孔子,孔子回答又不大相同,《論語》載:「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這裡面玄妙各有所解,但孔子和孟家下一代關係也不錯,是不爭的事實。

三代的交情,政敵之說從何談起?

朋友之間的情誼,往往因為政治理念,特別是利益的矛盾而崩解。孔子和孟孫家的關係便是如此。

公元前498年,擔任魯國大司寇的孔子,實施了謀劃已久的「墮三都」行動。所謂「墮三都」,便是拆毀季孫、孟孫、叔孫「三桓」家采邑的城牆。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孔子這是要幹啥?學土八路拆炮樓嗎?

從孔子的角度來說,他一生追求的是撥亂反正,克己復禮,魯國國君暗弱,三桓把持朝政的局面顯然不符合他的政治理想,「墮三都」的根本目的便是削弱「三桓」的勢力,以集權於魯定公——後來魯定公任命孔子「攝相事」,顯然對依靠他收回權力有所期待。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麼一個明顯不利於己的舉動,「三桓」竟然接受下來。而且叔孫氏和季孫氏都按照承諾拆掉了自己采邑的城牆。原來,當時「三桓」雖然架空魯君,自己也受到家臣們架空的煩惱。這些家臣佔據采邑,對家主陽奉陰違,日漸跋扈。所以,「三桓」聽到孔子的建議,認為這是一個削弱采邑家臣的好機會,便接受了。

叔孫、季孫已經拆除了城牆,孟孫氏的家主孟懿子是孔子的學生,按說應該更支持老師吧?沒想到,孔子這次行動最後就栽在了這個學生身上。

等拆城行動開始,孟懿子的家臣公斂處父便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說「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無成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我們孟家這座郕(chéng)城拆了,齊軍便可以輕易抵達魯國都城的北門啦(先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且這座城是孟氏的保障,沒有郕孟氏就不保啦(亞聖也就生不出來啦),我們不能拆城。

孟懿子很快也明白過來,於是拒絕拆城。魯君圖窮匕見,派出軍隊攻擊郕,卻沒能打下來。這時季孫氏和叔孫氏也反應過來了,明白孔子原來針對的目標正是自己。本來季孫氏是孔子執政的後台,雙方就此鬧崩。魯君收回權力的政治努力最終落空。一年後,孔子不得不「出國考察」,可說倒霉就倒在自己學生孟懿子這背後一刀。

中國「孔孟二聖」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被迫周遊列國

孟孫氏采邑郕的遺址

孟懿子造成孔子流亡,兩人再沒有師徒之義,而且,他的兒子孟武伯繼承了父親的政策,繼續打擊魯國宮室,以致造成魯哀公被迫逃離。而孟武伯的孫子孟廬墓便是孟子的曾祖父……

但是,孟孫氏後代仍然和孔子的弟子等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曾子病重時,孟武伯的兒子孟敬子當政,還專門去看他,這才留下了「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典故。似乎,孔孟雙方的私人關係倒是沒有受到政治的太大影響。

看來,名人之間的糾紛和世代傳遞的情仇,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搞不懂的。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蘇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兩大聖人竟是世仇?孟子祖上兩代人皆為孔子學生,在魯國權傾朝野打壓孔子致使其周遊列國
唐僧從長安出發後遇到的第一隻妖怪是誰?沒有神佛背景卻能得到善終,只因他是中國古代聖賢的粉絲
500年前山東哪位領導在孔廟牌坊上題了個錯別字?背後藏著明朝科舉考試的一樁冤案,連孔子也很無奈
這支連被袁世凱都沒能清剿的紅槍會餘孽,如何被河南刑警收拾得聲淚俱下?
唐僧到印度取經,不走新疆卻借道西藏,吳承恩在《西遊記》里咋犯下這麼個地理錯誤?

TAG:薩蘇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杜甫的先祖,曾滅東吳致使三國歸一,同享文武兩廟
他賣國求榮讒害忠良致使祖國滅亡,後在投奔敵國的路上被盜賊殺死
諸葛亮給劉禪留6字強國秘訣,劉禪竟給記反了,最終致使蜀國滅亡
國乒老帥祝賀許昕奪冠卻被炮轟!雅典奧運會違規致使國乒丟金
他和趙高同出一轍,陷害皇長子,擁立皇次子,二世而亡。致使隋朝成了秦的翻版
越南只用一個島就把鄰國堵死在陸地上,致使該國成亞洲最窮國家之一
蜀國這兩位牛人死得太冤枉,都死於諸葛亮之手,致使蜀國滅亡
皇帝的昏庸柔弱致使奸臣專橫跋扈,西漢王朝由盛轉衰
美國扶植庫爾德武裝,惹怒盟友,致使該國與美國離心離德
中國文化史上第一次浩劫:周朝內亂致使九鼎丟失、國家典籍消失
她雖是侍女卻拯救大漢,口才說服匈奴王,致使匈奴歸順
東漢末年傳國玉璽致使這二人死亡,其中有一位是吳國元老
致使女性宮寒的四大原因,你知道嗎?
宋徽宗不聽祖訓,城牆被金兵攻破,致使國破家亡
「邪王」石之軒的歷史原型,鼓動隋煬帝三征高句麗,致使隋朝崩亡
中華文化的浩劫:周朝內亂致使九鼎丟失、國家典籍消失
女子前世亂髮毒誓,致使家破人亡三任丈夫橫死
埋怨妻子接濟娘家,老公動手家暴致使妻子重傷住院!
洋務重臣曾國藩的最大失誤,致使咸豐帝逃亡熱河
燕昭王的父王噲做了個荒唐行為,致使燕國差點滅亡,成為後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