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作者|雜了咕咚

——《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44)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初,劉備要給西蜀接上漢中這條大腿,親臨前線南上漢中。大家可以從下圖看出西安、漢中平原、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的位置關係。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漢中的位置可以借用李宗盛的《凡人歌》說明:曹劉放兩旁,漢地在中間。

漢中郡明顯是這兩個政治敵對國的緩衝地帶,位置敏感重要。如同某國家金朝,雖然是個部落式的封建奴隸地區,但因為地理位置,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而備受周邊國家甚至世界的重視。

咱們再用百度查下地區海拔高度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西安地區的平均海拔為1030米,成都平原平均海拔為600米,漢中平原的平均海拔是500米。可見劉備的益州和漢中郡都在B1,是地下一層的鄰居。

除了海拔相同,漢中與益州之間還隔著大巴山。換句話說,如果漢中歸劉備所有,那曹操從長安打到成都,需要先翻過秦嶺(海拔3700米,最高4920米),然後打敗漢中的守軍,再穿越大巴山(海拔2000米,最高3100米),才能進攻益州,戰線長且道路險。所謂:「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如果劉備擁有漢中這個天然屏障,蜀地就得到了雙層防護絕無側漏。對皇叔來說,得到漢中寶地,就是得到了護叔寶。反過來,曹操佔據了漢中,對曹操來說漢中就成了擒叔寶。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正在跳廣場舞的秦叔)

但劉備的卧榻之側,豈容曹操酣睡。曹操又不是校長,想在哪兒睡在哪睡。即使有人睡也是兄弟睡。(《三國志》中記載:「先主與二人(關、張)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劉備為了能萬無一失地打下漢中,也花了不少心思。他做事謹慎,講究未思進先思退,未進攻先防守。劉備首先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占卜。

劉備沐浴更衣寧心靜氣地問了一卜。他問的不是軍師將軍諸葛亮,而是儒林校尉周群。

周群,祖傳預言家。他的父親周舒就是一名不肯入仕的預言高手,主攻讖語和天文星相專業,他成功地預言了朝代的更迭走向。周群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專業訓練,經常不分早晚地被父親叫到屋外看星星,做氣象預報。他的天相學屬於童子功。

周群成功的例子之一是在建安十七年臘月,他看到有彗星出現在了雙子座之井宿的五顆星位置上。於是,周群預言:「凡是西方有土地的諸侯,必然會失其土。」然後,建安十八年秋西涼的馬超、韓遂在當地官員楊阜趙昂的帶領下被趕跑;建安十九年秋,劉璋失去益州;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張魯失去漢中巴蜀。(《續漢書》:十七年十二月,星於五諸侯,群(周群)以為西方專據土地者皆失其土)

夜讀的小編看到這裡,心頭不禁有些發冷,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窗外的夜空,還好,有霧霾,看不到彗星划過。

周群是巴西(四川閬中)人,被劉璋任為師友從事,是個名譽職位,相當於益州牧助理,地位很高。現在劉備來了,對人才自然要收入囊中。劉備封周群為儒林校尉,級別沒有劉璋給的高,但有實權。

聽到劉備詢問自己對這次攻打漢中的預判時,周群抬頭看了看天說:「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這個預測對劉備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得到漢中是最重要的,縱然有其他困難,如發生了也是必要的代價。

劉備放心地把目光從遙遠的天空轉到了眼前的漢中,他要先下手為強了,先手才是硬道理。

漢中是曹劉的焦點,而焦點的焦點是陽平關。因為從西南進入漢中的唯一道路就是陽平關。所以劉氏集團在漢中戰役之初,就確定了拿下陽平關的戰略方針。

在冷兵器時代,圍攻一座中心城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古代修建的道路和城市少,攻打某地往往只有一條路可選,你和對手的看法是一致的,因此雙方會把所有的力量蓄積到同一處。陽平關是劉備的主攻方向,同樣是曹操的主防之地。這個區域集結了夏侯淵、張郃、徐晃、趙顒等人。曹家的兵力有多少不太清楚,但最少有五萬的精兵。這可以從陳琳寫的《檄吳將校部曲文》中查到。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劉備知道只要自己攻擊漢中,曹操必然會派援軍。通往漢中的秦嶺古道有不少條,不過路況都不太一樣。根據以往的情況,曹軍必然會走相對平緩的陳倉道援助漢中。劉備這麼判斷還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兩年前曹操遠征張魯時走的就是陳倉道。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古人的交通一直是個挺煩人的事,可選擇的路不多。儘管陳倉道是當時入川的國家級主幹道,可以簡稱為G陳倉,但路況依然比較險峻,曹操因此還寫了「車墮谷間」 的交通事故的現場文字直播。當時曹軍好不容易靠近張魯了,卻因為道路崎嶇難以辨認而迷了路,差點兒就要撤回關中了。

估計當時曹軍的嚮導是那個給皇軍帶路的張富貴,帶著帶著就消失了,留下鬼子在李向陽的包圍圈裡轉悠(好老的梗,知道的會是離退休幹部吧?)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所以,劉備第一時間就派張飛馬超沖向了武都郡。

武都郡在陳倉道途沿線,位於漢中於陳倉之間。佔領此地後,向上可以進入西涼,向下可以直指陽平關,如果原地不動可以攔截對方救援的敵軍,配合劉備在陽平關的軍事活動。

誰佔領這裡誰就有了戰役的主動權。

歷史上沒有記載這支劉家軍的兵力,不過戰將不少,除了張飛、馬超為主將,還有劉璋的舊將雷銅、吳蘭及其部將任夔。這些都是劉璋的舊將,他們對當地的風俗及地理都比較熟悉。

張、馬的這支部隊是劉備向漢中伸出的一隻腳,一旦立足,就算是撬開了漢中的大門,為另一隻腳踩進漢中打下了基礎。

曹操當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立刻安排族弟曹洪、族中子侄曹休、義子曹真帶領一支曹軍增援,要在蜀軍到達之前,搶佔武都郡。

安排三曹說明曹操對蜀軍非常重視,特別是曹操看到馬超的名字時,感覺炸眼又扎心。而且探報說武都郡的氐族首領雷定已經帶著七個部落的一萬多人,響應了馬超,成為了蜀軍的又一支戰鬥單位。(《三國志》:會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辯,而氏雷定等七部萬餘落反應之。)

當初曹操攻打張魯的途中,武都地區的氐人部落就抵抗曹軍,雖然最後都被曹操「破之」、「屠之」鎮壓下去了,但民族仇算是結了,他們這是趁馬超的到來,一起跟曹軍算賬來了。(《三國志》四月,曹操自陳倉道出散關,至河池,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馬超在西部少數民族的威望非常高,如果雷定的部落這次起勢成功,那些當初幫助過馬超的涼雍羌氐勢力必然會死灰復燃,曹操的損失範圍就不僅僅是漢中了,很可能蔓延到關中地區。跟失去漢中比,這是曹操更擔心的事情,所以他把能用的曹家人都派出來了。(《三國志》太祖將拔漢中守,恐劉備北取武都氐以逼關中)

從曹操增援的態度來看,漢中地區正在蓄積一場大規模戰役。

曹軍與孫劉兩家的邊隘基本是以長江為界的,戰線貫穿中國大地。此時曹軍的戰團分布如下:

長江下游的東線在濡須口是夏侯惇、張遼、樂進對峙孫權;長江中游的中線襄陽是于禁對峙關羽;長江上游的西線漢中的將軍是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等,後來曹操本人也到了漢中。

感覺三家對抗的姿勢像個「π」字,一橫是曹操的地盤,左勾是劉備,右勾是孫權。而且各自的地盤還在不停地變化中,跟除不盡的π似的,沒個確定值。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三個戰線基本是由曹家人帶著五子良將組成,可以說曹軍Top10的戰將都出動了。而參與漢中戰爭的將領最多。

說到這次馳援漢中的人事安排,曹操還搞了內部軍權調整,讓職位高的聽從職位低的。

名義上,這支援軍曹洪是元帥,曹休是元帥的參謀長。但出發前曹操明確跟曹休說:「你雖然是參軍,但實際就是主帥。放手干吧,千里駒!」

曹休十幾歲的時候走了千里之路投奔曹操,因此被曹操起了個千里駒的外號。曹休小小年紀能有如此的執著和能力,讓曹操很是欣賞,他安排曹休跟兒子曹丕住在了一起,視同親子(曹操不但特別喜歡別人的老婆,還特別喜歡別人家的兒子。我也常把別人家的老婆放在嘴邊,原來是曹魏古風啊。讀三國,就是有等次!)。所以曹休一直是被曹操按照接班人梯隊成員培養的。

為了曹休便於工作,出發前曹操先給曹休陞官,任命他為騎都尉,統領軍隊的騎兵。騎兵對於三國時期的軍隊來說,等於抗日戰爭期間的機械化裝甲部隊,戰鬥力最強最先進。另外,這個職位可是二十歲的曹操入仕以後,擔任的第一個有指揮權的軍職。

然後曹操跟從弟曹洪打了招呼,讓他聽從曹休的部署。一副「他辦事我放心」的神態。曹洪很乾脆:「耶Sir!」。不是曹洪心大。因為這事對他沒虧吃。打贏了,自己是主帥提振威名;打輸了,自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而曹頭兒既照顧了自己老將軍的面子,又鍛煉了年輕幹部。這命令一定堅決服從,絕不給領導出難題。

也不能小看曹洪的覺悟,人家畢竟是老將軍了,具備識大體有遠見的素質,能為曹家江山的長遠發展打算。何況,曹洪是曹休的叔叔。

說白了,正是曹洪和曹休的叔侄關係,才會讓曹操有把握做如此有悖常理的安排,否則臨時以下管上就是自亂陣腳的做法。另外,曹操還派了曹真輔助。這樣曹洪為元帥,曹休為參軍兼都騎尉,曹真為偏將軍的三曹援軍組成了。

張飛、馬超比三曹援軍趕到武都郡的時間稍早一些。但也僅僅是在固山、下辯完成了駐紮。張馬看到曹軍的數量多實力強,對攻肯定不行,只能智取。

張馬用有限的兵力讓雷同、吳蘭及任夔在武都郡的各關口布上疑兵。並且放出消息:蜀軍會插到三曹的後面,截斷其後路。張飛這麼做的目的是讓曹軍有所顧忌不敢妄動,為劉備部署攻打陽平關爭取時間。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張飛的疑兵之計,還是起到效果了。曹洪和眾將官果然狐疑不前,抱團取暖,生怕被蜀軍偷襲得手。(《三國志》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

這時候曹休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對曹洪說:「敵人肯定是在虛張聲勢,他們實際上沒有能力做這樣的事。如果敵人要偷襲斷道,不會搞成世人皆知的秘密。肯定會悄悄滴,打槍滴不要。你滴明白?」曹洪點點頭:「搜嘎。」

曹休接著說:「趁著張飛他們還沒防守到位,咱們可以集中兵力攻打吳蘭雷銅,他們一敗,張飛必然會因為失去呼應而撤退。」曹洪聽了非常興奮:「搜戴斯奶,搜戴斯奶。」 然後抽出腰間戰刀,向上一揮,沖著部隊大喊:「套子給給----!」 (日語『衝鋒』的意思,發音﹝totsugeki﹞)

被三曹的軍馬一衝,蜀軍大亂,任夔、雷銅先後陣亡,吳蘭慌不擇路被迫逃到敵後陰平郡,最後被親曹派的氐族部落的強端殺死了,頭顱也送給了曹操。張飛、馬超帶著殘兵撤退回防了。漢中之戰的布局階段是劉備敗了。(《三國志》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這一仗,讓劉備氣悶。明明自己搶到先手卻沒佔到便宜,還損失了三員武將。對方是阿爾法狗嗎?他的電源在哪裡?我要拔插頭!

損失三員武將對曹軍也許不算什麼,但對劉備卻尤為珍貴。

劉備雖然得到了益州,但得到的人才卻不是很多。特別是能直接帶兵的人更少。當初對抗劉備的楊懷、高沛、張任、泠苞、鄧賢、劉璝等將官死的死消失的消失,劉備一個沒得著。

最為詭異的是投降張飛的嚴顏,他跟張飛合演一出感人至深的《捉放》以後,史書說了句:「飛(張飛)壯而釋之(嚴顏),引為賓客。」然後就沒消息了。嚴賓客,您倒是出來跟著張飛打仗啊。沒了,這個人至此從地球上消失了。

而像李嚴、孟達、吳懿、這種太守級的將官,都在鎮守後方。孟達在宜都,李嚴負責犍為郡,吳懿當時在哪兒,沒有記載,推測在成都。

說到吳懿,我要插一句。吳懿這個人充分體現出蜀國無史的尷尬了。由於他的資料太少,陳壽沒有立傳,所謂「失其行事,故不為傳」。陳壽在《蜀書》的最後一卷,附錄了一部叫《季漢輔臣贊》的詩歌集。其中有一首讚揚吳懿的十六字的小詩。陳壽在這首詩下批錄了一些吳懿的事迹,比如他的官職地位,他的家庭情況。吳懿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他的弟弟叫吳班,後來也當了將軍等等。

更悲催的是,因為要避諱司馬懿的名字,這位劉蜀的國舅爺在《三國志》里,被改名叫吳壹,那他弟弟豈不要叫吳二?這將太無二的創始人會不會就是將軍吳二呢。

所以,這三位益州武將對劉備還是很寶貴的。可惜,這麼快他們就在漢中之戰初期陣亡了。如同一部戰爭電影的第一個鏡頭他們就出現了,只不過他們是以猙獰殘缺的面目,躺在地上做死屍,將觀眾帶入影片的氛圍,然後,鏡頭就搖走了,連個特別的背景聲音都沒配。

既然張馬這隻腳沒能伸到門裡,還被門掩了一下。劉備只好拿起菜刀掃把帶著法正、黃忠、趙雲、劉封、陳式、高翔(應該還有魏延),氣勢洶洶地奔陽平關衝去。

在我心目里,漢中之戰是三國歷史中非常重要的戰役。他的意義不亞於解放戰爭中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作用。這三大戰役的結果決定了現代中國的走向。

同樣,在漢末三國時期也有三大戰役,而這些戰役的結果,基本導致了鼎立三國的形成。這三大戰役分別是赤壁之戰、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

赤壁之戰,讓志得意滿地曹操放棄了統一全國的想法,僅僅統一了北方。夷陵之戰讓劉備失去了奪回荊州的最後機會,但也讓孫權跟劉蜀和解,彼此基本做到了友好的雙邊關係。而歷史著墨最少的漢中之戰,則讓劉備建立了蜀國。

咱們這個系列叫《三國志之西涼風雲系列》,主要以三國西涼人為主線。雖然漢中之戰非常精彩,但由於跟主要西涼人物的關聯不多,所以就不在這裡繼續講戰爭過程了了,以後會專門跟大家聊。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經過將近兩年的時間,曹操因軍隊傷亡日多主動撤出了漢中,劉備擁有了漢中之地。劉備贏得了他一生唯一一場對曹操的勝利。這也是曹操一生里直接參与的最後一場戰爭。劉備把漢中太守的職位給了魏延,從重要性來說,跟荊州是一樣的,屬於獨掌一方的封疆大吏。

在這場戰爭中,西涼領袖馬超在下辯之戰以後,消失在了波瀾壯闊的漢中爭奪戰里了,直到這場戰爭結束,也沒見到他的身影。馬超歸順劉備以後,就很少出現在戰場了,很多人認為是不受重用,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劉備不是這樣的人,而且劉備還指望馬超給他奪取梁雍之地呢,不重用也是以後的事情。

我覺的馬超更像是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出戰,當年他跟妾弟唏噓家門不幸的時候,都會悲憤嘔血。對劉備來說,馬超更像是天上掉下來的那個生病的林黛玉。也可能是劉備沒接住,摔殘了。

倒是另一位西涼人------曹營的楊阜,始終戰鬥在漢中一線。

沒看過前面章節的朋友們,一定不知道西涼人楊阜跟馬超的淵源,而看過前面章節的朋友們,一定也不記得楊阜跟馬超的淵源,因為這個系列停更時間太長了。好吧,福利來了。點開後面的鏈接,您就知道了(見《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39)

這裡為不想高抬貴手點擊的朋友概括下。楊阜是建安十八年把馬超趕出西涼關中的主將之一,他還有一個特別豪橫的姑姑,和一大堆參與圍剿馬超的族中兄弟,不過馬超突出重圍逃跑的時候一口氣殺了他的七個兄弟。難道那一刻馬超被蛇精附體?如意如意,隨我心意。

本來曹操讓楊阜擔任金城太守,但漢中戰爭爆發後,曹操讓楊阜轉任武都郡太守,協助三曹援軍保護漢中。

楊阜為人耿直講禮法。下辯之戰勝利後,興奮的曹洪大擺慶功筵宴,還叫來了一群女優表演舞蹈助興,她們衣著肉隱肉現,穿得要多簡單有多簡單,體態婀娜多姿,惹得眾將官臉紅脖子粗,解開懷大笑。楊阜起身厲聲訓斥曹洪:「男女有別,豈可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女人赤身裸體!你們又不是搞車展的!」說完拂袖甩衣而出。

曹洪頓時醒悟,自己的確不是搞車展的!立刻趕走女優,請回楊阜。

楊阜不但人品高尚,而且有工作能力。曹操安排楊阜做武都郡太守,還交給他一項任務-----安排轉移當地的官民。

曹魏佔地不小,但農人太少。所以曹操經常在大會小會給下面的幹部們講:咱們已經到了3世紀啦,在新世紀里什麼最重要?人,人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人,誰耕田誰織布?沒有人,誰挑水來誰澆園?

曹操人生的最後一戰

曹操是這麼講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收服張魯回中原的時候,就帶走了漢中數萬戶的人口到長安地區。就算每戶分開過並且響應計劃生育號召一戶3口人,曹操這次最少帶走了6萬人。(《三國志》魯(張魯)降,既(張既)說太祖(曹操)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不過,這次曹操對武都郡的疏散工作有些疑慮,擔心多數當地官民故土難離不肯外遷。好在楊阜的工作能力很強,是一名陳岩石那樣的好乾部,在當地很有威信。最終楊阜向長安地區輸送了萬餘戶人口-----曹操最少又得3、4萬人。(《三國志》及劉備取漢中以逼下辯,太祖以武都孤遠,欲移之,恐吏民戀土。阜威信素著,前後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負而隨之。)

說到人口遷徙再補充一句,曹操還安排統領漢中事務的駙馬督尉杜襲,疏散漢中的8萬民眾到洛陽、鄴城地區。(《三國志》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漢中之戰,曹操雖然輸了,但他得到了將近二十萬的漢中人口。二十萬的人口相當於什麼概念呢?劉備稱帝建國時不過二十萬戶,人口九十萬,算上黑戶一百一十萬左右。(《晉書地理志》:「劉備章武元年,亦以郡國封建諸王,或遙采嘉名,不由檢土地所出。其戶二十萬(人口)九十萬」),剛打完漢中的劉備人數會更少。

換句話說,劉備已經為了佔據漢中付出了很多人口(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曹操還帶走了劉備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那可是農耕的年代,沒有糧食等於沒有未來。

因為缺糧,袁術軍隊只能用田螺和河香蒲充饑,袁紹軍隊只能用桑葚充饑,而曹操搞了屯田制,增加了糧食產量(《三國志》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才贏了諸侯。

劉備雖然贏了,但他新得的漢中土地上沒人開墾耕種,只有一萬隻羊駝在奔騰。

小編想起當初周群的預言,腦海里不禁響起背景音樂:「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

(圖片根據本文內容製作,製圖素材源自網路,地圖源自Google。)

關於時拾史事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時拾史事讀者群號30428330,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俾斯麥,一個人轉動歐洲,然後在盛功之下黯然離去
我的前半生:王羲之當官記
吃了這碗麵條,發現深夜食堂弱爆了
只因文案接地氣,落第秀才成了朱溫的「文膽」
西門慶和《洗冤集錄》中的一百種死法有什麼關係?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抗洪生涯的最後一戰
兗州最後一戰,曹操躲在了女人背後
《火影忍者》鳴人佐助的最後一戰,也是後期最精彩的一場戰鬥
玩鴿的最後一戰!
最後一戰,抵去一生光榮的潘美!
曹魏悍將張遼的人生最後一戰,帶病出征,戰後不久就去世了
三國箕谷之戰:趙雲人生的最後一戰,結果怎麼樣?
趙雲生平最後一戰,也是唯一一場以以失敗結束的戰役
最後一任兩江總督的最後一戰,也是辛亥革命關鍵性的一戰
最後一戰,冰人告別
蜀漢的最後一戰:諸葛亮和張飛的後人力戰而死!
五子良將張郃人生中的最後一戰,被諸葛亮軍亂箭射死
蜀漢的最後一戰:諸葛亮、張飛的後人力戰而死!
武悼天王冉閔的最後一戰
五子良將的最後一戰:其中一人戰敗投降,兩人出師未捷身先死
殺手古德的最後一戰
太平洋的最後一戰
張遼的最後一戰,抱病出戰,戰後不久就死了
中國軍隊參與的最後一戰,也是唯一一次召回退伍軍人的戰爭!
文史|毛澤東一生中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