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頭維穴:治療 頭痛,目眩,口痛,流淚

頭維穴:治療 頭痛,目眩,口痛,流淚

尋找方法:

取頭維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此穴在頭側部髮際里,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病徵:

頭維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取穴方法〗人體頭維穴位於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解剖〗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穎支。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瞼(目閏)動。

〖人體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頭痛;配太沖穴治目眩。

〖刺灸法〗平刺0.5~1寸。

〖附註〗

(1)足陽明、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

(2)《甲乙》禁不可灸。

〖別名〗顙大穴。

〖穴義〗胃經的五穀精微由本穴分送頭之各部。

〖名解〗

(1)頭維。頭,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內物質所調節的人體部位為頭。維,維持、維繫之意。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

頭部為諸陽之會,它要靠各條經脈不斷地輸送陽氣及營養物質才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行。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在輸送頭部的陽氣當中佔有一定比例,對頭部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而胃經氣血傳之於頭又是靠本穴傳輸,故名。

(2)顙大穴。顙,額頭。大,多也,指穴內的氣血盛大之意。胃經屬陽明,多氣多血之經,與其它經脈相比,胃經輸送頭部的氣血物質要多,而本穴又為胃經氣血上供頭部的出口,其轉運的氣血物質也多,故名為顙大。

(3)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本穴為胃經向頭部輸送氣血之處,因其輸送氣血的量大且強,運行為風行之狀,性同膽經氣血,故為足少陽陽明之會。又因本穴輸送頭部的為純陽之氣,性同陽維脈氣血,故為足陽明陽維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陽氣以風行之狀由本穴分散於頭之各部。

〖功能作用〗向頭之各部輸送胃經的陽氣及精微物質。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腎虛頭暈、耳聾目暗、陽痿滑精、宮冷不孕的鹿茸
【薦號】痘痘告訴你身體哪兒病了!5個部位中醫教你「對症下藥」
中醫養胃三寶,你吃了嗎?
酷暑盛夏喝一物, 生津止渴,消食去火,除煩安神!

TAG:穴位 |

您可能感興趣

下廉穴主治疾病:頭痛,眩暈,目痛,肘臂痛,腹脹,腹痛
支正穴主治疾病:頭痛,目眩,熱病,癲狂,項強,肘臂酸痛
陽谷穴主治疾病: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熱病,癲狂癇,腕痛
液門穴主治疾病:頭痛,目赤,耳痛,耳鳴,耳聾,喉痹,瘧疾,手臂痛
中渚穴取穴方法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
天井穴定義 主治疾病:偏頭痛,脅肋、頸項、肩臂痛,耳聾,瘰癧,癭氣,癲癇
陽溪穴穴位配伍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齒痛,咽喉腫痛,手腕痛
崑崙,主治後頭痛,項強,目眩,腰骶疼痛,足踝腫痛,癲癇,滯產
天柱穴,主治後頭痛,項強,肩背腰痛,鼻塞,目痛,熱病
足臨泣:頭痛,目外眥痛,目眩,乳癰
啞門,主治舌緩不語,音啞,頭重,頭痛,頸項強急,中風屍厥,癲狂,癇證,癔病,衄血,嘔吐
外勞宮穴主治病症:頸椎病,落枕,偏頭痛,腹痛,腹瀉,消化不良
申脈,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癲狂癇證,腰腿酸痛
完骨穴——緩解治療頭痛,頸項強痛,口眼歪斜,失眠、偏頭痛、頸部酸痛等
前谷穴主治疾病:頭痛,目痛,耳鳴,咽喉腫痛,乳少,熱病。前谷穴取穴方法
率谷穴:主治偏頭痛,眩暈;耳鳴,耳聾
潮流速溶 | 侃爺、Virgil Abloh抱頭痛哭;李寧時裝周備受矚目
頭維穴:主要治療偏頭痛,前額神經痛,血管性頭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經麻痹,另外,頭維穴還有著非常不錯的治療和預防中風後遺症的作用
頭竅陰穴:頭痛、眩暈、耳鳴
人體自帶的「止痛片」——消濼穴,頭痛、牙痛、臂痛,各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