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包政:人們為什麼要賺錢?

包政:人們為什麼要賺錢?

人們為什麼要賺錢

——隨筆系列

總字數:2353字閱讀時長:15分鐘

編者按:德魯克在世時,曾經發出過警告,你們這些企業精英們,如果繼續這樣肆無忌憚地掠奪財富,整個人類將無法逃脫一場嚴厲的懲罰。

文 | 包 政

在遠古時代,人們並沒有錢的概念,每天忙的就是尋覓食物。到了今天,大家都在忙著掙錢,為錢而活著。這到底為什麼?

記得有一次約人來談共同創業,創立一個新的事業。那人跟我說,掙錢還是很重要。並表示,希望跟我一塊去掙錢,最好是掙大錢。最後倆人好像沒談攏。

我的想法是,掙錢是一個結果,事情做成了,錢自然就會有的。我又不是神仙,不食人間煙火。我相信德魯克所說,利潤這是一個結果,檢驗你所做的事業有沒有價值。如果不掙錢,見不到利潤,表明這個事業沒有價值,浪費社會的資源和別人的錢財。

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走正道,不掙錢,那麼世上就沒有人走正道。我想吸引一批人,走正道,創立一番事業,向世人證明,走正道,照樣能賺大錢。

別人覺得我很理想主義,邀約人來做事,不談錢,太不可理喻了。現在的人確實很現實,不說掙錢,就免談。買賣不成情意在,別傷了和氣。開個公司,談談使命、願景、戰略,怎麼鼓舞人心?怎麼喚起民眾?錢!久而久之,老闆們被逼無奈,都學會吹牛了,美其名曰:路演。

我曾經認識一個毛頭小子,就是那種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人。不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現如今,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戰略宏偉、願景誘人,一張口就是百億級公司,糞土當年萬戶侯。再細聽,懂了。這些日子,他每天都要見十來波投資人,練出來了。

有人以為,企業就是一台印鈔機。不妨簡單算算帳,一台印鈔機,如果一秒鐘印10張一元,那麼一天就是28萬。可謂日進斗金。一年就是一個億。由此而論,這台印鈔機必須連續印100年,才是一百個億。想想看,這些年輕人的膽子有多大,信口雌黃。

西方社會經過中世紀,終於明白一個道理:貧窮落後,落後挨打。那麼,如何走富強的道路呢?這就是宗教革命。用現在的話來講,轉變觀念。貧窮落後的根源,在他們的思想觀念,被宗教束縛住了。

最貧窮落後的地方,就是西歐和北歐,俗稱西北歐。那裡也是受羅馬統治最薄弱的環節。於是乎,就有了路德教和加爾文教,以及後來一系列的新教。時間應該在16世紀。

西北歐人一直想不通一些事情,我們認認真真按照《聖經》上說的去做,結果是貧窮落後,被動挨打。如果《聖經》說的不錯,我們做得也不錯,結果應該是幸福,而不應該是一系列的不幸。實在讓人想不通。

他們懷疑神職人員動了手腳,沒解釋清楚《聖經》,或者說把經念歪了。馬丁·路德還真的發現翻譯上有問題,認為《聖經》的原意是因信稱義,而不是因信成義。每一個人只需要信奉上帝,就可以得救。不需要神職人員或宗教人士,代表上帝頒布恩典。1517年,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反對救贖券。認為這是羅馬天主教會在斂財,借著上帝的名義洗他們的錢。

這只是一個開始,後來事態演變得不可收拾。宗教教義背後,存在著巨大的利益紛爭。於是,西北歐人就自己解釋,當然是按自己的想法重新解釋《聖經》。從這一點上說,新教是非常功利的,直指富強的目標。新教的興起,實際上是一場富民強國的社會運動。

這場運動的最終結果是,歐洲的崛起,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馬克斯·韋伯寫了一本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在這場運動中,西北歐人不僅獲得了信仰自由,而且獲得了經濟發展的原始動力,這就是掙錢。每個新教徒的眼中,都流露出金光燦燦的眼神。用他們的話說,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弄錢。放棄了過去那種清貧樂道的生活方式。

因信稱義,只是一字之改,釋放了無數歐洲人掙錢的慾望。按照新教的教義,每一個人生在什麼家庭,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上帝的安排,都在履行天職。只要信奉上帝,認真履行天職,就有機會獲得救贖。

至今為止,歐洲人依然保持著職業精神,認為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是神聖的,不工作的人是懶惰的,沒有職業的人是卑賤的。

與此相聯繫,管理學始終強調,任何人、任何團隊都必須承擔價值創造的工作,必須參與到直接創造價值的活動中去。即便是總經理或總裁,也要對價值創造的工作作出承諾,比如,開拓和維護大客戶。沒有人可以遊手好閒,不對價值創造過程作出貢獻。

要想讓歐洲真正富強起來,必須約束全體新教徒持續努力地工作,持續努力地為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做貢獻。新教教義宣稱,一個人是否得救,上帝已經做出預判。

然而,每個人並不知道這一點。只有信奉上帝,努力履行天職,等待上帝的恩典,利潤就是上帝頒布的恩典。掙到錢了,見到利潤了,上帝開恩了,表明你可能得救了,還必須繼續努力。就像諸葛亮對待他的主公一樣,必須誠惶誠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為利潤是上帝的恩典,賺錢的人是不能隨便揮霍的,必須追加投資,擴大再生產,獲取更大的恩典。

沒賺到錢的人也不會眼紅,相反,會加倍努力,堅守本行,精益求精,提高專業素養,為上帝的榮耀做貢獻,獲得恩典,賺取利潤。

在新教倫理的約束下,每個人會拚命地去掙錢。按照韋伯的說法,這是一種基於宗教的恐嚇。賺錢對他們來說,對歐洲人來說,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可以赤裸裸的表達自己的賺錢慾望或志趣。用弗里德曼的話說,企業的目的就是賺錢,就是利潤最大化。

經過商業經濟的幾百年洗禮,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利潤與上帝的恩典,已經沒有多少瓜葛了。五月花船上的那些新教徒,已經被歷史塵封。現代社會的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把掙錢當作一種本事。會掙錢的人,被認為是有本事的人,稱之為財智人物。並主張能掙會花,尤其中國人,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當然,路易十六也講過這個話。

這是一個金錢的社會,一切名譽良心,都可以換算為錢,甚至一個人可以為金錢而出賣自己的靈魂。人們的宗教信仰,已經被金錢拜物教所取代。這不是我說的,是一個偉人說的。毫無疑問,這樣的社會不可能持續。

德魯克在世時,曾經發出過警告:「你們這些企業精英們,如果繼續這樣肆無忌憚地掠奪財富,整個人類將無法逃脫一場嚴厲的懲罰。」我相信,在一場社會觀念變革來臨之前,沒有一個人可以扭轉乾坤,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從賺錢的邏輯中擺脫出來。等著吧!

編 輯

楊馥嘉

劉保慶

包子堂互聯網大學

長按掃碼進入大學!

學管理,到包子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人際關係 的精彩文章:

不好意思的九種後果、低情商的十二個特徵等五張經典圖
面試官:你還有什麼要問的,背後的答案
如何成為一個閱讀高手?
你是不是在過度社交?
經濟獨立的女孩,才有足夠底氣擁有一切自己喜歡的東西

TAG:職場人際關係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國家美女泛濫成災,卻為找不到老公發愁,三包政策吸引小伙入贅
政府為解決女性單身,向外引進一萬個移民,對中國男人有三包政策!
這國為解決女性單身,向外引進一萬個移民,對中國男人有三包政策!
川普是怎麼靠內容營銷承包政商界熱點的?
全世界最缺男人的國家,政府出動「三包政策」,上演「一夫多妻」
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國家,緊急募招10000個男性,政府放出三包政策
「亡羊補牢」?賓士中國發布新三包政策
舊疾亦可醫!賓士中國發布新三包政策取消金融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