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考古技術不如盜墓?無稽之談,盲目盜掘是一種破壞

考古技術不如盜墓?無稽之談,盲目盜掘是一種破壞

較真鑒定:

1、考古所用的洛陽鏟並非來自盜墓賊,很早就在建築、礦業等行業使用。

2、考古學家也不是只會用洛陽鏟,遙感、地質雷達等設備也在使用,只不過地下情況複雜,這些設備的效果未必理想。手鏟的作用反而更大,考古界有「手鏟釋天書」的說法。

3、盜墓的技術也在發展,使用探針、雷達、金屬探測器等定位墓葬,但這些技術並不新鮮,在考古行業中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4、盜墓賊為了追求效率,經常會在地表打洞,然後定向爆破,甚至動用挖掘機,這些對於文物和歷史信息的破壞都是不可估量的。

5、「考古向盜墓學技術」的論調並不少見,這是一種反智識主義,如果將萬戶升天當成載人火箭,將煉丹術、鍊金術當成化學,將身上的泥垢、指甲乃至血液當成法力無邊的神葯的話,將考古和盜墓混為一談不足為奇。

查證者:史家珍 |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雷興山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徐堅 |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史家珍:洛陽鏟並非來自盜墓賊,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和房屋建設

時下《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小說和影視作品,把人們對考古的認識帶入誤區,在這些影視作品中,盜墓者一個個著裝古怪、造型怪異,主人公上通天文地理,下知風水八卦,博古通今,手持神器,呼風喚雨。而現實中的考古工作者卻都是穿著樸素,風塵僕僕的,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使用的都是如羅盤、手鏟、洛陽鏟等常見工具。於是乎就有人認為考古比盜墓的差多了,考古的技術還不如盜墓的等等。殊不知,他們不懂考古也從未真正接觸過考古,這些所謂的「盜墓神技」在現實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誠然,考古作為一門學科,在其建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吸收各方面的理論方法等等,比如考古學的兩大基本理論「地層學」和「類型學」分別來源於地質學和植物學。我們考古工作所使用的工具也基本上都有其原來的用途,經過改進逐漸為考古所用,比如大家熟知的洛陽鏟。有人說洛陽鏟是盜墓賊李鴨子發明的,其實不然,洛陽鏟在運用於考古之前早就在建築、礦業等行業使用,直到現在,在地質勘探、房屋建設等仍然廣泛使用著經過改進的洛陽鏟。生活中各行各業互相借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哪裡還有什麼彼此。

洛陽鏟並非來自盜墓賊,其他行業早已在使用

盜墓是古代厚葬之風的必然結果,在很多大型墓葬中都有防盜措施,例如積石、積沙、巨石、鐵水封門等,當然影視作品中的流沙、機關、陷阱是沒有的。有人厚葬,就有人去覬覦這些財富,就有人盜墓。甚至還有「要想富,盜古墓」順口溜。幾千年來,盜墓的技術的確在不斷發展,尤其是現在,許多盜墓團伙利用各種物探方法,採取探針、雷達、金屬探測器等定位墓葬,的確很先進,也很快捷,但這些技術並不新鮮,在考古行業中使用也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只是不為大眾所知罷了。

考古學是一門嚴謹科學的學科,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古代人類留下的一切遺存,有遺址、墓葬、遺痕、遺物等,考古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地下的財富,而是為了全面了解採集古代信息,復原古代社會,察古知今,繼往開來,墓葬發掘不過是考古對象的冰山一角。盜墓者為一己之私,擾亂逝者安寧,破壞地下文化遺產,為考古研究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所以,說考古的技術不如盜墓完全是無稽之談。

雷興山:盜墓賊為了追求效率,會在地表打洞、定向爆破,對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

考古的人只會使用洛陽鏟這樣的簡陋工具?其實不然。雖然遙感、地質雷達等設備都在勘探過程中使用,但是我國文物資源豐富,地下狀況複雜,這些設備的效果未必非常理想。傳統的洛陽鏟仍然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不過考古學家也需要不斷研發更先進有效的勘探方式。從繳獲的盜墓工具來看,已經發現了一些用於勘測的電子探針裝置。為了「尋寶」,盜墓賊在勘探技術上推陳出新,但就斷言考古學家技術不如盜墓賊是失之公允的。這些電子設備用於考古勘探遠遠不夠,考古學家需要尋找的不僅僅是墓葬,還有其他遺存類型,要求更為複雜。

田野考古由調查、勘探、發掘組成。現在我國各地都出現了可以直接開到工作現場的專業考古工作車,可以使用各種高精尖裝備及時對出土文物進行清理和有效保護,堪比電影里的特工卡車。隨著考古理念的革新,實驗室考古現在愈發受到重視,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都是在實驗室里完成的。比如,採集來的骨頭我們可以做動物考古,研究當時人們的飲食結構、經濟形態;採集出殘留在土壤里的植物種子和孢粉,可以用來研究氣候變化和人地關係。這些都需要大量新技術和先進學術理念的參與。考古不是光盯著好看的藝術品,需要通過跨學科的手段進行綜合研究。

實驗室考古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考古發掘中,手鏟其實比洛陽鏟更為重要。考古界有句俗話:「手鏟釋天書」,需要細緻耐心的作業。經常會在同一遺址里看到不同人類活動遺迹的疊加,這就需要把它們細緻區分,並由晚及早逐個進行發掘。每件出土文物都會進行詳細的信息記錄。判斷一個考古學家的水平並不是他發現了什麼文物,而是他怎樣發現文物的。

而盜墓賊為了追求效率,經常會在地表打洞,然後進行定向爆破,甚至動用挖掘機,這些對於文物本體和歷史信息的破壞都是不可估量的。為了獲得某些埋藏的藝術品,盜墓賊會把現場弄成一團糟,前去搶救的考古學家便無從判斷不同遺迹的年代關係。盜墓賊追求器物本身,而考古學家關注的是他們所代表的文化現象和蘊藏的歷史信息,所以器物出土的地點非常關鍵。失去了出土地點,一件文物的價值在考古學家看來就已經大打折扣。盜墓賊關注的是墓葬,而其他諸如垃圾坑一類的遺存在他們看來毫無價值。但這些遺存對於考古學家來說彌足珍貴。

徐堅:盜墓者使用的一些「土方法」完全是誤打誤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考古需要向盜墓學技術嗎?太高看盜墓了!僅就田野考古學而言,發現地下埋藏其實是埋藏學原理的逆推過程。簡而言之,埋藏學講述埋藏如何形成以及如何發生變化,而發掘過程則可以根據地表和地層跡象逆推埋藏和後埋藏過程。由於埋藏行為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埋藏環境也各有特色,所以,逆推過程還需要隨時參考各種證據,不斷調整和修正。我們暫時擱置道德和法律問題,單從技術層面上看,從來沒有一個盜墓者顯示哪怕最少一點點符合考古學作業規範的挖掘,學習從何談起?

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無論是安陽殷墟,浚縣辛村,還是渾源李峪,壽縣朱家集,盜掘者都是採取瘋狂地密集打探的方式進行。1934年12月,代表當時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視察安陽的滕固記錄到,「按照線路圖隨記坑穴,不下數百處。此僅限路旁所見,而視線所不及處,不知尚有幾千萬也」。既可見盜掘的瘋狂,又可見手段的愚昧。如此有地就鑽,有堆就挖的行徑,發掘到墓葬或者特意埋藏本就是小概率事件,一旦發現,在技術上又有何可取,又有何值得誇耀的?你會欽佩一個潛入魚塘電魚的盜賊的釣魚技術嗎?

辨認地表特徵上可能存在「地方性知識」,但是只有在訓練有素的考古學家手中,這些「地方性知識」才有可能成為考古發現的索引。1949年之前,盜掘長沙戰國秦漢墓葬的「土夫子」中流傳一條「地方性知識」:在城南土嶺上,凡看到有水牛打滾留下的圓窩,其下就有墓葬。這實際上是墓葬浸水後形成的地表陷落,盜掘者當然不知。而且,並非每個圓窩下都有墓葬,需要分辨墓坑開口才可判斷,盜掘者也不知。1951年,新生的湖南考古事業曾經調用一批「土夫子」進行發掘,不久就遭致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的嚴重批評,斥為「粗魯的態度」和「破壞」,這無疑是很清醒的認識。

圖為馬王堆一號墓發掘現場

因此,考古學向盜墓者學技術,純屬無稽之談。不過,這種論調並不少見,這其實是一種反智識主義傾向的表現。反智識主義普遍可見,長期存在,並不是任何一個學科有足夠的能力扭轉的。如果我們還能聽到將萬戶升天當成載人火箭,將煉丹術、鍊金術當成化學,將身上的泥垢、指甲乃至血液當成法力無邊的神葯的話,將考古和盜墓混為一談就不足為奇了。考古學並不是孤獨的受害者。

版權聲明:本文是騰訊較真平台和騰訊政務聯合出品稿件,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轉載請後台留言。還有別的問題求較真?請在後台留言#我愛問較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發明空調的那個男人,是你的救命恩人
空調吹出面癱?「一覺醒來口歪嘴斜」到底是咋回事?
靠疫苗來對抗癌症,希望大嗎?
媒體揭秘網紅奶茶三大真相,成分有貓膩?奶茶太冤了
吃54根冰棍導致腎衰竭?不怪冷飲怪暴飲暴食

TAG:較真 |

您可能感興趣

秦始皇陵屢遭破壞,墓內完好無損還是只剩空殼?一證據揭開真相
無敵破壞王:說是玩梗,但這真的不是排擠?
這座皇陵至今沒遭到破壞,只因為它詭異無比,誰也不敢盜!
光緒帝棺槨被盜墓賊破壞,考古專家在他手上發現一物品,讓人感動
假如你在考試,喪屍來搞破壞,你用哪個熱門武器,保衛考場?
獨一無二的遼代磚塔壁畫,卻遭人為破壞,好可惜!
爭產騙錢、墓碑遭破壞、遺物被盜,這些明星去世後竟還不能安心
真實版鬼子進村: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圖4是唯一不會破壞的物品
在戰場上,普通子彈對坦克無法造成毀滅性破壞,為何還要一直射擊?
地球上最大的老鷹,人類也無法直接獵殺,卻因食物鏈被破壞而滅絕
防彈玻璃如何防彈?破壞力之王霰彈槍告訴你,也不是無可奈何
朋友講述一種神秘動物的靈異故事,自然守恆不能破壞!
貪婪無底限,人類會像破壞地球那樣毀掉火星嗎?
秦始皇陵屢遭破壞,是完好無損還是空空如也?一個證據透露了真相
真實版鬼子進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圖5是唯一不會破壞的物品
真實版鬼子進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圖9是唯一不會破壞的物品
它表面上看是一塊鵝卵石,但是實際上卻是對環境造成破壞惡物
清朝最牛墳墓:皇帝不敢挖,鐵路繞道走,卻被盜墓賊破壞
都說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在破壞環境,真的是這樣嗎?
走心影評:破壞王不想一直搞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