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聖王羲之蘇軾陸遊米芾等歷代名家喜愛 明朝成宮廷貢品 康熙用作御硯 卻與他相關

書聖王羲之蘇軾陸遊米芾等歷代名家喜愛 明朝成宮廷貢品 康熙用作御硯 卻與他相關

岑鞏縣的思州石硯,至今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然而今天,能以中國文房四寶「八大名硯」之一享譽國內外,總繞不開一個人。這就是清末岑鞏名士,中國著名書法家,思州石硯雕刻大師聶寶善。

清光緒二年(1877),聶寶善生於思州石硯藝術之鄉岑鞏縣思州古城思暘鎮街上。那時的思州古城周圍一帶,家家戶戶都有制硯作坊,制硯能手比比皆是,至今還殘存下思州石硯制硯一條街。聶寶善從小耳濡目染,自幼酷愛思州石硯雕刻藝術,以及書法和繪畫藝術。他的雕刻工藝古樸大方,龍鳳蛙鳥栩栩如生,草木花卉雲煙滿紙,充滿詩情畫意。

少年時代的聶寶善,在私塾讀書就獲得私塾老師對他的雕刻、繪畫和書法三門學科的賞識,被私塾老師推薦到湖南潛心學習繪畫和雕刻藝術。聶寶善從雕刻各種圖章和各種木質圖案入手,逐步發展到骨雕、石雕等工藝品創作。至今聶寶善家中還珍藏有當年曾被徵集到北京美術館展覽的馬尾紋刷工藝品。其刷柄為茶木,柄上雕刻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獅、虎、龜、蛙等16個圖案。

清宣統二年(1909),聶寶善在貴州省立農林學堂讀書時,清王朝為昭彰已故有功之臣曾國藩,指令翻印一部完整精美的《曾文正公日記手跡》。上海中國圖書公司向全國諸省發榜招賢,選拔書法高手,博集精英,繕寫曾國藩日記手稿。才華橫溢、蜚聲黔築書壇的聶寶善,受師生推薦,作為貴州代表參加全國書法高手競選,他用楷書一絲不苟寫下了一百八十二文的《豫科 諸君箴言》,經評審,競一舉奪魁,獨佔鰲頭,被確定為精印《曾文正公日記手跡》的首席繕寫人。

上海中國圖書公司為表彰聶寶善,特將他參加競選的書法範文《豫科諸君箴言》刊印在《精印曾文正公日記手跡》樣本一書的首頁,作為訂貨樣本書,向國內外45家圖書館、書社、經房、書局發行。由此,聶寶善被譽為中國著名書法家而蜚聲中外,名揚四海。

聶寶善的書法方正嚴實,渾厚遒勁,從學者甚多,求書者絡繹不絕。據《岑鞏縣誌》記載,「其寫字題詞,紙不擇精細,墨不拘優劣,信手書來,雲煙滿紙,觀書者無不稱奇。」聶寶善可謂眾體兼善,對楷書、行草、隸篆等字體研究較深,造詣極高。在地方留下不少墨跡,如思州八景之一龍寺曉鍾大門上對聯「丹鳳橫飛把水口,回龍轉向鎖三江」,思州古建築水打廟匾額《海上飛來》,岑鞏中學圓亭碑文「天馬如龍,位居邑中,金星文石,名冠黔東」等等。至今留在他家中手跡有《千字文》、《訓子習字歌》、《臨歐陽詢皇甫碑》、《正氣歌》等,其中有正楷、有行書,也有草書。

聶寶善1964年病逝于思州古城家中,享年87歲。他一生以弘揚「國粹」思州石硯為己任,1910年在貴州省立農林學堂畢業後,就回歸思州古城老家居住,開科授徒,教授思州石硯傳統雕刻技藝和思州石硯現代美術雕刻技藝。

民國初年,聶寶善以一塊祖傳的思州石硯為樣品,開始研習思州石硯。他從取石、選材、打坯、清洗、繪畫到雕刻、精磨、鏨字等10多道工序入手,道道精工細鑿。聶寶善終在工藝上形成風格:平浮雕和凸浮雕,間有陰刻。總體來說,聶寶善平浮雕較之凸浮雕更擅長些。從整個制硯歷程來看,聶寶善在思州石硯藝術上,力求創新,精益求精,由他製作的思州石硯造型多種多樣,古樸且美觀大方。民國十九年(1930)10月,聶寶善被邀請參加貴州省實業展覽,他親手雕刻的思州石硯「喜鵲鬧梅」備受評委青睞,榮獲甲等銀質獎章。在聶寶善聲名鵲起的同時,從而使得家鄉的思州石硯製作聲名遠播。

民國二十二年(1933),聶寶善通過變賣自家的宅基地的方式,出資在思州古城鳳尾山開辦了一家平民工廠(思州石硯美術工藝廠前身),新招收學徒20多人,專門傳授思州石硯美術雕刻技藝。聶寶善的這一創舉,一方面使得傳統的思州石硯硯雕技藝得到加速傳承,另一方面使得思州石硯雕刻藝術從適用型向工藝美術型的轉變。

聶寶善在教學上,一個是採用傳統的作坊教學,一個是採用現代的課堂教學。他的教學極富有當下的教學眼界,堪稱岑鞏教育發展史上的先驅者。請看聶寶善編寫的岑鞏縣有史以來的第一本研究思州石硯的教科理論書籍《思州石硯雕刻藝術教學講義》節錄:

思州為夜郎國封地,是「五溪蠻」少數民族居住地區,故思州石硯又稱「蠻溪硯」,譽名「黑端」。因硯材有金星點點,思州石硯故又稱名金星石硯,簡稱思硯。思州石硯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名傳於漢代,至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甚至更久遠。

清人謝慎修著《謝氏硯考·卷三·硯說》載「蠻溪硯,鐵網珊瑚斯石也,出於漢之蠻溪。蓋夷人佩刀之礪也,琢于山陰之。鑒湖則放翁筆也。質如玉,紋如谷。則黯,龍尾之群。從而潛韞王之季仲也」。翻譯出來大意即是:漢代的蠻溪硯,石材呈現出鐵絲網、珊瑚之形狀,出產地在蠻溪(岑鞏縣),土著人拿來做磨刀石,材質取自蠻溪的南面。陸遊曾用過蠻溪硯創作大量的書法作品。蠻溪硯材質溫潤如玉,紋理如同穀粒,帶暗色的地方,如相聚的龍尾。上自季仲使用,從而開始流傳。

東晉書聖王羲之得之,常帶身邊。唐宋時期,思州石硯獲得到李白、蘇軾、黃庭堅、歐陽修、陸遊、米芾等詩詞大家、散文大家的鐘愛,始出現在文人書齋中。元明清三朝,思州石硯制硯技藝得到進一步提高,開始從民間的書齋步入官方的廟堂之上。明朝時期,統治者幾乎潛規則地規定地方貢品一定得思州石硯,到康熙皇帝就將思州石硯使用作御硯,由此可見,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思州石硯情懷。

至此,思州石硯始傳國外。到了清末,大量的外國勢力湧入,索求思州石硯者更多,以致讓岑鞏縣古思州府城區生產思州石硯形成一條街。

清朝末年,聶寶善改進思州石硯製作工藝,加入美術創作工藝流程,再因他本人創作題材豐富,工藝精湛,省內外享有盛名,思州石硯被大眾視為珍寶。聶寶善雕刻的「二龍戲珠、喜鵲含梅、魚躍龍門、蜻蜓點水、雙鳳朝陽、滿架葡萄、三蛙鬧春、蝴蝶採花」等一系列佳作,深受民間廣大雅士和文人墨客的喜愛,更是他學生早晚揣摩、玩賞、學習的經典傑作。在聶寶善的指導和諄諄教誨下,民國時期的程雲、王伯鱗、周金鼎等人脫穎而出,繼任為古思州岑鞏縣教授思州石硯美術技藝的新教員。民國時期,岑鞏縣形成以聶寶善、程雲、王伯鱗和周金鼎為代表的思州石硯雕刻四大家,對解放前後的思州石硯生產影響深遠。

1942年《岑鞏縣鄉土史·物產》載,「思州石硯為本縣特產……外地文人學士游岑者,無不各手一方。現任教員程雲、聶寶善精製此硯,其他製造工人有王伯鱗、周金鼎二人。程雲所制,惟妙惟肖,古雅特出。」1948年聶寶善高徒周金鼎奉貴州省主席楊森令,特製作一方「大龍硯」送給蔣中正。解放後思州石硯製作偶有中斷,聶寶善愛徒王伯鱗、周金鼎始終維持生產,到文革期間,生產者只有其後人周樹南、聶大中方能間或傳承。

有一則故事最能說明問題,1972年9月的一天,周恩來總理陪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等人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田中角榮拿著一方石硯仔細端詳,發現石硯背面陰刻有「思州周」三個字。這方石硯正是出自聶寶善愛徒周金鼎之手的思州石硯。這次參觀之後,周恩來總理當即指示有關部門,儘快抓好思州石硯生產。1973年「岑鞏縣工藝美術廠」成立,周樹南相繼培養思州石硯雕刻人才如陳德勝、冉月平、金繼仁、李鎮岑等共計62人。

改革開放以來,思州石硯被國家輕工業部授予全國「八大名硯」稱號。獲得第十屆全國文房四寶「國之寶——中國十大名硯」等榮譽稱號。2006年一方思州石硯「龍珠」硯,作為國禮贈送泰國公主詩琳通殿下;另一方思州石硯「苗鄉侗寨」硯,被黔東南州政府列為黔東南民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米芾此帖,取法王羲之
書壇小故事:很多人玩石頭、斗石頭,卻不知道祖師爺竟然是米芾
襄陽古今13大書畫名家
米芾:虹縣詩卷,高清大圖
薛紹彭此帖,深得「二王」遺韻,不愧是與米芾齊名的書法家

TAG:米芾 |

您可能感興趣

《歷代明賢詠鄴城》——汪師韓·銅雀硯歌
大唐王朝歷代皇帝順序
明朝藩王——歷代岷王簡介
歷代原色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2
康熙皇帝和歷代帝王廟之間的一則小故事
歷代原色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3
故宮南薰殿藏宋、明、清朝歷代皇帝畫像
對待功臣最好的帝王,思想家王夫之說非他莫屬,歷代皇帝都敬仰他
《斗拱》是「木匠潘」潘德華先生代表作,本書對歷代斗拱研究很深
歷代原色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1
宋朝歷代皇帝畫像
歷代法書藏帖欣賞——王羲之書《道德經》
歷代原色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李祺本2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的虞書妙品
明朝和清朝歷代皇帝畫像,誰最有帝王之相?
歷代原色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李祺本3
歷代原色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李祺本1
歷代原色書法作品欣賞——九成宮醴泉銘李祺本4
看明清皇家陵園寶地,體悟歷代皇朝興衰
清廷畫家姚文翰畫歷代帝王圖,皇帝們原來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