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毛主席一句「掃了它」,贏來數十年和平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毛主席一句「掃了它」,贏來數十年和平

1959年10月2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毅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在中南海頤年堂隆重地接見了來自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蘇斯洛夫、葛羅米柯、波諾馬廖夫和安德羅波夫等一行。

然而,赫魯曉夫等人的態度並不友好,一上來,就不問青紅皂白,對新中國領導人橫加指責。

赫魯曉夫頤指氣使地說:「你們中國應該和印度搞好關係,尼赫魯是比較開明的,完全可以團結。你們怎麼能跟印度發生軍事衝突呢?為一點點領土爭執就發動戰爭是不得人心的。」

陳毅「呼」地站起來反駁:「話怎麼能這樣說呢?挑起這場衝突完全是印度一方。印度軍隊越過其邊界,也越過麥克馬洪線,在中國邊境內建立哨所,向中國邊防軍開槍。」

一向溫文爾雅的周恩來勃然作色地補充說:「印度開槍射擊6個小時以後,我們才還擊,怎麼能說是中國挑起的呢!」

陳毅聲色俱厲地質問赫魯曉夫:「你們9月9日發表的那個《塔斯社聲明》,分明是在偏袒印度、無端指責中國。」

赫魯曉夫有恃無恐地說:「誰叫你們打死了印度的人?印度說是你們打死了他們的人,我們知道的情況就是這些。」

陳毅氣憤地說:「我們9月6日就給你們說了全部情況,而且,9月8日你們跟我們說擬發表《塔斯社聲明》,我們勸你們等一等,因為我們中方也要發表一個文件,請你們看了我們的文件以後再表態。退一萬步說,就算像你說的你們不了解情況,那麼你們也應當慎重些,等弄清情況再表態。但是,你們對我們說的根本不聽,急急忙忙搶先發表了你們的《塔斯社聲明》,這到底是為什麼?」

雙方唇槍舌劍,氣氛很緊張。

赫魯曉夫做賊心虛,卻又煮熟鴨子嘴硬,又是指手劃腳,又是賭咒發誓,滿嘴胡柴:「我所知道的情況就是印度有一個士兵被打死,一個士兵受傷,發生了這樣的事,就是你們不對。」

陳毅虎目圓睜,怒視著他說:「你我都是打過仗的人,誰死傷多並不能說明誰就對,這個道理你不懂嗎?」

周恩來也旗幟鮮明地表態說:「我們不去占人家一寸土地,也不能讓人家占我們一寸土地,我們絕不能幹那些喪權辱國的事情。」隨後,周恩來又加重語氣強調,「中方對印度一直採取團結的政策,但對它不講理的地方,對它違反國際公約的事情,則要反對,要鬥爭。鬥爭的目的是為著要團結它,不能一味遷就它。」

陳毅憤然宣稱,《塔斯社聲明》就是遷就主義。

赫魯曉夫通臉通紅,神情激動,指著陳毅尖叫起來:「我怎麼是遷就主義?你們才是冒險主義、狹隘民族主義。」

陳毅、彭真據理力爭,予以駁斥……

爭論越演越烈,毛澤東臉色嚴峻,一言不發。

會議接近了尾聲,毛澤東才一字一句地對赫魯曉夫說:「這個問題還是要把事實搞清楚。別的事情我們管不了,對有關中國的事情,我們希望蘇聯同志能夠聽聽中國的意見,把情況搞清楚,預先向中國打招呼,同中國商量,再對外公開表態,這樣比較好。對尼赫魯,我們還是要同他友好,還是要團結他。我們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為天下先。但是誰要欺負我們,那是不行的。誰都不行。」

在毛澤東強大的氣場下,赫魯曉夫吐了吐舌頭,悻悻地說:「既然這樣,那就沒有什麼可以再談的了。」

兩天後,赫魯曉夫從北京回到海參崴,於10月6日發表演講,含沙射影地攻擊中國:「像公雞好鬥那樣熱衷於戰爭,這是不理智的。」回到莫斯科以後,又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發表演講,攻擊中國是「冒險主義」、「不戰不和的托洛茨基主義」。

之所以在中蘇兩國領導人之間發生了這場火藥味十足的爭論,是因為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置中國外交部的聲明和警告於不顧,一意孤行,悍然進犯中國國境,企圖吞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

原本,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地區,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進行明目張胆的侵略擴張。

這「麥克馬洪線」是英國殖民者單方面划出來的,中國政府從來就沒承認其合法性。

可是,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後,不僅想強迫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還想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

在中國處於抗日戰爭困難時期,印度就趁火打劫,派兵侵佔了如瓦弄、噶拉塘等地。

1951年2月,印度政府又乘新中國忙於發兵援朝抗美,又派兵越過西山江、達旺河,侵佔門隅首府達旺,驅趕在那裡行使管轄權力的中國地方政府。

同年10月,印軍又在直升飛機的配合下侵佔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在梅楚卡等地強行建立兵營。

到了1954年,印軍已侵佔的「麥線」以南原屬中國版圖的9萬平方公里領土,建立起「東北邊境特區」,並修正官方地圖,將「麥克馬洪線」一直按明的「未經標定邊界」第一次改標為「已定界」,企圖使侵佔的中國領土固定化、合法化。

至此,印度政府還不肯放停侵佔的步伐。

從1954年到1958年四年間,又再侵佔了中國多個地區。

儘管印度在邊境上對中國領土步步蠶食、侵佔,中國堅持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有爭議的邊界的方針,向印方提出過多次交涉、抗議。中國軍隊也始終保持了最大的剋制和忍耐,採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裝衝突的措施。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1959年3月,厚顏無恥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還公然寫信給中國總理周恩來,倒打中國政府一耙,誣說中國「侵佔了印度領土」,索要總面積約佔12.5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1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印度人真是做夢做瘋了!

中國政府斷然拒絕印度人的無理要求。

印度當局早就預料到中國政府的反應,不慌不忙,徐徐推行事先擬好的「前進政策」,一步步蠶食,一步步吞占,妄圖通過使用武力單方面改變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

中國政府以亞洲和平和中印友誼為重,對印度的武裝侵佔活動克制又克制,為尚存一絲和平的希望而在作不懈的努力。

周恩來甚至於1960年4月親赴新德里,與尼赫魯舉行會談。

然而,中方為爭取公平合理地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真誠和努力並沒有得到印方的響應。

印度根本無視中國政府一再抗議,其「前進戰略」從1954開始實施,,不斷在爭議地區建立哨所,這些哨所已經楔入中國哨所之間,有的還插到了中國邊防哨所背後來了。

尼赫魯倚仗背後有美蘇的支持,斷定中國不敢反擊,膽子越來越大。

到了1962年初,印軍向前推進的兵力已經達到了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

印度陸軍原是英國殖民地軍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稱「打遍歐、亞的勁旅」。其第四師號是「印軍編製、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號稱「王牌部隊」,第四師號中的第一一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並受過山地戰訓練。

印度國土部長拉爾?巴哈杜爾?沙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看中國政府罵不還口、打不還手,越來越肆無忌憚,於1962年2月4日曾宣布:「如果中方不從他佔領的地方撤出,印度將重複其在果阿的行動,把中國軍隊趕出去。」

尼赫魯也認為中國軟弱可欺,更加驕橫,於1962年10月12日發表聲明說,他已經「命令印度軍隊把中國人趕出去。」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

在會議上,毛澤東神色莊嚴而威武地說:「多年以來我們採取了許多辦法想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印度都不幹。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俗話說不打不成交,也許我們反擊一下,邊境才能安定下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才有希望實現。但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不行的。」

經過會議討論,對印還擊的任務交給了地區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由總參和張國華共同擬制的計劃。

毛澤東在會議後找張國華談話,說:「聽說印度的軍隊還有些戰鬥力,我們打不打得贏呀?」

張國華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

毛澤東說:「也許我們打不贏,那也沒有辦法,打不贏時,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們自己沒有本事。最壞的結局無非是印度軍隊侵佔了我國的領土。但中國的神聖領土,他們是占不去。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來。」

根據總參提出的建議,反擊時間為10月20日。

張國華在飛往前線前,專門向毛澤東辭行。

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議室里,站在巨幅地圖前,大口大口地吸著煙,嘴裡念念有詞,大手突然指著印軍據點猛地一劈,大聲說道:「掃了它!」

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問張國華:「你有沒有把握?」

張國華爽快地答應:「有。」

「根據呢?」

「我們面對的敵人,是印度的王牌軍。但比不上蔣介石的主力。他長期沒有打仗,我們卻剛剛平叛,他們未到過高山,我們卻常住高山……」

戰爭的結果,正如張國華所料。

10月20日7時30分,解放軍對著入侵克節朗的印軍進行了一頓劈頭蓋臉的暴打,到9時30分,印軍的第一個據點便被拿下。晚上8時多,克節朗戰役即告結束。

23日,中央致電稱讚:「作戰部隊在高原嚴寒的困難條件下,鬥志昂揚,艱苦卓絕,勇猛作戰,乾脆地殲滅了敵人。」

在接下來在一個多月時間裡,解放軍殲敵三個旅,生擒包括王牌旅長達爾維和另一名准將旅長辛格,共斃、俘敵7000餘人,占整個中印邊境反擊戰戰果的80%。

1963年2月,張國華回北京參加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毛澤東愉快地對張國華說:「我這次是參戰了的。還有少奇、總理、小平……」

張國華向主席彙報:「這一次打近仗多。」

毛澤東點頭肯定地說:「要注意近戰、夜戰。對帝國主義,我不相信近戰、夜戰搞不贏你。在朝鮮戰場上美國人怕近戰、夜戰,怕手榴彈,怕拼刺刀,怕幾十公尺或者一百公尺這樣的射擊。」

對於中印邊境之戰,毛澤東最後的總結是:「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歷史完全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見。從1962年至今,中印邊境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局面。

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一仗打得十年和平,這就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辯證互化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浮沉 的精彩文章:

彭德懷林彪粟裕在戰場上縱橫捭闔,但三大戰役的勝利都少不了他
毛主席高瞻遠矚信任將帥,舉手間滅掉國軍一個師
他是關羽的兄弟,重武重德,最後懸賞二爺人頭還能得到關公的尊敬
抗美援朝志願軍總司令起初竟不支持出兵,毛主席雄才大略令他折服

TAG:史海浮沉 |

您可能感興趣

毛主席找他借錢,欲借兩千五,他給了五千,後來他成開國大將
悉數毛主席一生的九個兒女,只有她活了下來,她到底排第幾?
毛主席稱這個人搞了幾十年,幾起幾落,始終沒有被打倒,不簡單
他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獲得了一個綽號,他是毛主席的保鏢之一
印度一再犯邊,毛主席霸氣說出三個字,換來了西南幾十年的和平
這一仗有多重要?毛主席指出:打得好的話,中國革命將提前二十年
他是開國功勛,因一件事情,毛主席就喊了他幾十年老闆
他是十大元帥之一,去世後,毛主席說了一句話,讓人感慨萬分
唯一一個活過一百歲的皇帝,史上最能熬,曾被毛主席稱讚
女婿犧牲,她急得去找毛主席,為何見到主席,沒說一句話就回來了?
毛主席的五個「一輩子」,看完覺得後人汗顏!
曹操來到這個地方,寫了一首詩,毛主席來後,也寫了一首佳作
周總理唯一一次利用職務,把毛主席的批示壓了下來,原來是為了這件事
毛主席在這裡吃上了「度荒飯」,卻十分感動,還親筆題了一句話!
去世後唯一享有降半旗待遇的開國大將,毛主席:天塌下來,他頂著
他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一生從不帶兵打仗,最後卻成了開國大將
他是毛主席的貼身保鏢,一干就是十三年,建國後主席喊他常來家串門
毛主席很少有的一次挑食,說,拿回去,我不吃死魚
毛主席第一次見許世友將軍,看著他身邊一把鈍刀,卻誇了這一句話
他打了一場小規模的仗,毛主席卻誇他能指揮幾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