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對狗和狼的雙重反應:一種假說

人類對狗和狼的雙重反應:一種假說

導語:如今全球有十億條狗,而狼岌岌可危。何以至此?人類大約在三四萬年前將狼馴化為狗。自此,人類與狼和狗互動,各有利弊,可能因此繼承了對狼或狗獨立表達的雙重反應:喜愛或排斥。假說解釋了狼和狗的不同命運,但什麼的共存關係才在生態和倫理上有意義呢?

(封面照片來自網路,智利的流浪狗伴隨街頭抗議者)

2012年,智利人道主義協會稱,智利流浪狗數量「令人恐慌」。印度流浪狗有咬人和傳播狂犬病的壞名聲,不受待見,但是在智利,人們對流浪狗相當包容。養狗的人很少給狗做絕育,上班時就讓家裡的狗自由進出,還有很多狗終日生活在街頭。當學生和工人走上街頭,進行教育、經濟和環保方面的抗議活動時,流浪狗也常常出現在「戰場」上。抗議者們覺得這是很大的精神支持,有的流浪狗甚至成為網紅。

但在北美洲,另一種犬科動物——狼,卻面臨滅頂之災。在美國,不到2%的牲畜損失是狼造成的。過去50年中,整個威斯康辛州沒有一起狼殺死人的事件。然而,偷獵,以及政府試圖開放的狩獵,令狼的生存狀況雪上加霜。有人認為,開放狩獵後針對狼的偷獵會減少。但是,研究發現,開放合法狩獵後,人們更不認可狼的價值,偷獵更難禁止。

狗和狼在行為和表型上非常相似,但是人類賦予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意義。同樣是犬科動物,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愛狗,而厭惡和排斥狼呢?

人類史前文明的里程碑之一,便是人類與孤狼的親密互動。通過互動,人類能夠從狼群中進攻性較低的個體,並加以馴化。這種從競爭關係到共生關係的轉變歷史久遠:若用放射性碳定年法追溯,發生在距今41000年前;若通過基因測定,則發生在31000年前。狗的馴化,要比其它家畜早得多。

這種假說值得進化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仔細推敲。原因有三:第一,現在全球估計有十億隻狗,產生驚人的生態影響;第二,科學家測量了人和狗協同進化的認知能力;第三,狼已經基本從廣闊的歷史分布區中消失,消滅行動被認為與馴化的動物(包括狗在內)息息相關。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一個假設,期望解釋人類與狗共生互利關係的起源和現狀。

這個假說是:人、狗和狼共享的進化歷史,使得人類對狗和狼產生雙重反應,而且是可遺傳的。人類一方面厭惡犬科動物,因為它們是競爭者、疾病傳播者或獵食者;另一方面是更晚進化出來的對犬科動物的喜愛,因為它們是夥伴或助手。

為推演這個假說,我們假設,人類馴化狼的前兆,是人類受狼的吸引,試圖接近它們。現代人類可能認為接近狼很危險,但是狩獵採集社會這麼做有他們的道理。比如,在美洲本土齊佩瓦人的創世故事中,狼的蹤跡指向人類賴以生存的鹿。很多狩獵採集社群從食肉動物的遺骸獲得地位或宗教力量,狼總是在工藝品中佔有重要角色。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狼和原犬(後來能轉變成狗的那部分狼)的吸引力對人是有利的。遺傳數據也支持這一假說,人類和狗是在不到3萬年的時間裡擴散至全球的。

仔細分析人和原犬共生關係的生態後果,能夠幫助我們理清人類對犬科動物雙重反應背後的邏輯。

人類與原犬共生的早期,原犬能帶來諸多好處,比如危險預警、嚇退競爭者、陪伴、探測和捕獲獵物,以及協助雪橇或背包運輸,等等。但是,這些好處並不足以說服對原犬不感冒的同伴接受原犬,因為共生也有代價。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共生關係需要大量的說服工作,馴化原犬的人說服社群內的其他同伴與原犬頻繁緊密接觸。因此,容忍是共生的必要部分。

早期的共生關係代價較高,人類與野狼和原犬身上的病原體接觸增多。每到交配季節,野狼會到原犬身邊,或者原犬外出尋找野狼進行交配。至少直到人類發明絕育技術,或者消滅了周邊野狼之前,人類被野狼攻擊或被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因為共生而增加。

野狼和原犬不斷雜交,可能會降低人工選擇出的溫順特質,並模糊了狗的基因起源。化石中發現了野狼和原犬之間的過渡形態。另外,溫順特質的降低,也會令馴化者的同伴憎惡原犬和野狼。對犬科動物抱謹慎或害怕態度的族群,也因此降低了與野狼和原犬近距離接觸的代價。

換言之,在人類史前時期,人類對待野狼和原犬有吸引和迴避兩種反應,也就是多態性。研究人員提出假說,認為迴避行為使得對多態性的選擇穩定下來。人類個體表現出對犬科動物的不同反應(先天遺傳的或後天習得的),還可能因此產生社會衝突。

進化、生態和社會矛盾中的一個重要事件是家畜的馴養。家畜會吸引野狼接近人類,或是引起原犬的捕獵。人類一直認為狗和狼是威脅人類和家畜安全的罪魁禍首。馴養家畜可能促使人類消滅野狼,選擇適合家畜的狗,比如適合保護或放牧家畜的品種。

馴養動物的文化轉變和改良可能是通過正反饋迴路發生的:人為選擇狗的種類促進了其他動物的馴化,反之亦然。最終,與家畜而不是人類建立親密關係的特殊品種出現了,這似乎加強了人與狗的共生關係。研究人員推測,依靠家畜的人類族群面臨喜歡狗、排斥狼的選擇壓力,而且這種選擇壓力年代更近、更不穩定。

當一個社會權衡狼和狗的好處和壞處時,人們就會比較狼的正(如小紅帽)負(如雷默斯和羅慕羅斯)兩面的象徵意義,看哪方面更長久、更有說服力。在強烈表達親近狗、反對狼的文化中,其成員有可能採取雙重反應中的一個極端。在威斯康辛州,使用獵狗的歐美獵熊者最厭惡狼,而美洲本土狩獵採集族群後裔齊佩瓦人對狼的態度最積極。極端的社會規範有:威斯康辛公開推崇非法殺狼,智利無限制地保護狗。

與親生命性假說(Biophilia Hypothesis)不同,雙重反應假說解釋了犬科動物吸引力的差異。這個假說有三個前提假設:野狼對人的吸引力是馴化的前兆;共生關係是適應性的;對犬科動物的反應是可遺傳的。基於這個假說,研究人員認為,當前人類有四種表現型:喜歡狗,排斥狗,喜歡狼,排斥狼。

此外,研究人員提供了三個可證的預測。第一,認知科學家能夠探測或解釋人們對不同犬科動物的反應。第二,檢查幼兒與小狗的互動,可以驗證雙重反應是否可遺傳。第三,狗和狼的現狀,以及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是不同表現型的人類群體的協商結果。

應用雙重反應假說,社會學家和生態學家可以攜手解釋如今狗造成的巨大生態影響,以及犬科動物的數次滅絕事件。人與狗的共生關係使得狗在全球蔓延,並造成深遠的生態後果。與此同時,在全球多個地區,狼面臨被趕盡殺絕的風險。只在過去幾十年中狼受到法律保護,才避免在某一大陸絕跡的命運。消滅狼還是恢復狼,都反映了狼所體現的社會矛盾。

智利的親狗組織和美國的反狼組織,都有可能使社會走上對狗和狼的極端道路。人類的雙重反應假說可以幫助解釋現代狗和狼的生態和社會矛盾。將社會從極端道路推回,重新追求在生態和倫理上都有意義的人類、狗和狼的共存關係,可能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Treves, A. and Bonacic, C. 2016. Humanity』s Dual Response toDogs and Wolve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 https://wolvesofdouglascountywisconsin.com/2016/06/03/the-reality-behind-all-the-anti-wolf-propaganda-tells-another-story/

3. http://latino.foxnews.com/latino/lifestyle/2012/12/25/chilean-street-dogs-win-over-protestors-and-facebook-followers/

撰稿:

| 野性高原 | 期待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靠譜地談論青藏高原的野生動物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豐探索 的精彩文章:

生命誕生的另一種誕生地,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
三歲通曉天文的男童,是幻想能力太強,還是擁有超能力?
探索大腦的奧秘,人造大腦
人類不是遊走宇宙中的最佳物種,是否被機器智能所取代?

TAG:三豐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十種鳥對愛情的執著,讓人類汗顏
這種貓天性兇猛,卻因為「萌」而走向滅絕:人類對我真的一無所知
這種兇猛的鳥,鱷魚是它的食物,它卻喜歡對人類鞠躬!
胖對人類壽命影響是肯定的,對狗狗咋樣呢?看看藏獒和細狗就明白
這位鏟屎官家的狗長得和人類一樣!網友:這就是傳說中的人模狗樣?
天生兇殘對人類卻溫順,因為萌而走向滅絕的貓:你們人類真的對我一無所知
細菌和人類是一對歡喜冤家
物種篇:這裡不止一種「人類」
什麼樣的狗,可以在人類的世界裡稱王稱霸?
《人類一敗塗地》:一個人的探索,一群人的狂歡
蚊子滅絕了,真的對人類百益而無一害嗎?
地理答啦:說說地圖對人類的重要性
人類起源的三種奇葩說,我只相信第二種!
一個人類恐懼症的自白:善良的你,請看看就好,但別關注
如果外星人和人類見面,那麼對人類將意味著什麼?
超拽霸氣的句子,我們是一樣的人類,卻不是一類人
誤會真的大了!這種傳說中長相怪異的惡犬,對人類竟然無比溫柔!
人類是誰的螞蟻?
肝臟給人類的一封信:我最怕這「五種病毒」和「三大天敵」
對於人死後靈魂的去向問題,一直是人類的一個終極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