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雙峰並峙的漢朝和羅馬帝國,其崩潰後的大分裂有何不同?

雙峰並峙的漢朝和羅馬帝國,其崩潰後的大分裂有何不同?

世界史上最強大國家之一的漢朝, 領土之廣, 人口之眾, 中央集權統治之穩固, 文明水平之高, 在同時代國家中, 惟一僅有羅馬帝國能與抗衡, 而繼續漢朝這一偉大朝代的, 卻是個大分裂時期。

分裂如果從象徵中央集權大帝國開始分解, 大軍閥董卓廢立漢朝皇帝之年 ( 紀元 189 年) 起算, 迄於光輝照耀世界史上中國另一偉大朝代唐朝的前身隋朝, 結束南北朝對立局面, 而中國恢復統一 ( 紀元 588 年) , 恰恰四百年。

中國史上, 因漢朝強力政權崩壞而導引的四百年大分裂,西方與日本史學家便因受觀念上漢朝—羅馬並立的影響, 往往以之比擬為歐洲史上自四世紀末, 羅馬帝國東西分解與五世紀後半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歐洲的分裂支配。 這個比擬,分裂現象誠然相似, 實質並不盡然。 非常簡單而明顯的發展說明:

中國分裂, 結局是再統一, 歐洲的分裂卻已固定化。 日耳曼系法蘭克 王國一度於八、 九世紀之交的短暫時期內統一西歐,查理曼大帝並因羅馬教皇加冕而得登位皇帝, 意義也不過落日餘暉。 十世紀以後, 仍由教皇加冕所成立日耳曼神聖羅馬帝國雖能長久維持,原因又系僅保有名義而無其實際。

這些情況, 與中國隋唐, 甚或再早前身初步統一黃河流域的北魏強力支配, 都有區別。此其一。

查理大帝(742—814),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年-814年),800年由教皇利奧三世加冕於羅馬,後人稱其查理曼。

其二, 中國分裂期間, 吳國、 東晉、 南朝, 自中原切離另建江南政權, 外國歷史家, 包括日本諸學者的依其地理位置而解釋為如同東西羅馬分裂, 特別是西羅馬滅亡後, 繼續屹立的東羅馬帝國, 建業或建康也相似於拜占庭。 而以此引發聞名的六朝文化, 又便是世界文化史上令人耳目清新的拜占庭文化。

然而,中國六朝歷史與北方歷史不可分, 仍以隋唐南北統一為匯合, 東羅馬則歷史敘述已被划出 「 中古歐洲」 範疇, 歷史發展路線也與中國背道而馳, 逃不脫帝國再崩壞的厄運。

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歐亞大陸匈人的領袖和皇帝,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之戰被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阿提拉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

匈牙利阿提拉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像

其三,西羅馬崩裂, 直接關係到北方當時被指為蠻族的日耳曼諸族。 這些初期在原西羅馬帝國領域內所建立日耳曼諸王國的欠安定, 固類似五胡亂華期原北方游牧民族的黃河流域諸政權, 但 「 五胡」 扮演歷史角色, 都只混亂局面已經形成後的參與者,最早製造中國分裂與漢朝滅亡, 都與所謂異民族無關, 而出自漢族自身的叛變。

這個時間, 「 五胡」 而且早已全被容納到漢族土地上並漢式文明化, 非如日耳曼諸族的須待建國之後才漸漸接受文明洗禮, 洗濯其 「 蠻」 性。 追蹤西歐日耳曼諸族背後而移往東歐的斯拉夫諸族, 其與東羅馬帝國間的關係也相彷彿。

惟其如此, 中國 「 五胡」 從無任何一支民族出諸 「 入侵」 形態。 他們追隨漢族自身的叛亂者而參與建國競賽, 實際應被認為向漢族學習文明的後果, 或者說, 漢化到達成熟階段的漢族模仿行為,待到經過政權爭奪, 自身便從本質上被消滅而加入為真正的漢族。 下一頁中國歷史以及垂久的中國歷史, 仍然都以統一性的漢族為主體, 與羅馬歷史接棒者, 如今日所見各各分立的民族國家, 全然異趣。

其四,歐洲分裂形勢鑄定, 自九世紀以後的社會體制, 便是以 Manor (一般系依日本慣用歷史名詞而譯之為 「莊園」) 為基礎。 政治上維繫封建領主一層層附庸關係, 經濟上強烈表現閉塞的、 地方性的、 非商業的、 農業自給自足性的所謂 Feudalism ( 一般譯為 「 封建制度」 「 封建社會」 ) 或 Medievalism ( 中古社會) 。

中古歐洲封建制度促成日耳曼、 斯拉夫的氏族制解體, 卻也同時摧毀了中央集權制。 人民依 Villein ( 佃戶) 與 Serf ( 農奴) 的區分,只與基層的封建領主發生直接關係, 國家或朝廷徒成沒有人民管轄的空殼。 從此封建制度到十一、 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徵發生動搖, 文藝復興時代的十四、 十五世紀而宣告崩壞, 調和統一理想與分裂現實的各個民族國家塑定, 經濟上也發展成近代資本主義。

這個過程, 與中國二世紀末以後的分裂形態, 大有距離。 中國自漢朝末年天災、 人禍交加期間, 地方勢力抬頭,沒落的自由農民依附大土地所有者豪族庇護傾向加大, 豪族莊園形成一個個獨立的經濟單位, 以及經濟關係的回復到強烈自然經濟現象,與歐洲羅馬帝國動亂與崩壞期間, 自由農民獻地尋求強有力者安全庇護的情形, 固可謂相似。

然而,中國從未如歐洲似遷就既已成立的土地—佃戶關係或酬庸貴族們, 而完成領地采邑分封制度。 短暫統一時期的晉朝雖然曾經列爵分土, 卻仍無封建金字塔的出現。 待到五胡亂華, 便連晉朝 「 封建」 痕迹也已煙消雲散。

同時, 豪族們社會、 政治地位誠然特殊,而發展成歷史界習慣所稱的 「 世族」 , 莊園經濟也可舉為當時社會、 經濟形態一大特徵, 但朝廷仍保有權力, 豪族們所領有須向國家納稅的莊園土地與其人民總和, 比例上仍遠不及國家所直接隸領。 凡此, 都不能與中古歐洲相提並論, 而必須予以澄清。

法顯(334年—420年)

其五, 中國分裂, 除了間歇性的極度混亂期, 經濟嚴重衰退, 多半時間所回復自然經濟狀態與其閉鎖性, 都遠非歐洲似強烈, 五胡亂華期的河西五涼國以與西域盛大貿易為立國基盤,北魏東西交涉史所聞名, 南方政權的海上交通與交易也較漢朝愈呈現超越性發達。 僧人求法 ( 向西) , 授法 ( 向東) 運動

巨大浪潮展開, 又是對外交通暢開的最佳說明。法顯旅程, 就傳統了解的資料, 可能又是張騫以後與馬可波羅以前, 世界最偉大的旅行家。 而 法 顯 之旅,時間卻還是五胡亂華後 期, 向 來 被 認 為 中 國 動 盪 與 分 裂 形 勢 最 嚴 重 的時期。

其六, 東西方分裂期, 宗教的隆盛發達固相共通。 今日中國人主要信仰泉源的佛教與道教, 便都於此時期成立。 然而, 類似羅馬教皇與歐洲基督教會的權威, 卻從未在中國形成。 相對方面, 無論中國自身起源的 「 道」 , 抑或外來受入的 「 佛」 , 從未如歐洲基督教神權的禁錮人民理智、 知識與思想自由。

換言之, 宗教並未對文化發展產生拒斥作用, 鑄定如歐洲的文明停滯期。 相反,中國宗教系因知識分子熱愛而得開展, 宗教的效率也在調和學術。 較之歐洲,呈現乃是逆方向的對文化再成長提供助力。

儒釋道三教合一

惟其如此, 羅馬帝國解體與中古歐洲分裂, 較之中國分裂, 時間固兩不相符, 分裂的意義、 結局又屬迥異。最重要的, 中國即使分裂最嚴重期, 歷史與文化的整體性也未被破壞。

因之, 敘述中國自二世紀後半迄於六世紀後半這段時間, 與其憑現象謂為分裂, 毋寧依性質稱之從統一到再統一, 從漢族到新漢族的轉型過渡期為妥當— — —這是個墮落與希望兩面俱備, 從黑暗中透露新生機的特殊性時代。

姚著中國史 姚大中 著 華夏出版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長慶採油二廠55名萌娃「穿越」漢朝體驗漢文化
古代漢朝皇帝駕崩的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為何漢朝是一個很會打仗的朝代?
揭秘:「萬歲」是怎麼成為皇帝專用的
他為官公廉,抵禦外辱,卻得罪太后把自己逼入死地

TAG:漢朝 |

您可能感興趣

對於羅馬帝國,歷史上也是非常強大的,為何與漢朝沒有戰爭呢?
漢朝滅亡後王朝依舊崛起,為何羅馬帝國滅亡後,便一去不復還?
羅馬帝國與漢朝滅亡,為何一個不復存在,一個卻能偉大復興!
匈奴被大漢打的亂跑,卻能馳騁歐洲,甚至讓羅馬帝國低頭?
古羅馬帝國如果與當時的大漢帝國碰撞下,孰勝孰負?
西羅馬帝國若與同時代的秦朝開戰,為何只有吃土的份兒
最後的羅馬帝國是如何滅亡的,最後的一戰還是比較蕩氣迴腸的
羅馬帝國,曾經強大過的國家,如今為何變的神秘?
古羅馬帝國稱霸地中海,與同時期的漢朝對抗,結局顯而易見
羅馬帝國真的比古代漢朝強大?這些漢朝的遺迹告訴你事實的真相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是如何衰亡的?
漢朝有一牛人,是匈奴終結者,讓西羅馬帝國滅亡,結局卻很悲慘!
為什麼羅馬帝國崩潰後,義大利再也沒有重新崛起?
漢朝時世界上還有兩大勢力:羅馬帝國和匈奴
獨家揭秘:羅馬帝國滅亡,究其原因,卻是因為中國漢朝的強大
強大的羅馬帝國為何會滅亡?
曾經戰無不勝的羅馬帝國,竟一步步走向滅亡,難道西漢時期有關係?
羅馬帝國的建國之戰,屋大維能夠勝利,完全依靠的就是這個武器
羅馬帝國和漢朝同時存在,兩者PK誰勝一籌,網友的回答超霸氣
為何拜占庭帝國始終不能恢復羅馬帝國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