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歸雁經濟」讓一個人口大縣華麗「蛻變」

「歸雁經濟」讓一個人口大縣華麗「蛻變」

山東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古時以「梁山好漢」為英雄,而今,「返鄉創業者」被看作實實在在的英雄。

當地政府的統計顯示,鄆城縣有近18萬名外出人員、優質勞動力異地就業創業,這意味著全縣每100人中就有15人在外打拚。他們中有不少人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人脈資源,也有回家創業的強烈願望和巨大潛力。

如何將這些出走的鄆城人吸引回來?如何將昔日以量取勝的人力資源變成真正的「人口紅利」?作為全國首批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鄆城縣從政策、機制乃至政府機構設置等方面入手,開拓出一條「歸雁經濟」的發展路徑。

為調動返鄉創業者積極性,政府拿出誠意

隨官屯鎮隨西村村民李海霞正是這一發展路徑的眾多受益者之一。

2012年8月,在北京奮鬥了20年的李海霞回鄉創業,開了一家制衣廠。制衣廠開辦之初,嚴峻的現實給李海霞澆了一盆冷水。一邊是客戶對產品質量異常嚴苛的要求,一邊是工人技術生疏、產品質量不達標的生產水平,再加上高額的運費,李海霞辦廠的頭一年就嚴重虧損。更讓她無奈的是,回鄉創業原本就圖老家的人力成本低,可沒想到,賠錢也賠在了這上頭。

李海霞的「心事」很快就成了當地政府的「大事」——要調動返鄉創業人員的積極性,政府得拿出誠意來。

廠房簡陋狹小,鎮政府出面幫忙選址建新廠;縣裡協調企業,捐出20萬元幫她應對眼前難關;車間每僱用一名貧困戶,政府就提供貼息貸款5萬元。搬進新車間後,李海霞降低了招工門檻,貧困戶只要有勞動能力,廠里就給安排崗位。她還專門買來便宜布料讓工人練手,等技術熟練了再做訂單。

過了不長時間,李海霞的工廠生產能力大幅提高,產品美譽度也隨之攀升。

李海霞的返鄉創業經歷並非個案。

在這座縣城,返鄉創業被當作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的突破口,為此當地政府專門設立了編製20人的縣返鄉創業服務中心和23個鄉鎮返鄉創業服務站,縣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此外,政府先後出台了6個方面的配套文件,並將返鄉創業納入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縣鄉村三級同頻共振,28個部門同向同力,由此形成合力。

無縫對接的溝通輻射機制

一項無縫對接的溝通輻射機制也在逐步完善。

2016年以來,鄆城縣先後在深圳、青島、西安、北京、上海、杭州、昆明、天津、大連設立了返鄉創業服務站,辦了22次返鄉創業座談會,嚮應屆大學畢業生寄發邀請信和創業政策彙編1.2萬件,收集創業反饋信息6300條,打通了返鄉創業「最先一公里」。

與此同時,縣級返鄉創業服務中心設立服務大廳、創業之家、創業培訓、創業咖啡四大板塊,開設了5個創業服務窗口,建立了完備的創業人才庫、項目庫、專家庫,實現與縣政務服務中心資源共享、信息共享,變過去的「來回跑」為中心牽頭、十幾個部門協同辦。

2015年起,3個縣級返鄉創業園、6個創業孵化基地和7個鄉鎮特色創業園相繼創建,門檻低、成本低、收費低、環境優的「三低一優」創業環境初現雛形。僅南趙樓鎮建設的全縣首個鄉鎮電商創業園,即帶動了380名返鄉人員成功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鄆城縣財政拿出270萬元,重獎20名返鄉「創業之星」和6處創業孵化基地,在全縣一度引發轟動。

百蔬園種植合作社經理劉強就在上述獎勵名單之中,他獲得了10萬元「縣長創業獎」。

利用扶貧貼息貸款建起千畝有機蔬菜基地後,今年,劉強又建了第二個千畝採摘基地,單體大棚面積210餘畝。在當地政策的扶持下,劉強樂觀地估計,要打通從生態種植到鄉村旅遊的整個產業鏈條,時間將由5年縮至兩年。

「以培訓帶動創業」成為當地返鄉創業服務的又一模式。鄆城縣整合人社、民政、商務、農業等各類培訓資源,建立了12處培訓平台,免費培訓2.3萬人次,其中有2900多名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和復退軍人成功創業。

唐廟鎮退伍軍人高連學通過專業系統培訓,掌握了大棚蔬菜栽培技術,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領辦聯辦冬暖式日光大棚28個,帶動75戶群眾脫貧致富。

開始由人力資源大縣向返鄉創業強縣「蛻變」

在鄆城縣龐大的返鄉創業人群中,懷揣創業的激情和夢想、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同樣是主角。

鄭本棟上大學時已經開始接觸開網店。彼時正值電子商務興起,鄭本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畢業後,他回鄉創建品牌,主營羽絨被、羽絨床墊和床品套件等床上用品。入駐天貓商城的第一年,他的店就斬獲全網銷量和人氣雙高,2016年「雙十一」銷售額達1080多萬元。

在「歸雁經濟」的影響下,鄆城縣開始了由人力資源大縣向返鄉創業強縣的華麗「蛻變」。

2016年,鄆城縣新增返鄉創業就業人員2.6萬人,返鄉人員新註冊私營企業7200家、個體工商戶5600家,吸納4.4萬人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拉動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

僅2017年一季度,鄆城縣新增返鄉創業就業人員較去年同期增長115%,返鄉人員新註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更是達到2016年同期的9.4倍和1.8倍。2017年以來,鄆城縣已簽約返鄉創業項目46個,總投資額達146.97億元。

「『助鳳展翅』『引鳳還巢』是鄆城加快發展、奮力趕超的現實抉擇,最大限度地吸引他們返鄉就業創業,將為鄆城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供新動能。」鄆城縣委書記劉文林說。

本報濟南7月2日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華龍一號」打破核電「首堆必拖」魔咒
2017年全國青年社會組織骨幹培訓班在井岡山舉辦
中建二局青春「創之隊」奏響冰城「鋼的琴」
再征太空,更多細節披露!「胖五」身上捆21個攝像頭!
安倍強調日本將繼續積极參与國際維和活動

TAG:中國青年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祖國西南有座絕勝蘇杭的古鎮?人口不多卻大半是歸國華僑
「中國人口第一大縣」雜技村的沉浮
馬山村——珠海第一人口大村的「南遷史」 跟這五大姓氏有關
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徙,繁衍數億人: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
美國有個中國城:華裔居民佔總人口的一半,連市長都是華人!
北方經濟跑不贏南方了?三大原因:人口、產業和城市圈
「壁畫之都」墨西哥城:西半球最古老城市,也是美洲人口最多城市
人口爭奪戰:為什麼珠三角的城市在變大?
北大光華陳玉宇: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有哪些影響?
中華民族的滄桑:驚心動魄的人口大遷徙
楚雄州各市縣:楚雄市人口面積和經濟排第一,永仁縣經濟最差
安徽最大的四個縣級醫院,阜陽獨佔三個,不愧是安徽第一人口大市
黑龍江最擁擠的城市,人口超一千萬,被譽為「東方小巴黎」
陝西這個人口大縣、或將撤縣設市晉級為城市
甘肅人口最多的一個縣,號稱「華夏第一縣,中國花椒之鄉」
江西撫州人口最多的四個縣區:第一是臨川
廣西人口第二大市,不是柳州桂林,而是一座四線城市
中國人口最多的三大省會城市,有望化實現國際大都市目標
日本開始「遷移」人口,中國兩大城市將被「霸佔「
克羅埃西亞唯一一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