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藝術家的自我修養

一個藝術家的自我修養

時隔好久

終於才把第二部分的坑填上

久等了!

PART I 入口

在這之前,我們對何沛禮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

小小提醒:視頻時長1分43秒

主持人:先簡單的自我介紹一下吧?

何沛禮:我是2001年的時候來的重慶來到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繫念本科。07年念的川美中國畫系研究生,讀的中國畫裡面是偏向於當代的一個方向——中國畫綜合藝術。2010年畢業之後就自己在畫畫。

完美生活NO.2/綜合材料

主持人:研究生跟本科區別在於哪些方面呢?

何沛禮:本科的時候來了這邊覺得特別的自由,它要求把所學的東西跟生活結合,對於各個學科之間相互融通的這種自由度給得很大。

研究生階段創作方向更細緻,更深入。如果說本科是對各科都要學這種寬度的擴展的話,研究生階段你在某一個點上會鑽得比較深,如果你立志要做職業藝術家的話,對於職業化的發展在研究生階段會得到非常多的鍛煉。

完美生活NO.2/綜合材料

創作裡面最內核的東西是你的觀念,你的想法。你要說什麼,然後才是你怎麼去說,我的導師經常說:就像皮和毛的關係,皮都不在了毛將嫣附

狀況NO.2/綜合材料

研究生階段它解決的是你思維上面的一些東西,你創作的觀念,把生活裡面的體驗拿來做成作品的時候這種觀念思想上的轉變,這是更重要的。

結合你不同專業上的訓練,你的思維方式包括你看待周邊生活的方式都會有不同。這個不同對創作而言是一個非常有好處的東西。

狀況NO.3/綜合材料

主持人:是什麼原因讓你留在重慶發展呢?

何沛禮:生活上很多事情我不是很敏感,從讀書就在重慶,滿腦子都是專業學習,完了以後繼續畫畫創作,周邊的生活很多年就不知不覺的過去了。

我在創作上遇到的很多問題,還沒有很完善的解決。在這個環境裡面我還需要繼續把這些事情做下去。

忙/布面丙烯

主持人:您的作品參加過非常多的展覽,參加展覽對於藝術家來說意味著什麼?

畢業之後在北京今日美術館有一個大學生提名展,當時交了作品過去,就拿了一個銅獎。那是第一次因為創作的原因跑到北京去參加展覽。

去的時候有各個院校的學生,全國各地的都有,一下子接觸到了這種職業性的東西了,雖然只是一個大學生的展覽,但是你會看到很多同齡人在這個事情上面都很有熱誠,做出不同的作品來。

在那之前都是把基本功做好,把所學的東西做好,在看了那些創作之後,那種創作的熱情就被點燃起來,回來就一直做更多的作品。讀研的那幾年尤其是07年到畢業10年之間展覽都比較多,經常也各個地方跑,藝術的氛圍特別濃。

「參加展覽最直觀的體驗就是讓你變得更職業化,你更能知道你的創造性質」

不僅僅是你學了這個東西你會畫這個東西會做作品而已,而是你要考慮這個作品的呈現,這個是非常專業化的一個事情。

它有點像作家和作品的關係,創作出來出版。畫畫也是一個性質,展覽就等於把作品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一個小說出版的過程,不是說服別人或找到一些同類和讚賞,而是你的作品尤其對當代作品來說,你不去展出,它的意義會消解掉非常多。

因為它的落腳點是要去觸動別人的思維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生活,所以這個展出就變得非常重要。

迷NO.4/布面丙烯

展出會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你只有展出了,你的作品才算完成創造出來放在家裡面,比較像是傳統的審美的體系:這個作品可以對所有人都沒有其他意義,我自己滿足或是它在審美上符合傳統的標準,或是符合我自己的審美,它也算完成。

迷NO.2/布面丙烯

主持人:能簡單的說一下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區別嗎?

何沛禮:當代的作品它更多是想在思想上觸動你,不太乎在畫面本身漂亮不漂亮,是不是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審美,而是要通過這張畫來觸動你的思想,讓你看到平時不這麼看的角度。

對於創作者來說,傳統繪畫對於當代而言,它更有安全感。傳統的那一套規則,所有的程式化的東西已經非常成熟了,要做的就是在這裡邊去做一些不同的東西,因為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不同嘛,但做的東西最後都是在一個範式裡面的。比如過河,你知道要到河對岸,河上凸起有七七八八的石頭,你可以踩著石頭過去。

但是做當代創作的話就更沒有安全感,每一個東西都是一次重新出發的過程,你知道要到河對岸去,但是這個河上面什麼都沒有,你也不知道你會游著過去還是下水趟著過去,對於創作者來說,它是沒有這種安全感的。

關 於 創 作

視頻時長39秒

主持人:您創作的過程從觀念產生到表達是怎樣的呢?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何沛禮:我一直都是存在腦子裡之後想辦法把它變成畫面,然後落實小稿。

對工具上需要去熟悉它,我畫小稿的時候只是在抓腦子裡的形象,簡單的勾一下,但是真正落到畫面上的時候我習慣用刷子。

所以在用刷子畫之前,跟拿鉛筆簽字筆畫是不一樣的。不管是手上的感覺還是它對應的腦子裡面的意像都是有區別的。

所以在這中間我還會拿刷子拿毛筆做一個類似於中期稿這種,會去做這種嘗試,這個稿子不見得完整,但是會找自己心裡想要的那個方向,這個過程通常都會比較快的,基本上會做個兩三張畫,完了之後就開始動手畫大畫,落成最後作品這樣。

記錄繪畫過程都是後來才開始,之前沒有想過這方面的事情。後來就發現這個記錄不光是幫你做一個工作記錄,你回頭再看整個作畫過程的時候時候會對你當時的思路有一個了解,然後從畫的結果你再去判斷,你在畫這張畫的時候中間可能損失掉了哪些東西,對以後的創作來說其實很有用的。

從草稿到中稿,到正稿,過程中也有暫停的情況,導致暫停的往往不是你哪個地方沒畫好,可能是你想法沒有理清楚的時候就下手畫了,到中間的時候就難以進行下去,沒有把它剝得更簡練更明確的時候就去畫,就會覺得困難。

主持人:您認為觀念和技能表達哪個更重要?

何沛禮:觀念跟技法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特彆強調觀念,你怎麼說不重要,你說的什麼才重要。這種就特別偏重觀念,至於你是怎麼去呈現它的你怎麼說的,隨便你。

但我自己偏向於後面一種,就是說有觀念很重要,但是怎麼去呈現這個觀念也特別重要。因為觀念的東西是一個可小可大,更具有共通性的,這個在創作內核上面表現的是共通的東西。

從古至今那些打動人的作品,它的內核都有共通的地方,比如說它都是在表現一種歡樂或者一種憤恨一種悲苦一種抑鬱,這個主題是特別古老也是循環在呈現的,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這樣的作品,因為它是人類的基本情緒。

風雨系列/布面丙烯

為什麼作品有好有壞,孩子也可以畫很傷心的事情,成熟的藝術家也能畫這種很傷心的事情,但是為什麼這個藝術家的就是更重要的?所以區別的地方就在於你怎麼去呈現它。

呈現的東西不光是簡簡單單的我學了一套技法,我學了一套不同的新的技法,我就更厲害了,不是這樣。

你呈現觀念的時候用的技術技法跟個人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每個人吃什麼東西長大的,在哪個地域長大都有區別,每個人說話的口音不一樣,這個東西是比較有趣比較有力量的地方。

灰燼NO.3/綜合材料

主持人:對於剛從美院畢業的學弟學妹們你有什麼想要對他們說的?

何沛禮:忠於內心吧,這個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尤其是像學藝術這方面的,學純藝的人內心可能就是要偏敏感一些,再加上這四年的淬鍊,你會變得容易受到周邊的社會現實和你自身的日常生活包括旁邊人的影響,都特別容易受波動和觸動,但只有自己才能去發現自己的方向。堅持並堅定你自己的看法。

選擇/綜合材料

主持人:你覺得哪些能力很重要,但是被大部分在校學生所忽略的?

何沛禮:我自己比較欠缺對現實生活和實際事物的操作能力。在加上大學本科很自由,老師上完課就走了,全是自己去畫畫去創作,你就更容易變得只會去做你擅長的事情。對於你欠缺的不足的那一面會放任掉。

但是到社會之後,社會需要你去做事情的時候,不光看重你精神方面的東西,還有的是形而下的東西,具體的事物你做不做得好。比如你跟人溝通能不能溝通好,這些非常具體的事情也挺重要的,不要覺得我是學藝術的,我就可以不顧一切。

主持人:謝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採訪,預祝你新作展出成功。

何沛禮新作正像它們中的一個系列作品7月7日-9月14日將在羅中立美術館展出,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屆時去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藝術FAN 的精彩文章:

TAG:艾藝術FAN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藝術家媽媽的自我修養
論人民藝術家的自我修養
論藝術家的「自黑」修養
一個藝術家的誕生
三個藝術家的超自然夢
怎樣成為一個藝術家?藝術家與藝術品到底哪個更重要?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藝術家
養貓的人都是藝術家
一個藝術家的聖杯
做自己生活中的藝術家
不需要藝術家,我家都是藝術家
藝術家都是自私的嗎?
藝術家家裡的牆都是這樣的
藝術家的一天
海綿寶寶里個個都是藝術家,唯獨以大藝術家自稱的他才不是藝術家
做一個美女藝術家是什麼體驗
每一個廚子都是藝術家
每個人都是藝術家
影帝 畫家 型男 偶像 藝術家 一個人
整容術——一個移民藝術家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