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人不可太圓滑

做人不可太圓滑

圓滑,形容人只顧各方面敷衍討好,不負責任。

所謂圓滑,一般都是在犧牲自己的尊嚴,在此基礎上得以平步青雲。通俗說,就是對上一套對下又一套,向上去奉承討好,向下去欺騙壓迫。用老百姓的話就是,這人很油。歷史上大家所說的小人即是這種圓滑世故的形象。

有人給圓滑者畫像:善於世故,辦事圓滑,四面玲瓏,八面見光,見啥人說啥話。凡事,既不說好,也不說壞。與自己有關的,繞著說,與自己無關的,躲著走。在單位,不前不後,不左不右,既無功績可言,也無過錯可說。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看到小偷掏別人的兜,他把自己的眼睛閉上,聽到有人喊救命,它把自己的耳朵捂上,對領導有意見,讓別人去提,看到同事有困難讓他人去幫。世人都叫他滑鬼,送了一副不成對聯的對聯。

上聯:曲率半徑處處相等

下聯:摩擦係數點點為零

橫批:又圓又滑

處世圓滑者,老少皆有,有些人到老仍好辨是非,疾惡如仇,不改耿直的秉性;有的人雖然年輕,處世卻精明老練,八面玲瓏,光滑如水晶珠、健身球。因此,辨別一個人是否圓滑,應該看他的言行,而不能只看他的年齡。

其實,人之圓滑,堪稱是人的本能。《菜根譚》在誨人"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時,亦勸人"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世方圓並用",自有其良苦用心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人,以圓滑而自衛且未損害他人,盡在情理之中,無可菲薄。

圓滑之人,則屬於人的一類。其圓滑的動機、手段和目的不同於常人之圓滑,結果往往是誤了他人,壞了大事。

現實中,人們運用圓滑,使生活憑添了一些風姿與色彩,也少去了一些糾紛與麻煩。

圓滑既然是人的本能,又是出於人的本能之需要而存在,就無需刻意去追求,或者是過分地毀譽。人之直率與人之圓滑原本就是人之性格的雙重性。

然而,現今有不少人樂道於"圓滑",甚至以為精於"圓滑"就是入了"中庸"之道。這,也許是由於崇尚"中庸"卻誤會或者歪曲其本意的緣故。

其實,圓滑與中庸是風牛馬不相及的。

圓滑者,技巧也。常見其對人的不關痛癢,對事的不知所云,對物的不置可否。圓滑者說人,似乎說其好,又似乎說其不好。圓滑者論事,似乎應該有所為,又似乎不該有所為。圓滑者道物,似乎是方的,又似乎是圓的、扁的……反正隨你去想像!鳴乎說者,什麼都說了,什麼也沒說。矣哉聽者,不是墜入半天雲里——不知所云,就是變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如果是圓滑之人使出圓滑之招數,受害的總是聽者。每每如是,圓滑之人興許在想:誰讓你智商低、情商少,不懂人言,不解人意,脊背上長著個木腦殼——不開竅。

有人把圓滑視為一種處世哲學,認為雖不高深,卻並非人人皆可悟其精義,得其要領。因為處世圓滑,不但需要閱歷與智慧,而且要有不問是非之心,善和稀泥之伎。

武則天大周朝宰相蘇味道,因處世圓滑而博得"模稜手"的雅號,他有一句名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其中奧妙:"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待兩端可矣。"誰若能按照蘇味道的教導處世,即使一時難以達到如此境界,也算進入"圓滑"的初級階段了。

徐禎《剪勝野聞》有一則故事,堪稱"圓滑"一詞最好的註解:明太祖朱元璋命宮廷畫師周玄素,在宮殿牆壁上畫一幅天下江山圖。周玄素不敢畫,也不敢不畫,便說:"臣不曾遍游九州,不敢奉詔。請陛下先草創一個規模,臣然後稍作潤色。"朱元璋閑時常吟詩作畫,以為消遣,聽他這麼說,畫興忽來,當即揮毫潑墨。草圖構出,大勢初成,朱元璋一面退後數步,自我欣賞,一面命周玄素:"可為朕潤色之。"周玄素答曰:"陛下山河已定,豈可動搖?"朱元璋一笑作罷。周玄素這一招,高就高在巧妙地推掉了很可能惹禍的任務,而又不得罪皇帝。朱元璋命畫師給自己畫像,有好幾人因畫得太像而被宰掉,江山圖比人像更加難畫,若是犯了皇上的忌諱,可就腦袋難保,若是不遵皇命,結果同樣可怕。皇帝的大願之一,便是自家的江山能傳之千秋萬代,永不改姓,因此朱元璋龍心一悅,儘管知道他耍滑頭,也不加罪。誰若圓滑如周玄素,其水平便達到很高的境界了。

也有人認為,圓滑是社會的潤滑劑,它能解決許多正直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讓人想到的就是那個悲壯千古的楊繼盛。

明朝嘉靖年間,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公然上書彈劾內閣首輔嚴嵩,隨後被逮捕入獄,受盡了非人折磨。據史書記載,楊繼盛被用重刑之後在獄中雙腿潰爛,為保性命,他摔破了送飯的碗,讓獄卒掌燈,用碗渣一塊一塊地割掉了腿上的腐肉,那種鈍器割肉的疼痛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嚇得獄卒渾身顫抖。楊繼盛入獄之後,他的妻子願意替他受死,雖然被拒絕了,但是楊繼盛被處斬之後,他的妻子隨即上吊自盡。即使如此,嚴嵩依然安然無恙,楊繼盛的家破人亡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而這時的徐階是圓滑的高手,低調、隱忍,最後憑著自身超人的智慧扳倒了嚴嵩。其實把圓滑做到極致的並不是徐階,而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閹黨興起,魏忠賢把持朝政,剷除異己,殘害忠良,可是他卻從未把朱由檢當作敵對之人,也從未覺得他是隱患。那時的朱由檢在宮中見到魏忠賢總會滿面笑容,畢恭畢敬地喊聲"九千歲",而當時他才十二三歲,城府之深,圓滑至極,令人讚歎。朱由校死後,朱由檢繼位,立即展示出了君主智慧和鐵腕手段,平定了閹黨。

這就是根源所在。兩個人在對待原則問題時立場都很堅定,處理問題也不敷衍,不圓滑。但不同的是,另一位負責人還懂得人情世故,在原則與世故之間有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縱觀歷史,正直之人大多結局不好,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如屈原、楊繼盛一類剛正不阿的人,受人愛戴,受人敬仰。他們是民族正義的代表,是公理所在,人們認可他,需要他,端午節的產生和延續千年就是最好的例證。

處世圓滑的人遍布各個階層。官場是盛產圓滑人物之地,有的人對上從不提不同意見,一味逢迎,或曰"與領導保持高度一致";有的人於派系紛爭之時,首鼠兩端,哪方神聖都不得罪,用我家鄉話來形容,可謂"快刀打豆腐兩面光";有的人善於順應時勢,無論換誰當權,無論局勢如何變換,他都能邀得寵信。親朋鄰裡間,也不乏圓滑之人,有的人雖然私下裡順著某友,批評他的對立面,而當著此友的對立面也照樣說他的壞話,且始終能與那勢不兩立的雙方保持友好關係;有的人能在兩家人見面如鬥雞的鄰居間保持中立,且能充當"調解員",時常化解兩家之間的語言或肢體衝突;有的人能斡旋於勢同水火的婆媳之間,雙方都不得罪,兩個女人無論怎樣惡鬥,老娘始終誇他是好兒子,老婆一直贊他是好老公……

圓滑處世,有的人是一種選擇,蘇味道之外,還有隻在權奸李林甫議定的意見文書上"引籍署名",從不表示反對,因而有"簽名宰相"美稱的唐朝宰相陳希烈;皇帝無論作何指示都下跪喊"萬歲",因而被人笑稱"萬歲閣老"的明朝大臣萬安,皆屬此類。這類人的圓滑,無非是為了固位邀寵,可恥可鄙。有的人是被逼無奈,比如明朝畫師周玄素。這類人的圓滑,只是為了避禍自保,不但不卑劣,而且有點可愛。有的人是不願捲入無意義的紛爭,或是為了化解對立者之間的恩怨,比如在有矛盾的朋友鄰里之間時常和一和稀泥的"調解員"、周旋於"戰火"不斷的婆媳之間的好男人。此類人的圓滑,是為了遠離那些雞毛蒜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辨出誰是誰非的無聊爭鬥,安心干好自己的事情。若是出於這種目的而圓滑一點,誰曰不宜?

生活中不免會接觸到一些圓滑的人,常常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們對於這些人是既羨慕他們的這種在別人面前遊刃有餘的能力,同時也討厭他們的圓滑。那麼怎麼來看待這種性格圓滑的人呢?如果我們碰到一些左右為難的情況,需不需要也變得圓滑一些,以適應社會呢?

其實對於這樣的問題,200多年前乾隆年間的紀曉嵐已經做有過很好的解釋。他認為做人要"處事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為人謙和"。這個意思就是說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可以適當掌握尺度,依情況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是內心一定要誠實忠厚,做人要保持誠信。該堅持的事,應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妥協的事,應該更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意思,做出適當妥協,甚至放棄自己的意見。如果一個人什麼事都和別人打得頭破血流,那不但會讓人覺得是個好鬥的公雞,也覺得情商偏低;但如果一個人什麼事都沒有主見,只會點頭奉承,那不但會被認為生性圓滑,也得不到別人的尊敬。

從社會交往的能力和適應力的角度看,為人適當圓滑,是一種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體現。他們往往對所處的環境和他人的感受有著極其敏銳的判斷,會根據當時的處境說出在當時最該說的話,做出在當時最該做的事情。這種人通常在各個方面都適應得比較好,能夠很快投入到一個全新的人際環境當中。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說到底還是需要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的。所以我們在處事圓滑的同時,一定要記住一個根本:為人誠實,誠信為本。試想一下與一個不但在處事上圓滑,而且在為人上也虛偽的人長期交往,怎麼能讓人感覺到放心呢?這種人怎麼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呢?

我們常常在感嘆"社會不公,小人當道",是否想過可能是由於自己的過於"剛毅"而導致的人際緊張,由於自己的缺乏變通而導致的處事僵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有必要改變一下,做一個"圓滑的老實人"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圓滑是一種堅守原則、不屈從於外界的自我捍衛,也可簡單理解為僅是不願委屈自己的感受。而過於注重自身感受,其實與過於在意別人看法一樣,都是一種心理上的褊狹。

一個心靈邊界寬廣的人,在滿足自身感受的前提下,絕對也懂得去照顧他人的情緒,將原則與和善巧妙地糅合在生活里。

做個圓滑的老實人,就是要做個處事靈活而心態成熟的人;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保持適度的彈性,把握說話的分寸,學會婉轉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際關係;重視生活中的應酬,通過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細節樹立好的人緣;同時要與朋友進行真正有價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在工作當中,對不同類型的同事應採取不同的策略,還要讓頂頭上司了解和喜歡,與上級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便於更好開展工作。面對想要乾的事,則既要執著,又要會變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脫掉與自己不相干的事。而且一定要為人善良,避免傷害到別人。

古人講究外圓內方,意思就是做人要像錢幣一樣,外表圓潤,但內心方正。更通俗點來說就是凡事都應講究與人為善,精通世故,但更要有自己的立場與原則,心中自存尺度。

黃炎培就曾寫信勉勵兒子:"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

其實就是倡導一種世故而不圓滑的處世之道。

外表圓潤懂世故,內心方正不圓滑。

前者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進退有度,不因死板而顯得毫無生趣,更不因稜角過於鋒利而四處樹敵;而後者則讓自己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中不摒棄初心,不曲意迎合,心存善念,恪守原則。

在表面距離越來越近,實質卻愈發疏離的群居時代,許多人開始在生活中不知所措。其實生活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論,懂世故與不圓滑兩者不能混淆一談,但卻可以保持一種進退有度的微妙平衡。

做一個世故而不圓滑的聰慧之人,這也是一場伴隨人生的漫長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分為三的人生 的精彩文章:

人生需要堅定
用包容之心處事待人
人生難得平常心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TAG:一分為三的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做人不可太聰明
做人,寧可吃虧,也不要偷奸耍滑!
做人不要太好,狗不能喂太飽
做人不要太好,狗不能喂太飽!
做人不可太軟弱,做事不可太實在,這五條心計必須有!
做人可以不圓滑,但生活須懂世故
做人不能太霍頓,輸不起的人真可憐!
做人,不要太敏感
做人,不要太認真
畫中驢拉磨——做人要知足,不可太貪心
做人,不要太挑剔!
做人不能太過,做事不能太絕
做人,不要想像力太豐富
做人不要太華為
誰都不傻,只是不說而已,做人不要太過
做人,不要太刻意
做人 ,不要太老實
做人,不要太老實
做人,還是不要心太軟
做人,平常心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