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女裝畫裸模誦佛經,探訪第一奇才故居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想必很多人都會哼唱這首名叫《送別》的民國歌謠吧?然而,我相信卻很少有人能夠說出它的作者——李叔同。
在「九河下梢「的天津市河北區糧店街60號,有一座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外觀古香古色的大宅院。要不是門口放置的顯眼招牌,估計很多人都會和這裡擦肩而過——「近代第一奇才」李叔同的故居。
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李叔同是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的油畫、鋼琴、話劇引入國內,並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馳名於世,堪稱「近代第一奇人」。
公元1880年,李叔同誕生在天津的一個官宦富商之家。家境優越的李叔同天資聰穎,在青少年時期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1905年,26歲的李叔同東渡日本求學,開啟了「學貫東西」的傳奇經歷。
1907年,28歲的李叔同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戲劇藝術社團「春柳社」。在首演話劇《茶花女》中,他男扮女裝飾演茶花女一角,精湛的演技轟動了當時的日本話劇界,邁出了中國話劇實踐的第一步。
1912年,回國之後的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擔任美術教師,大膽地在課堂上請來裸體模特,成為中國美術教育史上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近代響噹噹的大畫家潘天壽,吳夢非,豐子愷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門徒。
晚年的李叔同皈依佛門,寓居在天津的宅院里潛心鑽研佛法。法號弘一的李叔同,被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民國第一才女張愛玲曾說:「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的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
在抗日戰爭期間,弘一大師在書房裡奮筆疾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他說:「吾人所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之時不能共紓困難於萬一」,藉以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1942年10月13日,在書寫完生前最後一幅墨寶:「悲欣交集」之後,62歲的弘一法師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作為李叔同的得意門生,豐子愷曾經如此評價恩師的一生:「實最完美一人也。」
文學大家林語堂曾經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時至今日,藏在天津的李叔同的故居依舊遊人稀少,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吧!畢竟我們和大師之間,隔著千萬里的距離。


※中國「自行車之都」,年產4000萬輛單車
※中國摩托車之都,30年堅持「不禁摩」
※香港第一條大街,周星馳曾在這裡「當交警」
TAG:背著女兒去旅行 |
※六小齡童躺槍,照片掛吳承恩故居被嘲諷,那裡還掛過豬八戒呢
※探訪張春橋巨野故居,曾家境富有房子很多,今被完全拆除雜草叢生
※吳承恩的故居,為何掛滿六小齡童畫像?吳承恩一生只寫過西遊記?
※探訪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內並未「掛滿」六小齡童畫像
※吳承恩故居掛滿六小齡童畫像引爭議 你怎麼看?
※吳承恩故居變「六小齡童故居」?網友:這是傳承,但少了唐僧八戒
※賀子珍故居,井岡山第一位女紅軍,對毛主席最好的女人,葬於八寶山
※外賓遊覽三大項目,登長城、觀頤和園,還有一處竟然是訪這座故居?
※尋訪故居丨細訪曹莘耕故居,看薄荷大王的傳奇人生!
※巴金故居探訪
※吳承恩故居掛六小齡童像惹爭議,寫大聖與演大聖的兩位書法怎麼樣?
※拜訪梵高故居——奧維爾,這裡的風景讓人著迷
※探訪黃庭堅故居
※東莞這一名人故居,建於清代,是一間青磚石腳古老大屋
※古老美麗、神秘深幽而又充滿生機的鳳凰,瞻仰沈老先生故居
※王羲之故居發現古墓,打開墓門專家嘩然:一個詭異傳說在這裡現身!
※八二年,一女性領導人曾經住進毛主席中南海故居,用筆寫下三句話
※第二次走進鐵面御史趙炳麟的故居,已經維修好了!
※六小齡童畫像掛在吳承恩故居,本有特殊原因,大家錯罵了他!
※民國最後一代名媛故居曝光,上海現在幾乎找不到這樣的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