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霍金再出新書,講述黑洞秘密

霍金再出新書,講述黑洞秘密

仰望星空,我們很難不為那神秘深邃的星空著迷。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一直沒有停止過探索星空的的腳步,由形似巫卜的占星術開始,歷經曲折坎坷,一步步發展到現代天文學。

對天文學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人類從地心說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甚至也解放了人類的靈魂。天文學的發展還促進了數學、物理學的不斷進步,甚至撼動了物理學曾經的基礎——牛頓定律,但量子物理也由此而生。科技不斷進步,天文觀測能力逐漸增強,我們對頭頂上的星空了解的越多,就越發感到自身的渺小和世界的偉大,在這些不斷發現研究的理論中,黑洞是當今研究的一個新方向。

1967年,約翰.惠勒引進了「黑洞」這個術語,因其生動形象,新名字很快就流行了起來。但關於黑洞的研究並不僅僅是由此開始,在此之前,人們已經發現了恆星塌縮的現象,但由於核物理的發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有關黑洞的研究因此被擱置了一段時間。黑洞理論開始了屬於它的發展,但直到1975年,霍金創立了聞名世界的理論體系,才讓黑洞的概念家喻戶曉。

霍 金

在本書《黑洞不是黑的 霍金BBC里斯講演》中,介紹的即是關於黑洞的經典基礎理論。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黑洞的質量極其巨大,而體積卻十分微小,它產生的引力場極為強勁,以至於任何物質和輻射在進入到黑洞的一個事件視界內,便再無法逃脫,甚至目前已知的傳播速度最快的光也逃逸不出。但在這種理論下,黑洞將湮滅一些物質的信息,但由此按照熱輻射平衡,黑洞應該能夠釋放一些能量,這就和任何東西都不能從黑洞出來的理論相悖。這種相悖性為霍金的黑洞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這部分內容也成為了霍金在本書里的第二部分的演講——黑洞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黑。

《黑洞不是黑的 霍金BBC里斯講演》

量子力學在此時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對於黑洞,霍金就採用了量子力學進行研究。根據他的研究和計算,黑洞似乎在以穩定的速率發射粒子,經過驗證,黑洞發射熱輻射的數學證據也逐漸被其他科學家確認。黑洞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黑,它不是永久的領域,落入其中的物體可以從黑洞逃逸,但也請記住,逃逸出來的物理在很大程度說將不會是原來的模樣。

霍金正是因為他對宇宙和黑洞的持續研究而享譽世界,雖然他飽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折磨,但他依然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在這本小書中,霍金的兩場演講可以說是通俗易懂,他用比喻的手法來說明有關黑洞的相關概念,用平易的語言講述黑洞研究理論的發展。本書除了霍金的演講稿,為了方便閱讀增強理解,本書在關鍵點還特別配有大衛.舒克曼的註解。這一切都是旨在幫助人們了解這些遠離大眾的研究,讓最新的研究發展進入我們的視界。

好書搶先讀

reading

Do Black Holes Have No Hair?

黑洞沒有毛嗎?

當約翰· 惠勒在1967 年引進「黑洞」這個術語時, 它取代了早先的「凍星」的名字。惠勒新造的詞強調,坍縮恆星殘餘本身是有趣的,而與它們如何形成無關。新名字很快就流行起來。這個詞讓人聯想到某種黑暗而神秘的東西。但是,法國人, 模式化的法國人,卻察覺到了這個詞更下流的一層意思。他們排斥trou noir 這個名字好多年(trou noir:法語中的黑洞,在某些俚語當中也會被用作罵人的話),斷定這是個淫穢的詞語。不過,這就像要抵制le weekend (法語中的周末,源自英語) 和其他法式英語一樣。最終他們只好屈服。何人能夠抵制一個如此大獲全勝的名字呢?

在黑洞外部,你不可能知道它裡面是什麼。你能把電視機、鑽戒甚至你最恨的敵人扔進一個黑洞, 可黑洞所能記憶的一切只不過是總質量、旋轉的狀態和電荷。約翰· 惠勒把這一原理形象地稱為「黑洞無毛」而聞名。而對法國人來說,這正坐實了他們的猜疑。

黑洞是有邊界的,我們稱之為事件視界。在視界上,引力的大小恰好足以把光拉曳到視界內並防止它逃逸。因為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比光還快, 因此經過視界的所有其他東西也必然會被引力拉曳回去。穿過事件視界跌落到黑洞內部有點像乘獨木舟順尼亞加拉瀑布而下。在瀑布上游,如果你槳劃得足夠快,就能夠逃脫掉下瀑布的命運, 然而一旦到達了瀑布邊緣,再怎麼划槳都無濟於事了, 無法返回。你越靠近瀑布, 水流就越急。這意味著,水流拉獨木舟前部的力量比拉後部的力量更強大。當前後的拉力相差太多時,獨木舟就將面臨被拉斷的危險。黑洞的情形也是類似的。如果你腳在前而頭在後向一個黑洞落去,因為腳更接近黑洞,腳所在處的引力比頭所在處的引力更大。這個力差將導致你的身體沿著縱向被拉長, 而橫向被擠瘦。如果這個黑洞擁有幾倍我們太陽的質量,那麼在你抵達視界之前就已被撕開並變成像義大利麵條那麼細。然而,倘若你向質量大得多的黑洞落去,比如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0 萬倍的黑洞, 你就將輕而易舉地到達視界。因此, 如果你要探索黑洞的內部,確保選取一個大的。在我們銀河系中心就存在一個質量約為400 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

DS : 科學家們相信,在幾乎所有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 鑒於這個觀念的有關特徵首次被確認也才是不久以前的事,更讓人感到了這個觀念多麼令人驚奇。

儘管在你落入黑洞時,自己不會注意到任何特異之事,但是在遠處觀察你掉入黑洞過程的人永遠看不到你越過事件視界的瞬間。在這個觀察者的眼裡,越接近視界,你運動的速度就顯得越緩慢, 而且就在外頭徘徊。觀測者眼裡的你也會隨著接近視界的過程變得越來越紅,越來越暗淡,直到你實際上從他的視野里消失。就外部世界而言, 你已經永遠消失了。

DS :由於光不能從黑洞逃逸出來,從遠處觀察你的任何人都無法真正地目擊你越過視界的過程。在太空中沒人能聽見你的尖叫;而在黑洞里,沒人能看到你失蹤。

1970 年的一個數學發現,極大地推動了我們對這些神秘現象的理解。這就是事件視界— 即圍繞黑洞的邊界區域— 的表面積具有如下性質,當額外的物質或輻射落入黑洞時,事件視界的面積總會增加。這個性質暗示,黑洞的事件視界面積和傳統牛頓物理之間,特別是和熱力學中的熵的概念之間存在相似之處。你可以將熵理解為對於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的測度,或者等效地,是對其精確的態的知識的缺失。著名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斷言,熵總是隨時間增加。1970 年的發現首次暗示了視界面積和熵之間的關鍵聯繫。

DS :熵增意味著任何有序的事物隨時間流逝而變得較混亂無序的傾向— 打個比方,就像整齊壘著的磚頭形成一堵牆(低熵), 隨著時間流逝,這堵牆最終將變成一堆雜亂的塵埃(高熵)。而這個從有序到混亂的過程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來描述。

雖然熵和事件視界面積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繫,但面積怎麼會和黑洞本身的熵等同,對我們來說卻一點都不清楚。黑洞的熵指的是什麼呢?1972 年, 雅各布· 柏肯斯坦提出了一個關鍵的設想,那時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後來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任教。其來龍去脈如下。當引力坍縮產生一個黑洞,它就快速地在一個靜態安頓下來,這個態只用三個參數就能表徵:質量、角動量(旋轉的狀態)和電荷。除了這三個性質,黑洞不保留已坍縮的天體的任何其他細節。

在宇宙學家的信息的意義上,這一定理對於資訊理論隱含了如下思想:在宇宙中的每個粒子和每個力對「是與否」問題都有隱含的答案。

DS :在這個語境里,信息是指與一個天體相關的每個粒子和每個力的所有細節。某物越是混亂無序,它的熵越高,就需要越多的信息去描述它。正如物理學家兼廣播員吉姆· 阿爾- 卡里里說的那樣,一副徹底洗過的紙牌比沒洗過的擁有更高的熵,因此要描述它就需要更多得多的解釋,或者信息。

柏肯斯坦定理意味著,在引力坍縮中,大量信息被丟失了。例如,黑洞最後的態與坍縮物體是由正物質還是反物質構成無關,與坍縮物體是球狀的還是高度無規的形狀無關。換言之,一個給定質量、角動量和電荷的黑洞可由大量不同的物質位形中的任一種—包括大量不同種類的恆星當中的任意一種坍縮形成。的確,如果不考慮量子效應,那麼物質可能位形的數目會是無限多的,因為黑洞可能由巨大不確定數目、具有不確定低的質量的粒子的雲團坍縮而形成。不過,位形的數量真能無限多嗎?這就是量子效應參與進來之處。

聽霍金講黑洞

排版:張曉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科學無神論與宗教研究》序
朱清時院士的「量子真氣」可信嗎?
伊斯蘭價值觀送貨上門
黑洞的自白:我是一個自閉症患者
恐手龍:手臂比姚明還要長的怪異恐龍

TAG:科學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灰洞,霍金提出的新名詞或將取代黑洞
黑洞並不存在?霍金又提出了新名詞「灰洞」
黑洞神秘的面紗逐漸被揭開,黑洞周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出爐!連光都逃不出的黑洞霍金卻說有信息逃出?
黑洞密度那麼大,人如果吃上一勺黑洞會怎樣?霍金曾給出答案
宇宙怪胎—黑洞原子,已故科學家霍金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
聽霍金講述黑洞: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和黑洞蒸發
霍金是對的:新研究顯示黑洞確實會蒸發
黑洞的密度這麼大,吃上一勺黑洞會怎麼樣?科學家給出答案
宇宙怪胎—黑洞原子,已故科學家霍金曾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
霍金臨終論文公開:揭秘沉入黑洞的信息去向
被黑洞吞噬的物體去哪了?史蒂芬霍金曾揭曉答案!
上帝真的被霍金幹掉了嗎?黑洞照片發布後,答案已經揭曉
利用迷你黑洞發電,這可是史蒂芬·霍金提出的
走出情緒的黑洞
為什麼研究黑洞這麼重要?黑洞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宇宙揭秘:黑洞本應「漆黑一片」,它周圍為何會發出宇宙中最耀眼的光芒?
首張黑洞照片誕生!證實了黑洞輻射,霍金黑洞理論終獲證實!
首張黑洞照片誕生!霍金黑洞理論終獲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