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元璋規定明朝皇后都要來自民間?原因很簡單,與一事有關
眾所周知,中國封建王朝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他富有四海,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如果非要說出在法理上和皇帝能夠平起平坐的人,那這個人一定是皇后了。
作為皇帝的正妻,皇后也同時享有國母的稱號。在封建社會的法理中,皇帝是負責外事五權,而皇后是負責內事五枚。
比如說清朝慈禧太后和自己的兒媳婦孝哲毅皇后關係不太好。雖然慈禧太后手握大權,但有一次兩人起爭執,孝哲毅皇后一句我可以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話,往往恨的慈禧牙痒痒。畢竟,慈禧的身份只是懿貴妃,在當時大婚之時,是沒有資格走大清門的。
由此可見皇后地位的尊崇和身份的尊貴。
冊立皇后的過程作為國家級別的重要事件,通常都需要舉行盛大的典禮,還要昭告天下,普天同慶。
一般來說,從古到今皇后的人選都是出身名門望族,自幼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樣可以通曉事理,督促皇帝勤政為民,自己也可以處理好後宮之事,讓皇上沒有後顧之憂。
要麼就是像滿清這樣,大量採取蒙古人作為皇后,用的是聯姻的政策,通過聯姻讓滿族人在中原的統治更為穩定。
唯獨明朝的選後制度非常特殊。明朝的皇后都來自民間。從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馬皇后開始,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的周皇后為止,都是來自平民之家。
這一方面是因為朱元璋就是布衣出身,和大腳的馬皇后相敬如賓,為後世子孫做出表率。但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吸取了唐宋後族外戚干政的教訓。所以,早在開國之初,朱元璋就早早的定下祖訓,在後宮遴選上,規定了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
這也是明朝的後宮多出自民間的原因。而且有明一朝,鮮有後宮干政出現,更沒有外戚專權的情況發生。


※朱元璋在清朝皇帝心中怎麼樣,康熙皇帝4字評語一針見血
※朱棣登基後,建文帝老婆孩子下場如何?2歲男孩子被囚禁50年
※溥儀夫人生了一個女孩,他為什麼不高興,如今學者給出答案
※慈禧太后兒子死後,她的幾個兒媳婦下場怎麼樣?有一人最為悲慘
TAG:曉聲聊名著 |
※《皇明祖訓》都寫了些啥,朱元璋為什麼規定「一字不可改」?
※G?知 懷孕也要遵守皇室規定?如果梅根王妃懷孕,這些都是她要做的事!
※原來軍婚還有這樣規定,張馨予是攤上了好事,還是為自己挖了坑?
※關羽墓為何讓盜墓者敬而遠之?不是因為機關,原來業界有這規定
※明清兩代的皇帝一天是怎樣過的?明朝隨便來,清朝必須按規定!
※清朝男子多久洗一次頭?並沒有明確規定,知道事實令人作嘔
※為啥清朝格格幾乎都沒有後代?只因一條規定,駙馬苦不堪言
※乾隆封魏瓔珞為皇貴妃,為何繼後不淡定了?只因這個不成文的規定
※「凍卵」是唯一的後悔葯,但為什麼國家卻規定單身女性不可以?
※武松為兄報仇,殺嫂子前為啥要扯開她衣裳?因為宋朝法律有一規定
※死刑犯最後一餐吃什麼都行,必須有這東西,自古以來都這樣規定!
※她是寵妃,皇帝卻無法立她為後,還忍痛處死她,只因兩項奇葩規定
※大明律例中明確規定文官不許封公侯,其背後真相是什麼?
※婚姻法規定,離婚不容易,必須先過這一關,否則再鬧也無濟於事!
※解放軍退伍前,最後一頓為何一定要吃餃子?原來是個不成文的規定
※皇太極做了一件事,讓母子成為妯娌,卻因一個規定,母子倆都不幸福!
※乾隆封瓔珞為皇貴妃,繼後為何發瘋?只因大清這一不成文的規定
※埃及豔后見凱撒要脫掉衣物,不是因為別的,原來是羅馬有這個規定
※盜墓界「不成文」的規定:墓前有柳,掉頭就走,他們在害怕什麼?
※我國軍隊為何規定軍人必須要剪平頭?看完才知道一直都想的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