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與世界級城市的差距在哪?
文潘永堂
參考素材:造就Talk陸銘 世聯行等
老潘為什麼要不斷分享很多城市尤其是全球城市發展的文章,是因為做房地產必須研究城市化規律和趨勢,比如城市化30%到70%階段,是該城市房地產中高速發展期……正如一句說法「與其談樓市,不如談城市」,不同能級的城市,決定了不同能級的樓市!就好像中國房價,從一線城市10萬|平米到二線城市3萬平米,到三四線城市7000元平米,城市三個能級,房價三級跳!
全球城市對標,中國都愛比拼「硬體」,比如今天中國經濟正在加速崛起,GPD已全球第二,不僅一線,中國核心二線城市等也在全球知名度越來越高,而且中國房地產(住宅)300萬億總市值已經全球第一。而且不久的將來,中國GDP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冠軍。陳勁松曾在一次演講預估,10年後的中國,城市總量會遠遠超過美國,財富價值將在美國之上,將是絕對的世界第一。
也就是這幾年,中國四大一線城市,無論是城市定位,還是房價比較,除了內部研究解析外,還熱衷全球超級城市對標PK。動不動拿上海、深圳跟東京、紐約、倫敦等PK城市發展,PK房價高低。老潘所在的深圳,過去深圳對標新加坡,今天深圳對標矽谷,而深圳的一個前海版塊,也直接對標紐約曼哈頓,被媒體取了個名叫「中國的曼哈頓」……
這些對標和比較,代表中國強勢城市崛起、全球對標尋找方向感的探索和比對。客觀而言,世界城市生長規律本身就有大道相通的地方,學習和借鑒別人走過的路的經驗和教訓, 本身可以縮短摸索成本,少走彎路。 另一方面未來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也是世界的北京上海深圳, 知己知彼,也能更清晰明確北京上海深圳在未來世界經濟新格局、新版圖中的差異化定位。
未來5 年世界TOP20城市,中國佔4個
今年上海發布了2040年的城市規劃,要成為一座具有跟國際上最強大的城市(諸如倫敦、紐約)去競爭卓越的全球城市。其實北京、深圳都是如此。
問題是,什麼叫世界級城市?每一個世界級城市的GDP都能夠排名全球先進國家榜首之列,全球GDP排名,你把城市單獨拿出來,往裡放都排在前面,這是一個硬指標。
今天,哪怕中國是全球第二經濟體,哪怕中國所有資源都在向一線城市傾斜,但世界級城市TOP10,按照世聯行的研究,中國大陸目前一個都沒有。目前北京、上海都不算世界級城市,而香港勉強擠入世界前十,勉強。
而世界級城市TOP20,這裡面沒有廣州,只有北京、上海。未來5年中國進入世界級TOP20的城市,就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國在大都市圈形成之後,城市分化會更加嚴重。未來中國最主要的經濟發展,就是在大都市群。
當然老潘查閱其他城市競爭力口徑,全球知名的城市評級機構GAWC(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日前發布了2016年版的世界城市評級報告,全球頂級城市的C9陣營,其中倫敦與紐約是一線城市,新加坡、香港、巴黎、北京、東京、迪拜、上海是二線城市。
口徑不一,結論不一,但不重要,一個整體判斷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應該屬於超級一線城市。
人口特徵:全球卓越城市都有龐大移民群體
GDP排名是評價世界級城市的基礎指標,也是核心指標,那麼世界級城市還有其他值得我們關注的特徵了?
綜合來看,真正世界級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它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移民群體。比如紐約、倫敦、香港等。截至2008年,36%的紐約人是在美國之外出生的,48%的紐約人在家裡不說英語。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倫敦37%的人在英國以外出生,不具有英國國籍的外籍居民,占倫敦人口的24%。儘管倫敦是一個以白人為主的城市,但是現在倫敦白人所佔的比率,已經低於50%。
上海、北京、深圳等成為世界級城市,就要具有全球竟爭力,就要吸引來自於世界各地、各種膚色、各個種族最優秀的人才。
事實上,有一個理論研究,即下面這張圖橫軸代表該國總人口,縱軸代表該國最大城市的人口。綠點代表全球城市,每一個國家都挑最大的城市放在上面
結論顯示一個國家最大城市有多少人,基本上由這個國家的總人口決定,如果我們遵從全球城市發展的規律,上海的人口還有充分的想像空間。
軌道交通:東京比上海密集N多倍
今天房地產,已經不是回歸一二線城市那麼簡單,而是聚焦大都市圈布局。
有房地產大佬說,今天房地產做城市布局已很簡單,無非就是聚焦中國的三個圈,即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京津冀區域。其中僅僅每一個圈就樓市蛋糕巨大,珠三角區域的時代地產董事長曾講一個珠三角足夠支撐時代做到500億規模。問題是,中國三大都市圈,在國內是一種捨我其誰的態勢,但全球來看,中國三大都市圈, 高樓大廈已經相近,那麼中國都市圈還有什麼典型不足了?
哪怕,中國目前的高鐵已經世界第一,城市化多年的日本東京圈,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東京都市圈軌道交通比上海密集了很多倍。
有圖為證:
上圖軌道交通,看看上海市內還可以,但出了上海市內的話,軌道交通的線路其實非常稀疏。
對比一下東京,在同樣的面積下,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情況,比上海好很多。
一個讓人驚嘆的數據是——由於東京有這樣密集的軌道交通網路,東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學的人中,軌道交通的乘客佔到86%,在高峰期更是高達91%,居全球首位。
在這樣一個軌道交通佔比之下,你還需要擔心交通擁堵問題嗎?你還需要擔心汽車尾氣排放嗎? 目前的上海,過去是上下班高峰期堵,現在是從早到晚都堵!
事實上,中國高鐵已經全球第一,老潘所在的珠三角城際間的高鐵、動車、地鐵、城際互聯早已和昨日今非昔比,僅僅26分鐘深圳到廣州,珠三角很多城市慢慢開始半小時直達。未來的珠三角城市邊界消失將是快速的,這一點老潘在與龍光朋友訪談中,這種城際融合為加速珠三角三四線城市房價落差的迅速彌補,目前深圳廣州動輒8萬平米、15萬平米,而珠三角三線城市2萬平米的落差會迅速縮短。
人才結構:高技能和低技能數量基本1:1
在中國大城市,人口過多,土地資源有限,所以有觀點就是通過高房價把低收入勞動者外溢出去,未來北上深就成為精英俱樂部。
真的要這樣嗎?
在陸家嘴這樣高大上的地方,需不需要清潔工、保安、快遞員?事實上,在美國的大城市裡,高技能勞動者和低技能勞動者,一起流向類似紐約的城市,經濟學告訴你,他們之間是互補的。當城市高收入人群越多,他們對所謂的低技能勞動者的需求也會越大。
大城市的人口結構按照美國的數據來說,高技能勞動者和低技能勞動者的數量關係,基本上是1:1。
再看中國的城市,紅色實線代表大城市,藍色虛線代表中小城市,人口分布嚴重右偏,意味著大城市,確實吸引了很多高技能勞動者,但低技能勞動者卻被排斥在外。
當大量的高技能勞動者流入城市,產生了對低技能勞動者的需求,但該需求又不能很好地滿足時,低技能勞動力的價格就會上漲。(比如中國過去的工人荒,比如當下的好保姆缺乏,比如最近掀起的一個新觀點,中國富豪有錢買不到好服務,杭州保姆事件只是一個很小的好服務缺乏的縮影)
土地供給:土地供給該跟隨需求方向走
城市是慢慢生長的,當下中國,首先,中國經濟崛起,需要產業升級換代,其二,在產業升級換代的時候,一定會對人口的規模及結構產生不斷更新的變化。也因為此,人的思維方式和我們的公共政策,就要去適應這個變化,而不是去阻礙。
但事實上,有些城市發展的思維方式是在反向而行。比如我們看到的是這些年,一方面我們的人口流動方向,仍然在向東部,向大城市流動。但另一方面 ,我們的土地供應政策卻向著相反的方向,向中西部那些三四線城市加大土地供應。
那麼,讓我們先看看東京都市圈的實景圖,西邊綠色的是山區,往東是海水,它基本上是往南建設。從東京的市中心到南邊邊界,大概就是70公里,最近統計顯示,此範圍內的人口數正在向3800萬逼近。這佔到了整個日本人口的1/3,好像東京也沒出什麼大事情。
從上海的人民廣場出發,到蘇州的直線距離是80公里。不僅上海自己的轄區範圍內,如上圖偏南的地方有很多綠色。在上海和蘇州中間,還有很多綠色地區可以發展城市。
陸銘表示,土地供應的收緊,在中國完全是一個政策制約的東西。如果土地收緊了,人也給管住了,結果可能就不樂觀。市場經濟的最重要法則就是,供給不斷去適應需求。如果我們能夠適應這座城市的產業發展和人口增長,滿足對低技能勞動者的需求,就要提高競爭力,把成本給降下來。所以:
首先,要加大土地供應,增加供給的數量、改善供給的質量、讓供給適應需求;
其二,採取更靈活性的勞動力市場,當城市同時擁有高技能和低技能勞動者,收入差距可能會擴大。要通過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人與人之間的福利差距,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來促進社會的和 諧,增加城市包容性;
其三,適應人的增長,持續增加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供給。讓城市的生活不致於在人口增加的過程中出現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公共服務不足等問題。
老想法,到不了新地方,也到不了「新地產」
更多文章:老潘百強房企戰略解讀系列
A,趨勢篇:中小房企還有未來嗎?
1,未來3到5年,1000億規模將是房企顯著分水嶺
2,萬科譚華傑:我對2017年地產行業的判斷
3,房企規模九重天,請看2017年1~2月銷售榜TOP100
4,林中:6000億前,房企增長不會碰到天花板
5,旭輝林中:逼近600億,我對地產未來的13個判斷
6,當下房地產是戰略為王,不是產品服務為王
7,不與趨勢為敵,未來中國商業社會30個趨勢
8,白銀時代,中小房企真的要"下課"嗎?
9,蘇鑫:房地產正迎來服務業的「盛世」
10,陳勁松:重新認識大城市和大都市圈
11,美國曼哈頓豪宅考察交流13個心得|潘永堂
12,中國房地產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 |潘永堂
13,萬科1個月就賣600多億,讓其他房企咋想?|潘永堂
14,國內龍頭房企至少還有一倍成長空間
15,陳勁松:未來3、5年房地產會發生什麼?
16,極速分化,房企"下一步"如何走?
B,標杆篇:30強房企們,他們在幹嘛?
1,金地從600億到1000億,金地僅僅用了1年
2,融僑兇猛閩企中,誰是另類「克制者」?
3,萬科【總裁內參】王石:萬科6年左右實現1萬億
4,萬科張紀文:5年後萬科或許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
5,融創孫宏斌:5年後十強房企平均要4000億規模
6,恆大7大經營哲學,支撐恆大10年從17億到3734億蛻變
7,旭輝旭輝林中:6年50億到600億的戰略復盤
8,正榮新正榮的下一步棋
9,融創融創遲迅:拿下天津5連冠之後怎麼玩?
10,中海中海地產,如何打造地產"利潤之王"?
11,陽光城【總裁專訪】陽光城:2年業績翻10倍的擴張傳奇
12,招商蛇口招商蛇口:幹了1件比沖千億更重要的事
13,祥生【總裁專訪】從325億到千億,祥生只想用2年
14,仁恆置地:仁恆:有一種房子叫"住了後都說好"
15,金地:7大借鑒:房企衝刺千億的"金地樣本"
16,龍光龍光地產=成本高手+盈利標杆+軌道地產專業戶
17,融創:不懼調控,孫宏斌的6張底牌 |潘永堂
18,保利:10年漲25倍的保利地產:不像央企的央企!
19,實地:別只想沖規模,地產下半場呼喚「跨界新物種」
C,專業篇:房企如何打造「專業戰鬥雞」?
1,營銷力:上海萬科:用先進"大數據"手段研究市場?
2,產品力:這家600億的房企發布了一套產品白皮書
3,產品力:第四代住房革命,建築業或迎100萬億風口
4,營銷力:3萬人爆場,三四線樓盤如何未賣先火?
5,營銷力:【狼者融創】7大維度解讀「融創版營銷」
6,豪宅產品頂豪下一站:奢侈品
7,組織管控任正非:砍掉高層手腳、中層屁股、基層腦袋
8,利潤力都是豪宅老司機,為何利潤、規模差別那麼大?
9,併購力融創「併購王」是如何煉成的?
10 產品力如何打造一個均價50萬平米的頂豪?
11,投資力拿地如此重要,BOSS要敢給投資總"加薪"
12,產品力杭州萬科:住宅"22條軍規"背後的5大策略
13,營銷力精準營銷元年:寫給全國地產營銷總的一封信
14,社群力奧倫達部落:「社群運營之父」煉成記
15,資本力 碧桂園CFO吳建斌:把融資成本降到5%
16,產品力:在深圳,這套豪宅窗外風景"值半個億"
17,產品力產品是良心,萬科史上最詳盡產品細節圖譜!
18,產品力這家2100億的房企,發布了它的"產品服務新主張"
19,豪宅力:美國曼哈頓豪宅考察交流13個心得|潘永堂
20,產品力:苦行僧碧桂園:客觀看待3000億級房企的產品力


TAG:地產總裁內參 |
※中國最「乾淨」的兩座城市,分別在南方和北方,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浙江省哪兩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差距最大?
※中國最西邊的城市,來到這裡就跟出國差不多,和內陸城市差距很大
※中國最「委屈」城市:周邊城市都經濟發達GPD破萬億,自己跟這些城市的差距太大!
※華為入駐世界五百強,那麼他和阿里的差距在哪裡呢
※俯瞰世界各地的城市規劃,差距很明顯
※這六座城市的房價最便宜,看過的人都認為,跟北上廣的差距太大
※皖北和皖南的差距大嗎?
※中朝兩邊境城市:差距甚大,讓人感慨!
※「超級大國」與「第三世界」的差距!
※各省GDP人最強的城市和最差的城市的差距有多大?
※印度最富裕的三個城市,在中國算幾線城市?網友:差距不是一般大
※印度最富裕的三座城市,在我國究竟算幾線城市?網友:差距很大
※海安撤縣設市,北沿江勘探開標,靖江差距越來越大……
※現中俄邊境差距巨大,俄仍是邊境小城,中國城市已經高樓參差!
※直擊俄羅斯距離中國最近的城市,和中國的差距真大
※臘八節全國各地都在吃,南北方人差距卻很大,東北人的習俗亮了
※上海與香港兩座城市的對比圖,哪一個實力更強,差距在哪兒
※這座城市與中國上海差距很大,印度女人喜歡在貧民窯過日子
※香港與上海城市對比圖,你知道有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