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奶奶的葬禮辦了七天

奶奶的葬禮辦了七天

China30s

中國人

寫作日常

7月

03日

她的遺照靠著牆豎在一邊,是張彩色照片,紅色的背景。

JOJO《日常》

死亡是我們生活中不常碰觸的話題,但是當它迎面襲來的那一刻,一切又是那麼真實。

今天「中國人寫作日常」作者jojo,是一名昆明的學生。她想要寫下日常生活里那些遼闊的,沉謐的,如同沉入海底深處的故事。今天分享的文字,來自於她在每日書里寫下的其中四篇內容,她記錄了一場真實的葬禮經歷。文字平實,剋制,令人聯想起同樣也是描寫葬禮的台灣獲獎散文《父後七日》。

即使誰也無法確切說出「死亡」背後到底是什麼,但是通過葬禮的儀式,我們能夠看到面對死亡,人們心裡滿懷著的複雜的感情。

日常

JoJo

坐標:昆明

職業:學生

每日書主題:《日常》

自我介紹

大三建築專業學生,暫時休學在家。喜好閱讀,有寫作的習慣。對繪畫攝影也有接觸。想在一年結束之際給自己一個挑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也算對一整年的一個記錄。

冥王星

深處,質疑,黑暗,死亡,毀滅,劇痛,欲求

奶奶的喪葬辦了整整七天。據說以前要辦十多天,但這幾年政府下了規定,超出時限要罰款,這才縮減到了七天。

第一天晚上我和爸媽回到奶奶家時,大伯母已經給奶奶穿戴整齊,蓋上被子,抬放到了廳堂的右側。

敞門正對的院子里,一個穿袈裟的尼姑在念經文,兩個披著灰色僧衣的和尚坐在對面擊鑼敲木魚。聲音伴著喪樂從一旁的大音響里擴放出來,傳到幾里之外。他們身後擺放著七八副方桌長椅和兩個炒菜的大鍋。厚不透光的篷布搭在頭頂,紅色的燈光照在門兩邊的四對白色喪聯上,橫批是音容宛在。

我們跟著大伯進到屋內,大家低著頭,肅穆的氣氛隔斷了外面的嘈雜。幾根香從人群里遞到我們手上。旁邊齊膝高的油燈樹上已經亮了星星燭火,我們給奶奶鞠完躬,點亮又一根燭芯。

接著我們被領到旁邊已經空無一物的卧室里,換上孝服孝鞋。爸爸們戴的是麻布帽子,兩邊掛著白色的小絨球;媽媽們系著縫有麻布的白頭帶。麻代表父母輩;紅色代表子孫輩——村裡負責操辦喪事的老人從門上撕下殘存的一點對聯紙,在我和姐姐的白布抹上一點紅。

訃告貼在水泥平房的門口,旁邊一併貼著喪葬事宜的安排和忌諱。上面寫著屬蛇的不能參加追悼會和送葬禮,我叫爸爸過來看——他屬蛇。爸爸看了一眼,顯然沒心思理會這些,轉身繼續去和大伯二伯還有幾個老人討論之後的安排。

晚上九點,幾個和尚念完經離開,我們坐車回到新房子睡覺,留下爸爸和大伯睡在老房子守靈。頭一天晚上,爸爸就幾乎整夜未眠。第二天早上七點多,我和媽媽聽到隔壁卧室的動靜,跟著起床。吃完早飯,不到八點,我們就又回到老房子這邊。爸爸的眼睛裡有紅血絲,大概哭過,度過又一個無眠夜。

爺爺囑咐我們每天早上都要到靈堂里給奶奶磕頭。磕完頭我們便無事可做,站在小河前聊天曬太陽,進廳堂里倒熱水,捂著水杯又出去曬太陽。

有幾次屋裡沒人,我停在奶奶的遺體前端詳她。她似乎比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時更瘦,上嘴唇的皮膚萎縮得緊貼在牙齒上,像是半個骷髏頭。她的遺照靠著牆豎在一邊,是張彩色照片,紅色的背景,奶奶是笑著的。她拍照的時候知道這張照片將來會被放大列印,封存在相框里嗎。我不知道。

爺爺說奶奶走之前已經完全失去意識。不知是誰來家裡看望奶奶時,順走了她的金戒指。媽媽把這事轉述給我時,我想的是,從那雙枯瘦的手上取下戒指應該是易事。手垂下,戒指鬆鬆地落下。

第二三天不斷有花店的三輪車開到門口,花籃靠牆擺滿兩排後,又在河邊的菜地里立了架子,橫擺開一長排。

姐姐一個個地辨認著花籃輓聯上的名字,時不時轉頭問站在一旁的姑媽他們是誰。然後長拖一聲「噢」,記憶被喚醒。我則是第一次聽到這些名字,全然的陌生,驚訝於第一次知道家裡有這麼多親戚。

來往人群的臉龐陌生而相似,尤其是老人們的臉。但有一個奶奶,她和躺著的奶奶長相很接近。說不清哪裡像,但每次看見她從面前經過,我都一恍惚,模糊地想起奶奶生前的樣子。

之後才知道,她是奶奶的姐姐。奶奶家裡有九個女兒,這些年都陸陸續續地去世,只剩下她和奶奶。而這次奶奶也走了,只剩下她最後一個。她似乎不怎麼和別人說話,我幾次看到她獨自坐在靈堂里,像是守在奶奶的床邊,想要再和她的妹妹說幾句話。

第三天幾個工人抬來棺材,在奶奶的衣服里塞滿我們折的金銀元寶之後放進去,合上玻璃罩,移到靈堂正中。一個充電的小擴音器掛在棺材尾部,從早到晚循環播放女人的哭喪聲。媽媽唉,親娘唉。我只聽懂了這兩句。

剛去的那幾天天氣比預想的暖和。我和姐姐吃完午飯鑽進車裡,把座椅往後調。姐姐在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邊看邊念。她念了會兒,我聽了會兒。車裡熱到昏頭漲腦時我們才醒來。

晚上爸爸他們站在河邊聊天,我和媽媽坐在院子里看演出。演出的人加起來不超過五個。報完節目,女人轉身進帘子里,抹了腮紅出來,張口唱起嘹亮的歌。兩個小時的節目,唱歌、小品、相聲、戲劇,都是用揚中方言說的。我能勉強聽懂一些,媽媽則完全聽不懂,卻也跟著人群鼓掌,竟看得興緻勃勃。

第四天下午來了一個賣骨灰盒的男人。後備箱打開,十多個盒子放在裡面。戴著金戒指的男人挺起油肚,抱出幾個放在地上,一一介紹。這個是黑檀木的,最貴,四千。這個是紅木,三千。還有大理石和紫砂的,兩千四。

人群頓時簇擁上來,幾個老人熱烈地和男人講價。最終爸爸掏出錢,兩千八,買了黑檀木的。至於是如何選定,是誰選定黑檀木的,誰也不清楚。無論是什麼都要選最貴的,似乎成了辦喪事時毋庸置疑的原則。好像為了盡最後一點心意,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那天晚上開追悼會,下午三點工人們就開始布置靈堂。搭鐵架,垂下白簾帳。正對門外,打開花傘,桌上放上飯菜,還有奶奶的遺照。大伯二伯和爸爸,兩個伯母和媽媽,坐在門口的草甸上。每來一個客人,他們就下跪一次,而客人登記完名字,則要給一百塊錢。到第三撥人吃完飯離席,爸爸媽媽們才起身吃飯。

鄉委會代表念完了悼詞,輪到作為長子的大伯來念。悼詞是二伯感冒待在新房子休息時候寫的。晚上的風很大,溫度降了很多。大伯念到後面哽咽起來,翻頁時手有些僵硬,微微地顫抖,安靜了好幾秒才翻到下一頁。

悼詞結束後,所有系著頭巾的人逆時針繞靈堂三周。繞完出來,是最後一個環節,孝子下跪。大伯二伯和爸爸三個人,順著給四五個長輩跪地磕頭。長輩們一邊想扶他們起來,一邊又不得不承住三個響頭的重量。我看著難受,轉過頭,看見大伯母也轉過頭,用手背抹去了眼角的淚。

之後是通宵守靈,所有直系親屬都要留下來,為了次日六點的出葬火化。大伯他們在靈堂背後打麻將,我在卧室里聽伯母和媽媽聊天。到了凌晨,難抵困意,我和姐姐上車睡覺。夜裡溫度驟降,雨點打在車外。我蓋了一件大衣,縮緊身子。大伯來敲窗叫醒我們時是凌晨四點半。醒來雙腳僵冷,身體的疲憊和沒有刷牙洗臉的污垢感轉化成了心理上的折磨。

大家捧碗喝了熱粥,站在院子里等一個奶奶。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一整晚,頭頂的篷布有幾個地方開始漏水。地上積攢著幾天以來的所有垃圾(按照習俗,直到出葬完畢才能清掃),隱約能聞到腐臭味。老人們拿來白色塑料布,讓我們繫上當雨衣。直到六點過十分,那個我不認識的奶奶才騎著電動車匆匆趕來,她解釋因為下雨路上耽擱了時間。

姐姐走在隊伍的第一個,高舉著竹子,上面的白紙條在風中飄搖,很快被雨水打濕。我跟隨其後,抱著奶奶的遺像,女人的哭喪聲裝在大衣口袋裡。原本是二姐(二伯的女兒)負責抱遺像,但她那幾天在期末考,第六天才從澳大利亞回來。二十多人走在前,隊伍末尾是抬棺材的工人。他們找來粗圓木,墊在棺材下面,用麻繩拉著往前走。我們沿著小河的方向,拐過彎,經過落滿枯葉的水塘,再直走一段,上橋。

兩個伯母,媽媽,還有我和姐姐坐在前面,奶奶的棺材放在車後面,爸爸和伯父他們坐在棺材兩邊。車剛開,口袋裡的擴音器就戛然而止,似乎是沒電了。車裡沒人說話,一時間擁有難得的清靜。

我們到殯儀館時前面已經排了兩家人。所有人都在等候室里等待通知。我的孝鞋的前半部分已經濕了,儘管穿著姐姐的長棉衣,但冷意依然從腳底傳遍全身。媽媽讓我坐著休息下,我說不用。坐吧,她堅持。不用,我不坐,我加重了語氣。她不解地看著我,我忍不住提高音量,這個座椅那麼冷。媽媽這才反應過來,你冷嗎,她問。「我的鞋子全濕了!」我不知怎麼簡直快哭出來。

在悼念廳里繞著奶奶的遺體走完一圈出來,我們在領灰處又等了一個多小時。一個工作人員出來接骨灰盒,手上拿著一盒藥片似的東西。他說這是防腐劑,放在骨灰盒裡的,可以避免骨灰受潮。大伯毫不猶豫地掏出了一百塊。

出殯儀館,車開到墓地。我們雙腳套上塑料袋,一腳一步地踩在爛泥路上,走到事先已經挖好的土坑旁。所有人圍坑走三圈,邊走邊往坑裡撒錢。第一次撒兩個一元硬幣,第二次撒五個,最後一次是十元的紙幣。

回到公路邊,解開塑料袋,我看到褲腳上有幾點黃泥。我吸了口氣,安慰自己,馬上就結束了。

中午回去時院子里的一切都恢復了平常的樣子。地上沒有垃圾,抬頭能看到灰色的天空。白茫茫的,乾乾淨淨。跨過門口的火盆,我們猝不及防被灑了一臉水。

「去晦氣。」老人左手端著裝水的碗,右手拿著竹葉做的刷子。

最後一天,我們三點起床,到老房子這邊給奶奶磕頭。以前的規矩是每七天來換一次飯菜,磕一次頭。總共要七次,七七四十九天,才算結束。那天凌晨,從大伯到爸爸,大伯母到媽媽,姐姐到我,姑父姑母,還有兩個奶奶,我們換一次飯菜,順著跪一次,拿出火盆燒一次紙,兩個奶奶哭一次。總共七次,倒了半桶熱騰騰的飯菜,直到天蒙蒙亮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三明治 的精彩文章:

給我們自己,一個恰切的名字
線上社群「故事公園」,邀你入園和我們一起修鍊Storytelling能力
寫作就像你忘了的那塊肌肉,該找人幫忙鍛煉它了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記錄父母的故事,誰來記錄呢?
別擔心自己會孤獨終老,因為人類是有趣的

TAG:中國三明治 |

您可能感興趣

婚禮期間母親離奇死亡 新娘辦完婚禮辦葬禮
把婚禮辦成了藝術品!看過的新人都被種草啦
婚禮辦了三年了,女兒已經兩年了,你還不和我領證嗎?
美國殯儀師夫婦將婚禮辦成葬禮,結婚蛋糕上擺著一對骷髏新人
長孫皇后的葬禮辦了半年,她的女兒哭死了,真的死了
把婚禮辦的比葬禮還恐怖!我只佩服你們!
寵妃病死,皇帝肝腸寸斷,葬禮辦的太奢華,百姓都以為是皇帝死了
一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侍女死後,康熙皇帝下令按嬪禮辦理喪事
殯儀司儀夫婦熱愛自己工作,把婚禮辦得像葬禮,靈車當婚車
4生肖七夕之後真愛姍姍來遲,戀情開花結果,馬上領證婚禮辦喜酒
辦完婚禮辦喪禮 英國男子結婚僅13小時後去世
女兒早產打亂結婚計劃 夫婦直接在醫院把婚禮辦了
和初戀結婚甜甜甜!不過這婚禮辦得還能更低調點嘛……
張嘉倪表示一定要把婚禮辦了,誰注意買超的表情?心疼女神!
和初戀結婚甜甜甜!不過這婚禮辦得還能更低調點嘛...
一場婚禮辦下來到底有多麼不容易?
戲精策劃小妞,國內婚禮辦的像在國外|小藍書
把婚禮辦成了日劇,200名藝人參加三浦翔平桐谷美玲婚宴
她老婆是應采兒助手,為娶別人眼中醜媳婦,婚禮辦得堪比TVB台慶
《妻子2》張嘉倪含淚喊話:把婚禮辦了,買超道出原因後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