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九上六七單元背誦內容
秋水
《莊子》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高興地自得其樂,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有人認為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義,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於生者, 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 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 一豆羹, 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寧願捨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麼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方法哪會不採用呢?採用這種做法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這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是因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並非只是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呼喝著給人吃,飢餓的行人也不願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 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駢死於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 曰: 「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論語》十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謀劃不誠心誠意嗎?與朋友交往不誠實嗎?(老師)傳授的知識不去複習嗎?
孔子說:「看見德行優秀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優秀的人也要(對照著)檢查自己。」
子貢問:「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遵行的準則嗎?」孔子說:「是寬容啊!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險的道路還很長。」
孔子說:「富裕和做官是人們追求的,不講仁義之道去得到它,就不應該佔有。貧窮和低賤是人們厭惡的,講仁義之道反而受窮而卑微,也不應拋棄仁義之道。」
子貢問怎樣才能做個君子。孔子說:「先行動,有關行動的話以後再發表。」
孔子說:「君子應該成就別人的美德,不應該促成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相反。」
孔子說:「做官如果能夠通過修養仁德而獲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職,我也儘力而為。如果不能獲得,我就從事愛好的事業。」
孔子在齊地聽了《韶樂》,三個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嘆道:「沒有想到演奏音樂竟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曾點)說:「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經做好了(穿上),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風,(然後)唱著歌回家。」孔夫子嘆了口氣說:「我讚賞曾點說的啊!」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TAG:漢林的教與行 |
※李利:統編本七年級語文背誦篇目
※語文課本背誦古詩詞集
※新課標:必修古詩文背誦《論語》
※新版72篇「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收藏!
※《孔子集語》六句傳世名言,每一句都值得背誦!
※《唐詩三百首》李商隱七首七言絕句,首首佳作,值得背誦!
※《中醫針灸學》必背內容:八會穴、八脈交會穴(內含背誦歌訣)
※《中醫針灸學》必備內容之:下合穴、十六郄穴表(內含背誦歌訣)
※《三字經》全文與譯文,分門歸類,更易於孩子學習背誦,一定收藏
※收藏!72篇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
※詩文欣賞:一生值得背誦的十二首長篇古詩文,你背過了嗎?
※《楞嚴咒》簡潔版易背誦卡
※大家一起來背誦 《三十忠告論》
※《列子》中的六則經典格言,每一句都是千古名言值得背誦!
※國人應知的《論語》十二名句,要背誦的喲
※歷史上最文藝的貓奴,曾為主子賦詩十二首,今被萬千學子背誦
※印光法師:背誦多滑口誦過,看文則一字一句
※54首適合一二年級孩子積累背誦的古詩 經典誦讀詩韻裊裊 收藏吧
※古代九句用兵經典語錄,每一句都值得背誦!
※論語中的經典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