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是人?——兒童的自我認識

我為什麼是人?——兒童的自我認識

大家好,我們是一群奇葩爸媽

一群愛孩子DE有為爸媽:

大學老師 + 兒童心理諮詢師

+ 臨床心理治療師

+ 臨床心理諮詢師

+ 家庭治療師

+ 藝術治

「媽媽,什麼是寵物?」「寵物就是家裡養的動物。」「那我能不能當寵物?」

「媽媽,我為什麼是人寶寶?我不想做人寶寶。」「那你想做什麼呢?」「我想做一隻小鳥,在樹上唱歌。」「人寶寶也可以唱歌啊。」「可是,人不能自由地飛翔。」

「媽媽,我為什麼是人?不可以是動物呢?」「人就是一種動物啊。」「可是動物都不用上學呢。」

……

最近,6歲的兒子經常糾結於這類話題。你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嗎?你的孩子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呢?

面對兒子的疑問,我一方面感受到他的焦慮,對不稱心事物的排斥;另一方面,也看到他在自由與規矩之間開啟了自我的探索。

「我是誰?」,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值得人用一生去探尋的問題。

我是誰?

我是誰?——答案其實就是自我認識。

自我認識: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是主體我對客觀我的認識,也就是人將自己的情況,包括外觀、生理情況以及自己的感知、思考、體驗、意圖、行為等心理活動、心理過程、心理內容及其特點報告給自己。

個體對於自我的存在,行為和心理的認知會有一個發展過程。

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嬰兒出生的6個月內:通過與照料者穩定的可信任的互動,產生「自我恆定性」和「他人恆定性」。這是嬰兒對自己身體永久性、身體與他人以及人際聯繫的規律的早期認識。

6個月以後:嬰兒逐漸通過發出一些信號來讓照料者滿足他們的需要,從而體驗到初步的「自我效能感」。這時,嬰兒的自我系統就開始形成了。

1歲時:嬰兒指向物體,並朝同伴看,以便讓他們的注意都集中到該物體上。這一過程就反映了他們意識到自己和他人並不總是看到相同的東西。

2、3歲的兒童開始把自己作為主體來看待,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時,總要把自己掛在前面,說:「寶寶要」、「寶寶喝水」,逐漸形成「我的」概念。

在幼兒期,語言的發展使兒童可以談論主體自我,即他們自己的主觀體驗。隨著主體自我的日漸穩固,幼兒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客體自我上,從而形成「自我概念」。

小班的兒童對自己的評價通常依賴於成人對他的評價。如果你經常問孩子乖不乖,他就會把「我很乖」當作評價自己的標準。而大班的孩子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聽從大人的意見。

如何幫助兒童認識自我?

敢於放手

讓孩子在親手嘗試的各種體驗中,發現自己的「能」與「不能」,找到自己的長處和劣勢。讓孩子在成功中獲取成就感,對於孩子失敗的經驗可以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改善之道。

通過照片、視頻等,幫助孩子意識到他在不同時期的成長,逐步建立自信,正確認識自我。

勇於示範

父母可以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引導孩子認識外部世界,從而建立良好的外部與自我的連接。正如文首兒子的疑問,源於他特別渴望自由,不願意被束縛或約束的意願。其實,自由和約束是相對的,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所以,面對他的疑問,一方面,我在審視自己是否有控制過多的行為;另一方面,引導他去接受一些必須的規則。

我們在後台等待您的到來喲!

題外話:

奇葩爸媽們都有點小忙,有時會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我們團隊會定期登錄公眾號,如果有些朋友發來的信息,沒有及時收到回復的話,請您留下聯繫方式耐心等待,我們會在48小時內聯繫您的。

如果您確實有問題要諮詢的話,請寫明您的來意「問題諮詢」。非常感謝!

——奇葩爸媽們敬上

歡迎光臨有家心理~推開一扇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家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有家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你認識我兒子嗎?
我怎麼認識了你們這些人
這就是你認識的我
這5位女星,我敢賭你只認識宋祖兒,你若全部認識,容我叫你大佬!
我們認識自己嗎?
你爸跟你媽怎麼認識的?我爸跟我媽是這麼認識的
「我該怎麼認識你呢?」
「傅先生,你真的認錯人了!我不認識你!」他腹黑一笑,「嘭」地壁咚,「我怎麼會認錯我兒子的親媽!」
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
你和你男朋友是怎麼認識的?
劉瑜:我喜歡你,因你是我認識的人中唯一不可歸類的人
這6位女星中,我猜你只認識王子文,認識其她人算我輸!
你為什麼不認識我
這4位演員,我猜你就認識宋祖兒,如果你全認識,容我對你五體投地!
你認識的有錢人,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這6位女星中,我猜你只認識王麗坤,認識其她人算我輸!
這5位演員,我猜你只認識王祖賢,如果你全都認識,容我叫你大神
這5位演員,我猜你只認識劉濤,如果你全都認識,我是真服了!
你想認識我的妮子嗎?
我想認識這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