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位中國影人入選奧斯卡評委 中國電影國際影壇地位擠上一線?

多位中國影人入選奧斯卡評委 中國電影國際影壇地位擠上一線?

導 語

daoyu

從上世紀80 年代至今,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主要是以參與國際電影節為渠道,但凡能夠獲得獎項,對於國人來說都是一種榮耀。也正因為如此,張藝謀、陳凱歌、謝飛等第五代導演及賈樟柯、王小帥、王全安等新一代導演在國際三大A 類電影節上斬獲獎項,則成為評判中國電影地位的標誌。

隨著中國票房的崛起,近來中國作為電影大國和電影市場的地位逐漸上升,與此同時歐美老牌電影節也不得不重視中國元素的力量。6月29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新增774名奧斯卡新評委,其中有近20位華人入選,這也意味著奧斯卡評委成員中已有超過50張中國面孔。收到好萊塢資本青睞的奧斯卡遞出的「善意」橄欖枝,是否意味著中國電影已經成功躋身國際一線地位?

奧斯卡擴容

50餘位華人評委話語權有多重

6月29日,奧斯卡評委會公布史上最大「擴招」,中國電影人大放異彩。繼去年20餘位中國明星加盟,今年又有甄子丹、范冰冰、馮小剛等近20位華人入選。截至目前,奧斯卡評委成員中已有超過50張中國面孔。

此次,20位華人評委和時光網編輯共同入選奧斯卡評委,也證明了「中國元素」在好萊塢的「反向滲透」。

據了解,奧斯卡主管委員會對成員的篩選有嚴格的評判標準:才華橫溢、在業界獲得有較高的榮譽和知名度,曾經獲得過學院獎的提名,在某個領域有特殊的成就,或為電影業的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因此,以上入圍奧斯卡評委會的中國明星,可以視為都得到了美國奧斯卡組委會的認可。

得到這一消息後,國人很興奮,這麼多中國評委,能否助力華語電影衝擊奧斯卡?事實上,局面可能有點殘酷。儘管今年奧斯卡對於中國影人們繼續敞開大門,但截止目前,奧斯卡評委會裡的中國面孔仍不足百人——相比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7000餘人的成員總量,這個數字實在是微不足道

覬覦中國市場

奧斯卡「擴招」背後的資本套路

奧斯卡之所以成為全球電影人和影迷所關注的焦點,和好萊塢在全球電影文化中的強勢地位分不開。好萊塢作為世界電影的中心,統治著全球電影市場。一方面,它不斷輸出類型各異的電影作品佔領各國電影市場。另一方面,它又不斷吸收各國文化,吸納各國優秀的電影人才,使其為自己全球文化影響力的建構所服務。奧斯卡也伴隨著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的擴張,滲透到世界的角角落落。

那麼,奧斯卡選擇「擴招」華人,背後有何深意?數據顯示,2017年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美國的收視人數僅為3290萬,創下自2008年以來新低。奧斯卡運營壓力大,改革勢在必行。

從本次公布的這份招新名單,就充分展示了奧斯卡「擴招」的多樣性,成員來自57個國家,39%是女性,30%為非白人。而在去年,學院的6261位奧斯卡評委中白人佔比則高達92%,女性則僅有25%。

不過,除了種族層面的因素,市場因素也是中國影人獲得奧斯卡評委會青睞的一大要因。有業內人士認為,奧斯卡之所以吸納越來越多的中國影人加入評委會,正是看中了中國動輒上億的巨大市場和票房,好萊塢的「善意」擴容也是希望奧斯卡獲獎影片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奧斯卡獲獎利潤

好萊塢製片公司「遊戲規則」

關於奧斯卡,不少國人都認為「是電影界至高無上的獎項,公平公正權威!」那事實真的如此嗎?奧斯卡的真實身份:背靠好萊塢的學院獎。撇開其背後的政治影響不談,光是利益的驅動,已經不再單純是藝術層面的比拼了。

據內行人估計,一部影片如果獲得奧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萬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獲獎,票房收入還將增加2000萬美元。而且,影片獲獎後,對演員的回報也相當豐厚,不僅身價攀升,能得到實質性的物質回報,本人甚至還可以憑藉奧斯卡的權威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出於以上原因,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幾乎每年都要押寶於某部電影,為其耗費巨大的廣告投資。從五十年代早期開始至今,好萊塢的兩份定期刊物《聯合演出日報》和《好萊塢報道》成為了各大製片公司爭奪的主要陣地,它們買斷其中的多頁版面刊登電影廣告。除此而外,各大製片公司在電視台黃金時間插播的電視廣告上也得花大筆費用。時至今日,互聯網也成為了他們進行影片宣傳競爭的主要手段。

奧斯卡不屬於A類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按類型分類沒有等級劃分

如果說奧斯卡暗藏「規則」的話,那中國影人注重的國際電影節呢?是否也有「規則」是我們不知道的?

去年,范冰冰獲得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引發國內熱烈討論,各大媒體給出的評論是女神斬獲國際A類電影節獎項,似乎一聽到A類電影節,感覺非常高大上。可是,根據國際電影節的劃分,實際上這個獎項並非那麼深不可測。國際電影節是如何而劃分的呢?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把電影節分為四類,即A、B、C、D類,注意、注意,注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A、B、C、D類電影節是電影節類型的劃分,並不是級別的劃分。

國際A、B、C、D類電影節具體分類方式是:

A類: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電影節以競賽為主,但沒有具體的主題)

B類: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電影節以競賽為主,有具體的主題)

C類:非競賽型電影節。(不以競賽為主,以電影展映為主)

D類:紀錄片與短片電影節。

值得強調的是,A類電影節(奧斯卡並不在A類電影節裡面)里的戛納、威尼斯、柏林三個是世界上所有電影節里最具影響力的三個,但這並不代表所有A類電影節都很牛。

國際影響力最大的三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分量有多少?

奧斯卡擴容可能存在不少深意,但不可否定的是,中國面孔或者中國市場越來越被權威電影節所肯定。

戛 納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它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也是迄今的唯一一部。

這部電影在戛納大放異彩之後,《活著》也成為國人的驕傲在1994年的戛納上攬下三大獎項。

1997年5月20日,王家衛憑藉《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榮獲該獎的華人導演。

除了《春光乍泄》,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也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奪得影帝桂冠。

誰會獲得下一個戛納影帝影后?從資歷和活躍度來看,舒淇、張震、章子怡等人或許都有一定的希望。

威 尼 斯

威尼斯電影節與中國電影源遠流長,從上個世紀90年代,張藝謀、鞏俐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秋菊打官司》、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陸續獲得金獅獎。到2005年以後,李安《斷背山》、《色·戒》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吳宇森憑藉《赤壁》、《碟中諜2》、《英雄本色》獲得終生成就獎。

其中華人評審團也星光熠熠:鞏俐(2002)、張藝謀(2007)、李安(2009)、謝晉(1989)、陳凱歌(1993)、張曼玉(1999)、許鞍華(2003)、徐楓(2004)、阿城(2005)、杜琪峰(2008)、陳可辛(2012)、姜文(2013)、陳冲(2014)、侯孝賢(2015)、趙薇(2016)。

2016年趙薇成為評委中唯一一名亞洲人之後,電影節再爆「亞洲」焦點,中國光大控股攜上海電影藝術學院一舉簽下「亞太電影藝術單元」獨家舉辦權;隨後,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領導為江泊先生頒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特別貢獻獎」。

這意味著華語片甚至亞洲電影逐漸得到國際主流電影舞台的認可,也意味著中意之間的交流不僅僅限於經濟往來,在文化交流方面已經得到了更深層次的增長和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大鱷的目光,經濟與文化得到了兼容並舉的協同發展。

柏 林

上世紀80 年代以來,中國電影 「走向世界」 主要是以參與國際上名目繁多的電影節並獲得獎項的形式和渠道來進行的,尤其是 80 年代末期及 90 年代,以張藝謀、陳凱歌、謝飛等第五代導演以及緊隨其後的更年輕的電影人賈樟柯、王小帥、王全安等在國際三大A 類電影節上分別斬獲最高獎項而作為炫目耀眼的標誌性事件。

而這一屆2017年柏林電影節,王全安是主競賽單元的評委。

柏林電影節可謂王全安導演生涯的福地,他的《圖雅的婚事》便獲得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2010年,王全安執導的《團圓》再次入圍柏林電影節,並獲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最近的一部電影作品、2012年的《白鹿原》也曾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而在三大電影節獲得業績之中,又以柏林電影節對中國大陸的電影作品最為青睞和褒獎,甚至可以說它是中國內地電影走向世界、探索國際之路的一個最重要的「力量推手」。不過,隨著中國影視業發展迅猛,雖然華人導演和影星在戛納和威尼斯的收穫不多,但近兩年卻有了更多讓世界聚焦的實力。

從奧斯卡到三大A類電影節,我們看到的是,中國面孔不斷增加,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這樣的現象,其實同樣預示著,中國電影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不少導演、藝人在商業片泛濫的當下,仍能沉靜下來,製作有深度、有廣度的電影。這對電影市場而言,也是一大良性助力,有望推動國內電影文化的改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矩陣 的精彩文章:

網綜發展格局大變動 騰訊、優酷、愛奇藝為搶「頭部內容」都是這麼做的!

TAG:傳媒矩陣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國際電影節發布評委陣容 中國影人佔三席
《第一次的離別》全球首映 國產佳片獲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觀眾盛讚
劉德華、金城武加入奧斯卡評委,美國電影開始注意中國市場了!
七位AAC藝術中國評委眼裡的中國當代藝術
中國女評委評世界級攝影大賽,解密大賽內幕
今日娛樂:兩部華語片入圍戛納「影評人周」,寧浩擔任上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主席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亮相
第十屆中國優秀遊戲製作人大賽音樂組評委陣容公布
金球獎+國際足聯年度最佳,體壇雙攬中國區媒體評委
第十屆中國優秀遊戲製作人大賽移動遊戲組評委陣容公布
國際艾美獎進入半決賽,14位中外評委齊聚上海灘
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評語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首位中國男演員擔任評委——張震
中國好聲音舞台上的6大評委,最後一位大家都不喜歡她!
再迎重量級主播 《中國好聲音》評委入駐陌陌
德國中國電影節在即,評委大佬空降法蘭孔子學院!再不圍觀就晚了
女演員舒淇參加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評委媒體見面會
中國攝影師奚志農肖慕漪擔任評委 18年來首次無中國攝影師入選
中國女孩在韓國整形成功,轉身那一刻,激動的韓國評委都飈中文了
中國風蛋糕在國外走紅,細節簡直完美,被外國評委稱為「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