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浩然:你的任性,讓人心疼……

孟浩然:你的任性,讓人心疼……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大老振工作室

孟浩然:你的任性,讓人心疼……

作者 | 大老振讀經典

中國兒童啟蒙詩歌排行榜上,穩居前三名的當然是李白的《靜夜思》、駱賓王的《詠鵝》,還有「任性哥」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咦?不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嗎?什麼時候變「任性哥」了?

當然任性了!你再讀讀這首《春曉》,難道沒有從鳥鳴聲、風雨聲中看出來別的什麼意思嗎?

正是春困的時候,外面的鳥叫聲卻把我吵醒了,啊,原來下雨了,那麼你們上班去打卡吧,記著帶傘,我要再睡會兒,睡會兒,睡——會兒——呼——呼——

能把睡懶覺也寫得這麼理直氣壯、這麼有詩意、這麼美好的,不是「任性哥」還是誰?

然而孟浩然的任性可不止睡個懶覺就算完了,他的人生,就是由大大的兩個字組成的——任性!

01

載初元年(公元689年),湖北襄陽西南的峴(xiàn)山上,有一處叫做「澗南園」的莊園,這家女主人生了個男孩兒,孟老爺咬定他們是孟子的後代,所以給兒子起的字也是出自孟子名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浩然對於祖宗留下來的「浩然」二字沒有多少理解,可是卻得了這個「氣」字的真傳:至大至剛、很有個性!

峴山風景很美,據說這座山是伏羲死後葬在這裡、他的身體變化而成的山,這裡還有一條漢江從山腳下蜿蜒流過。

孟家有自己的田產,生活小康,如果照孟老爺的安排,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要參加高考,即科舉考試,然後謀個一官半職,不求他做多大官,也不求他發多大財,只要是國家正式編製,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小浩然果然不負他爹對他的期望,聰明好學。平時他埋頭在一堆堆的四書五經里,累的時候,最喜歡手拿一本《陶淵明集》,走出書房,走出莊園,坐在峴山的最高峰上大聲朗讀。

有時候他會和弟弟划船渡過漢江,到對面的鹿門山去遊玩,孟浩然最崇拜的龐德公,東漢末年就隱居在這裡。

十七歲的時候,他在襄陽本地的考試中嶄露頭角,只等來年去京城長安實現他爹的偉大理想了。

就在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的時候,孟浩然做了一個大膽而又任性的決定——拒絕參加科舉考試!

怎麼回事?不是學得好好的嗎?十年寒窗啊!怎麼說不考就不考了?

孟浩然的理由是:我不能去給一個混亂的朝廷做幫凶!

原來在孟浩然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統治的武周時期,武則天臨終還政給兒子李顯,恢復了李唐的統治。

懦弱無能的唐中宗李顯,他的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為了奪取政權,居然合夥把他給毒死了!李顯的弟弟李旦的三兒子發動政變,殺死韋氏,然後實力挺爹,李旦就這麼在兒子的幫助下當上了皇帝,這就是唐睿宗。

倒霉的李顯,他爹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將來他兒子也是皇帝,關鍵連他老娘也是皇帝!你說他是該慶幸呢還是該悲哀呢?

孟子他老人家曾經曰過: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孟子·離婁章句上》)

在孟浩然心裡,李旦這個皇帝就當的名不正言不順,你怎麼就允許你的兒子去搶你哥哥兒子的皇位呢?你這種行為就是不仁、不義、不正!你怎麼能服天下!

孟浩然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這個嚴重的後果自然對大唐王朝沒有一絲一毫的影響,在家裡卻像是炸開了鍋,一家人輪番勸說,孟浩然就是一梗脖子:我說不考就是不考!

單純熱血的青年啊,你怎能理解皇室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政治鬥爭!如果孟浩然知道唐朝經歷這場大亂之後,發動政變的那個三兒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他會開啟唐朝的一個新時代——開元盛世,還會不會放棄這次考試?

孟浩然卻還要把任性進行到底,他提出口號:文不為仕!

這可是連退路都沒給自己留呀,學習不是為了做官,那麼你後悔了又想做官了該怎麼辦?

這有什麼!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後面三個是「不後悔」。

渾身「浩然之氣」的孟浩然才不會考慮後悔不後悔的事,他人生的任性之路才剛剛開始。

02

孟浩然很快就經歷了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和幾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因為拒絕參加科舉考試和家人鬧翻了天,孟浩然離家出走了,他在家對面的那座鹿門山住了下來。

他要模仿龐德公隱居這裡,東漢末年是亂世,現在天下也亂得很,從他出生到現在,已經換了三個皇帝了。

有幾位朋友經常來拜訪他,他們就是「襄陽七子」,這幾個熱血青年在這裡談詩論文、縱論天下。

就是這時候,孟浩然認識了一個美麗動人、身世可憐的女孩兒,十七八歲的如花妙齡,因為沒有了父親,她要賺錢養家,跑出來做了歌女。

情竇初開的孟浩然很快就愛上了她。

孟浩然的長相像他家鄉的山水一樣清秀,「骨貌淑清,風神散朗」(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他很瘦,個子很高,哪裡都是細細長長的。細細長長的胳膊腿,細細長長的眉毛眼,可是他的心卻很狂野。

他料定父親不會同意他娶一個歌女做妻子,直接跑到女孩兒家裡拜堂成親了!

他以為生米煮成熟飯就會萬事大吉,可是他低估了孟子家的血統,作為一個大思想家的後代,你可以任性,可是你爹也很有他的個性:倔!

拜堂成親怎麼了?沒門兒!甚至連妻子生了個大胖小子他爹都不讓進門。

於是「任性哥」和「倔老爹」就這麼僵持著,誰也不向誰低頭。

最後是「時間」做了裁判,他老爹熬不過時間,死了。臨死之前還交待給家裡人:「絕不讓那個歌女進門!連守喪都不允許!」

孟浩然傻了,贏了愛情輸了親情,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結局。

從二十歲成親到二十六歲父親病逝,孟浩然只和父親見過一面,父親拒絕承認他的妻子後,他負氣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澗南園。

人生兩件大事,學業和婚姻,他任性的沒有一件聽從父母的意見。

就在他婚後不久,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從此後進入開元盛世,一個生機勃勃、萬邦來朝的大唐出現在世人面前。

如果,他當初選擇參加科舉考試,已然完成了父親的心愿,父親即使是死,那也是含笑九泉!可是如今呢?

孟浩然跪在父親的遺體前用力捶打著自己的腦袋,失聲痛哭。他發誓,要給父親守孝三年,然後拼盡全力去實現父親的願望——謀求官職,光宗耀祖。

孟浩然的確這麼做了,結果怎麼樣呢?

結果是他一輩子也沒有做官,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謀求、謀求、謀求……

03

開元五年(707年),二十九歲的孟浩然走出襄陽,用了八年的時間漫遊吳越,遊歷了湖南、安徽等地。

八年?一直在旅遊?這麼任性!

對啊,還記得孟浩然的那句「文不為仕」嗎?當初是他要放棄科舉考試的,現在去參加考試,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不過漫遊各地結交朋友、尋求機會找人舉薦亦屬當時文人的風氣,然而八年的時間也太長了吧!結交到朋友了嗎?

當然結交了,孟浩然人緣特別好!落魄的文人、被貶謫的官員、同船的驢友,甚至他生病了住了幾個月旅店的小二,遍地都是朋友!

朋友要去江南了,他寫詩表達自己的依依不捨: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送杜十四之江南》)

「天涯一望斷人腸」還不夠,還要送禮物:

遊人五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送朱大入秦》)

有錢就是任性!

欣賞完錢塘江的大潮,在回去的船上立刻向同船的人表達「同舟共濟」的緣分: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渡浙江問舟中人》)

去拜訪一位很有才的人,誰知到那裡卻得知他被貶官了,那就寫詩表達一下同情吧!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真摯的友情的確非常感人,可是什麼用都沒有呀!眼見得當年的「襄陽七子」,有好幾個都做了官,要麼通過科舉考試、要麼被推薦,都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只有自己還在遊逛,孟浩然決定:結束漫遊,到東都洛陽去。

好吧,三十七歲參加科舉考試,也還不算晚。

No、no、no,你說錯了,他不是去參加科舉考試的,他是去「干謁」的。

在唐朝,做官不只一條路可走,除了參加考試之外,官二代、富二代的可以得到舉薦,有才華沒出身的可以選擇「干謁」,就是帶著你的詩歌去拜訪那些名氣大官也大的人,讓他們幫你推薦。

開元十三年(725年),孟浩然來到了東都洛陽,謀求官職。

那時,唐玄宗帶領文武百官要去泰山封禪,所以東都洛陽是天下中心。

孟浩然把他的「求職信」呈遞給了丞相張九齡: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如此煙波浩渺、氣勢宏偉的八百里洞庭,我想要過去吧,可惜沒有船和槳,只有眼巴巴地看著人家在那裡釣魚的份兒了。

張丞相立刻就看懂了:哦,你這是羨慕我舉薦了不少人,也想當大魚,上我的魚鉤呀!這麼有才,來吧,就是你了!

張九齡把孟浩然舉薦給了朝廷,可惜唐玄宗不想吃這條魚。

這首詩卻因此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干謁詩」的典範。

比孟浩然小11歲的李白,若干年後寫下「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誓把狂傲進行到底;而比孟浩然小22歲的杜甫,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則更是彪炳千古。

04

失望的孟浩然回到家鄉,他不想再繼續「謀求」下去了,可是還未完成父親的心愿呢,怎能停下自己的腳步?

這時他的好友邀請他到天台山(今浙江天台縣)來,因為被幾代皇帝重視的著名道士司馬承禎的道場就在這裡。

於是孟浩然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吳越之旅。

可當孟浩然來到天台山的時候,卻得知司馬承禎前往洛陽去了。孟浩然選擇一邊欣賞江南美景,一邊等待。就這樣,三年的時間又被蹉跎過去了!

這一天,天色已晚,孟浩然在建德江上羈旅夜泊。這是一個深秋啊,天地間是如此的廣袤寧靜,彷彿只有他一個人,唯有明月相伴,想想渺茫的前途、有家不得回的苦楚,不由得又添新愁。

孟浩然輾轉難眠,坐在船頭,仰望和他近在咫尺的明月,他一字一字緩緩念出了心頭的那首詩: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濃濃的憂愁,卻是如此淡淡的語氣,此後,孟浩然形成了屬於他自己獨特的寫詩風格:

淡而有味、風韻天成,詞淡而意遠。

只是孟浩然,你到底是任性?還是逃避?

其實連孟浩然自己都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對「回家」有種難言的情愫,他想家,他真的非常非常想家,可是一想到逝去的父親、對他仍然充滿期待的母親、倚門翹望的妻子,他的心裡就沉甸甸的,壓抑得難受。

轉眼間,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江南的風景再美,也無法阻止他對家的想念。

孟浩然抹乾眼淚,終於做出了決定:回家!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回到澗南園,他見到了一個眼神熾熱、腰佩飾纓長劍的年輕人,年輕人專程前來拜訪,一見面就送給了他一首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就是喜歡你的風流、你的任性!你「迷花不事君」的樣子真迷人!

孟浩然看了看這個年輕人,嘆了口氣說:「一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你不懂我呀,李白!」

當母親聽說兒子終於要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驚喜不已,她變賣了一部分田產,把錢都換成一封一封的官制金子,遞到兒子的手上。

孟浩然的心,又沉重了十分。

開元十六年(728年)冬,四十歲的孟浩然再次離開襄陽,前往京都,準備赴考。

此時李隆基已帶領文武百官從洛陽回到了長安。

長安比洛陽還要繁華,在這裡,孟浩然遇到了他最為欣賞的朋友——同樣比他小11歲的王維。

孟浩然驚喜地發現,在這樣一個官場,還有人和他一樣,從內心裡喜歡陶淵明,喜歡那份恬淡的田園生活。

他們兩個人寫詩的風格也都非常「淡然」,不過王維是「絢爛至極歸於平淡」,而孟浩然則是「本身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淡定。

當路誰假借,知音世所稀!

之後王維帶著孟浩然參加秘書省的一次詩會,很快就驗證了孟浩然的才華。

一句純天然的帶著泥土氣息的詩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立刻讓孟浩然名滿京師。

然而很快現實給了他重重的一擊:因為他壓力太大,結果科舉落第了。

來不及悲傷,命運忽然在此處轉彎,一個絕佳的機會擺在了孟浩然的面前,他會把握住嗎?

05

此時的孟浩然正坐在客棧里發獃:

如果三年前皇上能接受張九齡的舉薦,自己也不至於到了不惑的年紀還一無所成,他的內心忽然對從未謀面的唐玄宗產生了一絲幽怨,鋪開一張雪白的宣紙,拿出毛筆,寫下了改變他命運的《歲暮歸南山》。

王維聽說孟浩然要走,邀請他到自己的官署去坐坐。這對被後人稱為「王孟」的田園詩人,在這裡喝著茶、聊著詩歌,孟浩然暫時忘卻了心中的煩惱。

忽然有人報:「皇上駕到!」原來李隆基從附近經過,興之所至,要來找王維聊聊詩歌和音樂。

可是孟浩然作為一介布衣,是不能見皇上的呀!時間緊迫,他趕緊鑽到了床下。

李隆基一進門看到兩杯冒著熱氣的茶,看向王維,王維如實稟報。

機會呀,機會就這麼猝不及防地來了!

李隆基望著從床底下鑽出來的孟浩然,很感興趣,這不是寫下「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人嗎?聽聽他有沒有什麼新詩?

王維用眼睛望著孟浩然,心裡想,趕緊吟誦你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呀,快呀,快!

誰知孟浩然低著頭,緩緩念出了兩句: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王維一怔,看皇上臉上的微笑不見了。孟浩然沒有抬頭,接著往下念: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李隆基的臉上出現了怒色,這叫什麼詩!一上來你就說不要給皇帝上書,要回老家去,然後又說你被皇帝拋棄,我見過你嗎?你這是什麼意思!

孟浩然也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他硬著頭皮念出了最後幾句: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李隆基一拂袖子站了起來:「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新唐書·文藝傳》)

就這樣,孟浩然在英明神武的唐明皇面前斷送了自己唯一的一次機會。

王維滿臉同情,可是孟浩然卻忽然覺得說不出的輕鬆,好像一副擔子從身上卸了下來。

求仕失敗離開長安,孟浩然回到家鄉,做了短暫停留後,從開元十七年(729年)到開元二十八年(740年)開始了第三次吳越之旅。

輾轉於洛陽、江浙、蜀地、荊州各地,暢遊山水,會友作詩,最後回到襄陽,真正過起了「千株橘樹唯沽酒,十頃蓮塘不買魚(皮日休《陳先輩故居》)」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不過,去了那麼多的地方,都沒有坐船去揚州那次轟轟烈烈,讓全天下甚至千年後的人們都對他的這次出遊津津樂道,這是因為一個崇拜他的小夥子寫的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誰還能寫出如此情深義重、蕩氣迴腸的詩?不用說,自然是李白啦!

回歸田園的孟浩然當起了自由自在的農夫,這時,他已經51歲了。

期間,他又任性了一回,同鄉韓朝宗曾經想在唐玄宗面前推薦他,他因為和朋友喝酒沒有赴約,錯過了機會。

當農夫的感覺多好啊,吃農家飯,喝自釀酒,那種悠閑快樂,不知道讓多少公務員羨慕!

張九齡曾經邀他到幕府工作過一段時間,孟浩然不願意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還是回來了嗎?

看看這首詩,你就會感受到孟浩然由衷的喜悅:

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最後一次任性,是在他52歲那一年,好友王昌齡從邊塞貶官路過襄陽,他因為陪王昌齡喝酒,吃了不該吃的海鮮,背疽發作而亡。

只過了一年自己想要的生活,生命就畫上了句號。

06

一生求官不得,一生布衣百姓,一生任性而為,一生心中不寧。

孟浩然雖屬盛唐詩人,可是卻並不幸福,這該怪誰呢?

怪他早出生了十幾年?也許是吧。在開元盛世前的那段混亂時代里,正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怪他不聽父母的話,太任性?也許是吧。如果他在婚姻上能聽父母的,或許會減輕內心的愧疚:是父子,卻不能和他和諧相處、共享天倫;是夫妻,卻不能與她長相廝守、共度流年。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兩個孟浩然,一個是感性的,一個是理性的。

感性的孟浩然追求自由,理性的孟浩然追求仕途。

感性的孟浩然要過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追求仕途的孟浩然要實現父母對他的期望。

歸根結底,這是兩種文化的衝突:道家和儒家。

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畢竟,一個人信仰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信仰的文化不同,選擇不同罷了。

有一句話,或許可以解釋孟浩然表面的「任性」行為:

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父母的承認和理解,否則他會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見「個體心理學」之父奧地利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一書)

於是,「任性哥」孟浩然兩上京都、三下吳越,他的詩歌里寫的都是自由,可惜他一直「身在旅行,心在牢籠」。

一個人越是宣稱自己是自由的,他的靈魂就越是受限制的——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正是春困的時候,外面的鳥叫聲卻把我吵醒了,啊,原來下雨了,那麼你們上班去打卡吧,記著帶傘,我要再睡會兒,睡會兒,睡——會兒——

可是,怎麼睡不著了呢?

唉,花落了,花落了,花落了……

孟浩然的花,落了。

李白哭了,王昌齡哭了,王維哭了。

孟浩然,原來你的任性,是一生對自由的嚮往呀,真讓人心疼。

就讓這位一生熱愛自由的詩人,安安靜靜地葬在「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的家鄉吧,讓峴山的朝霞、鹿門山的夕陽陪伴他,讓春天的鳥鳴聲、夜來的風雨聲陪伴他,讓襄陽春夏秋冬的落花陪伴他……

最後,還是用他的知音王維的一句詩來陪伴他長眠吧: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與諸子登峴山圖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有人把李白杜甫一生的旅行足跡做了地圖,發現了大事情…
一曲古琴禪樂,坐弄流泉,納胸藏懷!
《三國演義》最著名10句遺言,發人深省!
品讀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詩詞,感受刀光劍影之外的俠骨柔情!
讀一首詩,知一份情,懂一個人!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孟浩然:失意的時候,他在想什麼?
被李白深愛的孟浩然是個怎樣的詩人?
孟浩然,真的是被酒給害了一生嗎?
孟浩然:心想而事不成的人生 雖憾不悔
李白也是「馬屁精」?孟浩然哭暈在廁所……
孟浩然:不抱怨的人生,活的有多賺
孟浩然寫給朋友一首詩,句句都是不舍的思念,這樣的友情讓人羨慕
「性情中人」孟浩然:為了朋友不要工作?我敢!
負心漢李白辜負杜甫不是為了汪倫,他的最愛是孟浩然
孟浩然寫的詩沒有李白、杜甫多,是因為孟浩然喝的酒不夠多?
孟浩然寫的詩沒有李白、杜甫多,是不是因為孟浩然喝的酒不夠多?
孟浩然的這首小詩,只有二十個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孟浩然好心做媒,沒想到讓李白經歷了一段屈辱的婚姻
唐玄宗的憤怒:孟浩然,你科舉不第是你才能不足,關公家何事?
孟浩然寫給王維的一首詩,充滿怨憤之情,讓人細嚼餘味無窮!
杜甫痴戀李白,李白愛上孟浩然,孟浩然眼中只有王維……太虐了!
孟浩然一首懷念朋友的詩,感情真摯,自有名家風度!
孟浩然的一首詩,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感情真摯自然
又一份不對等的友誼:孟浩然沒粉李白,李白卻是孟浩然的頭號粉絲
孟浩然的送別詩,讓人讀了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