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游刃於大腦地帶的「掃雷尖兵」

游刃於大腦地帶的「掃雷尖兵」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本期人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外科副主任蔡立新(系列報道 13

沒有比癲癇手術聽起來更讓人抓狂的了——

在世界上最精密最複雜、有著100億個神經細胞的大腦中,去探雷一樣定位根本看不見摸不著的病灶,再抽絲剝繭般將纏繞在一起的發病區和功能區小心地區分開來……

光是這麼一聽,就讓人腦袋疼。

北大醫院兒童癲癇中心外科副主任蔡立新,就是這樣一位每天游刃於病人大腦地帶的「掃雷尖兵」。

與其他外科醫生不同,蔡立新的「敵人」特別狡猾,躲在貌似正常的外觀下,卻不時不動聲色地伸出「魔爪」——放出或強或弱的電波,折磨著大大小小的人們,所以他戲稱自己做手術就像「探地雷」。從醫20多年來,近千人在這個「掃雷英雄」手下重獲新生,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神醫」之路,越走越窄

神經外科醫生,簡稱「神醫」。雖然這個稱呼他一定不認可,但是當神經外科醫生,他有著實實在在的超過23年的從醫經驗。

說起來,這20多年,他的從醫之路反而越走越「窄」。

2014年3月之前,如果想請蔡大夫看病,還得去宣武醫院找他。1991年北醫畢業的他,因為覺得「腦子有意思」,一門心思要做神經外科大夫,專看「腦子」,於是他來到了宣武醫院神經外科。

2001年,通過衛生部考試,蔡立新獲衛生部笹川獎學金到日本國家癲癇中心進行臨床進修,後於2003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最好的癲癇中心-Cleveland clinic 癲癇中心工作一年,師從於國際著名癲癇專家Luders教授。歸國之後,他的專業領域開始向功能神經外科轉移。

神經外科學從治療的疾病譜上主要劃分為腦腫瘤、腦血管病、腦外傷和功能腦病。所謂功能神經外科學,就是指採用手術的方法修正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的醫學分支科學,常見的癲癇、運動障礙、疼痛、帕金森病的神經外科治療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去年3月,北醫畢業23年之後,他重回北醫系統,應邀到北大醫院兒童癲癇中心擔任癲癇外科主任一職,從神經外科到功能神經科,再到癲癇外科;從全體人群到只有兒童,「我的路是越走越窄了。」

兒童癲癇外科,這麼專的外科醫生,全國屈指可數。

他這個外科醫生,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外科醫生:除了具有嫻熟的外科手術技術外,對病的認識也要更深刻。

為了研究癲癇病,他兩次出國進修腦電圖知識。他說,我的診療中,神經內外科知識各佔一半。這也是國際頂尖的癲癇外科醫生所共有的知識結構特點。

手術定位,難上加難

作為最高級的中樞神經系統,大腦控制著人類一切生命活動,也是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大腦中神經細胞數達到100億個左右,是世界上最精密卻又最複雜的器官,所以腦外科也是外科屆公認的高風險手術。而與傳統腦外科腫瘤、腦積水手術相比,癲癇手術更有著非同一般的困難。

「我們的難,主要是定位難。」蔡立新一言中的。

打個比方,比如腦部腫瘤或動脈瘤,通過術前影像檢查,就可以基本確定位置。顱腦打開後,外科醫生直奔影像確定的位置切除就可以了,雖然手術難度各異,但醫生的「對手」,也就是手術目標,是清晰可見的。這時候,醫生只要保證安全有效地切掉「目標」就可以了。

癲癇不是。

一般人不會了解,癲癇雖然發作時會出現抽動、嘴歪眼斜等一系列明顯特徵,但像目前臨床應用最多的磁共振影像學檢查,對於癲癇的發作「病灶」,也就是「致癇灶」,很難捕捉得非常全面。換句話說,我們的肉眼是看不到病灶全貌的,甚至完全看不見。

因為癲癇發作時是以一系列肉眼看不到的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反應為主要特徵,所以大腦放電時候只有腦電圖才能看到。而且,腦電一會強一會弱,外觀卻並沒有變化,不像腫瘤是不動的,只要找准位置就可以了。

所以,每次手術,都是一次次反覆腦電圖監測、電刺激誘發電位、一次次不斷探查病灶的過程。外科醫生做手術,「哪兒壞切哪兒」,「切壞的留好的」,但對進行癲癇手術的醫生來說,哪兒是好的,哪兒又是「地雷」,靠的只能是對疾病的深刻全面的認知和嫻熟的腦電知識。

病灶範圍,沒邊沒沿

其實最難的是手術找不到「邊」。

蔡立新所說的「邊」,就是致癇區的範圍。

在某電視台的一檔節目中,完整記錄了蔡立新為一個難治性癲癇患兒毛毛做手術的全過程。這個手術最大的困難,就是病灶區和功能區重疊在了一起。

在人的神經系統中,存在著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運動性語言中樞、感覺性語言中樞、視性語言中樞等,每一個中樞都在大腦有一定的分布區域,稱之為腦功能區。哪個功能區神經不小心被弄壞了,相應的功能也會受損。

所以癲癇手術比其它很多手術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把孩子癲癇治好,還不能影響其他功能。不能說,孩子癲癇好了,卻說不了話了,或是運動功能受了顯著影響。」

5歲的毛毛被診斷為兒童癲癇,引起癲癇的原因是右側大腦皮層發育不良,手術風險非常大,但是不做手術,孩子將來的預後非常差。蔡立新在腦電專家劉曉燕老師的幫助下,經過嚴密的腦電圖定位,確定毛毛的致癇區和功能區纏在一起了,把功能區找出來,還不能切掉,還得把癲癇切乾淨了,真的很難。切大了,功能有問題,切小了,癲癇還犯。用他的一個詞形容,就是「沒邊」。

經過1個小時5輪的排查,終於確定了病灶的切除範圍,因為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引起偏癱,所以他的動作格外小心。當毛毛媽媽看到孩子切下來的病灶組織時,哭成了淚人。

如今,毛毛的發作已基本消失,而肢體活動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發育明顯進步,已經可以正常上幼兒園了,可以說手術非常成功。

像這樣,很多被外院判了「死刑」的孩子,經過蔡立新的手獲得新生的不勝枚舉。一位患者在給他的感謝信中這樣說:「孩子的病魔終於解除了,每天看見孩子上學的背影,我就跟做夢一樣,不知道用什麼言語來表達我們的謝意!」

多科聯手,互惠互利

門診,一位患兒媽媽來諮詢術前相關檢查,看著帶著大包小包,還得抱著孩子的家長,蔡立新主任關心地問:「孩子爸爸怎麼沒來呀?」患兒媽媽眼圈一紅,恨恨地說:「就為這個孩子啊,吵架了,他不來!」

癲癇在民間有個俗稱,叫「羊角風」。因為大眾對這種病長期以來存在的偏見,有的患兒家長因為孩子鬧離婚,更多的,則是隱瞞,瞞鄰居,甚至連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不讓知道。

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蔡立新就非常感慨,也更加堅定了他投身小兒癲癇專業的決心。

資料顯示,我國癲癇的患病率為千分之七,屬於高發病,而且是長期慢性病。以前由於治療水平限制,被認為是「絕症」,很多家長乾脆就放棄了,孩子長大後,也基本就成了個廢人。

蔡立新介紹說,由他和兒童神經內科姜玉武教授、劉曉燕教授共同領銜打造的北大醫院兒童癲癇中心,可以說是國內首家真正完全專註於兒童癲癇的多學科診療中心,秉承的是國際上先進的內、外科聯手,醫學影像、心理、康復、營養等多學科參與的診療模式,不但內外科可以互相促進,也使患兒能得到及時有效快捷的全方位診斷治療。

比如以前,因為沒有兒童內科的支持,小年齡的患者,尤其是1歲以內孩子的手術蔡立新就很少做,現在,在北大兒科強大的內科醫療資源的支持下,他如魚得水。2014年3月他來到北大醫院擔任兒童癲癇中心副主任(癲癇外科學科帶頭人),一個月就完成了5例頑固性癲癇兒童的外科手術治療,術後均恢復良好,發作完全消失,一年內完成了70例兒童癲癇外科手術,手術成功率達到80%左右,不論手術量還是手術效果,都位於國內先進水平。

嬰幼兒期發病的癲癇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對兒童的智力發育帶來很大影響,所以,手術的時機非常重要。現在,兒童癲癇中心的外科病床將從現在的4張增加到8-10張,新的手術設備也已經到位,未來的科研課題也蓄勢待發。北大兒童癲癇中心、癲癇外科都迎來了一個更好的發展時期。

採訪中,蔡立新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癲癇的診療是充滿希望的,又是充滿挑戰性的。我們作為中國醫療的「國家隊」,就是要知難而上,挑戰極限,為更多的患兒解除病痛。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生兵器譜 的精彩文章:

孕媽合并主動脈夾層,「保胎」有了新政策
能治沒藥的捲髮綜合征
韓穎:「靜」對小兒多動症
你離病人有多近,就離真相有多近
「沒有學術做支撐,超聲技術再練100年也白搭!」

TAG:大醫生兵器譜 |

您可能感興趣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前沿哨站,稱其為哈馬斯「攻擊風箏」發射台!
以色列戰機空襲加沙地帶
以色列襲擊了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組織!
掃雷戰士遭遇老山詭雷,「拆彈部隊」奮戰死亡地帶
以色列痛下殺手!上百架戰機直撲加沙地帶,伊朗軍火運輸網瞬間被毀!
李海東:美操弄「灰色地帶」為冷戰招魂
歐洲心臟地帶戰火再起,大批士兵荷槍實彈待命,克宮稱不排除派兵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官兵"藍線"掃雷 堅守"死亡地帶
征服「死亡地帶」的掃雷英雄——杜富國
以色列空軍打擊加沙地帶「火風箏」發射點
加沙地帶衝突: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以色列武裝暴力
加沙地帶又下導彈雨,哈馬斯瘋狂發射火箭彈,以色列一片火海
海洋中的荒涼地帶
巴以地區面臨衝突升級風險 以軍炸毀加沙地帶地道
以軍轟炸加沙地帶哈馬斯目標
加沙地帶哈馬斯軍事目標突遭空襲,以色列軍方發聲:我們乾的!
「掃雷英雄」杜富國:讓「死亡地帶」變成和平之地
以色列乾的?加沙地帶發生大爆炸 6名武裝分子被炸死
快訊!以色列戰鬥機空襲加沙地帶目標
深夜激戰!以軍上百枚導彈直撲加沙地帶,巴勒斯坦火箭彈發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