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同一記者百公里扶貧跑 激勵貧困村村民脫貧鬥志

大同一記者百公里扶貧跑 激勵貧困村村民脫貧鬥志

7月1日上午,「加油!加油!加油!」在同事和村民的吶喊助威聲中,大同廣播電視台記者、大同廣播電視台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馬東升發起了最後衝刺。

11時,馬東升順利衝過紅線,到達終點——陽高縣古城鎮下辛庄村村委會門口,現場氣氛被瞬間燃爆,人們相互擁抱歡呼,向馬東升致敬。

至此,這場歷經14小時30分,被譽為國內首創的「用100公里超級馬拉松長跑募捐資金開展扶貧的活動」推向高潮。隨後,大同電視台又在現場舉行了2017超級馬拉松扶貧跑捐贈儀式,北京素羅依服裝有限公司向大同廣播電視台幫扶點捐贈了價值15萬元的衣服。

募集資金搭建防雨棚、成立合作社

6月30日晚,大同市迎賓街大同廣播電視台門口站滿了人,其中有電視台的職工、大同市交警支隊四大隊民警、天龍救援隊隊員、醫護人員,還有獲悉趕去吶喊助威的群眾,他們爭相與一位身穿馬拉松賽事服的男子合影留念。

這位身穿馬拉松賽事服的男子就是大同市廣播電視台《中華大同人》欄目記者馬東升,也是大同廣播電視台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他要通過不間斷長跑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為駐村扶貧的陽高縣古城鎮昝娘城村、寺塔村、郝家窯村、下辛庄村四個村莊110戶貧困戶募捐資金,用於搭建防雨棚,組織鄉親們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購買肉雞,在村裡的蘋果園內建設散養雞基地等。

一個簡短的開跑儀式後,馬東升出發了,60名同事輪流陪跑。他們途經迎賓橋、文瀛湖畔、大同雲岡機場、大同縣城、大同火山群、陽高縣下深井鄉,接著進入幫扶村——古城鎮昝娘城村、寺塔村、郝家窯村,11時到達最後一站古城鎮下辛庄村。

在場所有人共同見證了馬東升以超強的毅力和耐力挑戰人體極限。路過四個幫扶村時,沿途村民為馬東升鼓掌加油。

馬東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是一名長跑運動愛好者,曾參加過幾次國內的馬拉松比賽,但最長也就是五六十公里,此次進行100公里超級馬拉松跑,對自己也是一種挑戰。

很多貧困村民仍住在土窯洞里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一種近乎苛酷的超級馬拉松呢?馬東升說,去年12月,他代表電視台到昝娘城村、寺塔村、郝家窯村、下辛庄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時,看到這些村莊還有許多貧困戶,很多人仍居住在超過50年的土窯洞里。

為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電視台領導決定在雨季來臨前,為住在土窯洞的貧困戶搭建防雨棚。為此,《中華大同人》欄目利用多年來形成的人脈資源向社會發起捐款,得到好心人的積極響應。目前,募集資金已經能夠解決這些貧困戶搭建防雨棚的需求。大同電視台《中華大同人》欄目利用媒體人的優勢又策劃舉辦了百公里超級馬拉松助力扶貧捐款活動。

馬東升說,通過這樣一場長跑,一來是為四個貧困村的貧困戶籌措資金,二來他更希望用頑強不息的馬拉松體育精神,喚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鬥志和決心,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子,創造幸福生活。

大同廣播電視台《中華大同人》欄目製片人高偉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此次活動不僅體現了媒體在扶貧工作中的責任和擔當,同時也希望喚起全社會對扶貧工作的重視,推進大同扶貧事業的不斷發展。最後,高偉悄悄對記者說,不久的將來,他們想在這些地方看到:蘋果園、養雞場、蔬菜大棚、嶄新的房舍,還有書聲琅琅的學校和一個個奔跑著的幸福孩子……

本報記者 劉俊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塞北第一村的實幹家
卡達拒絕接受沙特等國13點要求
歐洲多國首腦重申支持自由貿易和《巴黎協定》
印軍越界進入中國領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拍畢業照那天

TAG:山西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廣東村民一家五口玩失蹤全村人尋找,生活貧困卻拒絕別人資助
「泥鰍大王」帶領村民摘掉貧困帽
貴州一村寨還住三百年前老房子,村民貧困卻喜歡鬥牛,花費巨大
這個村莊苦遭雷電暴擊村民紛紛背井離鄉,真是雷公「懲罰」村民?
壽光南韓村:大水漸退村民開始轉移家產 八方支援進村暖人心
可恨!兩壞蛋專挑老年貧困戶誆錢,民警喬裝村民踏遍深山抓騙子
長坪這位村民了不起,利用拋荒的土地養殖生態雞擺脫了貧困
六汪村民抗匪記
印尼「殭屍村莊」 村民挖出逝去親人遺骸 重新穿衣打扮共同生活
贛縣區大埠鄉大坑村村民房屋遭強拆!真相
各族村民一家親 互助農活齊豐收
安岳一村莊遭龍捲風和暴雨襲擊,一百多戶村民受災
大象餓瘋亂闖村莊,村民為保護莊稼,做出的舉動令人傻眼
貴州普定猴場鄉大地村村民告村委一一怎麼回事?
一級公路修到村南,村民大會決定旅遊興村
濱州某村村民集資修的村路,就這麼被大車壓壞?
村民搶了老漢救命錢,村裡爬滿毒蛇
富縣兩村民互毆一人突然死亡 公安局回應
莒縣倆兄弟落水 熱心村民見義勇為接力營救
銅川一村莊電力設施遭破壞 村民生活成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