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如禪茶,香自沉浮來

人生如禪茶,香自沉浮來

一茶一禪,兩種文化,

有同有別,非一非異。

一物一心,兩種法數,

有相無相,不即不離。

茶文化與禪文化同興於唐,其使茶由飲而藝而道,融茶禪一味者,則始自唐代禪僧撫養、禪寺成長之茶聖陸羽。

陸羽所著《茶經》,開演一代茶藝新風。佛教禪寺多在高山叢林,得天獨厚,雲里霧裡,極宜茶樹生長。

農禪並重為佛教優良傳統。

禪僧務農,大都植樹造林,種地栽茶。制茶飲茶,相沿成習。

許多名茶,最初皆出於禪僧之手。

如佛茶、鐵觀音,即禪僧所命名。其於茶之種植、採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創造。中國佛教不僅開創了自身特有的禪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國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禪融為一體而成為中國的茶禪文化。

茶不僅為助修之資、養生之術,而且成為悟禪之機,顯道表法之具。

蓋水為天下至清之物,茶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與禪家之淡泊自然、遠離執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

一啜一飲,甘露潤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

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傳播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比如在日本,茶道側重於宗教儀式化;在韓國,茶道側重於具體實用的禮儀化;在中國,茶道側重於藝術表演性質。

柏林禪寺方丈明海法師說,雖然各有不同,但禪茶文化的根在中國。

茶道不僅指茶法茶器,它的內涵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學、哲學的理念,所謂茶道即人道;也因飲茶因能清心寡欲、養氣頤神,故向來又有「茶禪一味」之說。

飲茶的藝術注重甘、清、活、閑,人的心境通過這種領悟的過程變得空靈而飄逸,飲茶的哲學在於讓人輕鬆、寧靜、自在,既可自得其樂,亦可與人分享,借一杯清茗作心靈的溝通。

茶可清心,茶可雅志,茶可禮仁,茶可靜思……茶有健身、解渴、療疾之效,又富欣賞情趣,還可陶冶情操,是五花八門的洋飲料所無法比擬的。

在我們今天這個喧囂繁雜的塵世中,我們都需要一杯好茶,來洗滌心上的煩惱與塵埃,撫慰我們的心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如何通過茶湯,看普洱茶的好壞?
關於古樹茶不可不知的冷知識(一)
安化黑茶之千兩茶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在樸素的生活里,為你唱花香自來
人生:心之若素,香自滿懷
天香自然來,桂花
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來匯聚,花香自有蝶飛來
香自天來,茄楠沉香的品鑒之道
上聯:夜來香自夜來香,書生的下聯太巧妙,堪稱是千古絕對
五月梅花香自苦寒來,洋洋得意生肖羊,從此展翅高飛,幸福降臨
泥土的清香自哪兒來
梅花開,香自來!
瓊瑤,如何「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
未來十天,情意綿綿甜蜜不斷,桃花香自愛情來的星座
未來三天,喜鵲叫月老笑,桃花香自愛情來,真愛相伴到永遠的星座
一盞清茗,清香自來,一壺濁酒,雲淡風輕
這幾類女人在男人心裡最吃香,你吃不吃香自己對照一下吧
黃碩瑜先生作品賞析——《梅花香自苦寒來》
以書為友,芳香自溢
散文:荷舞清風,馨香自來
信上花開,暗香自來,相遇一抹溫潤時光
一笑書畫:梅花香自苦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