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o.002-007中風、傷寒、溫病

No.002-007中風、傷寒、溫病

1776年今天

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

美利堅共和國

GIF/1K

2017.07.04

GIF/2K

(美國隊長棒棒噠~/////)

002.太陽病,發熱,汗出,脈緩者,名為中風。

00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把這兩條放在一起,說的是太陽病出現中風和傷寒兩種情形,一是中風,一是傷寒。

[劉渡舟]

認為「中」與「傷」意思是相通的,區別在於「風」與「寒」。

風為陽邪,其病位淺,傷了衛陽之氣,故而發熱,又因為其善行數變,其性開泄的特性的特性影響到了營分,讓其不能內守,所以出現「汗出」;而寒為陰邪,不但傷衛並傷了里,故「必惡寒」,但是發熱卻不是首要癥狀;另但寒性收引,所以就不會又汗出了。另外可以導致營衛氣血凝滯,則有了體痛。

脈象上太陽中風脈緩,太陽傷寒陰陽俱緊。

劉渡舟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太陽中風汗出,營陰外泄故而脈緩,但其傷在表故仍浮。後人稱為中風表虛證。值得注意的是其與用黃芪實表的表虛不同,這裡所說的表虛是中風表虛證。

太陽傷寒脈陰陽俱緊的原因是由於「傷寒」。

他並沒有給出更多的解釋了,至於為什麼傷及營分就出汗?為什麼條文中沒有提到太陽傷寒是否出汗?以及為什麼會嘔逆?

[郝萬山]

002太陽中風的成因:風邪襲表,衛強營弱,營衛失和。

其也是認為汗出以後傷及營陰,從而脈緩,因「脈緩主營陰傷」。

003太陽傷寒的成因:寒邪襲表,衛閉營郁。

郝大大提出了嘔逆是因為正氣抗邪於表而不能顧護於里,里氣升降失常所致。

這種時而外時而里不能從一而終的邪氣,理解起來略有難處啊。好好的傷衛轉眼就去調戲營分,好好的表證突然出現一個嘔逆,不是很能參透這個疑問。

[註解傷寒論]

陳無己明確「傷寒脈緊,傷風脈緩者,寒性勁急,而風性解緩故也。」並且「風則傷衛,寒則傷榮,衛虛者惡風,榮虛者惡寒」,還有「風令氣緩,寒令氣逆,體痛嘔逆者,榮中寒也。」這說明了什麼?主要區別就是在表證中「風」、「寒」各自的性質造成這樣的區別。

[張錫純啥也沒說,臨床搞得好的醫家話就是少。]

00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煩躁,脈數急者,為傳也。

00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這兩條說的是太陽傷寒是否「進化」。

[劉渡舟]

他認為,所謂「一日二日三日」只是次序不能拘泥於具體天數

首先,外來寒邪初犯體表,太陽經首當其衝。這時候就如之前出現脈浮緊,嘔逆,體痛,惡寒。這裡所謂「脈若靜」指的就是不變與後文的「脈數急者」相對比。

那麼為什麼出現「脈若急者」呢?

劉渡舟認為這都是由於在表的風寒之邪入里化熱了,就會出現煩躁,頗欲吐,脈數急。並且,其認為「煩躁」是陽明經有熱,「頗欲吐」是少陽證,「脈數急」是風寒化熱入里的結果。

以上是傷寒變化的結果,也有可能出現一種就是傷寒就在太陽經不變化,這時候他也不一定是消失,而是沒有入里化熱,所以只要沒看見陽明、少陽的癥狀就可以認為其還在太陽經,用相應治法就可。

張仲景大爺真是一句廢話都沒有,簡單直白。

[郝萬山壓根就沒有這兩條丫!]

[註解傷寒論]

有意思的是,陳無己雖然認為這兩條是由於傷寒入里化熱縮引起。但是在「頗欲吐,若煩躁,脈數急」上與劉渡舟有這不同意見。

他認為「若脈氣微而不傳陽明,胃經受邪,則喜吐。寒邪傳里者,則變熱,若頗欲吐,若煩躁,脈數急,為太陽寒邪變熱,傳於陽明也。這句話說了不傳陽明和傳陽明的兩種情況,但是他沒提到少陽,不認為欲吐是少陽病變。另外脈氣微則不傳陽明,胃經受邪,就會喜吐。喜吐和頗欲吐的區別是什麼?我認為是程度的加深,先是不傳,胃經受邪,其次就是傳了,癥狀也越變越重,這也與003條傷寒中嘔逆所對應,從嘔逆到喜吐到頗欲吐的變化。

00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007.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這兩句說的是溫病和風溫。好長,背不住!

[劉渡舟]

之前中風或者傷寒也好都沒有出現口渴的癥狀,若是口渴必是「傳經」。這裡出現了「渴」,則是因為「溫病」。因為其是一種溫熱之邪,其傷在太陽,由於熱邪傷陰、傷津液,故則口渴。

在中醫中對溫病認識有四個:

1.「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由於冬感受寒邪,伏而不發。

2.「冬不藏靜,春必溫病」

由於陰精不足,感受邪氣便會化熱

3.「先夏至日為溫病,後夏至日為病暑」

將溫病和暑病分開

4.「溫邪上受,首先犯肺」

清代葉天士對溫病的理解加深,認為熱邪勢必傷陰,以太陰為主。也稱為太陰溫病。

風溫,則是比溫病更加嚴重。這些身熱,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都是熱邪壅遏心肺腎所致。特別是「身重,多眠睡」的解釋為陽熱氣盛導致,著實難理解。

[郝萬山]

這裡比較尷尬的就是,郝萬山將這兩條並為一條在編號上出現了偏差!

本證成因:溫熱邪氣外襲

主要提一點其對「身重,多眠睡」的解釋,在《內經》中提到「少火生氣,壯火食氣」。故而,風溫屬壯火,火熱耗氣,所以見倦怠身重,還想睡覺。

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註解傷寒論]

陳無己也同郝萬山的想法「風則傷衛,溫則傷氣」。不過疑惑在於,單一個字衛指的是什麼,氣又是什麼?他說「衛者,氣也。」這太籠統了吧,氣之濫用,什麼都是氣。如果衛者是氣的話,為何獨獨溫熱襲表傷氣,中風傷寒不傷氣。

另其提出,「小便不利,直視,失溲」為太陽之脈巡行,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這與劉渡舟所謂肝腎陰虛則有大大不同之解釋。並且失溲與小便不利都是太陽膀胱,與腎又有所不同。只是可惜瘛瘲沒解釋。

————————————

怎麼還沒有說道湯證啊!

我今天都學了好幾條了。

好急啊!!

突然沒耐心了起來。因為才第二天,突然感覺糾結各家解釋有所不同。就如同病理機制尚不清楚,比如

可能是...也可能是...當然還可能是...

不管了,都記住,考試肯定能過!至於看病,好好背指南。難道中醫就不是這樣了嗎?所以說,我記得一次跟著孟景春孟老時候,他語重心長的說,中醫理論才是最難學的!

現在想想不僅僅是難學,而是可能性太多,所有的可能性也都沒法得到驗證。

GIF/2K

白貓黑貓或者菊貓

抓到鏟屎官就是好貓

(圖片來自果殼網)

明天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腦中風有5個很好辨認的前兆,中老年人不要忽視
逆天突破!澳洲治療中風新技術!澳洲人將不再怕中風!
婆婆中風我和嫂子伺候,她給嫂子金手鐲卻給我被褥,拆開後我淚崩
腦中風有5個很好辨認的前兆,中老年人不要忽視任何一個
哪些人是中風的高危人群?

TAG:中風 |

您可能感興趣

溫病學142方證(11-20)
中醫讀經典:溫病學142方證(21-30)
經典常讀:溫病學142方證(31-40)
溫病學142方證(1—10)
黃成義 針灸科學和溫病條辨70-72集
黃成義 針灸科學和溫病條辨10-12集
黃成義 針灸科學和溫病條辨16-18集
溫病142方大全(建議收藏)
黃成義 針灸科學和溫病條辨7-9集
黃成義 針灸科學和溫病條辨4-6集
黃成義 針灸科學和溫病條辨1-3集
1.29《傷寒論》與《溫病條辯》《做自已的健康醫生》
「真傳一刻」第171期:岳冬輝-新安醫家對溫病學發展的重要貢獻
王鴻士「伏邪溫病」說論治肝病 ——紀念王鴻士誕辰100周年
氣溫超過30℃,易得這些「高溫病」!嚴重可致命!
每天推薦給你一本醫術典籍-《溫病條辨》
古代中醫學溫病四大家分別做了什麼貢獻?
傷寒和溫病的"發熱"是一樣的嗎?
夏季,這5種「高溫病」須警惕!送你破解方
中暑等高溫病集中爆發,防暑同時也要預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