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是難免的,關鍵是要「比」對地方……

再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是難免的,關鍵是要「比」對地方……

不管是自己小時候,還是現在帶娃,「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出現。花友@ElaineMa媽媽覺得,「比較」是難免的,關鍵看我們比的是什麼。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取得的結果,不妨看看他們努力付出的過程,看看「別人家父母」對孩子的悉心陪伴與教導。這些,才是我們應該「比較」的,應該學習的…

本文由小花生網友@ElaineMa媽媽發佈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自從娃上幼兒園之後,娃媽我主動被動地進入各種群,群成員基本都是娃爸娃媽。

結果在群里看到了各種讓人艷羨的「別人家的孩子」!

4歲超常水平繪畫作品;

4歲半能英語超長句配音;

5歲棒球娃各種棒球賽事;

6歲已經開始自己譜曲;

7歲轉學澳洲,短短一年時間從英語簡單Phonics,到可以獨立閱讀原版《哈利·波特》;

8歲參與英語戲劇的演出…

回身再看,那位從小被自家人讚譽成「超優秀」的小妞,立刻覺得她就是個極普通的孩子,各方面都還需努力。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聲音說:「孩子和孩子不能比,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厚積薄發的孩子有的是!」

聽著還蠻有道理的,不過我並不完全認同!逃避比較的家長其實比的是結果,卻沒沉下心看到值得學習的過程。

當我們羨慕別人家孩子的時候,到底在比什麼?

人生任何事情的成敗,都是綜合因素導致的。這些因素可能有家境、平台、天賦、努力、性格、心態、時機、運氣...

有些因素是「註定」的

有些因素,根本無法橫向比較,比如:家境、平台。雖然很多時候這些因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能很好利用自己的家境和平台走出更廣闊天地的孩子,依然是值得學習和讚揚的。

你能保證如果換成你,在物質極度富裕、平台極易搭建的環境里,做到依然刻苦進取,而不是坐享父輩的江山?

有些因素,從孩子出生那刻起就已經定性,甚至很難改變,比如:天賦、性格。這個考驗的是父母的DNA是否優質,父母有多用心觀察啟發孩子的潛力,用心程度和期待值是不是對等,有沒有不切實際的問題…

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

有些因素,是屬於不可知的未來,比如:時機、運氣。嗯,這裡就適合談「厚積薄發」了,得先「厚積」啊,沒有經年累月的雄厚積澱,即便運氣來了,你抓不住有啥用,總不能一輩子都靠運氣吧!好運氣用完怎麼辦?想讓孩子成為現代寓言「守株待兔」的主人翁嗎?

這些因素才是制勝關鍵

有些因素,比如:努力、心態,在我看來,才是最重要的致勝關鍵。

家境再好、平台再高、天賦再強、好運氣再多,如果不努力,都是極大浪費。幸運不會盤踞任何人的一生,待到人生起伏時,我們希望孩子拿什麼面對蹉跎?心態不好,當學霸也會不快樂,做首富也感受不到幸福,更多時候,心態才是幸福的源泉!

我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功利心強的媽媽,對孩子最後能在哪方面有什麼樣的結果,並沒有太多期許。我們帶著娃遠離人人都削尖腦袋進的帝都海淀區、西城區和東城區,對孩子未來能不能考進北清,有沒有能力留學常春藤,更是想都沒想過。

不要比較結果,該追求的是過程

過程上看,我又似乎是別人嘴裡的「虎媽」。

小嫩娃5個月開始接觸游泳,熟悉水性練習潛水;2歲開始親子英語啟蒙,3歲開始認漢字,為了進心儀的幼兒園不惜學習孟母三遷;家裡禁止看電視、禁止吃零食,謝絕老人幫忙帶娃,4歲開始試聽練耳,鼓勵孩子儘早進入感興趣的音樂啟蒙,給孩子製造各種平行交流的社交活動......

但是當各種群里的牛娃們秀作品時,我承認內心還是存在過焦慮的。直到有一天繪畫老師的一番話點醒了我。

我和娃爸都是學設計出身,娃在3歲之前的塗鴉作品在經過「親子協助」之後,總是能讓身邊人點贊和驚艷,各種讚歎聲如「這絕對是天賦啊,要好好培養!」「基因真是強大」之類的話語不絕於耳。

上幼兒園之後,沒有了我們的協助,每個月娃的作品夾里的繪畫作品都是一團亂線!

每次問她畫的是什麼?她總是興高采烈的說:「這是我畫的亂亂的地圖!」或者是「我畫的亂亂的龍捲風!」在家嘗試引導她進入興趣狀態,但個性極強的娃總是在沒堅持畫兩筆之後就開始進入狂亂畫圈塗鴉狀態,之後跑開怎麼叫也不願意回來再畫......

與娃同齡的牛娃都已經能用線條畫出讓我和娃爸都驚嘆的精細作品了。說實話這讓我和娃爸確實都感到有落差。

一次繪畫課結束,拿著又是亂線條的作品,看著課後只顧歡快地滿屋子和小同學們瘋跑的娃,我實在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應對才好。

繪畫老師是個幼教經驗非常豐富的資深教師,他告訴我說:

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畫亂亂的團線,這個是正常的。

一是因為思維還不夠清晰,我們先要引導她能把所有結構先畫出來,即便和正常思維是不一樣的,比如嘴巴都畫到下巴外面去了,沒關係,先讓她觀察到所有結構,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二是用筆還不熟練,手部肌肉發育還沒到位,尤其用筆畫線條的方式很多時候表達不出來;多引導多練習能掌握控制筆了,就會進步飛快。

另外娃的個性很強,她並不願意別人對她干涉太多,即便老師在旁邊引導,她也不一定會按老師的意圖繪畫,她有她自己的想法,所以引導時要注意方法!

老師的話突然點醒了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開始獨立繪畫,大部分都是這種水平(娃上幼兒園之後,其實才是真正進入獨立繪畫階段,之前其實都是在我們的輔佐下畫畫,都不是獨立繪畫),在繪畫方面,她只是一個普通正常水平,達不到我們的期望,也不比別的孩子差。

我的焦慮來自於我自己內心的落差,和之前親子階段的假象所帶來的虛高期待。

焦慮讓我太多關注點放在結果上,而沒有花心思注重鍛煉過程。練習握筆、培養清晰的思路,先找到所有結構,再表達自己的意圖,這都不是一個短期就能迅速有驚艷結果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這些紮實的訓練,再多想像力也沒有能力表達。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這句話在這種時候才真正顯現。個性強的有個性強的針對方法,內向的有內向的引導方法,如果方法不當,效果一定是適得其反的。

其實如果換成游泳、音樂或語言能力,我們不需要主動找娃拉著她訓練,她會主動求著我們帶她多感受多挑戰。也許,繪畫真的只是我們成人基於自身的特長對她的期望,而不是娃自己的興趣,至少現在還不是!

我意識到,我並不希望她要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成為繪畫天才、棒球神童、英語學霸,這些也許都不是自家孩子感興趣的。即便是,這種階段性的成果在人生這項最長的馬拉松賽跑里也不值得太過重視。

也許讓我真正焦慮的是,我從「別人家的孩子」的結果里,看到了學習的耐心、思路清晰的分析力、敏銳的洞察力、堅韌不放棄的抗挫力!

這些才是人生瑰寶吧!才應該是父母陪伴孩子花時間攻克的重點。

有了這些能力,待到寒窗結束,人生真正開啟時,孩子能有清晰的自我主張,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待到時運來臨時,孩子有能力抓住機遇挑戰自我,而不是只剩對兒時沒努力的悔恨;了解世界上從古至今都存在不公正,也並不影響自己做事盡最大努力進取;運來時努力爭取,運走時不憤怒抱怨,明白內心豐盈也是人生真贏家!

相比簡單的比結果,能在過程中鍛鍊出這些品質才是真正的不容易!一個人能鍛鍊出這些品質,相信多年後的結果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所有「別人家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思路清晰、用心教育、不放棄自我成長、堅韌強大的家長。對於「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其實要虛心學習的是孩子的家長,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花生網 的精彩文章:

原版樂高漫威&城市系列拼讀故事書,超酷,孩子會很喜歡讀!
家門口的「遛娃攻略」:逛公園,還有那麼多花頭!
高顏值+強燒腦!來自比利時大獎教育玩具品牌Smart Games的兩款明星產品……
怎麼讓還不太會說話的小娃開始接觸critical thinking?我在繪本閱讀中找到了方法……

TAG:小花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是你們的驕傲
別覺得殘酷,人比你有錢,還努力,我們的孩子憑什麼逆襲?
父母的偏愛不是重點,最關鍵是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減少傷害
這些孩子被拐賣後,人販子都會對他們做這個,眾人看了很心痛,真是禽獸不如啊
有人說她結婚三年沒孩子是因為婆家的墳不好,是否可以相信呢?
這三種孩子真的很不討喜,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就要改正了
孩子的禮儀將會決定人生道路上的走向,這句話對還是不對?
女朋友說,不是我的孩子她一定要打掉,這是真愛對吧?
面對家庭暴力,所有人都勸我為了孩子忍下去,我真的需要忍嗎?
比孩子說謊更加可怕的,是父母面對孩子時的行為
對孩子最有益的水果,是它?
這對泰國夫婦在生孩子後,性別就對換了,是爸還是媽,都一樣……
有一種尷尬叫做:孩子比我懂得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你做的是對呢?還是錯了呢?
龜兔爆笑漫畫:這是誰的孩子?絕對不是我的!
不曾想林更新是個如此搞怪,逗比的「孩子」
有時候一句「為了你好」,卻是對孩子內心的傷害!
家裡孩子是獨生還是二胎,其實一下就能看出來,差別真的很大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所有父母都該看看!
印尼的代孕母親,為了別人懷孩子,一個孩子十萬,要是你你願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