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本文轉載自「奇點網」。

晚上不睡,白天作廢。江湖上的這句老話不無道理,但晚上不睡的後果,這句老話貌似說得太簡單了!這種作死式行為很可能會導致DNA損傷修復減少,久而久之,可能引發癌症。

最近,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的 Parveen Bhatti教授團隊在BMJ子刊《職業與環境醫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1]。Bhatti教授發現,相比於晚上睡覺的人,晚上工作的人DNA損傷的修復程度非常低,僅是晚上睡覺的人的20%左右。這意味著,長此以往,晚上工作的人體內的DNA損傷會越積越多,患癌症等疾病的風險大大提升。

這項研究結果,讓「夜貓子」和晚上工作的人感到惶恐不安。奇點糕也是其中之一。其實,大家都知道晚上不睡對身體不好。而關於晚上不睡覺和癌症之間的事兒,科學家也做過很多研究。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早在2001年的時候,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Scott Davis教授就發現晚上工作的護士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1.5倍[2]。此後,2007年,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一些研究也顯示,晚上工作和癌症之間存在關聯,並提出倒班的晝夜節律可能對人致癌[3]。2009年,Parveen Bhatti教授第一次提出了晚上工作和癌症之間充滿了複雜性。

而在2016年,英國一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將乳腺癌發病率與英國「百萬婦女研究」的倒班數據(參與者回憶他們在過去幾十年中做了多少倒班工作)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與之前的各大研究截然相反,居然是二者之間沒有聯繫。

但是,Bhatti教授不這麼認為。他指出,這項研究的三年隨訪時間太短,不足以說明問題。同時,他也堅持認為晚上工作與癌症之間是有聯繫的。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Parveen Bhatti教授

為了找到晚上工作與癌症相關係,Bhatti教授等人決定從分子層面找找原因。他們把目光集中在了一個叫做8-OH-dG(8-羥基脫氧鳥苷)的物質上。這個物質是人體內活性氧攻擊DNA之後,對DNA造成的損傷。人體在修復這個損傷的時候,會將8-OH-dG從DNA上切除,而8-OH-dG最終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這就意味著,尿液中8-OH-dG含量越高,DNA的損傷修復的越徹底。由於這種方法取樣便捷,而且特異性好,目前已經是DNA氧化損傷的修復中最常用的標誌物[4,5],各大醫院和研究所也基本都能進行檢測。

於是,在2016年,Bhatti教授團隊收集了223名白天睡覺和晚上睡覺的護士、護工和醫院其他工作人員的尿液樣本(數據是從2003-2011年的持續跟蹤),觀察這些人尿液中的8-OH-dG含量,發現晚上工作的人白天睡覺期間的8-OH-dG排泄量比晚上睡覺期間的量低[6]。

為了獲得更多的證據,在2017年,他們又分析了50名晚上工作和晚上睡覺的人尿液8-OH-dG含量。他們發現,晚上工作的人8-OH-dG的尿排泄量是晚上睡覺的人的20%。[7]

這就嚇人了。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可是,通過檢測8-OH-dG含量僅能夠知道DNA的修復程度,但是到底是因為什麼,使晚上工作的人DNA不能被修復呢?

研究人員發現,原來,這些晚上工作的人,他們體內的褪黑激素產生得很少很少。這種被稱為「黑暗荷爾蒙」的物質,是促進睡眠的化學信號,一般在晚上會大量產生,而在白天卻產生得很少。更重要的是,褪黑激素能夠上調參與DNA修復的關鍵酶[8-10],它的存在能夠直接幫助DNA修復[11]。褪黑激素的水平高對於修復DNA損傷來說實在是一件好事兒。同時,褪黑激素又是細胞代謝產物活性氧(ROS)的清除劑,它可以通過清除ROS來抑制DNA的突變。

也就是說,人們在晚上工作時,體內褪黑激素缺乏,使氧化DNA損傷的修復能力降低,這樣一來,DNA的損傷不能夠被修復,而一旦這些損傷發生積累,就增加了晚上工作的人患癌症的風險。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褪黑激素(Melatonin)隨時間的變化

這時候,奇點糕突然想到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晚上不睡,你的DNA損傷不易被修復,而你以為白天多睡會兒把落下的覺補回來就好了,可是白天你的褪黑激素產生得很少很少,你DNA的損傷還是不易被修復[7]。白天睡覺,也只是你覺得自己不困不累罷了,但你的身體里已經發生了永久性的傷害!是不是突然感覺心痛到不能呼吸?

不過,Bhatti教授認為,既然現在已經知道了是因為褪黑激素在白天產生不足而使DNA損傷不易被修復,那麼給晚上工作的人補充褪黑激素,就可以幫助修復DNA了[1]。

BMJ子刊:潛心探究13年,終於發現夜班導致受損DNA修復大幅降低,或增加癌症風險

但是,目前這個想法還沒有被證實,如果下一步的申請被批准,Bhatti教授就會實施這個計劃,並追蹤褪黑激素的補充對DNA的損傷、嗜睡、警覺性、整體健康的影響[1]。

想想看,到時候如果給晚上工作的人補充了褪黑激素,DNA損傷能被修復的話,那就厲害了!簡直是造福了晚上作死不睡和被迫不能睡的人啊!

不過,在這之前,Bhatti教授建議晚上工作的人應該注意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睡眠,並且注意飲食和鍛煉,積極抵禦癌症風險[1]。

所以啊,晚上不得不工作的人,請你更要好好生活!那些和我一樣作死晚睡的人,珍愛生命,讓我們從按時睡覺、修復DNA做起!

參考資料

1.https://www.fredhutch.org/en/news/center-news/2017/06/study-on-night-shift-work-day-sleep-cancer-connection.html

2.https://academic.oup.com/jnci/article/93/20/1557/2519561/Night-Shift-Work-Light-at-Night-and-Risk-of-Breast

3.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2064.php

4.Wu LL, Chiou CC, Chang PY, et al. Urinary 8-OHdG: a marker of oxidative stress to DNA and a risk factor for cancer, atherosclerosis and diabetics. Clin Chim Acta 2004;339:1–9.

5.Cooke MS, Henderson PT, Evans MD. Sources of extracellular, oxidatively-modified DNA les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measurement in urine. J Clin Biochem Nutr 2009;45:255–70.

6.Bhatti P, Mirick DK, Randolph TW, et al. Oxidative DNA damage during sleep periods among nightshift workers. Occup Environ Med 2016;73:537–44

7.http://oem.bmj.com/lookup/doi/10.1136/oemed-2017-104414#

8.Davanipour Z, Poulsen HE, Weimann A, et al. Endogenous melatonin and oxidatively damaged guanine in DNA. BMC Endocr Disord 2009;9:22.

9.Bennukul K, Numkliang S, Leardkamolkarn V. Melatonin attenuates cisplatin-induced HepG2 cell death via the regulation of mTOR and ERCC1 expressions. World J Hepatol 2014;6:230–42.

10.Sun FY, Lin X, Mao LZ, et al. Neuroprotection by melatonin against ischemic neuronal injury associated with modulation of DNA damage and repair in the rat following a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J Pineal Res 2002;33:48–56.

11.Sliwinski T, Rozej W, Morawiec-Bajda A, et al. Protective action of melatonin against oxidative DNA damage: chemical inactivation versus base-excision repair. Mutat Res 2007;634:220–7.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男性年齡也會影響「試管嬰兒」成功率!
迪安診斷:實控人曾一夜身家68億,這次減持832萬股、套現2.6億
第三屆遺傳性耳聾遺傳諮詢專項培訓班順利閉幕
Nature子刊:加重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竟是同樣的酶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BMJ40萬人研究:8種慢性病增加致癌風險35%,最高4倍癌症死亡風險
ASCO:重磅抗癌新葯LOXO-292對晚期癌症有效率達到77%
《Neture》雜誌重磅研究:一項癌症死亡率降低34%的發現
癌症風險降低80%,吃顆VD就能行?
斯坦福大學研究,長時間的病毒抑制能降低老年HIV人群的癌症風險
NEJM重磅:攻破最致命的癌症!讓晚期腦癌患者3年生存率提高4倍,溶瘤病毒療法突破50年的僵局|臨床大發現
大腸癌十年發病率翻倍,WT1PLUS腫瘤疫苗可預防20+種癌症發生
HIV增加癌症風險,但長期抑制病毒可降低老人患癌風險
降低小鼠對可卡因的覓葯動機;暗物質DNA影響大腦發育;Science刊發癌症早期檢測重大突破,快速低價查出8種常見癌症
ECCO 2018精彩內容搶先看:識別疾病進展因素,降低IBD患者癌症風險
癌症80年死亡率大數據公布,WT1 PLUS腫瘤疫苗預防癌症的發生
BMJ40萬人研究!揭秘8大常見慢性疾病指標升高癌症發病風險!
9大癌症導致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最高達5倍!
AACR2018:揭示線粒體DNA在癌症擴散中的作用
NEJM:一種新葯可治17種癌症,有效率為75%
2030年,女性肺癌死亡率將增加43%,趕超乳腺癌成第一癌症殺手!
加速癌症ADC新葯研發,Sutro擬7500萬美元IPO
癌症無創檢測突破成果!呼吸測癌,準確率達85%|JAMA子刊
最新癌症權威數據略覽,40歲後患癌幾率快速增長,5年生存率有待提升
更年期,女性的癌症高發期,4件事做到位立刻降低80%患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