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原副總編梁衡:我已經困惑很久 不吐不快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作者:梁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梁衡是黨內培養多年的一位高級領導幹部,他對政壇乃至整個社會各類現象的了解都比我們普通人多許多緯度。他在《人民日報》上罕見發文,不吐不快,全文如下:
享受豈能是頭銜?
文 /梁 衡
有一件事想了很久,不吐不快。
常見報刊上或會議上介紹某人時,或在名片上印頭銜時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甚至追悼會上也不忘加這一條。
這個"津貼"施行於20多年前,那時知識分子待遇一般,生活拮据,於是為一部分精英人才發津貼,有重視知識、重視人才之意,後延續下來。
不想這倒使一些人用來做了終身誇耀的資本。動不動就"我享受國務院津貼"(類似提法還有"享受正部級醫療待遇"之類)。
事情雖小,卻關乎價值導向和社會風氣。
津貼是什麼?就是生活補助。
正常情況下一個有自尊心的人很少要人補助,如果真拿了別人或政府給的補助也會心懷忐忑,低調處事,加倍工作。
現在反過來了,把"津貼"掛在嘴邊,印之名片,顯於報章,足見其淺。
此現象文科多於理科,而猶以書畫界為最。
媒體也無知,跟著捧。
就像某一級首長,在單位吃小灶,出門坐小車,這本是一種生活、工作待遇。
如果每開會或印名片,都要稱:享受小灶、小車者某,這成何體統,他還算個首長嗎?
記得前些年,有大學教授寫了一書稿,投之某出版社,數月無迴音,便寫信去催問。
內容只一句話: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
下面的落款倒有20多個頭銜,包括"享受津貼",佔了大半頁紙。
那個編輯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頁紙照抄了這20多個頭銜,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話:"水平不夠,恕不能用。"
想來這編輯回信的當時,內心一定盪起強烈的厭惡與輕蔑,他指的水平當不只是文稿的水平。
記得當年我在基層當記者,跑鄉村學校。
那些最基層的鄉間知識分子生活困難,窘迫拮据。
縣裡重才,就特批給一些老教師每逢重大節日可享受二斤豬肉的供應。
但我從未聽到過哪個教師自我介紹:享受豬肉二斤。
居里夫人是唯一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她從不拿這個獎說事,還把金質獎章送給小女兒,在地上踢著玩。
無論大的還是小的知識分子,無論做事還是學問,一個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腳踏實地,不欺世盜名。
我們常說,知識分子是國家和社會的精英。
精英者,思想之精,品德之英,然後又學有所專,能沉下心來做事情,做學問,為社會之脊樑,公民之師範。
區區津貼,念念不忘,也要挪做虛名,非知識精英之所為。
國要強,先強國民;國民要強,先強精英;精英尚如此,泡沫何其多,國事實堪憂!
我擔心,如果有人出國去也印一張"享受"字頭的名片,一是外國人看不懂,二是真看懂了就更糟,要大丟人格。
我們常批評世風浮躁,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藝圈太浮淺,幹部少學識等等。
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會的危機。
知識分子如何對待名利,實值深長思之。
——熱文推薦——
不丟傳統,不忘來路,不失本心


※曾國藩:做到這三點,你會過的越來越順
※就算上天讓我一無所有,我仍然會一笑而過……
※關係再好,也不要忽視的十條潛規則
※弘一大師:人和人不要靠的太近
※做人四忌:好為人師、眼高手低、趨炎附勢、得意忘形
TAG:京博國學 |
※人民日報副總編:漢語,請別讓我為你哭泣!
※人民日報鐘聲:關稅大棒逆民意,也解決不了問題
※人民日報:不帶孫子就錯了?別把老人受累當應該
※人民日報總結7個錯誤育兒觀念!不是什麼都越早越好
※人民日報:機器並不完美 人工不能缺席
※事實還原,人民日報罕見發聲,保時捷女子丈夫為何經不起查?
※此人曾在人民日報當編輯,經常發表謬論跪舔日本,被稱為思想漢奸
※B總回應人民日報點名!我是良民,網友:直播時你可不這樣
※人民日報副主編在母校北大致辭:我唯一害怕的,是你們不相信了!
※早餐喝這個後身亡,家人痛哭悔不當初!你也常喝(人民日報緊急提醒)
※早餐喝這個後身亡,家人痛哭悔不當初,你也常喝(人民日報緊急提醒)
※喝太多奶茶會發胖 周杰倫變胖倫 不是我說的人民日報說的
※人民日報鐘聲:要用誠意磋商,不要無事生非
※人民日報總結7個錯誤育兒觀念!不是什麼都越早越好(值得收藏)
※終於忍不住!人民日報又指責這些國產劇濫竽充數,楊冪悲哀了
※人民日報評論員:霸凌主義,不得人心
※人民日報分別就《我不是葯神》和《邪不壓正》給出了不同點評
※人民日報緊急提醒:小孩早餐喝完後身亡,家人後悔痛哭!你也常喝
※人民日報:讓自己幸福,而不是讓別人羨慕
※人民日報評民營經濟:只會壯大、不會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