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小說,這些電影里的主人公真是拼了
上周故事君在整理「解惑鋪」問題時發現,很多作者都很頭疼如何刪減小說內容這一問題,畢竟寫作時每個字都是自己親生的孩子,誰都捨不得生生剝掉不是?但為了保證小說的構架合理、枝蔓清晰,都得經歷這個糾結的過程啊。
正巧故事君前段時間看了幾部和小說創作有關的電影,很有點啟發,這就推薦給大家,希望能有幫助哦~
1
《天才捕手》
手稿刪去上百頁 才能有讀者
GIF/2K
今年三月上映、集齊科林費斯和裘德洛兩大男神的《天才捕手》改編自回憶錄《天才的編輯》,講的是編輯鉑金斯發現作家沃爾夫,與他一起刪改、重組小說,最終推出《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名留文學史的軼事。
沃爾夫是那種會讓所有編輯頭疼的作家,完全憑藉靈感寫作,對事物有天才的感知力,但不懂得如何裁剪素材,寫作時經常一股腦把自己的感受倒出來。他才思如泉湧,涌成了大海,讀者漂在海上,每汲出一瓢水都很甜美,但一眼望去大海茫茫理不出頭緒,讀者望而生畏怕被淹死。他寫作《時間與河流》時,手稿是裝好箱用馬車送到出版社的。寫男主第一次遇到心動的女孩時,就用了十幾頁的篇幅,仔細描述了女孩的衣著、頭髮和眼睛的顏色、她的氣味……鉑金斯和他一起反覆爭論,最後刪成了一句話:「他看到一個女孩。他知道自己陷入了愛情。」
這就是二人刪改小說的一個縮影,兩個人在無休止的爭論中花了9個月時間,最終刪掉了一半以上的內容,大多是連篇累牘的環境、人物心境描寫。有句台詞很經典,大意是:「刪改出來的才是小說,之前的是shit。」
GIF/1K
沃爾夫足夠才華橫溢,也足夠勤奮,常常隨時隨地抓著紙筆就能寫上幾小時,渾然忘了剛才想要做的事。但是問題就在於不節制,有時剛刪去幾百字,他就又有了新的想法,刷刷刷又寫上幾頁稿紙。在他看來,寫作類似自傳體內容的小說,任何與作者/人物成長有關的,能展現人物思想、心緒的,都和這本書有關。但事實證明,如果由著他的天才不加裁剪與編輯地寫出來,很可能是一部讀者寥寥的加厚版《尤利西斯》或《追憶似水年華》,而不會帶給更多人共鳴。
電影中還有菲茨傑拉德的驚鴻一瞥。與沃爾夫寫法的汪洋恣肆不同,菲茨傑拉德以結構精巧的短篇小說著稱,珀金斯說:「他就是自己最好的編輯。」但電影里他出現時早已過了創作巔峰期,走上了下坡路,常常是枯坐書桌几個小時一無所獲。
他的壯年早逝實在可惜,《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故事君心中一愛~作為職業作家,菲茨傑拉德這種「今日有酒今朝醉」的紙醉金迷式生活雖然可以接近、觀察人物,但時日一長,身體與精神狀況都受到嚴重摧殘。再對比下戒掉年輕時熬夜喝酒習慣、堅持跑步的村上春樹,似乎比不上菲菲天才,但是職業生命卻長久得多。寫到這裡,故事君覺得自己好像班主任在諄諄教導(捂臉)。
2
《登堂入室》
總有辦法悄無聲息地接近人物
GIF/2K
法國電影《登堂入室》把一個寫作者觀察他人生活的故事講成了懸疑驚悚片。出版過一本不成功小說的中年法語老師發現了學生克勞德的作業——他每周都去同學家一起做作業,藉此觀察那個中產階級家庭和同學優雅的母親。這當然極大滿足了老師和觀眾的好奇心。逐漸地,克勞德為了進一步獲取觀察的機會,不惜誘導老師幫他偷取書寫試卷;他也不再滿足於靜靜地在旁觀察這個三口之家中的每個成員,而是刻意地做出一些誘導:獨自與男、女主人共處,騙取同情,甚至寫情詩給女主人,並故意讓同學看到他和母親的一吻……
不得不說,為了觀察人物、探尋人物的內心,這老師和學生真是有點走火入魔了,但是老師評改學生作文時的一些話還是挺令人印象深刻的,足以寫入寫作指導。關於如何寫人物: 「要暴露一個人的負面很容易,當你帶著高人一等的心態,自然就會挖苦你的角色;在寫作中最難的,是無聲無息地接近你的角色,不做任何前提,不做任何判斷。」如何觀察:「文學就是記錄生活的真實。我們總有辦法登堂入室,進入別人的生活。」
再如故事君經常收到的如何推進情節的問題,老師也有心得:「好的情節就是平淡不驚的推進,然後戛然而止。」電影結尾師徒兩人面對著一座公寓,猜測、講述每個窗子背後故事的情形,令人想起芭芭拉·格里祖蒂·哈里森的話:「世上的一切行為,最初都源自構想。」
GIF/1K
不過歸根結底,克勞德的文章最初能吸引老師的注意,也是因為他的寫法引發了人所共有的窺淫慾。他的第一篇文章用「中產階級女性的香氣」來描寫還未露面的女主人,卻每到可能會和人物感情升溫時就戛然而止,後來和男女主人、兒子的關係都撲朔迷離,隨時可能發生變化,自然讓人慾罷不能,怪不得老師寧願幫他偷試卷也要讓他繼續寫下去。
所以,好的作者都得知道讀者的心理預期是什麼,讀者想讀到什麼樣的故事。確定了基本走向之後,後續情節就水到渠成了。
3
《改編劇本》
所有看似平靜的生活背後
都有巨大的戲劇衝突
說到「寫作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什麼的,故事君馬上想起還是讀大學時看的這部電影。尼古拉斯·凱奇演一個厭倦了好萊塢類型片規律,渴望寫一部平淡、真實劇本的編劇,卻在編劇學習班被羅伯特·麥基(對,就是那個寫了「編劇聖經」——《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的老頭)罵得狗血淋頭:「去他媽的現實世界,要寫沒有任何衝突或危機的劇本,會將你的觀眾悶哭!」更讓他崩潰的是,他弟弟寫的那些在他看來俗而又俗的人格分裂驚悚劇本,卻大獲好萊塢製片人好評。
凱奇接到改編梅麗爾·斯特里普傳記小說《蘭花竊賊》的任務,嘗試著挖掘女作家和她筆下蘭花養殖者的關係。當然,他並不想把這寫成一個桃色故事,事實上這兩人之間的關係也絕非偷情這麼簡單——一切愛情故事都可以深挖人物深層的心理需求。就這樣,這個最不想展示好萊塢戲劇機制的編劇輪番遭遇了撞破偷情、追逐、被滅口等情節,終於發現,其實所有看似平靜的生活背後都蘊藏著巨大的戲劇衝突。
仔細想想,作為編劇/作者,寫一個跟波瀾不驚、憋死活人的現實生活相似的簡單故事是不可能的,麥基老先生都罵「憑什麼讓我浪費時間?」即使這部獲獎無數的多套層電影,也是後半部分的高潮才吸引大部分觀眾看下去。
4
《新熟女時代》
卡文怎麼辦?去咖啡館「偷聽」吧
其實這部電影講創作的部分不多,但幾個女性情感小故事是通過小說家的創作串起來的——小說家每次卡文,就去咖啡館偷聽女客聊天,寫成短篇。(插話:這種串聯的方式讓故事君想到了遲非大大的《煙火食錄》)~簡直是很實用的技能嘛,故事君之前寫過一篇《故事寫不下去了?那就出門遛個狗吧》,裡面提到了「偷聽法」,和這個異曲同工啊。
其實有時候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到外面跟著跳會廣場舞,注意聽大爺大媽們聊天,保證有新收穫。各位作者大大是不是都有同感呢?或者各位大大卡文時都會有什麼重新進入狀態的點子,可以和故事君一起分享呀~
故事君還準備推出一期與作家創作相關的電影,不知各位作者大大對哪種子類型更感興趣呢?是作家傳記題材還是作者與筆下人物關係的奇幻題材?如果有要求,請在評論區踴躍舉爪~
歡迎各位作者大大前來騷擾調戲
故事君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TAG:故事研習社 |
※能在又賀歲又主旋律的電影里看到這樣一個人物,我算服了
※這是一部爛到讓人發笑的電影,卻把我看哭了
※這部萬人群啪的電影,我看到的卻是愛與人性
※動畫電影,真的只是拍給小孩子看的嗎?
※穎寶拍了這麼多電影,這部絕對是你沒看過的
※這些尷尬的穿幫鏡頭連3歲小孩都看出來了!現在的電影都這麼好拍了嗎?
※這些小戲精們簡直太可愛了,你猜得出這些都是什麼電影嗎?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愛並不是人渣的唯一出口
※一個你很喜歡的小說,被拍為電影后,你會去看嗎?
※每一個愛看電影的人,都少不了這本手帳!
※敢拍這種電影,膽子真不小!
※蕩寇風云:這部沒幾個人看過的電影,還真不能算是爛片
※這種電影也能把人看哭?
※好物 | 每一個愛看電影的人,都少不了這本手帳!
※原創:講真,這類電影有些看膩了
※這部電影其實很一般,但是簡介寫的太好了
※真實的有錢人,就像這部電影這樣生活!
※你們最喜歡的動畫電影是什麼,是這個嗎?
※真的有天堂嗎?是的,這個真實的故事已被拍成電影
※人類電影精華不是電影,這個曾經打敗喬丹的人,現在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