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百鈞工筆花鳥畫創作心得:《圓寂》
生者在其生時,對寂滅,或避懼,或猜度。中國人大抵懼談死亡,寧願安生,不計活法,順意最好,苦澀也可,混沌也可。所以,莊子妻去,鼓盆而歌,才顯得那麼奇峭。看蘇百鈞《圓寂》,枯荷死水黯色,幽冥之氣瀰漫難擋,在平靜中被逆襲。畫中居然有一隻鳥,黑白而立,心意有不甘,萬點滅,偏摻藏一點活氣。畫家創作這幅作品時有什麼想法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創作心得吧——
蘇百鈞 《圓寂》 絹本 150cm×180cm 1993年
《圓寂》這張畫稿出自於學院去採風,看到沒有荷花的荷塘只剩下荷桿。讀研究生的時候也看見過這種情景,特別有感覺,琢磨了多年才動手畫。主要是琢磨它表現的方法,因為它符號般的枯桿與搞圖案設計太接近了。國畫怎麼畫,怎麼去表達畫意?
中國畫意境求靜,氣韻求動,是靜中有動。意境是比形神、氣韻更高的美學概念,因為形神的問題主要體現為「境」的方面,氣韻是形神統一而產生的藝術效果,「意」的方面是情與理的統一,它們滲化到形神與氣韻之中,與「境」的方面高度統一,構成中國畫的藝術境界——「意境」。因而意境與形神、氣韻相比,是更能從整體上概括中國畫藝術物質的美學概念。
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它本身的特點是靜止的,它只能在凝化了的生活某一瞬間境象中抒發感情、表達思想和概括生活之美。以靜止的空間視角形象表達宇宙萬物的律動,存在著根本的局限,然而以局限表現無限,化被動為主動,卻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因而「中國畫意境求靜」是「靜有有動」的思想,是切合藝術規律的,是傳統中國畫的新發展。
蕭條淡泊是種曾經絢爛至極後的平淡,是天長日久的自然力蝕削侵凌千萬的駁落、漫頹、花落成泥的景象,使人頓感洪荒風月漫漫無邊,同時體會到自身生命的渺小。
中國畫一直以「天然古淡」為最高境界,所以說,畫面中慣用的意象往往是蒼苔點點、枯木臨風等,這些意象中,空間和時間的雙向跨度都達到極大值,從而創造出一種山高水遠、天荒地老的境界。
比喻藝術的心靈如「空潭寫春,古鏡照神」;形容藝術人格為「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但達此境界談何容易,誠如歐陽修所言:「蕭條淡泊,此難畫之境,畫家得之,覽者未必識也,故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難形。」蕭條淡泊、閑和嚴靜,都是藝術家很難達到的境界。將感覺印記在心裡,以此來培養精緻的眼力和品位。「欲得妙於筆,當得妙於心。」心比什麼都重要,心是感覺最微妙事物的,而最微妙的東西是只能以心體會,不能以貌相求的。
(來源:蘇百鈞繪《中國工筆花鳥畫教程》·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國畫藝術)


※牡丹扇面,富貴清涼!
※一個外國老人拍的荷花,像畫一樣美!
※白砥書法欣賞:楷書《原道》
※圖文教程:小寫意松鼠畫法
※現當代名家:王道中工筆牡丹欣賞
TAG:國畫藝術 |
※中國工筆花鳥畫家樊蕾:工筆花鳥畫《晨曦》創作隨筆
※工筆花鳥畫集錦!
※張桂徵工筆花鳥畫作欣賞!
※張偉工筆花鳥畫《錦雞圖》系列作品欣賞
※國畫花鳥畫,精品工筆四條屏作品,《牡丹畫》《鴛鴦喜鵲圖》欣賞
※十七張工筆花鳥畫
※王雲工筆花鳥畫欣賞
※筆精墨妙:讀吳東奮的水墨工筆花鳥畫
※國畫花鳥畫,工筆《孔雀》系列作品九幅圖,喜歡請欣賞收藏轉發
※陳湘波工筆花鳥畫作品欣賞
※玉竹 工筆花鳥畫作品選集
※馬鳴工筆花鳥畫
※羽墨工筆花鳥畫欣賞:工筆象形,栩栩如生
※國畫工筆花鳥畫,真善美的化身《愛蓮說》《荷韻》多圖欣賞
※詩心畫魂溢芬芳——品讀張家會花鳥畫創作有感
※曹福泉工筆花鳥畫作品欣賞
※葉松書畫家——刻苦於花鳥畫創作與探索
※筆精墨妙,一花一葉皆精神——品讀盧偉的水墨工筆花鳥畫
※春機涌動,花態百姿!——杜寶印工筆花鳥畫!
※鍾愛藝術,寄情花鳥 張洪山工筆花鳥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