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生長在田間地頭,全草入葯祛濕散寒,還是美食哦!
草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晒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蒿湯
【原料】:牛肉(做醬湯用)100g﹐艾蒿60g﹐牛肉(做丸子用)100g﹐水8杯﹐清醬適量﹐麵粉2大勺﹐雞蛋1個。
醬湯肉佐料﹕鹽1小勺﹐香油1小勺﹐胡椒面少量﹐蒜1小勺丸子佐料﹕鹽1小勺﹐香油1小勺﹐胡椒面少量﹐蒜1小勺﹐蔥2小勺
【製作】:
(1)把用於做醬湯的牛肉切成片以佐料調味﹐加水熬湯並以清醬調味。
(2)把嫩艾蒿在開水裡燙出來﹐用涼水漂一漂﹐除水份弄碎。
(3)做丸子的牛肉要用脂肪含量少的牛肉﹐把牛肉和艾蒿搗好放在一起加佐料後做成37.5px大小的丸子。
(4)在丸子上蘸一層白面泡在雞蛋里﹐再放入開鍋的醬湯里煮至漂在上面為止﹐熟後盛在缽子中。漂一些艾蒿葉也可以。
點擊展開全文


※它是濕氣的「死對頭」,每天吃一點,祛濕就是這麼簡單
※肚臍上放一物,體重少20斤!活血祛濕減少便秘
※10年濕疹難治,家鄉老郎中的土方子,祛濕疹不複發
※為什麼濕氣重會發胖? (附祛濕方法)
※10種排毒祛濕的素食,還你漂亮好氣色
TAG:祛濕 |
※1種田間草籽,榨油生吃,胃炎、胃潰瘍都能好!
※長在田間的雜草,是常見的中草藥,不僅長壽還消炎利尿
※生長在田間地頭的野菜,不但味道鮮,更是天然抗壓葯
※田間地頭的雜草,蒲公英,沒想到泡水喝,比消炎藥還管用
※它是田間的「害草」,卻全株是「寶」,能祛風利濕、清熱解毒
※田間地頭的野草,被人當雜草除掉,對感冒有奇效
※花朵形似小饅頭,夏季田間地頭最常見,農民都說是極好的清熱草藥
※春天來了,田間地頭這些小雜草,都是寶啊
※它是小時候最熟悉不過的一種野菜了,生長於田間地邊,夏天用來炒蝦皮非常美味!
※田間一草,輕鬆的解決濕疹,效果顯著,老中醫都稱讚,真絕!
※田間地頭的這個野菜,夏天食用可以清熱解毒,消食開胃,不吃就虧大了!
※田間地頭的灰灰菜能夠促進骨骼發育,味道及其鮮美,醫生:有毒!
※這田間一大惡草,果實如藍莓,農民見了連根拔,葉子有毒卻被當美味
※長在田間是草,吃到肚裡是寶的4種野菜,還是中草藥,你吃過幾種?
※田間地頭很常見的野草,農民天然的「止血貼」,外傷出血就找它
※這種布滿田間地頭的野草,用來養雞,效果意想不到!
※這野草全身通紅,曾是田間雜草,農民見了就拔,殊不知能治老風濕
※只需睡前抹點田間的「它」,祛斑祛皺還美白,皮膚嫩的掐出水
※這種田間地頭常見的野草居然全株有毒,小時候還把它當「玩具」呢!
※田間地頭最常見的兩種野草,卻是養肝排毒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