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正論「天尊地卑」到道教尊重女性觀念的影響

正論「天尊地卑」到道教尊重女性觀念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女性社會地位問題越來越成為熱門話題之一。中國自漢代以後,儒生們對「男尊女卑」思想有意無意的誤讀與誘導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女性的社會地位相對較為低下。然後,近代女權主義的興起,使世界各民族女性(包括中國女性)開始反思自己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所處地位。

(道教歷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吳誠真)

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個宗教中看到它們所展現出來的女性地位觀念與其宗教制度亦密切相關,其實這些觀念與制度,往往不僅僅影響著自身宗教,也必然影響著世俗人們對女性地位的觀念取向。因此,對宗教中女性觀念的研究是對宗教以及歷史的反思,亦是對現實女性狀況所給予的人文關懷。

(丙申傳戒中的護壇大師糾察大師高至文)

縱觀歷史,不難看出世界上一些有影響的宗教往往都有輕視或貶低婦女的情緒。而道教卻對女性是一種尊崇的態度,在道教乃至道家思想里,女性絕非卑賤、附屬的代名詞,相反,女性是具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獨立意志、獨立人格、獨立神格,這是道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鮮明特色。道教這種特有的女性觀與世俗固有的重男輕女思想形成了鮮明對比,追根溯源,都有其古老的思想淵源及漫長的演變過程。

有人說:道教崇尚陰柔,進而將這種崇尚推入到生活中實踐,具體表現就是道教對女性的尊崇態度尤勝於其他宗教,這種尚陰文化根源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中的母性崇拜。這句話只說對了前半部分,道教崇尚陰柔並將這種以陰柔為美的觀念深入到教理教義的方方面面,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但如果說這種崇尚陰柔的觀念來自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中的母性崇拜則是人云亦云的訛傳,有待商榷。

眾所周知,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歷由黃帝向道開始算起有四千七百多年,道教的信仰是多神崇拜,中國名山泰山為五嶽之首,供奉「碧霞元君」,人們稱碧霞奶奶,十方敬仰,歷代帝王封禪都要去泰山祭神。陝西驪山,供奉的是最顯威靈的「驪山老姆」。女神在道教宮觀供奉的就更為凸顯,如天皇聖母、地母、九天玄女,斗姆元君,這些女神在道教神職是非常之高,她們是先天之神、又稱「元君」。

道教作為組織形式的存在,起源於東漢末年天師道,崇老子為道祖,尊《道德經》與《太平經》等經典為自身教理教義之依據,諸多經典中,皆無原始母系氏族社會中的女性崇拜之傾向,這不僅體現在《太平經》中「重陰陽,等男女」的思想主張中,更體現在道教儀式活動中乾坤道平分秋色的職權上,而另一道教經典《道德經》,雖然表面上看極為崇尚陰柔,卻更主張陰陽並濟,老子道祖只不過在世人皆以陽剛精進為美的世風下比較強調陰柔的作用與力量罷了。這一思想顯然源於《易》,而非單純的母性崇拜那麼簡單。

(斗姆元君)

《易》的成書年代應該在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轉變為父系氏族社會以後,這應該是沒什麼疑問的,特別是《周易》的成書年代明確,周代社會已經是典型的父系氏族社會了,人類在經歷了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兩個階段後,從自身及社會演變的觀察中逐漸對易學的陰陽體系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學說,即以陰陽平衡為美的陰陽學說,在易的思想體系中,陰陽以及陰陽所對應的相關事務,如天地、父母、水火、男女、尊卑等,無不是以平衡對等為美,簡而言之,在易的思想體系中,絕無某一事物高於、凌駕於另一事物之上的概念,這也正是中國哲學的偉大之處。這一思想,在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時代,被各家拿來不同角度進行詮釋,而詮釋得最為完備的莫屬道家。

(以上尊、卑的甲骨文和金文樣式來源於網路)

先秦時期的文字與語境,與現代漢語有很大的差別,僅從「尊」「卑」二字來看,從尊字 的甲骨和金文的字形來看是兩隻手捧著一隻酒杯,表示祭祀相關的事情,卑字的字形則是甲字下面一個字,凡甲骨與金文中非對稱結構出現象徵人身體的字則是正面形象,顯然,尊字是指一個人雙手捧酒具祭祀的正面形象,而卑字中的為左手,甲為頭,很象形的表示一個人垂手時的側面形象。

這一尊一卑兩個字,正好是古代祭祀活動中的兩類人群,主祭者與陪祭者,或者說是被祭者與祭者的關係,而無論哪種關係,並無誰比誰更「貴」,誰比誰更「賤」的意思,抽象點說,頂多是主與次,施與受的關係而已,而這些關係,跟後世所理解的貴賤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易中的尊卑,只是抽象概念,一個是主陽動,一個是主陰受,一個說是主動,一個講順從,這與乾坤兩卦的卦理卦義是一致的,換句話說,天與地、父與母、君與臣、男與女,並無孰貴孰賤之別,相反,誰也離不了誰,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營養平衡是為美。雖然《說文》中對卑字的解釋是「賤也,執事者」,但賤字的本義只是「賈少」,相當於「價」少的意思。相對於貴字來說,是多與少的區別,並非漢語中低賤與高貴的區別,若硬要以低賤等字來解釋卑字,就好像說「明」的字義里有亮的意思,所以,明天也叫做亮天一樣說不通。

而恰恰是這種不明就裡的解讀方式,被後人有意無意地深化改造,不斷誤讀,尤以漢代董仲舒「改造」最為成功,硬是將陰陽平衡、君臣一體、男女平等的思想改造成了皇帝們樂於接受的「君尊臣卑,男尊女卑」觀念,而且這種觀念一用就是兩千年。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身為道體德含天地,修道就是修德!
道德,信仰之間有什麼神秘聯繫?
民間志怪中的十種妖
「上德若谷」——一堂有內容的分享課
「持拐杖,捧仙桃」這位神仙有點可愛!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丹道修鍊,《玄關正論》!
玄關正論
正論和反論——談《我不是藥王》
正論今意,用彼顯妙
每周一縷書香|醫學答問中正論 治平勿葯為良醫
《神正論》:萊布尼茨哲學的百科全書!
法華玄義|(027)正論今意,用彼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