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格芯CEO:人工智慧為晶圓製造帶來新十年

格芯CEO:人工智慧為晶圓製造帶來新十年

「這是創新最好的時代,技術巨變顛覆生活方式,人工智慧的發展將為晶圓廠帶來發展的黃金機遇。」格芯(GlobalFoundries,原名:格羅方德)CEO桑傑·賈(SanjayJha)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根據ICInsights的數據,2016年格芯以11%的市場佔有率居於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的位置,全年營收55.45億美元。台積電仍以近300億美元的營收佔據龍頭老大地位。

伴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信息」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作為「連接萬物」的計算機物質基礎的半導體晶元也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

對於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中國,桑傑·賈頗為看好。格芯已宣布斥資100億美元在成都建立首個中國晶圓廠。

桑傑·賈認為,未來十年將會是晶圓廠發展的黃金時代。原因是人工智慧的發展三個最基本的條件是「支持互聯、低功耗、智能」,而晶圓廠是基礎架構中技術的核心,比如目前主流的工藝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能夠滿足電子器件小型化、高集成化發展過程中的內存需求。

斥資百億建廠

格芯今年2月宣布投資100億美元,在成都建立首個中國晶圓廠,以滿足物聯網晶元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目前工廠的一期工程已經開工,相關工藝技術和部分設備轉自新加坡工廠,到明年上半年就將完成格芯規模最大的12英寸晶圓生產線,計劃於下半年開始實現量產,月產能預計2萬片;二期工程是2018年開始將從德國轉移技術,導入22納米SOI(絕緣層上硅)工藝,計劃2019年投產,投產後預計產能達到每月約6.5萬片。

「未來五年內,70%增長會在物聯網晶元領域。」桑傑·賈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FD-SOI(射頻絕緣層上硅)是格芯自主研發的工藝技術,相比主流的FinFET技術,FD-SOI的基板較貴,但工序較為簡便,生產效率高,因此SOI工藝在感測器、射頻晶元和物聯網方面頗具市場潛力。

在集成電路製造工藝方面,由Intel主導的FinFET一直大行其道。而近年來,FD-SOI和RF-SOI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技術優勢和應用前景也越發地被看好。格芯及其合作夥伴,包括三星、索尼等,在FD-SOI方面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頗有與FinFET分庭抗禮之勢。

以射頻晶元為例,由於在成本、集成度上的優勢,RF-SOI已經在手機射頻晶元上斬獲80%~90%的市場份額。採用RF-SOI可以使同一張硅晶元上實現更多邏輯與控制的集成。

據桑傑·賈透露,就在格芯宣布在成都建廠後不久,另一家半導體廠商也計劃在成都投資建新廠。記者了解到,賈所說的廠商很可能是中國企業紫光。一位熟悉紫光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紫光計劃在成都建12英寸晶圓廠。不過紫光方面一位高層對此予以否認,並表示:「格芯在中國做什麼,和我們沒什麼關係。」

針對在中國的投資,桑傑·賈向第一財經記者說道:「幾年前中國還沒有全球前十的晶元製造商,但今天已經有兩三家了,所以我們要加大在中國的研發投入。而且在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我們的客戶都在中國。」

不過,此前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成都一開始並非是格芯的首選,格芯此前與中國數個城市進行合資設廠的談判,去年還同重慶談判數月,但項目最後沒能落地。而最終選擇成都,也是因為成都市政府給了投資等優惠政策。

彎道超車

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格芯一期的項目基本上是把新加坡老廠的生產線轉移過來,因此成都市政府更加看重的是二期22納米FD-SOI的項目。」不過,他認為這個工藝的市場需求不大,格芯更希望是借著中國的資金和需求佔領市場。

盛陵海表示,因為國內有向FD-SOI技術進行投資,希望能夠借該技術彎道超車,目前雖然FD-SOI的技術仍然具有低功耗的優勢,但是無法成為主流工藝。

AMD2008年分拆了製造業務,並將其命名為FoundryCompany,由阿布扎比金融機構ATIC持股55.6%,AMD持股44.4%。

FoundryCompany後來改名為GlobalFoundries,並且啟動了獨立進程。新增晶圓工廠和對新加坡特許半導體(CharteredSemiconductor)的收購都加強了GlobalFoundries在晶圓領域的地位。而與ARM等企業加強合作也已經成為該公司的重要戰略。

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格芯資產總額203億美元,負債總額43億美元,資產負債率約21.18%,不由讓人對格芯的前景產生擔憂。

更有消息稱,格芯大股東想要找中國投資人接盤。對此,一位中芯國際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SOI是格芯最後的賣點,需要好好包裝一下。」

在摩爾定律放緩的背景下,傳統的晶元製造商都遇到了新的挑戰。桑傑·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摩爾定律是經濟法則,只是由於複雜性變化的速率不如以前那麼快,但是創新並沒有少。現在的問題是應用,以及找到實現這些應用的解決方案。」

據悉,格芯已經宣布7納米技術將於2018年製成,然後會隨著成本的降低實現量產。「7納米後我們會投入5納米晶元的研製。5納米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面市。」桑傑·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數據大爆炸的時代,數據中心以及數據中心的分析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無論是數據收集,還是對數據的分析和傳輸,半導體晶元都在其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桑傑·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硬體和軟體的邊界逐漸消融為創新提供了機遇。比如在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中,會使用到CNN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網路等這些過去沒有的技術,也讓晶元架構發生變化。傳統的半導體廠商應該努力去迎合科技發展所創造的新需求。」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MO創新資訊 的精彩文章:

CSMOCHANNEL一分鐘資訊0706
一座神奇的植物工廠在京東方「誕生」
CSMOCHANNEL一分鐘資訊0705
液晶演義(二)

TAG:CSMO創新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格芯前任CEO或成為英特爾新任CEO
晶圓代工廠競爭激烈,格芯拓展ASIC業務
擴充8英寸晶圓產能,世界先進將收購格芯新加坡Fab 3E廠
MWC上,格芯大秀5G用RF SOI方案
重磅,格芯宣布終止7nm FinFET工藝研發,分拆ASIC業務!
格芯宣布推出業內符合汽車標準的先進FD-SOI工藝技術
晶圓代工大廠放棄7納米後謀轉型,格芯談新發展戰略
格芯採納PTC AR應用方案 推動晶元製造轉型
格芯CTO Gary Patton博士談半導體技術未來業務格局篇
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芯停產背後:7nm半導體工藝格局已定 台積電或將面臨更大壓力
「60秒半導體新聞」格芯向中國發改委舉報台積電壟斷行為/富士康史上最快IPO「閃電」過會 下一個被開綠燈是小米嗎?
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格芯停產背後:台積電或將面臨更大壓力
放棄7nm之後,格芯成立全資子公司深耕ASIC業務
格芯攜手Arm推出3D堆疊測試晶元
格芯看好12納米以上製程 未來重點推廣FD-SOI技術
一年賣出4個IC廠的格芯,再度將光掩膜業務出售給日本凸版公司
格芯成熟製程開花結果 成立ASIC業務子公司
格芯推出面向5G應用的45nm RF SOI客戶原型設計
格芯2.36億美元賣晶圓工廠,台積電接盤
格芯7納米暫緩 重新分析全球晶元製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