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這3張思維導圖,開啟2-6歲小朋友的深度閱讀能力

用這3張思維導圖,開啟2-6歲小朋友的深度閱讀能力

深度閱讀,也就是「把書讀薄」,是美國小學課堂開始,就非常重視的能力。深度閱讀可以幫助孩子系統的理解一本書中的人物、主題、場景結構和內在邏輯,這種能力對將來的數學和寫作都非常有幫助。

很多踐行親子閱讀的媽媽,發現寶寶經歷了啃書,亂翻,讀兩頁就爬走的階段,理解能力越來越強,也可以耐心從頭到尾的聽完一本繪本了。但是家裡的很多繪本,一頁只有幾句話而已,慢慢讀完,也就5-10分鐘。有沒有辦法更好的利用家裡的繪本,培養寶寶的認知和思維能力呢?

今天想結合這兩個話題,和大家分享如何藉助思維導圖,把簡單的繪本閱讀,變成寶寶深度閱讀啟蒙的工具。

所需素材:

1. 寶寶感興趣、能理解,並且已經熟悉內容的繪本2-3本(推薦情節簡單的故事類或認知類繪本)

2. 一張大白紙,彩筆

3. 選用:列印繪本相關的剪貼畫

最開始學思維導圖的時候,我用大白紙比較多,後來我給蘇寶準備了一塊黑白板,她自己能用來畫畫,學思維導圖時也用來做工具很方便:

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己一定要提前熟悉下繪本內容,打個思維導圖的草稿,這樣你和寶寶一起繪製導圖的時候,你心裡有數,也能更有條理。

用圓圈圖或氣泡圖,理解繪本中的核心概念

圓圈圖又叫定義圖(concept map),主要用來學習某個核心概念,練習歸類、聯想,能引導小朋友學習一個定義,或者一個核心概念。比如,如果你和寶寶共讀一本有關農場動物的繪本,就可以利用圓圈圖學習farm animals的概念:

或者,如果你們共讀了一本關於企鵝的認知繪本,可以用圈圖展示企鵝的特點:

氣泡圖則更多是用形容詞來集中描述一個事物的屬性,關鍵點在於「描述」。

比如《金髮姑娘(Goldilocks)》這本經典童話,裡面的主人翁有small, hungry, beautiful這些特點:

如果你們閱讀了一本關於南瓜的繪本,則可以用氣泡圖來學習南瓜的屬性:

關於圓圈圖和氣泡圖的區別,我覺得啟蒙階段不需要太糾結這個,在小朋友眼裡它們的結構其實很類似。功能比形式重要,怎麼順手怎麼用就好。

作為入門,我用圓圈圖結合蘇寶已經很熟悉的Eric Carle繪本系列,來教她學習顏色的歸類。首先我準備了一些Eric Carle繪本里的人物磁鐵,也可以用列印出來的剪貼畫代替:

在白板上畫出不同顏色的圓圈圖,然後和蘇寶一起從這些各種色彩的動物中,按顏色把不同類型的找出來,放在相應的圓圈裡:

用流程圖(Flow Chart),理解繪本故事結構和內在邏輯

流程圖的概念很簡單,這是基本框架:

流程圖主要是用來展示一件事的先後順序的,但它也是用途最廣的思維導圖之一,不僅可以用來做深度閱讀啟蒙,小朋友以後的自然科學課上也會用到,比如用流程圖表達沉積岩形成的過程:

或者學習蘋果樹從種子長成大樹,再到結出果實的過程:

在閱讀中,流程圖可以用於訓練寶寶對繪本故事結構的認識,理解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我選用了蘇寶很喜歡,故事結構也很清晰的繪本:咕嚕牛(The Gruffalo),結合流程圖來做深度閱讀啟蒙:

咕嚕牛這本繪本講的是一隻小老鼠想去森林的另一邊找吃的,路上先後遇到了狐狸、蛇和貓頭鷹。三種動物都想吃掉老鼠,但被它編造出來的「咕嚕牛」這個怪物嚇跑了,沒想到老鼠最後真的遇上了」咕嚕牛「,只好再一次憑藉勇氣和智慧,嚇跑了咕嚕牛,順利到達了森林另外一邊。

準備工作時,我準備好了各個不同場景的剪切畫,然後畫了這樣的草圖:

和蘇寶共讀這本繪本的時候,講完一個場景,就讓蘇寶把相應的剪切畫找出來,按順序貼在白板上,我負責補充上箭頭,流程圖就完成了:

也可以這樣:

流程圖還可以用來引導寶寶理解繪本中故事的內在邏輯,比如《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這本書,大家都已經很熟悉,講的是一隻小毛毛蟲吃掉了很多食物後,變成了胖毛毛蟲,它結了一個繭,最後變成了美麗的蝴蝶。

這是好餓的毛毛蟲流程圖的草圖:

蘇寶已經很熟悉這個故事了,我們一邊講故事一邊讓蘇寶自己把圖片貼到白板上,最後一起來補充好箭頭。

大家在教寶寶用流程圖練習深度閱讀時,可以開始引入表達時間先後順序邏輯的辭彙,鼓勵寶寶用「首先」、「然後」、「最後」這樣的聯結詞。稍大一些的孩子(3、4歲後),完成這一步後,還可以鼓勵他根據自己貼好的流程圖,把故事複述出來。

用雙氣泡圖橫向比較兩本繪本

掌握了上面兩種思維導圖後,大家就可以試著帶寶寶把深度閱讀進行到下一個階段,引入雙氣泡圖。雙氣泡圖的作用是對比兩個有關聯又有區別的事物,它能很好的引導小朋友認識對比和歸類的概念。學會對比和總結不同繪本里的要點,對入學後,寫作查資料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雙氣泡圖長這樣:

左右兩邊分別是兩種事物,中間的紫色氣泡代表共同點。

小朋友可以用它,學習昆蟲這個概念和蜘蛛之間的異同:

我選了兩本有一定關聯的繪本,分別是前文提到過的《咕嚕牛》和它的姐妹篇《咕嚕牛寶寶(The Gruffalo s Child)》:

《咕嚕牛寶寶》這本繪本,講的是咕嚕牛的女兒想去森林裡探險,尋找爸爸說的」壞老鼠「的故事,她也分別遇上了狐狸、蛇和貓頭鷹,這些人物,都是和另一本咕嚕牛繪本里有重合的,不同的是咕嚕牛的故事是夏天或秋天、發生在白天,而牛寶寶這本書裡面的場景是冬天,故事發生在晚上。於是就有了這樣的雙氣泡圖(下圖是我畫的草稿):

和蘇寶一起用貼紙,展現出來是這樣的,右下角缺了一個貼紙,我直接用這本書的封面來代替了:

凡是同系列的繪本,裡面有重合的人物或場景(比如Little Critter小怪物系列,Llama Llama羊駝拉瑪系列,粉紅豬系列等等),都可以用到雙氣泡圖來做深度閱讀的練習。

深度閱讀、邏輯訓練、批判性思維這些聽起來很深奧的詞,好像和三歲的小娃不沾邊,但其實只要用對方法,加上花一些時間,我們完全可以在家為寶寶做思維訓練的啟蒙。

最好的啟蒙在家庭。雖然小朋友剛開始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但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小朋友聯想,總結,分析的能力,會逐漸超過同齡人(全文完)。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直接點關鍵詞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蘇 的精彩文章:

用這兩個工具,喚醒孩子的音樂天賦,打造家中的學習視聽中心

TAG:小小蘇 |

您可能感興趣

千萬別把8-14歲孩子的寶貴時間,浪費在沒有深度的閱讀上
千萬別把8-14歲孩子的寶貴時間,浪費在沒有深度的閱讀上!
這10本書非常適合7-10歲的孩子閱讀
7-14歲閱讀爆發期,別讓孩子一直消耗在沒有深度的閱讀上 | 書單
千萬別把8-14歲孩子的寶貴時間,浪費在沒有深度的閱讀上!丨明日團
培養0-6歲孩子的閱讀能力,一輩子都受用
2018年最值得閱讀的12本深度學習圖書
那麼近 那麼遠:2017年的歷史閱讀
雷頤:2018我的閱讀
悅讀,閱讀:2018年3月
適合0-3歲小小孩的繪本閱讀方法
複習1個月,小哥哥首戰怒砍聽力8.5,閱讀9分
悅讀,閱讀:2018年2月
0-3個月的寶貝如何閱讀?早期閱讀-0-6歲系列
閱讀小結——2018年2月
用耳朵閱讀 之14《小心,西蒙來了》適合6-12歲兒童
我的2018年4月份閱讀小結
6歲讀8萬字小說,這才是英語閱讀能力的分界線
深度閱讀:2018新秀專訪
2018中國兒童閱讀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