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山地小國,飽受印度壓制之苦,中國給了它翻身希望

山地小國,飽受印度壓制之苦,中國給了它翻身希望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南亞次大陸北端,國土的東、南、西三面皆為印度包圍,這種特殊的地緣格局,決定了不可避免的被印度鉗制。不過,在受制於印的情況下,尼泊爾卻大力發展對華友誼,中尼關係越來越密切。即便此舉引得印度多次不滿,但也未對尼泊爾造成影響。

為什麼尼泊爾會執意「親華」?雲石君在這裡做個簡單解讀。

尼泊爾面積約15萬平方千米,人口2600萬,除北方與中國隔喜馬拉雅山脈相望外,其餘三個方向皆被印度包圍。

儘管中尼也算山水相連,但喜馬拉雅山脈與西藏高原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中尼間的有效交流;故而,長期以來真正能夠影響尼泊爾的,只是印度一國。

其實擱在古代,尼泊爾本身就是印度文明的一份子。只不過印度文明天然自帶分裂基因,政治上諸侯割據,邦國林立,所尼泊爾一直保持著非常強的獨立性。

二戰後,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實現獨立,並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這種格局下,印度理應將這塊北方山地收入囊中。

那麼,印度有沒有動過吞併尼泊爾的想法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從邏輯來看,印度如果真有此意,也必須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制約。

第一是地緣格局相對獨立。尼泊爾偏居北部山地,邊緣的地緣區位以及複雜的地形地貌,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印度恆河核心區對它的輻射與滲透,使尼泊爾保持了一定的獨立特徵。

第二,尼泊爾與西藏隔山相望,居住著大量歸入漢藏語族的黃種人原住民;儘管後來不斷有印度人遷入,並佔據了主流,但黃種人依然有不小比例,這使得尼泊爾在人種、文化構成,與印度有一定區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二戰後英國退出南亞時,考慮到次大陸的龐大體量,一旦其被單一政治勢力整合,就會成長為一股世界級勢力,對自己的殘存全球影響力構成威脅。基於這種邏輯,英國分而治之的辦法,將邊緣板塊與次大陸主體部分在政治上剝離:比如以宗教為劃分標準,將印度河流域與孟加拉三角洲這兩個伊斯蘭教地區剝離出來,建立了巴基斯坦國(孟加拉為東巴基斯坦,後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獨立,建立孟加拉國),至於尼泊爾,早在英國退出南亞之前,就已經先行承認它的獨立主權。

考慮到尼泊爾作為山地小國的孱弱實力,以及被印度扇形包夾的地緣格局,就算它獲得獨立主權,仍事實上仍被印度深度控制。印度建國後,將尼泊爾的內政外交權力握於己手,成為尼泊爾事實上的宗主國。

尼泊爾對此當然不能滿意,只不過懸殊的實力差距決定了,它對此無可奈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尼泊爾逐漸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北方鄰居——中國身上。

從元代算起,中尼當鄰居也有上千年歷史了。但在工業時代到來前,這種鄰居關係僅僅是名義上罷了。農耕時代的落後文明發展,決定了中原王朝哪怕對西藏都不能有效直接管理,只能用冊封等羈縻方式間接控制,至於跟西藏還隔著個喜馬拉雅山脈的尼泊爾,中原王朝更是鞭長莫及。

但工業的到來,使這一切發生了改變。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現代交通工具的成熟,中央政府對青藏高原的控制力大幅增強,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中樞權力頭一次能夠對西藏高原進行直接管理。而且,靠著現代科技的加持,中國也初步具備了穿過喜馬拉雅,向南亞投射地緣影響力的技術性可能——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而1962的中印邊境戰爭,則是這種影響力拓展的最佳體現。這場衝突中,中國在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部的藏南地區大敗印度,儘管由於地緣上的天然劣勢,中國在獲得軍事勝利仍不得不退出藏南。但中國在此戰中展現出的實力,依然顛覆了世人的傳統認知。而也正是這場戰爭,使尼泊爾看到了改變自身處境的契機。

工業文明條件下,西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已無法徹底隔絕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交流,這種情況下,尼泊爾完全可以借中國之力,來對沖印度的影響。

而對中國來說,中印的結構性地緣矛盾,決定了它具備維護尼泊爾獨立主權,以削弱印度影響力的利益驅使。

一拍即合之下,中尼關係逐漸升溫。1963年,中尼公路正式開建,並於1967年通車。

中尼公路是中國首條直接進入南亞的現代化陸上戰略通道,其之通車,使得中國對南亞投射地緣影響力的能力大幅提升。

而這之後,尼泊爾在面對印度時的底氣也明顯增強。1969年,尼泊爾要求印度撤出其在尼泊爾的軍事觀察團和前線哨所軍事顧問——這要放在以前,那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

只不過,單單一條中尼公路,其蘊含的能量終究是有限,尚不能夠扭轉尼泊爾被印度鉗制的整體大格局——尼泊爾對印度叫板後沒多久,印度跟尼泊爾簽訂的貿易與過境條約到期,印度卻故意拖延續約——這對尼泊爾這個三面被印度領土環繞的山地小國來說簡直是無法承受。而在此之後,經濟制裁更成為印度鉗制尼泊爾的屢試不爽的法寶。而地緣格局決定了,尼泊爾對此卻取法反制手段,仍不得不受印擺布——僅僅是程度比以前稍輕罷了。

不過近些年,情況又發生了改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中國國力的高速提升,中尼關係有了更緊密的可能。

比如構畫中的中尼鐵路,一旦真的落地建成,那勢必對尼泊爾的地緣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第一,相較之於公路,鐵路的運輸效能明顯提升、而成本卻大大降低;而且鐵路受自然環制約程度也香蕉較低(這一點在西藏高原十分重要)。再加上今日之中國,國力遠在印度之上,這也就是說,一旦中尼鐵路建成,中國對尼泊爾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將大大增加,進而在相當程度上,對衝掉印度對尼泊爾的控制力。

當然,西藏高原和喜馬拉雅的存在,決定了中國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將自己在尼泊爾的影響力,提升到與印度等量齊觀的地步。但這依然可以在很大層面,降低尼泊爾受印度鉗制的程度——畢竟中國有更強的實力,在政治和經濟上對尼泊爾提供強力支持。

而從趨勢上看,科技依然在發展,文明依然在進步。隨著歲月的變遷,同一地緣屏障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只會越來越低,而中印間的國力差距又正不斷加大中,這種情況下,中印對尼泊爾的影響力差距勢必越來越小,越發接近那個平衡的臨界點。而一旦中印在尼泊爾的影響力縮小到一定程度,尼泊爾的自主話語權就將得以凸顯(當印度佔據絕對優勢時,尼泊爾是無法左右自身命運的)。

當然,尼泊爾但凡腦子沒進水,就決計不會在中印兩國間選邊站。作為身處中印兩強夾縫中的小國,助弱遏強,維持二者的整體均勢制衡,這才是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合適選擇。

而對尼泊爾的這種態度,中國與印度的態度大不相同。對中國來說,尼泊爾的中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畢竟喜馬拉雅山脈與西藏高原的存在,決定了中國無論多麼強大,都不可能徹底驅逐印度,獨控尼泊爾。能把它從印度的附庸,拉回為具備自主能力的中立勢力,這對中國來說已經是成功了。

但印度就肯定不爽了。本來鐵打的自家後院,現在稀里糊塗的成了遊走於中印間的戰略緩衝,這不管咋算,都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

不過,打鐵尚需自身硬。鑒於科技發展這一不可改變的宏觀趨勢,以及中印兩國在國力上的巨大差距,印度想要阻止中尼的走近,也確實有些有心無力。而隨著中印在尼泊爾的均勢形成,尼泊爾孜孜以求的獨立自主,也就有了變為現實的可能。

當然,印度絕不會樂見此事發生。就算大勢無法改變,但在現實層面,印度仍舊想方設法,希望把尼泊爾死死綁定在自己身邊。

那麼,印度到底採取了哪些辦法來加深對尼泊爾的鉗制?這些辦法,到底有沒有起到預期效果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中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5章——尼泊爾之第一部分。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朋友,可訂閱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昔日的印度領土,後被強行割裂出去,氣死印度
幾個小破城邦,竟然把世界強國都耍的團團轉,原因何在?
東亞小國,一度幾乎消滅中國,結果出了個昏招,玩完
昔日超級大國,威震世界,被人攻殺消滅,國土四分五裂
曾經的中國附屬國,後來極力模仿西方,今天成了這個鬼樣子

TAG:雲石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沒有美國的壓制,此國將成為世界各國的最大威脅,不是俄羅斯
中國這一行動使得美國慌了!中國要徹底擺脫壓制了!
美國為了壓制中國,竟提出這樣瘋狂的想法,簡直是喪心病狂
海賊王和之國:赤犬親臨和之國,壓制和之國將軍,遇凱多避而不戰
已淪為亞洲二流?又一頂級國手潰敗 能壓制國羽的不止桃田賢鬥了
美國能壓制住普京法寶?兩大國吵得不可開交,一盆冷水澆向美國
嚇人!夢三國中的他們可輕易壓制對面,開個團都讓他們畏手畏腳!
印度正式倒向以色列,壓制中東多國,拋棄俄羅斯
本是春秋四強國之一,結果,卻被一個小國壓制了近百年,實在無奈
燃炸了!中國留學生高唱國歌壓制「港獨」,冒雨為國旗撐傘
天行九歌:姬無夜的實力被人低估,韓國最強之將,足以壓制血衣侯
本是春秋四大強國之一,卻被一小國壓制近百年,還慘遭亡國
中國女排最大的敵人,他曾一度壓制中國隊長達十年之久
一紙合約讓一戰成了未終止的戰爭,法國的壓制讓德國復仇之火燃燒
以色列慌了,美國挑起亂戰的真正目的,不是伊朗而是壓制盟國
美國企圖或將難以實現,中東兩大石油大國正式合作,抵抗美國壓制
他們壓制尤文和米蘭雙雄多年,曾是意甲霸主,一場空難將他們毀滅
中國嚴格控制這資源出口,美國急瘋了,想利用聯合國壓制我們!
海賊王和之國篇:路飛一度壓制凱多,拳拳到肉但是凱多就不掉血
美國與土耳其漸行漸遠,是必然趨勢,還是美國長期壓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