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1997年,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正式出版,這也就是說,人們第一次見到那個戴黑框眼鏡的小男孩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

20年足夠讓一大批當年捧著小說讀、追著電影看的孩子成長為如今各行各業的行業中堅,他們在這個特殊的周年時段里也很容易想起為這份童年情懷做些什麼。

網易新聞的沸點工作室「噠噠」欄目選擇了借用HTML5技術呈現一段互動遊戲性質的交互網頁應用,這個名為《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的H5網頁交互應用一推出便獲得了不錯的傳播,如果你的朋友圈裡有不少哈利波特粉的話,那麼你很可能已經看過它了,如果你還沒看過但又感興趣,可以拿出手機掃一下以上鏈接頁面中的二維碼。

或者你也可以在這裡直接掃

這個交互網頁應用紀念的內容限於系列第一部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有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叫哈利波特開始」,重新回顧了令人難忘的第一次踏入魔法世界、進入霍格沃茨、第一次分院、第一次魁地奇球賽、第一次上魔法課等經典場面。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它選用了非常有特色的演出方式,雖然主體是文字與靜態圖片,但與文字圖片渾然一體的交互方式與動態效果帶來了不錯的視覺效果,還真有那麼點兒魔法的感覺,輔以神秘、充滿魔法氣息的配樂,相當之驚艷。

無論是選擇分院時會碰到那頂會說話的魔法帽、還是選定了院系後在走廊中看到的那些會動的壁畫,以及介紹魁地奇球賽時那突然出現將排版攪的一團糟的「金色飛賊」,每一個元素都表現出眾,令人沉浸。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中加入了多樣且有趣的操作方式,並且帶來了和傳統H5交互網頁應用不太一樣的體驗,剛看到這個H5交互網頁應用的哈利波特迷們反響普遍還不錯,一切似乎都很好。

而你現在打開這個交互應用,能在最後的Staff頁面看到「鳴謝:創意啟發來自《Device 6》遊戲」的字樣。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Device 6》到底是什麼,網易又為什麼要專門感謝這樣一部國內知名度並不太高的遊戲?

首先,《Device 6》是一款瑞典獨立開發商Simogo製作的獨立遊戲,它確實在中國沒有太高的知名度,不過它有一些即使從來沒聽說過這款遊戲的人也能明白它不簡單的榮譽——

Simogo是蘋果App Store開放「獨立遊戲專區」後的首個獲得蘋果推薦的開發團隊,《Device 6》是當時推薦中的主打遊戲;在2014年的獨立遊戲節(IGF)上,《Device 6》前無古人的獲得了包括傑出視覺藝術獎、傑出敘事獎、傑出音效獎、創新作品獎、Seumas McNally大獎在內的獎項或提名。

這款遊戲的類型是冒險解謎,不過與我們常見的冒險解謎類遊戲不太一樣,《Device 6》幾乎不依賴圖形來構建場景,在遊戲的絕大部分時間你都要面對大段的文字,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遊戲成為了普通的文字AVG,在《Device 6》中,文字所表達的內容也不止是文字本身。它們出現的方式、時機、位置都會成為遊戲中解開謎題的鑰匙。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可以說《Device 6》最大的特色,其實就是這個《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H5交互網頁應用試圖呈現的種種文字與圖片、靜態與動態演出與「滾屏」這種智能手機獨有操作方式的精妙結合。不同的是《Device 6》講了一個完整的冒險解謎故事,一段怪誕卻又瑰麗的古堡逃生。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網易鳴謝了這樣一款遊戲,但這行「致謝」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它的出現另有原因。

在網易的《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H5網頁交互應用出現的幾小時後,有體驗過《Device 6》的網友就在微博上指出了《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與《Device 6》的相似性,並表達了對網易涉嫌抄襲的質疑。

其中,被網友指認抄襲的部分包括「畫面中以潛望鏡的形式鑲嵌的圖上下左右拉動看到的東西其實是不一樣的」,「長長的向右拖動的走廊」,「走廊的轉彎」,甚至還有背景色的RGB數值,兩者都是(249,249,237),一模一樣。

《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本來就是近日哈利波特圈內的熱門話題,這條微博借著這股東風,截止今日下午四點已經有11000餘條轉發。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隨後也有人指出,網易《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H5交互網頁應用序的末尾Staff頁面其實有致謝信息,並已標註了創意來源。但是事件很快發生了反轉,另有網友提供了截圖證明這個H5交互網頁應用在上線之初時並沒有標出所謂「創意來源」。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在昨天9點47分時,由網頁交互應用作者、「網易噠噠」的微博官方號出面對事件進行了解釋。網易方面表示:「這個策劃的交互靈感來自《Device 6》遊戲,但玩法並不一樣……相信大家玩過《Device 6》之後會有自己的判斷。」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這個回應能在多大程度上平息愛好者的憤怒還得交由時間檢驗,在此我們不妨擱置《紀念哈利波特20周年》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鑒這一問題,來看看《Device 6》的開發商Simogo是怎麼應對這種情況的。

在《6號設備》中,Simogo其實運用了大量的圖形符號與背景典故,因此在2014年4月28日,Simogo在他們自己的官方博客中發布了一篇文章,名為「《Device 6》的靈感來源與出處的完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References and Inspirations in DEVICE 6)。

文中事無巨細地說明了從遊戲標題、啟動畫面、Logo、1至6章到結局的全部靈感來源,包括英劇《密諜》、美劇《雙峰》、電影《納尼亞傳奇》、還有如今被不少ACG產品直接當成元素材的小說《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等等等。

甚至於開發者自己不能確認的靈感來源,他們也認為有下意識借鑒其他前輩作品的因素在,光明正大地說出口。

為什麼網易要感謝一個叫《Device 6》的遊戲?

他們說:「《Device 6》是很多東西的整合,包括照片,朋友的幫助,但最主要的是來自於(流行)文化的元素的參考源,來自於歷史,甚至是我們周圍的環境。一些確實是故意的,而另一些是無意的。」

《Device 6》坦率地承認這些借鑒,毫不遮遮掩掩,說自己對於能夠參考這些作品感到很興奮。

Simogo原本希望通過這篇羅列靈感來源的博客,給予行業內的開發者一些參考,希望展示做出一款有著豐富內涵的遊戲需要有著怎樣的跨文化知識積澱,又該如何將其出色地呈現在遊戲中。

當然,事實證明Simogo展示給其他開發者的東西其實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比3A多一個「A」的他們,三年前根本沒想到《地鐵:逃離》能做出來
因為一個小錯誤,《巫師3》開發者們檢查了遊戲中的每一扇門
這裡是《噴射戰士2》網路直面會的主要內容
《守望先鋒》新角色的劇情動畫,製作團隊來自中國

TAG:觸樂 |

您可能感興趣

網易牽手Survios!代理《Raw Data》等4款VR遊戲
Papitube、網易、喜茶·都在,這到底是啥大會
Quantic Dream:網易理解我們的願景
網易射擊手游《Disorder》玩法猜想:這個地圖大有玄機啊
【專訪】網易遊戲為何要聯合Survios做線下VR遊戲發行?
網易UP上線,是想做中國的steam,還是要對標taptap?
網易:引進《Raw Data》等4款遊戲不是為了盈利,網易做VR是認真的
網易牽手Bungie 戰網做媒?
網易《Onmyoji》究竟是什麼遊戲能得最佳
網易遊戲收購《底特律:變人》開發商Quantic Dream的少數股權
網易雲的一首Kim Taylor的《I Am You》,引來無數回憶……
網易遊戲《sky光·遇》上架蘋果App Store
網易Airtest Project亮相GDC
Papitube團隊、網易、喜茶團隊·都在,這到底是一場什麼會?
美國的網易雲音樂上市了,它能成為下一個Netflix嗎?
網易遊戲收購Quantic Dream少數股份
網易雲音樂插件現已登陸Visual Studio Code
網易研發,VR遊戲《Stay Silent》登陸Steam平台
Pokemon Go要來了?網易將帶更多寶可夢遊戲到中國
Headbangers竟然在網易雲音樂被翻譯為「社會搖頭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