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政權合法性,看劉備的蜀漢帝國

從政權合法性,看劉備的蜀漢帝國

今年讀到了三本好的歷史書籍,分別為《秦迷》、《秦殤》、《大漢帝國在巴蜀》。之所以說它們好,主要依據的是它們的視角,讓你一讀便感覺醍醐灌頂,忍不住的想罵一句:「卧槽,歷史原來還能這麼解讀」。最近讀的《大漢帝國在巴蜀》,讓我感覺尤為明顯,原來三國是這樣的。

對於歷史,其實我一直就比較喜歡。根據接觸的先後順序來看,最早的是教科書歷史,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最無趣的,像流水賬一樣敘述著我們祖先所經歷的一切;後來長大後,開始讀一些趣味性的歷史,比如《明朝那些事兒》,才發現原來歷史書上所描寫的不一定是對的,對於同一個歷史現象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最後直到現在,又接觸到了另一個方向,即從根本層面對其進行反思,開始自我審視之前的偏見,對歷史充滿了更多的容忍度,明白了無論多麼偉大的歷史人物都會有歷史的局限性,切記神話,當然也避免鄙夷。

而這本書主要是以三國中(有時間,我會將《秦迷》、《秦殤》都寫一下),蜀漢的興起與衰敗作為主線,將劉備的一生在不同階段的政治定位、政策手段以及達到的結果做對比和闡述,從而嚴肅的討論一個問題」政權的合法性「。並以此為邏輯原點,去探討蜀漢興衰滅亡,劉備的局限以及諸葛亮在局限中的奮力一搏。視角的不同,帶來的是一種智力上被虐的快感。

劉備其人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曹操煮酒論英雄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劉備是極其正面的謳歌。我們對於劉備的印象,也都是「仁義」、「帝室之胄」、「英雄之名」。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劉備到底是怎麼起家的呢?在本書中,作者將劉備的人生劃為三個階段,分別為「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梁益「。

劉備的伯豫君徐階段,俗稱也是青徐時期。這段時間,劉備主要是在青州以及徐州一帶,投靠各種大佬。混的也挺悲慘的,但是唯一的好處就是在這十年,劉備的口碑打起來了。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以及當時的大V們,比如孔融都對劉備人品讚賞有佳。劉備的英雄之名以及帝室之胄的標籤也是從這個階段流傳的,所以這十年對於劉備雖然沒什麼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口碑打出去了。

這其中有一個小故事就是,帝室之胄。這也是劉備自始至終身上有的標籤,也是其最大的政治資本。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其實就是個帝室的遠方親戚,經過幾百年的遷徙,不僅僅沒有一絲貴族氣派,甚至連吃穿都是問題,所以要不是以後混好了,這「劉」姓對他真沒用。

劉備真正平步青雲應該是藉助他師兄公孫瓚的力量,他們共同的老師叫盧植,當時很厲害的人物,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什麼好的導師比好學校要重要,就是因為好老師有人脈有資源。雖然從真實歷史來看,劉備在導師盧植手下待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畢竟是名師之後。也藉助公孫瓚,實現里人生第一桶金的積累。另插一句,我們都知道後來劉備有威震天下的「五虎上將」,其中常山趙子龍就是原公孫瓚手下的將軍。

在青徐十年,劉備相繼藉助公孫瓚、陶謙、袁紹、曹操實現了原始資本積累。如果比作創業的話,就是積累了名聲,小賺了點錢。但是與劉備心中的理想,匡扶漢室還有十萬八千里,當時的歷史主角不是他。

隆中對

東聯孫吳,北抗曹操,橫跨荊益,待天下有變。「

——諸葛孔明

結束了十年的青徐時期,劉備轉向荊州,度過里他人生中的第二階段。前幾年相安無事,劉備也舒舒服服,生活並沒有多少波瀾,小生意做的也還可以,但就是離夢想距離不但沒有縮減,反而更大里。劉備因此不僅嘆息,時間荏苒,自己雖年近四十卻還一事無成。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劉備聽說卧龍崗有一奇人,自比管仲,得他可安定天下,於是便去陌拜,一次、兩次、三次終於見到,屏風之後,劉備與諸葛亮席地而坐,相對而視,俯天下大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隆中對。

關於《隆中對》我們在高中語文課本上便有所涉及,並且背的滾瓜爛熟,反正當年讀到他只覺著人太牛了,坐在家中,俯瞰世間,便洞察一切。在歷史上,類似於隆中對的還有兩個,分別為韓信與劉邦之間的第一次對話以及鄧武初見光武。但是相對於後兩者,隆中對是唯一一個沒有實現最終目標的,即「霸業既成,漢室可興」,因此在後世專業的歷史學家眼中,諸葛亮的隆中對並沒有小說《三國演義》渲染的那麼神奇。因為很自然就會導出另一個疑問,便是隆中對中為什麼諸葛亮只猜對了一半。所以,我們首先來看看隆中對的戰略構想。

隆中對分為兩個戰略目標,第一、劉備取荊州、益州,使其成為革命根據地。此時與東吳聯盟,以長江為界,將整個長江以南部分連成一個整體,共同對抗北方的曹操;第二、等待天下有變,劉備率王者之師兵分兩路,進擊中原,天下臣民無不敲鑼打鼓歡迎,那時便可實現霸業,匡扶漢室的目標。

如果追溯當時的歷史,你會發現將長江南方進行整合北抗曹操,是當時天下士大夫普遍的共識。所以諸葛亮的論述也是當時天下共識的一種延伸,對於曹操與東吳的精準分析,準確的指導了劉備接下來的戰略,跨有荊州、益州,形成三國鼎立之勢。那麼最關鍵的問題來了,為什麼諸葛亮所設想的第二戰略目標並沒有達到呢?

作者談到里一個觀點,便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缺乏明確的政治定位。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基本上基於實力與利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戰術層面的手段。但是對於劉備與東漢正統王朝之間的關係,諸葛亮並沒有做系統的論述。即復興的漢室,究竟是誰的漢室,是劉備的還是漢獻帝的?這個問題在諸葛亮這篇《隆中對》中並沒有觸及。

那麼我們很自然會問到,這個問題有那麼大嗎?回答,不僅大,還致命。

政權合法性

合法性,是一個政權能夠穩定存在的最基本條件。」

其實如果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思路來看,很大可能性諸葛亮是想幫助劉備建立以他為核心的政權。即承天命自劉邦、劉秀之後,再次復興大漢王朝。所以匡扶「劉備」的漢室,是劉備與諸葛亮雖自知,卻不能說的事情,對外他們採取的都是模糊戰略,口頭上說要恢復還是東漢王朝的「漢室」。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中,東漢王朝被曹操玩弄於鼓掌,挾天子以令諸侯中,劉備其實也一直真正的將漢家天子放在心上。但這其實帶來另一個問題,便是與孫權的衝突。

孫權的東吳,經歷孫氏三代的經營,兵馬強盛,依仗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在三國鼎立之中,東吳與劉備面臨的都是同一個敵人,北方的曹操。這也是兩個利益集團進行結盟的一個重要基礎。正因為此,東吳才支持劉備佔領荊州並且將自己的南郡送給里劉備,從而使劉備有了圖謀益州(現在的四川)的機會與資本。可是對待益州,劉備做的很不光彩。

本來東吳孫權是要商量和劉備一起去佔領的,畢竟是聯盟,而且其實之前東吳啥好處都沒佔到。但是劉備東推西推,結果自己跑去把益州佔領了,還趕走了自己劉氏兄弟,劉璋。東吳對此非常不滿,也開始越發審視劉備的動機以及聯盟的必要性。劉備佔領益州後,開始自稱漢中王。但實際情況,蜀地的士大夫以及老百姓都心知肚明,劉備取益州與其仁義的標籤不符。

從這個時間點看,其實劉備已經實現了諸葛亮所設想的戰略第一步,即「跨有荊益」。但是這時,又出現了兩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第一、漢獻帝禪讓,曹丕篡漢自立。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沒過多久曹丕便脫掉漢室外衣,取而代之,並且其還用的是「禪讓」,表明了其正統性。更絕的是,漢獻帝被廢后,曹丕好酒好肉伺候著,讓這位「大漢天子」安安穩穩的度過了餘生。這就給劉備出里難題,即你所宣揚漢室已經不存在了,並且還是自己「主動」禪讓的,從法律程序上來說,曹丕才是真正的「天子」了,你怎麼辦?這時劉備的對策便是,自立為帝,接過漢王朝的大旗,但是另一個較尷尬的一點便是,曹丕是接受「禪讓」而非「篡逆」,並且漢獻帝活的還好好的,你沒有理由再去打著匡扶原來東漢的名義,來凝聚天下人心,所以劉備只能選擇稱帝,並且編造的一個理由也是,」曹丕篡位,漢獻帝已死「。但是天下人又有多少傻子呢,即使當時蜀漢帝國內部的人士,也知道劉備很難自圓其說。劉備這時面臨的便是「政權合法性問題」。由此而導出來的另一個問題便是,東吳與蜀漢的交惡。其實如果站在蜀漢的角度來看,劉備稱帝後,聯合東吳北上攻打曹魏是最應該做的,但是劉備並沒有,而是選擇東征,討伐東吳,並一蹶不振,客死白帝城。

第二、為什麼討伐東吳。在諸葛亮的戰略設想中,東吳一直都是聯合的對象,並且赤壁之戰,東吳與劉備一直結盟。可是一切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這種共同利益更多的是一種階段性的利益,而不一定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劉備稱帝後,東吳便面臨很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是與蜀漢的關係,如果承認劉備漢王朝的合法性,那麼便自認為為劉備的臣子,如果不承認劉備漢王朝的合法性勢必會交惡,影響聯盟;而另一方面東吳對劉備的開始防備,無論是劉備圖謀益州還是劉備稱帝,都使東吳感覺到如芒在刺,所以東吳開始向劉備索要荊州,從而保護江東安全。但是劉備怎麼可能會將吃進去的肉吐出來,因此孫權只能採取軍事手段奪取,結果便是關羽被殺,大意失荊州。而劉備為里報仇雪恨,悍然不顧反對,討伐東吳,這時反而是北方的曹魏按兵不動觀以東吳與蜀漢互相廝殺。

兩個事情的綜合結果,便是劉備政權合法性受到質疑,並且稱帝後首戰不利,便客死白帝城,從而留下一個爛攤子。事實在劉備死後不久,蜀漢各地起義便風起雲湧,直至諸葛亮疏導處理,才避免了這個剛建立起來的政權便灰飛煙滅。諸葛亮很清楚,要想穩定局面,凝聚人心,只有高舉皇旗,東聯孫吳,北伐曹魏,這也是諸葛亮不惜勞民傷財也要堅持北伐的原因。

結束

劉備,因匡扶漢室這個偉大目標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從而聚集了一批能人治世之才。可是又因為是要復興誰的「漢室」這個定位的模糊,使其在建立政權以及維護政權的過程中充滿了矛盾,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在劉備以及諸葛亮死後不久,蜀漢政權便分崩離析。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歷史是面鏡子可以看榮辱與得失,反觀當下,我們正面臨的便是一個活生生的標本,就是台灣與中國大陸關於誰是「中華民族唯一合法政府」之間的爭論。當然一說到台灣問題,我們的腎上腺激素便開始分泌,武力解決。但是軍事只是政治的延續以及最後的手段,如果單看現在,無疑大陸佔據的合法性更具有說服力,從國際政治來看,對於台灣的支持更多是基於短期的利益,而從政治定位角度來看,我怕沒有一個國家敢支持台灣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吧。從國內來看,大陸無論是領土還是人口相對台灣都佔據絕對優勢,所以台灣想取而代之,只能說是痴人說夢。所以從長期來看,我相信台灣一定會被收回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具體的只能交給時間去解答。

好了,有時間我一定會談一下另外提到的兩本《秦迷》與《秦殤》,歷史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出非洲的猴子 的精彩文章:

TAG:走出非洲的猴子 |

您可能感興趣

閑讀《三國》 ——閑說魏蜀吳政權的合法性
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
六出祁山的無奈——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危機|文史宴
劉備如果真的統一了三國,他會將政權交給漢獻帝嗎?政治家的善惡
日本妄圖獲得政權合法性的宗教努力
汪偽政權和偽滿洲國,都屬於傀儡政權,為何會相互鄙視?
自由韓國黨:文在寅政權檢方用最侮辱的方法逮捕了李明博
劉備攜民渡江的真相:蜀漢政權奠基於此,曹操貌似勝利其實被耍
孫曹劉建立三國政權,哪方勢力合法性最高?答案出乎你意料
隋唐都看不慣的一個政權,隋煬帝為此亡國,韓國稱其是自己的祖先
誰當皇帝的鬧劇——弘光政權的建立
為什麼古代的中國大陸政權無法征服朝鮮?
一割據政權的開國皇帝崇拜劉邦,但其實話中有話、值得商榷!
解讀曹操,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權
拿破崙初掌政權如何執掌法國的?
東吳建立之初的世家大族勢力與孫氏政權的關係究竟如何?
緬甸的一個親華政權,通用漢語與中文,渴望回歸中國!
馬杜羅政府拒絕美國國務卿聲明:特朗普政權的虛假關切
文史宴:三國政權誰的合法性最高?你可能意想不到
文在寅最後的結局已經註定?挺朴派:希望朴槿惠能夠重新執掌韓國政權!